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对人白血多药耐药K562/VCR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方法使用四唑盐(MTT)比色法对经过鸦胆子油乳干预作用后的体外细胞K562/VCR细胞增殖抑制比率进行检测。结果随着鸦胆子油乳浓度水平的不断升高(125、250、500、750、1 000 mg/L),对K562细胞的抑制比率持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鸦胆子油乳作用时间的不断增加(24、48、72 h),对K562细胞的抑制比率持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鸦胆子油乳浓度水平的不断升高(500、750、1 000、1 500、2 000 mg/L),对K562/VCR细胞的抑制比率持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鸦胆子油乳作用时间的不断增加(24、48、72 h),对K562/VCR细胞的抑制比率持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鸦胆子油乳浓度水平的不断升高(空白对照组、鸦胆子油组500、750、1 000、1 500 mg/L),K562/VCR细胞周期当中的G0/G1比率持续升高,S比率及G2/M比值持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鸦胆子油乳之后,K562/VCR细胞当中的ADM浓度(荧光强度)显著升高(161.4 ± 10.9比95.9 ± 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能够对多药耐药K562/VCR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作用,同时还能够对多药耐药细胞周期的阻滞产生诱导作用;鸦胆子油乳能够增加多药耐药K562/VCR细胞当中化疗药物的积贮量。

  • 标签: 细胞增殖 抗药性,肿瘤 鸦胆子油乳 K562/VCR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硼替佐米(BOR)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细胞Jurkat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检测硼替佐米对Jurkat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硼替佐米对Jurkat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硼替佐米对Jurkat细胞Bax、Bcl-2、Cox-2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5 ng/mL、10 ng/mL、20 ng/mL、40 ng/mL浓度BOR作用于Jurkat细胞24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3.23±0.71)%、(39.53±0.95)%、(53.07±1.12)%、(60.43±0.75)%,48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20±0.96)%、(52.80±1.30)%、(60.67±0.64)%、(75.10±1.35)%,72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8.37±0.93)%、(60.94±0.85)%、(73.83±5.08)%、(88.37±1.55)%,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602.202、1 085.089、181.034,均P<0.05)。5 ng/mL、10 ng/mL、20 ng/mL、40 ng/mL浓度BOR作用于Jurkat细胞24 h、48 h、72 h,Jurkat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288.571、223.378、251.175,均P<0.05)。5 ng/mL、10 ng/mL、20 ng/mL、40 ng/mL浓度BOR作用于Jurkat细胞24 h、48 h、72 h,Jurkat细胞Bax mRNA表达水平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8.446、518.929、276.764,均P<0.05);而Bcl-2 mRNA、Cox-2 mRNA表达水平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Bcl-2 mRNA=236.848、264.849、343.968,FCox-2 mRNA=679.404、1 288.681、1 541.850,均P<0.05)。结论BOR对Jurkat细胞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BOR可使Jurkat细胞BaxmRNA表达水平上调、Bcl-2和Cox-2 mRNA表达水平下调。BOR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和Cox-2表达是其促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 标签: 白血病,幼淋巴细胞,T细胞 Jurkat细胞 硼替佐米 聚合酶链反应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基因,Bax 基因,Bcl-2 基因,Cox-2
  • 简介:摘要在BCR-ABL融合基因的鉴定和针对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问世后,慢性粒细胞白血(CML)的诊断和治疗获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彻底改变了对CML患者的管理方式和疾病预后。大多数西方国家认为CML已经是老生常谈,但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并不一样。目前,对CML治疗及预后的关注更多集中于TKI的停药研究,此外,中低收入国家面临的各种挑战是目前存在于全球范围内更深层次的问题。文章对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关于CML的研究进展、停药试验及中低收入国家面临的各种挑战等方面的报道作一介绍。

