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以皮肤疾病的课程整合为例,通过对部队高发皮肤疾病进行调研,总结出痤疮、足癣、疣、毛囊炎、鸡眼与胼胝、日晒伤等是部队人员高发的皮肤疾病,并将调研结果应用至空军军医大学皮肤疾病课程整合工作中。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按照"系统-器官"为中心,结合军医大学的教学任务与特色,将皮肤病学、整形外科和烧伤与皮肤外科系统整合,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重排。在教学过程中利用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课程完成后对学生进行试卷考核,并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针对部队高发皮肤疾病的课程整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满意度,可为军医院校的课程整合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课程整合 军医大学 皮肤疾病 部队高发皮肤疾病
  • 简介:摘要2020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全力救治,降低病死率,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公立医院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作者以地处疫情高发区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工作实践为基础,阐述公立医院参与疫情防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总结参与防治举措和经验,提出改进建议,以供公立医院及相关部门借鉴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治 医院,公立 保障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国西北非高发地区鼻咽癌特点及IMRT的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并对既往开展IMRT技术以来10年治疗非高发区鼻咽癌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6年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连续收治的初诊的排除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658例。放疗技术均为IMRT。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西北非高发区鼻咽癌以初诊局部晚期比例高,分化亚型病理类型比例高为临床特点。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OS)、无瘤生存(DFS)、局部无复发生存(LRFS)、区域无复发生存(RRFS)、无远转生存(DMFS)率分别为75.7%、70.1%、91.2%、97.0%、81.0%。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年龄、病理类型、鼻咽部肿瘤体积≥23cm3和颈部淋巴结转移伴坏死者为DFS预后不良因素(P<0.05);年龄、病理类型、颈部淋巴结转移伴坏死为OS预后不良因素(P<0.05);N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伴坏死为DMFS预后不良因素(P<0.05)。结论经IMRT个体化治疗经验积累,取得与高发区类似的疗效。诱导化疗联合放化同期治疗或为非高发区局部进展期鼻咽癌获益的方案。

  • 标签: 鼻咽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非高发区 预后
  • 简介:摘要168例胰腺钙化涵盖了6个病种,其中慢性胰腺炎(CP)钙化者占73.2%。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恶变病例中的钙化比例高于无恶变病例中比例(8.3%比0.7%)。CP癌变风险较高的独立风险因素为胰腺肿块以及胰腺实质萎缩、年龄>55岁、体重指数(BMI)>24 kg/m2、胰腺钙化。肿块型CP的癌变主要独立风险因素为胰腺钙化。

  • 标签: 胰腺钙化 胰腺疾病谱 恶变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可预防和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其气道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具有难以治愈、病程长等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20报告倡导慢阻肺需要进行长期疾病管理,以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将从药物干预、吸入装置以及非药物干预等3个方面,对如何实现慢阻肺的长期疾病管理进行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诱导化疗疗效对非高发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同期化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7年间初治的210例Ⅲ-ⅣB期(排除T3-4N0M0期)鼻咽癌患者资料,根据不同诱导化疗疗效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65例)和无效组(稳定31例+0例进展)。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与无效组相比,有效组3年总生存率较高(89.2%∶74.2%,P=0.005),3年无复发生存率较高(93.0%∶81.9%,P=0.010),3年无进展生存率较高(80.2%∶58.1%,P=0.005),但无远处转移生存相近(84.1%∶69.7%,P=0.070)。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化疗疗效是影响总生存、无复发生存、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诱导化疗疗效可预测非高发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诱导化疗后无效患者预后更差,或许需要对这些患者采用更高强度的治疗方案以及更密切的随访。

  • 标签: 鼻咽肿瘤/诱导化疗 鼻咽肿瘤/同期放化疗法 放射疗法,调强 预后
  • 作者: 赵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第25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眉山市人民医院,四川眉山620000
  • 简介:妇科疾病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对广大妇女朋友带来了众多困扰。我们应当加强对妇科疾病的了解,以正确的目光看待该疾病,学习相关疾病健康知识,学会如何在生活中保护身体健康。

