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Ⅱ型睾丸生殖细胞瘤是发生于男性睾丸中的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在所有睾丸肿瘤中最常见,但目前对其诊疗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就Ⅱ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提高其诊治水平。

  • 标签: 睾丸肿瘤 精原细胞瘤 睾丸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颅内原发性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GGCT)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放疗的40例NGGCT患儿的临床资料,90%患儿接受全脑全脊髓放疗,所有患儿接受铂类为基础的化疗。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生存情况,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原发部位以松果体、鞍区/鞍上、基底节为主;中位发病年龄为108个月(20~20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8~131个月),3、5年总生存率均为82.0%;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8.6%和73.0%。单因素分析发现甲胎蛋白(AFP)升高(P=0.02),初诊年龄>10岁(P=0.006),初诊时有转移(P<0.001),肿瘤病理学类型中含有绒毛膜癌、卵黄囊瘤和/或胚胎性癌成分(P=0.036)是患儿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患儿AFP升高、初诊年龄>10岁、肿瘤转移播散、病理类型是儿童颅内NGGCT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其整体预后差于生殖细胞瘤,需要多学科合作强化治疗以提高生存。

  • 标签: 颅内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 儿童 放射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是一类较为常见且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发病机制不清,诊断和治疗也相对困难。随着医疗的不断进步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均得到明显改善,为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带来希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骶尾部生殖细胞肿瘤(GCTS)的MSCT及MRI特点,进一步提高对本组疾病的认识。方法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2013年9月至2019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CTS患者14例,均行MSCT扫描,其中8例行MRI扫描,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分析GCTS的MSCT与MRI特点。结果本组14例均为单发,包括7例成熟畸胎瘤(MT),3例不成熟畸胎瘤(IT),3例卵黄囊瘤(YST),1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MGCTS);MT呈囊性或囊实性,伴脂肪及钙化,平扫密度/信号混杂,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均匀强化;IT实性成分为主,伴少量脂肪,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YST呈实性或囊实性,MSCT平扫稍低或混杂密度,MRI平扫T1WI等低、T2WI等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1例伴迂曲血管,AFP明显升高;GCTS呈囊实性,平扫密度/信号混杂,增强后均匀强化。结论儿童骶尾部GCTS以MT多见,其MSCT及MRI表现多样化,部分肿瘤具有一定特点,结合AFP升高有助于GCTS的诊断及鉴别。

  • 标签: 儿童 骶尾部 生殖细胞肿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生殖细胞肿瘤(GCT)是一类多见于年轻人群的肿瘤,常发生于性腺部位(包括男性睾丸和女性卵巢),病理类型多样,虽然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肿瘤标志物如AFP、β-hCG、乳酸脱氢酶(LDH)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缺乏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的GCT及其晚期耐药患者还需要更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发现多种微小RNA(miRNA)在不同类型GCT中存在异常表达,其中miR-371a-3p在GCT的诊断、疗效评估及随访监测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段,有望成为新型肿瘤标志物。本文就miRNA在性腺GCT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第4版WHO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的出版,对2016年前相关肿瘤形态及分子遗传学进展进行了总结,近年来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及相关病变又有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前列腺癌形态与预后、导管内癌的定义标准和临床意义,膀胱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组织学类型的相互关系,肾细胞癌新的组织形态尤其是嗜酸细胞肿瘤的分型进展。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值得关注。

  • 标签:
  • 简介:摘要第5版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于2020年秋季正式出版,在2014年版分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肿瘤分类亚型,强调了下生殖道上皮性肿瘤中HPV相关性与非HPV依赖性肿瘤发病机制的不同及其与临床治疗预后的关系,更新了子宫间叶性肿瘤、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肿瘤的关键性分子遗传学改变,特别提出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方案,更加深入细致地描述了每一种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患者预后评估。本文就第5版WHO分类中的更新内容予以解读。