  • 标签: 白血病,粒细胞,慢性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BCR-ABL 停药试验 中低收入国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儿初诊时即表现为急变期的临床特征。方法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医院儿科收治的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为首诊的2例CML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病史、体格检查资料及骨髓检查、基因检查等结果,并对2例患儿进行随访。同时,以"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急变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BCR/ABL"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5月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以"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hildren""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last crisis""BCR-ABL"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5月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数据库。结果2例患儿发病时的临床症状分别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以及发热、腹痛等,既往均不存在CML病史。通过骨髓涂片、荧光原位杂交、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检查诊断为CML急变期。治疗上应用达沙替尼口服联合化疗进行诱导缓解,但是2例患儿分别在诱导和巩固化疗阶段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均取得了血液学的缓解,其中例2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但是2例患儿均在诊断后9~10个月出现了疾病复发。通过文献检索,检测到2篇中文文献,5篇英文文献,共22例患儿。其中最大宗的文献报道了17例初诊即为CML-急变期的患儿,14例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联合化疗,3例仅采用TKI单药治疗。17例中,有11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最终13例存活(5年生存率74%),4例死亡,中位随访28个月(范围16~78个月)。结论以ALL为首诊的儿童CML与费城染色体阳性ALL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可以通过骨髓涂片、荧光原位杂交等检测方法与ALL进行鉴别。治疗上可应用二代TKI联合化疗诱导缓解以取得血液学缓解,对二代TKI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寻找HLA匹配的供者。此类患儿可能出现迅速复发,需密切监测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童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变期 BCR-ABL
  • 简介:摘要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代,慢性粒细胞白血(CML)已具有"慢化管理"的趋势。虽然四代TKI药物相继出现,但是CML的治疗需求仍有许多未被满足,无治疗缓解的实现及停药后复发仍是当前CML治疗关注的重点。文章对2021年第63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关于CML研究进展的报道作一介绍。

  • 标签: 白血病,粒细胞,慢性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停药试验
  • 简介:摘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CLL)是一种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如FCR、BR、伊布替尼等)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仍有患者面临疾病复发和进展。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新型的针对CLL联合治疗方案不断涌现。文章结合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相关报道对CLL的最新治疗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B细胞 分子靶向治疗 药物疗法,联合
  • 简介:摘要骨髓微环境(BMM)是白血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包含有干细胞、骨髓基质细胞以及丰富的细胞因子,可以调控白血细胞分化、增殖等活动。BMM对白血细胞分化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作用于不同的靶点和信号通路,主要包括低氧诱导因子、整合素、Notch及Wnt/β-catenin等信号通路途径。通过研究BMM与白血细胞分化的关系,找到诱导白血分化的通路和靶点将为白血的治疗找到新方向。