  • 标签: 妇科疾病;治疗;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水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形成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临床多个学科、多个系统的疾病。现有的腹水病因和分类中,主要以心源性腹水、肝源性腹水、肾源性腹水等为主。单就消化系统而言,不同消化系统器官疾病也会因为不同的病理机制产生不同性质的腹水。因此,腹水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仍是临床一大难点。目前腹水相关肠道疾病的总结较少,笔者通过回顾现有文献和资料,对与腹水相关的原发于肠道的疾病和累及肠道的全身性疾病进行总结,以此为消化内科医师对腹水相关肠道疾病的诊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腹水 肠道疾病 鉴别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由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多种胰腺疾病所引起的胰性腹水临床相对少见,诊治困难,早期开展多学科联合诊治十分重要。不同疾病引起胰性腹水的形成机制有所不同,且尚不完全清楚。目前需结合腹水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等综合措施予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依据病因实施内科、内镜、外科综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 标签: 胰腺疾病 腹水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肝源性腹水是常见的重要临床问题,随着液体活体组织检查、第二代测序技术等方法的研发,以及新型利尿剂、腹水引流泵、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治疗手段的使用,肝源性腹水从机制到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均进展迅速。现概述肝源性腹水的产生机制和腹水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并针对肝源性腹水低盐饮食、利尿剂使用、难治性腹水治疗新理念等临床关键点进行评述。

  • 标签: 肝源性腹水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腹水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消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对引起腹水的许多疾病进行鉴别。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消化科疾病主要有结核性腹膜炎、失代偿性肝硬化、门静脉血栓、胃肠道恶性肿瘤继发腹腔转移等。此外,卵巢的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也是引起腹水的常见病因。本文主要针对腹水与卵巢疾病做一论述。

  • 标签: 腹水 卵巢良性疾病 梅格斯综合征 卵巢肿瘤
  • 简介:摘要甲状腺疾病引起腹水的发生率低,临床上容易被忽略而导致误诊或漏诊,因此认识甲状腺疾病与腹水的关系很有必要。当出现不明原因腹水时,需考虑甲状腺疾病,完善相关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本文从3个方面介绍腹水与甲状腺疾病,即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细胞本身疾病(如甲状腺癌)和甲状腺影响或异位到其他器官引起的疾病(如卵巢甲状腺肿和自身免疫病)。当出现不明原因腹水时,需考虑甲状腺疾病

  • 标签: 腹水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误诊
  • 简介:摘要腹水指病理状态下游离液体在腹腔内积聚过多,可由多种疾病引发。部分良性、恶性胃部疾病均可诱发腹水,因胃部疾病诱发腹水的发生率低,易被忽视或混淆。为明确胃部疾病诱发腹水的诊断,医师需提高对胃部疾病诱发腹水的认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仔细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减少对相关疾病的误诊、漏诊。现简要概述常见诱发腹水的良性、恶性胃部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策略。

  • 标签: 腹水 胃部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儿童慢性病毒性肝病逐年减少,遗传、环境及生活习惯相关的儿童肝病逐年增多。虽然儿童肝病相对少见且并不是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但慢性肝病对儿童生长发育、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以及对家庭或社会的经济负担不容忽视。因此需要更加重视儿童肝病,对儿童肝病早期筛查及早期诊治,延缓或阻断肝病进展。