  • 标签:
  • 简介:摘要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相对少见,但其具有明显的组织学和生物学行为异质性,准确的病理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共识在2018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8版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及2022年第5版WHO泌尿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的基础上,讨论了针对不同类型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切除标本的规范化取材和病理诊断的要点,尤其是与分期密切相关的临床病理参数,并制订了相关的格式化病理诊断和报告的推荐模板,同时简要讨论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检测的实践应用,以期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标签:
  • 作者: 苏雁 洪慧敏 赵倩 伏利兵 金眉 郑胡镛 曾骐 马晓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肿瘤中心肿瘤内科;北京市儿童血液肿瘤重点实验室;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总结纵隔生殖细胞肿瘤(GCTs)并发恶性血液病(HM)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18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3例纵隔GCTs并发HM患儿的临床资料,检索截至2019年12月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复习。3例患儿为12~16岁男童,以纵隔占位起病,GCTs病理类型为畸胎瘤或卵黄囊瘤,予手术和化疗治疗。3例在GCTs诊断的5个月、9个月、31个月时分别发生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予对症治疗,2例死亡,1例存活。共检索到英文报道病例135例,其中纵隔GCTs并发HM共127例(94.1%),其他部位GCTs并发HM共8例(5.9%)。文献报道的127例纵隔GCTs并发HM病例中,126例(99.2%)为男性,诊断GCTs的中位年龄为22岁(10~48岁);GCTs病理类型包括畸胎瘤53例(41.7%),含畸胎瘤和/或卵黄囊瘤成分的GCTs共94例(74.0%);HM类型中,AML共72例(56.7%),其中AML-M7共31例(24.4%);GCTs与HM间隔中位时间为3个月(0~122个月),46例(36.2%)患儿2种疾病同时发生,85例(66.9%)在GCTs诊断的12个月内发生HM;可知生存状态的病例107例,其中存活13例(12.1%),死亡94例(87.9%),诊断HM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个月(0~48个月)。对于原发纵隔GCTs,尤其病理类型为卵黄囊瘤和/或畸胎瘤成分的青少年男性,需高度关注其HM倾向,此类患者预后极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纵隔 生殖细胞肿瘤 恶性血液病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预后的影响因素,提高对该病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2017年收治的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患儿的临床数据及随访资料,分析相关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入组34例患者,男女比例1.43∶1,中位发病年龄为9.7岁;其中29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以生殖细胞瘤最多(44%)。19例肿瘤为单发病灶,11例为双病灶,4例为多发病灶。松果体区为最常见部位。头痛伴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症状(24%)。入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1.6个月,1、3、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8%、75%、70%。女性OS显著高于男性(P=0.032),病理组成中含有卵黄囊瘤成分患者OS低(P=0.019),肿瘤最大直径>30 mm患者OS低(P= 0.021)。28例经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中,术后未放疗和化疗患者的无进展生存低于术后治疗患者(P= 0.043)。结论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儿临床表现不典型,肿瘤最大直径>30 mm、病理成分中含有卵黄囊瘤的男性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儿童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哈尔滨地区男性肿瘤患者生殖损伤风险与保护现状并予以分析。方法将自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时间段本院收治的男性肿瘤患者600例以及86例肿瘤科、血液科医生记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问卷调查表对患者关于生殖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采用医生临床问卷调查表完成医生的评估。此外,对在本院接受精子冷冻保存的63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精液冷冻保存原因为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规避风险等肿瘤患者冻存后精子浓度相比冻存前均较低(P<0.05)。63例行精液冷冻保存患者对精液冷冻信息的获得途径主要为医生建议,占比为69.84%(44/63),其次为资料查阅以及他人转告,占比分别为17.46%(11/63)、12.70%(8/63)。结论哈尔滨地区男性肿瘤患者生殖损伤风险较高,且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医患双方应就生殖损伤保护应用仍需进一步的提高。

  • 标签: 肿瘤 男(雄)性 黑龙江 生育力
  • 简介:摘要女性生殖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近年来逐渐成为妇科病理学中的研究热点,其在组织学、免疫表型以及分子遗传学特点上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且鉴别诊断谱系宽阔,诊断误区和陷阱也较多,准确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病理意义。女性生殖道PEComa的诊断需要具有典型的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而整合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段将有助于进一步精准区分PEComa与其他具有黑色素分化的女性生殖道间叶性肿瘤。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以及日常诊断经验,该文简要介绍女性生殖道PEComa的临床病理新进展,着重强调其组织学诊断和鉴别诊断,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生物学行为的评估,以期加深国内病理医师对该肿瘤的认识。

  • 标签:
  • 作者: 赵明 周敏 滕晓东 饶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03期
  • 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肿瘤中心/病理科,杭州310014,Department of Pathology,Tuft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Boston 02215,U S A,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杭州 310003,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第5版WHO泌尿及男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已于2022年5月正式出版,本文简要提炼第5版WHO泌尿及男生殖器官肿瘤分类的一些重要进展和变化,并阐述在病理医师的日常实践诊断过程中如何辩证且合理地应用该分类,从而更为精准地指导临床对泌尿及男生殖器官肿瘤的处理。

