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泪道引导针联合Ritleng泪道支撑管置管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鼻泪道阻塞25例(32眼)接受泪道引导针联合Ritleng泪道支撑管置管,术后随访6个月,对中操作、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拔管,拔管后3个月泪道冲洗通畅率A级(通畅)20眼(62.50%),B级(,稍有不畅)4眼(12.50%),C级(而不畅)3眼(9.38%),D级(不通)5眼(15.62%)。术前、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患者泪河高度依次为(528.63±65.23)μm、(296.72±248.53)μm、(256.36±187.62)μm及(271.81±192.43)μm。结论泪道引导针联合Ritleng泪道支撑管治疗鼻泪管阻塞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阻塞,鼻泪管 溢泪 探通 导管,Ritlen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泪囊炎泪道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至12月眼科门诊治疗的1~24个月龄新生儿泪囊炎202例(234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患儿月龄分为3组。A组,96例(112眼),月龄为1~6个月;B组,74例(86眼),月龄为7~12个月;C组,32例(36眼),月龄为13~24个月。所有患儿接受泪道,对比3组患儿泪道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愈率为99.11%(111/112),高于B组的89.53%(77/86)和C组的66.67%(24/36)(P<0.05);B组的治愈率高于C组(P<0.001),月龄越小,手术治愈率越高。结论新生儿泪囊炎最佳治疗时机为出生后1~6个月。

  • 标签: 泪囊炎,新生儿 探通术,泪道 时机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在儿童泪道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拟行泪道治疗的泪道阻塞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48例,月龄(10.74±1.94)个月;观察组中男39例,女45例,月龄(10.79±1.88)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表面麻醉,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统计并对比两组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67%(77/84)比79.76%(67/84)],观察组中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0%(0/84)比10.71%(9/84)],术后2个月内,观察组术后出血、术后溢泪、假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在儿童泪道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减少中呛咳、术后出血、术后溢泪、假道形成的发生。

  • 标签: 泪道探通术 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泪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寮步医院2009年至2018年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1~11个月龄),行泪道手术后发生并发症者124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772眼泪道中12眼(1.55%)发生假道,112眼(14.51%)发生泪点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随月龄增加而增加,3月龄以下患儿无出血发生。操作者熟练程度与假道的发生有关(χ2=12.00,P=0.001),与出血的发生无关(χ2=0.562,P=0.453),并发症与感染无关(P>0.05)。结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在2~3个月龄时行泪道手术并发症少,规范操作、技术熟练,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阻塞,鼻泪管,先天,婴儿 探通术,泪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表面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下小儿泪道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经保守治疗无效的6~12月龄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152例(164眼),分为表面麻醉组96例(103眼)和静吸复合麻醉组56例(61眼),表面麻醉组采用盐酸奥布卡因滴注,静吸复合麻醉组采用静吸复合喉罩麻醉。分别行泪道,术后常规冲洗。统计两组患儿泪道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表面麻醉组103眼,治愈94眼,治愈率91.26%(94/103);静吸复合麻醉组61眼,治愈56眼,治愈率91.80%(56/6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6)。表面麻醉组中出血、术后溢泪及假道形成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静吸复合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眼睑蜂窝织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8)。表面麻醉组中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静吸复合麻醉组,术后烦躁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吸复合麻醉组中出现短暂气道痉挛1例,苏醒延迟1例,术后呕吐2例,予及时对应处理后,预后均良好。结论静吸复合麻醉下泪道更为安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泪器阻塞 泪道探通术 麻醉,静脉 麻醉,吸入 表面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泪道支撑管脱位引线复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Fr2型泪道支撑管脱位5例(5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以双股牵引线置入泪道,在上侧将两线头打结形成线环并与泪道支撑管环相套,牵引线环滑到泪道支撑管打结处并复位泪道支撑管。观察术后Fr2泪道支撑管复位效果。结果5例(5眼)全部一次复位成功,3~6个月拆除泪道支撑管并随访3个月,泪道均通畅。结论应用泪道以牵引线复位Fr2型泪道支撑管脱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且损伤小。