  • 标签: 肝疾病 儿童
  • 简介:摘要全球范围内,结核后肺疾病患者数量庞大,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结核后肺疾病是指部分或全部由肺结核病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统异常的一组肺疾病,伴或不伴有临床症状。慢性呼吸系统异常易继发真菌、非结核分枝杆菌等条件致病菌感染,也容易发生结核复燃或再感染。肺结核诊断延迟、抗结核治疗不规范、感染耐药结核菌、吸烟、合并糖尿病等是发生结核后肺疾病的危险因素。推荐对肺结核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早期诊断及治疗肺结核,对特定人群手术治疗,对抗结核治疗后患者进行肺康复治疗,早期识别及治疗结核后肺疾病继发感染,以上措施对预防结核后肺疾病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防止疾病的恶化有效。中国作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后肺疾病被我们严重忽视。目前,国际范围内,结核后肺疾病缺乏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其临床特征、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相关研究较少。期望能够通过该专题引起业界对结核后肺疾病的重视,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合作,深入开展该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积累更多的资料和数据,为制定临床指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高发区人群血浆EB病毒(EBV)DNA检测对鼻咽癌筛查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的1 153例初治鼻咽癌和24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正常人血浆EBV DNA检测结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 DNA。分别以400拷贝/ml为临界值判断(≥400拷贝/ml判定为阳性)和优化临界值方法(将有S型扩增者均判定为阳性)统计EBV DNA阳性率。比较不同临床分期、TNM分期的患者血浆中EBV DNA拷贝数分布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种临界值判定方法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初治鼻咽癌组血浆EBV DN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鼻咽癌不同TNM分期患者血浆E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种临界值判定方法均显示,TNM及临床分期越晚,EBV DNA阳性率有升高趋势(P均<0.001)。以400拷贝/ml作为临界值,血浆EBV DNA对鼻咽癌诊断的敏感度为40.9%,特异度为100%,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 0.676~0.733,P<0.001)。使用优化临界值方法,敏感度增加至82.0%,特异度为99.2%,曲线下面积为0.910(95%CI 0.894~0.924,P<0.001)。结论在鼻咽癌非高发区,血浆EBV DNA以400拷贝/ml为检出下限,鼻咽癌诊断的敏感度仅为40.9%,可考虑优化核酸提取方法,从检测技术上落实临界值的优化,在保证诊断特异度的基础上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 标签: 鼻咽肿瘤 EB病毒 DNA 临床实验室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R(PGⅠ/PGⅡ)及血清胃泌素(G17)水平检测联合胃镜检查在青海胃癌高发地区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青海省4个胃癌高发区县8个自然村近25 000人作为普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确定适龄目标人群(40~69岁)2 700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及G17水平并计算PGR(PGⅠ/PGⅡ),筛查出数值异常者949例作为胃癌高危人群并行胃镜检查及活检,根据胃镜及活检病理结果分成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观察不同胃黏膜病变中血清PGⅠ、PGR及G17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PGⅠ、PGR及G17诊断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最佳临界值及其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胃镜检查949例,病理活检649例。检出非萎缩胃炎239例,萎缩性胃炎500例,消化性溃疡197例,胃癌13例(其中早期胃癌5例、进展期胃癌8例)。血清PGⅠ表达水平,早期胃癌组[(70.00±12.35)μg/L]、进展期胃癌组[(38.39±2.77)μg/L]明显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103.89±37.45)μg/L,P均<0.05],且早期胃癌组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组(P<0.05);PGR值早期胃癌组(3.74±1.40)、进展期胃癌组(2.05±0.59)明显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9.18±4.10,P均<0.05),且早期胃癌组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组(P<0.05);血清G17表达水平,早期胃癌组[(18.03±4.52)pmol/L]、进展期胃癌组[(25.15±3.76)pmol/L]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14.99±7.12)pmol/L,P均<0.05],且早期胃癌组明显低于进展期胃癌组(P<0.05)。诊断早期胃癌的ROC分析显示,PGⅠ的最佳临界值为71.85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59.0%;PGR的最佳临界值为5.0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70.4%;G17的最佳临界值为15.65 p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69.3%。诊断进展期胃癌的ROC分析显示,PGⅠ的最佳临界值为42.55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5.3%;PGR的最佳临界值为2.7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2.1%;G17的最佳临界值为20.55 p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89.7%。结论通过血清学检测筛查出胃癌高危人群,然后对高危人群行胃镜及活检确诊,不仅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而且可以节约医疗资源,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可行性方案,适合在青海省胃癌高发区推广使用。

  • 标签: 胃蛋白酶原类 胃泌素类 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 早期胃癌 青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