  • 标签: 骨髓 白血病 细胞分化 微环境
  • 简介:摘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CL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在传统免疫化疗时代,以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环磷酰胺(FCR)为代表的联合化疗方案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对于遗传学高风险患者、复发难治患者以及不能耐受的老年患者,疗效不佳。以BTK抑制剂为代表的新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有望迎来CLL治疗的无化疗时代,以期为停药带来可能。现就CLL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B细胞 免疫疗法 药物,临床试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CML)继发慢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的诊断、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不典型CML继发慢性嗜碱粒细胞白血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68岁女性,因乏力伴食欲减退15 d就诊。白细胞计数115.21×109/L,嗜碱粒细胞计数5.09×109/L,嗜碱粒细胞比例4.4%。肝胆胰脾彩色超声提示轻度脾大。骨髓涂片示:原始粒细胞约占0.12,嗜中性粒细胞占0.28,嗜碱粒细胞占0.36,嗜酸粒细胞占0.04。外周血涂片:粒细胞比例增高,原始粒细胞占0.03,嗜碱粒细胞约占0.33。骨髓及外周血甲苯胺蓝染色阳性。骨髓流式细胞术分析:7.72%的细胞(占有核细胞)表达CD34、HLA-DRdim、CD33、CD13、CD117、CD38dim,部分表达CD7、CD64及胞质内MPO,发育阶段粒细胞占有核细胞34.37%,发育模式异常,嗜碱粒细胞占有核细胞44.69%。诊断为不典型CML伴嗜碱粒细胞增多,给予降细胞及地西他滨去甲基化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骨髓中嗜碱粒细胞占0.65,进一步诊断为不典型CML继发慢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给予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2个疗程,期间间断输注红细胞,患者病情进展,放弃治疗出院。结论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不典型CML临床较罕见,诊断难度大,治疗期间继发慢性嗜碱粒细胞白血,无有效治疗方法,疗效差。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慢性,非典型性 慢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浆细胞白血(PCL)是一种侵袭性强、进展快、预后差的罕见恶性浆细胞肿瘤。PCL的年发病率为(0.04~0.05)/10万。依据有无多发性骨髓瘤(MM)病史,可将PCL分为原发性浆细胞白血(PPCL)和继发性浆细胞白血(SPCL),PPCL约占PCL的60%,发病时即处于白血阶段,既往无MM病史;SPCL占40%,多为MM的一种终末期表现,也可继发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和淀粉样变等,由MM进展为SPCL的患者占全部MM患者的2%~4%。由于PCL发病率低、临床异质性强,其循证学依据相对缺乏,文章就PCL的临床特征及相关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白血病,浆细胞 干细胞移植 诊断 治疗结果 预后
  • 简介:摘要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革命性地改善了慢性粒细胞白血(CML)患者的治疗结果和生存。当前治疗CML的新目标是如何获得持续的深度分子生物学反应,以减少耐药复发,甚至实现无治疗的缓解维持和治愈。国际上已有4种TKI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初诊的慢性期CML,并且不断有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在研发和临床研究中。文章结合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相关报道介绍CML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 标签: 白血病,髓系,慢性 分子靶向治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慢性髓细胞白血(CML)在儿童中发病率低,尚无针对儿童CML的循证治疗指南,临床诊治基本遵循成人CML指南进行。但儿童CML与成人CML在生物学特性、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成人CML指南并不完全适用于儿童CML。故制定本共识,旨在为中国儿童血液肿瘤医生的临床管理提供帮助,促进儿童CML的规范化诊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浆细胞白血(PCL)是一种罕见且侵袭性强的恶性浆细胞肿瘤,可分为原发性PCL(pPCL)和继发性PCL(sPCL)。PCL患者的预后较差,总体生存(OS)期仅为6~11个月,确诊后1个月内病死率较高。目前PCL尚无标准治疗方案,通常采取多发性骨髓瘤(MM)的传统化疗方案治疗。但是,传统化疗方案治疗PCL疗效差。随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以来那度胺为代表的免疫调节剂(IMiD),以硼替佐米为代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PI),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等新治疗方法的应用,PCL患者的生存获得一定改善。笔者通过对传统化疗方案治疗PCL的现状,以及上述PCL新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改善PCL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白血病,浆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调节剂 蛋白酶体抑制剂 分子靶向治疗 受体,嵌合抗原
  • 简介:摘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CLL)是一种单克隆、成熟样小淋巴细胞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疾病。CLL虽属于惰性白血,但其临床预后呈明显异质性,高危患者临床进展快、易复发耐药,且生存期短,因此准确判断患者预后并进行分层治疗尤为重要。目前联合免疫化疗和伊布替尼虽然对于总体CLL患者疗效较好,但是对于具有高危预后因素的CLL患者的疗效仍然不尽如人意。文章主要对高危CLL的诊断变迁以及新药治疗时代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 高危 诊断 靶向药物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CLL)累及皮肤,与麻风(leprocy)均可引起以皮肤结节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变。现报道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与麻风同时发生在皮肤的罕见病例,旨在提示组织活检的必要性,以及精准诊断需要紧密结合临床和病理形态学仔细观察的重要性,从而减少对于少见疾病的误诊和漏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相关性急性巨核细胞白血(t-AMKL)的实验室诊断特点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医院2014年9月收治的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患儿资料,其在诱导缓解43个月余后确诊为t-AMKL。结果该患儿在确诊ALL后接受规范儿童ALL方案化疗,43个月后经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综合诊断为t-AMKL。骨髓形态可见原始细胞比例为0.44;流式细胞术分析表型为异常髓系原始细胞;病理检查示异常细胞弱表达CD42b、CD61;电子显微镜观察示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阳性、髓过氧化物酶(MPO)阴性;骨髓免疫组织化学示CD41阳性率34%;染色体为复杂核型。结合病史,诊断为t-AMKL。结论t-AMKL较少见,完善相关检查以早期确诊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白血病,淋巴样 儿童 白血病,原始巨核细胞,急性 肿瘤,继发原发性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肥大细胞白血(MCL)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21年8月收治的1例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79岁男性,以全身水肿起,伴血象三系减少,经骨髓细胞学检查、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骨髓活组织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最终确诊为非白血性MCL。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建议达沙替尼治疗,但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结论MCL临床罕见,诊断主要依靠骨髓活组织检查、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及分子生物学检查。MCL预后差,及时正确的诊断能使患者生存获益。

  • 标签: 白血病,肥大细胞 骨髓检查 诊断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