  • 标签: 牵引线术,泪道 脱位,支撑管,泪道 复位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液法评估泪道成形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2016年10月到2019年6月因鼻泪管狭窄行泪道成形的263例(29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手术前后集液量及手术后的转归分级。结果本研究Ⅰ~Ⅵ级转归者分别有86眼、47眼、78眼、25眼、15眼及39眼,术前集液量分别为(1.30±0.53)g、(1.68±0.46)g、(2.05±0.40)g、(2.34±0.32)g、(2.18±0.49)g及(0.50±0.66)g,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17,P<0.001);术后集液量与术前集液量有相关性(r=0.613,P<0.001)。结论集液法能够初步评估鼻泪管狭窄的程度,并为评估泪道成形的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集液法 集液量 泪道成形术 狭窄,鼻泪管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环形泪道支撑管置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眼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环形泪道支撑管置管修复断裂的泪小管48例(48眼)的临床资料。术后3至6个月拔管,之后随访3~6个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期末,39眼治愈,7眼好转,2眼无效。有效率为95.83%(46/48),术后未见明显眼睑畸形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环形泪道支撑管置管修复泪小管断裂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导泪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断裂,泪小管 支撑管,环形 置管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激光泪道置管成形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周口市眼科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老年慢性泪囊炎80例(112眼)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57眼),行激光泪道支撑管置管成形;对照组,40例(55眼),行单纯激光泪道成形。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54/57)高于对照组的80.00%(44/55)(χ2=5.56,P=0.018);简明健康生活状况量表(SF-36)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87、2.94、2.53、2.56,P=0.005、0.004、0.014、0.012)。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7.72%(50/57)高于对照组的69.09%(38/55)(χ2=5.77,P=0.016);SF-36中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57、3.29、2.98、2.77,P=0.001、0.002、0.004、0.007)。结论激光泪道支撑管置管成形治疗老年慢性泪囊炎效果显著。

  • 标签: 泪囊炎,慢性 成形术,置管,泪道,激光 支撑管 安全性 质量,生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泪小管断裂吻合不同泪道支撑管的效果及影响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开封眼病医院泪小管断裂吻合80例(80眼)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为两组:A组39例,以硬膜外麻醉管为支撑管;B组41例,以双回路泪小管环形硅胶管作为支撑管。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随访期末,A组的总有效率为84.62%(33/39),显著低于B组的97.56%(40/41)(χ2 =4.195,P=0.041);A组的痊愈率为64.1%(25/39),显著低于B组的92.68%(40/63)(χ2 =9.756,P=0.002);未痊愈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低于24 h者占29.41%(5/17),明显低于痊愈组的63.49%(40/63)(χ2=6.318,P=0.012);痊愈组患者的断裂位置为近端者占52.38%,明显高于未痊愈组的11.76%(2/17)(χ2=3.335,P=0.001)。结论泪小管断裂吻合效果受到断裂至手术时间、断裂的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双回路环形硅胶管作为支撑管的效果更好。

  • 标签: 断裂,泪小管 吻合术,泪小管 管,麻醉,硬膜外 支撑管,环形,硅胶,双回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羊膜泪道修复支架在泪道阻塞性疾病(LDOD)中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LDOD患者72例72眼,按分区组随机法产生随机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36眼。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经鼻腔泪道内逆行植入羊膜泪道修复支架和硅胶管,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冲洗泪道,比较2个组泪道冲洗通畅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泪道冲洗通畅率为91.7%(33/36),高于对照组的80.6%(29/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泪道冲洗通畅率为88.9%(32/36),高于对照组的75.0%(27/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试验组的溢泪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29,P=0.006),术后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21,P=0.055)。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泪小点充血和渗出物发生率为2.8%(1/36),低于对照组的13.9%(5/36),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99)。结论羊膜泪道修复支架能有效治疗LDOD,其治愈率不低于经鼻腔逆行植入硅胶管的治疗。