  • 标签: 世界卫生组织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8年期间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女性恶性肿瘤患者37例(病例组),根据年龄及取卵时间采用1:2匹配的方式,对病例组匹配74例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分析患者的基础资料、首次助孕数据,计算首次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评估病例组及对照组的助孕结局。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首次接受助孕治疗周期中,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黄体生成素(L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hCG注射日孕酮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间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Gn)使用总量[(1 984.93±756.79)IU比(2 610.59±988.52)IU,P=0.001]、Gn使用时间[(9.68±2.57) d比(11.64±2.47) d,P<0.001]、优质胚胎率(49.56%比58.94%,P=0.016)及首次移植胚胎数[(1.4±0.5)枚比(1.8±0.4)枚,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首次移植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妊娠率、累积活产率、每活产需要的取卵周期数、移植周期数、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患者接受辅助生殖助孕至今未发现肿瘤复发或新发肿瘤。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女性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辅助生殖技术能满足女性恶性肿瘤术后的生育需求且具有安全性。

  • 标签: 生育需求 生殖技术,辅助 育龄女性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女性盆腔非生殖源性肿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柳州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女性盆腔非生殖源性肿瘤患者的术前MSCT资料。重点观察肿瘤与周围邻近器官的关系(看病变细节)、供血来源(看血供)及病变侧卵巢显示情况(看病侧卵巢),评估上述征象在非生殖源性肿瘤中的定位诊断价值。结果本组26例盆腔肿瘤,根据肿瘤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判断病灶起源的准确性为80.8%(21/26),根据供血来源判断病灶起源的准确性为76.9%(20/26),病变侧卵巢显示情况判断病灶起源的准确性为53.8%(14/26)。结论MSCT能清楚判断肿瘤与周围邻近器官的关系,能清楚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及病变侧卵巢显示情况,综合运用三个指标(病变细节、血供、病侧卵巢)对肿瘤起源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盆腔肿瘤 非生殖源性肿瘤 女性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WHO女性生殖肿瘤分类第5版已于2020年9月出版,此版分类中,关于子宫体及宫颈腺癌的变化尤为显著且重要,本文就此部分更新内容进行解读,主要包括子宫内膜腺癌的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分子分型以及宫颈腺癌分类的更新、Silva分级系统。第5版分类更加注重病理诊断与临床治疗相结合,能够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预后信息,对患者的精准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生殖支原体感染可引起男性尿道炎,女性宫颈炎、盆腔炎、不孕、异位妊娠、早产等疾病,其主要通过与感染者黏膜直接接触传播,诊断方法主要是PCR。支原体耐药形势严峻,阿奇霉素、莫西沙星是目前主要治疗用药。本文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流行、感染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作一简述。

  • 标签: 支原体属 非淋菌性尿道炎 宫颈炎 不孕不育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于前列腺的生殖细胞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月和9月收治的前列腺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2例,对其病理学资料、临床处理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41岁和32岁,临床表现为下尿路梗阻及排尿不畅症状,影像学提示前列腺巨大占位。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学2例肿瘤均表现为小蓝圆细胞形态,浸润性生长,肿瘤背景中夹杂少量小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肿瘤细胞SALL4、OCT3/4、CD117和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标记均为阳性,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雄激素受体(AR)和突触素均阴性。此外,例1呈现特征性的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核旁点状阳性模式,可能误诊为上皮来源。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未查见其他器官肿瘤,综合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诊断为前列腺原发性精原细胞瘤,随后共进行了6个周期的博来霉素、依托泊苷和顺铂联合化疗,例1随访获得了完全缓解;例2随访肿瘤复发进展且伴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升高,后续根治标本最终诊断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结论前列腺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罕见,病理学上可表现为小蓝圆细胞形态学特征,合并免疫组织化学CKpan核旁点状阳性染色模式可能成为诊断陷阱。前列腺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处理策略需结合病理诊断及肿瘤标志物综合评估。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生殖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
  • 简介:摘要甲状旁腺素可作用于骨骼、肾脏及肠道,在人体钙磷代谢稳态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有关甲状旁腺功能障碍对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目前尚知之甚少。本文着重讨论甲状旁腺疾病与生殖功能和生殖健康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障碍 生殖系统 妊娠
  • 简介:摘要黏膜免疫是抵御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不仅可抵抗致病菌的入侵,还有助于成功受精及妊娠,从而维持女性生殖健康。女性生殖道固有免疫系统包括黏膜上皮的机械屏障、共生菌的微生物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及其受体的免疫屏障,适应性免疫包括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及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不仅参与局部炎症,还可能具有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此外,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受性激素的调节,从而有利于维持局部微环境的稳态。本文就近年有关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黏膜免疫 女性生殖道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共生菌 性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