  • 标签: 泪道阻塞性疾病 羊膜泪道修复支架 硅胶管
  • 简介:摘要目的以泪道内窥镜评价外伤性泪小管撕裂置管吻合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外伤性泪小管撕裂4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下泪小管撕裂43例,上下泪小管撕裂2例。均于手术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撕裂置管吻合,术后3个月拔管,行泪道内窥镜检查及泪道冲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45例术后均无溢泪症状,44例泪道冲洗通畅;拔管后,泪道内窥镜检查44例管壁光滑,吻合口愈合良好,管腔通畅;1例有肉芽组织增生而使管腔阻塞,泪道冲洗部分返流,治愈率达97.78%(44/45)。所有患者随访半年仍无溢泪症状。结论泪小管置管吻合术后以泪道内窥镜观察泪小管撕裂术后吻合口的愈合情况,管壁是否光滑,有无肉芽增生,可借以客观评价手术效果。

  • 标签: 眼损伤 内窥镜检查 泪器 泪器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内镜下激光泪道成形联合置管治疗单纯鼻泪管阻塞与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唐山市眼科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泪道阻塞性疾病253例(286眼)的临床资料。A组,单纯鼻泪管阻塞83例(96眼);B组,慢性泪囊炎170例(190眼)。两组均行内镜下激光泪道成形联合置管,术后3个月拔管后随访2~3年。结果A组有效率为96.9%(93/96),高于B组的86.3%(164/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4,P=0.005)。结论泪道内镜下激光泪道成形联合置管治疗单纯鼻泪管阻塞较慢性泪囊炎有效果更好。

  • 标签: 泪道成形术,激光,内镜 阻塞,鼻泪管 泪囊炎,慢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外伤性泪小管断裂RS泪道支撑管和环形硅胶支撑管置管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武昌艾格眼科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外伤性泪小管断裂106例(106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51眼),置入RS泪道支撑管;对照组55例(55眼),置入环形硅胶支撑管。随访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耗时为(48.31±10.92)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1.04±23.84)min(t=12.00, P<0.001)。拔管后随访3~12个月,随访期末观察组治愈率为98.04%(50/51),与对照组的94.55%(52/55)接近(χ2=0.19, P=0.665)。观察组中鼻腔出血发生率为1.96%(1/51),低于对照组的90.91%(50/55)(χ2=80.34, 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4%(4/51),低于对照组的36.36%(20/55)(χ2=10.71, P=0.001)。结论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相比于环形硅胶支撑管,RS泪道支撑管置管吻合手术时间短、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断裂,泪小管,外伤性 吻合术 支撑管,泪道,RS 支撑管,硅胶,环形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鼻内镜辅助泪道支撑管植入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外伤性泪小管断裂36例(36眼)的临床资料,均系在手术显微镜下寻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经上下泪点置入泪道支撑管,再于鼻内镜辅助下从鼻腔内取出泪道支撑管的两个末端,并固定于鼻腔。术后3个月拔管,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36例全部吻合成功,治愈33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22%(35/36)。结论鼻内镜辅助下泪道支撑管植入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效果良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

  • 标签: 断裂,泪小管,外伤性 植入术,支撑管 泪道 辅助,鼻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先天性泪道瘘管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7月至2017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泪器病中心接诊的27例(32只眼)先天性泪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确诊年龄、患病眼别、家族史、全身情况,眼科检查指标(瘘口位置、瘘口外观、泪道冲洗情况、CT泪道造影三维重建和泪道内窥镜检查结果)以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27例先天性泪道瘘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确诊年龄1~74岁,中位数为32岁。单眼瘘管与双眼瘘管比例为4.4∶1(22/5),单眼瘘管中左、右眼比例为1.2∶1(12/10)。27例就诊患者中22例为散发病例,5例为家族性发病病例。经家系图谱分析显示先天性泪道瘘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27例32只眼有泪道瘘管,30只眼瘘管口位于内眦韧带下方泪囊区皮肤面,1只眼瘘管口位于泪阜部;1只眼瘘管口位于内眦部结膜面。32只眼均有溢泪表现,18只眼泪道冲洗可见冲洗液自瘘口流出,伴脓性分泌物流出。4例行泪道内窥镜检查发现泪道瘘管开口于泪总管同时发现泪道内有结石。27例患者中有8例采取随访观察;3例行治疗性泪道冲洗;16例接受瘘管切除治疗,术后随访1~6年,全部治愈,无复发。结论先天性泪道瘘以单眼多见,其开口多数位于内眦韧带下方泪囊区皮肤面,多数为散发病例,部分病例表现为家族遗传性,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88-692)

  • 标签: 泪器 泪器疾病 系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吉奥(S-1)引起严重泪道阻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泪器病中心住院手术治疗的S-1相关严重泪道阻塞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3±8)岁;口服S-1时间为(4.1±1.1)个月,从开始服用S-1至溢泪症状出现的时间为(53.3±31.2)d。12例患者均为双眼患病(12例,24眼),同时出现上下泪小管阻塞(12例,24眼,48个泪小管),其中45个泪小管(93.8%)重度阻塞,3个泪小管(6.2%)中度阻塞。2例患者双眼上下泪小管的泪点(8个)完全闭锁。12例患者中8例双眼(16眼)同时并发鼻泪管完全阻塞,4例患者双眼(8眼)同时并发鼻泪管不完全阻塞。8例患者接受泪道内窥镜下泪道激光成形联合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取管后5例溢泪减轻,3例无好转。2例接受泪囊切开逆行探查疏通泪小管联合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取管后溢泪减轻。2例接受泪囊切开逆行探查疏通泪小管联合泪囊鼻腔吻合及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取管后溢泪症状改善明显,仅有轻度溢泪。结论S-1所致严重泪道阻塞以广泛性多部位阻塞为特征,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部分患者溢泪症状好转。

  • 标签: 替加氟 抗肿瘤药 泪器疾病 泪道阻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针钝头法辅助判断空心拉力螺钉置入深度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老年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3例、女13例,年龄65~89(70.1±4.8)岁。患者均为GardenⅡ型骨折。均行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中均使用导针钝头法辅助判断空心拉力螺钉置入深度。术后即刻复查患侧髋关节CT及三维重建,观察骨折断端对位、对线情况,螺钉的置入位置,测量螺钉尖与股骨头软骨下骨的距离,评估导针钝头法辅助判断螺钉深度技术的效果及有效性。术后1年内定期随访,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内固定断裂、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30~85(51.8±11.2)min,中出血量为20~100(44.3±23.5)mL。16例患者共打入空心拉力螺钉49枚,术后即刻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断端对位、对线优良,螺钉的置入位置良好,螺钉钉尖与股骨头软骨下骨的距离为0.21~0.49(0.38±0.11)cm;螺钉置入位置均有效,有效性为优(100%)。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内固定失败。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9.1±3.3)个月。随访期间无螺钉断钉、退钉及股骨头塌陷、坏死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3~6(4.1±1.0)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疗效,16例患者疗效均为优良。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中,使用导针钝头法辅助判断空心拉力螺钉置入深度,可将螺钉尖准确放置在股骨头软骨下骨下方0.5 cm范围内,有助于提高内固定稳定性、促进骨折断端良好愈合。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 空心拉力螺钉 导针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预置标记线在泪道内窥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其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泪道阻塞患者60例(60眼)进行泪道内窥镜手术,按患者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2组,单号作为对照组中不预置标记线,即传统方法治疗;双号作为观察组,即先预置标记线。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泪道黏膜损伤、出血、穿孔(假道)、眼睑水肿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可清晰地观察预置标记线的数量,结合泪道解剖学特征来判断泪道内窥镜探头所处位置,如泪道内窥镜下显示1根标记线提示在泪小管内;显示2根标记线汇聚处提示在泪总管内;显示2根标记线并且操作空间增大提示在泪囊内;显示2根标记线,可见黏膜皱襞提示在鼻泪管内。观察组泪道黏膜损伤发生率(16%)、中出血发生率(13%)和眼睑水肿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2%、5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43,P=0.003;χ2=8.718,P=0.003;χ2=4.069,P=0.044);而中穿孔(假道)对照组中发生了1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3)。术后组间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8,P=0.168)。2组中所有患者中、术后出血量均为少量,中注水后不影响操作,术后少许出血者2 d内均能自行止血。结论:泪道内窥镜手术中应用预置标记线能更好地操控内窥镜检查及手术,能准确定位操作所处的位置,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泪道内窥镜 泪道置管术 预置标记线 泪道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