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及原因。方法以"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腰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椎弓根螺钉""终板损伤""骨质疏松""微创融合术"和"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interlumbar fusion""cage""subsidence""complications""pedicle screw""end plate damage""osteoporosis""minimally invasive fusion"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2020年3月之前发表的OLIF在治疗脊柱退变疾病术后融合器沉降发生情况的相关文献856篇,剔除内容不符、无法获取全文、重复性研究或存在设计缺陷的文献,对最终纳入的30篇文献有关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和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OLIF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率为4.38%~27.90%。发生融合器沉降原因主要为缺乏有效的钉棒系统固定、融合器型号选择不佳、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板损伤、骨质疏松等。结论OLIF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较高,原因较多,如何采取措施预防融合器沉降仍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斜外侧腰椎融合术 腰椎 融合器 沉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细胞沉降率(ESR)极端升高(ESR≥100 mm/1 h)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应用ESR辅助诊治疾病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室检查ESR≥100 mm/1 h的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诊断、入院后首次ESR值及入院24 h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根据2019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类年龄划分新标准将患者分为青年组(18~65岁)、中年组(66~79岁)、老年组(≥80岁);根据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感染性疾病组、血液系统疾病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组、肾功能衰竭组及其他系统疾病组;分析ESR极端升高在上述疾病中的分布情况以及ESR极端升高与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共纳入429例ESR≥100 mm/1 h的患者,男性236例,女性193例;男性与女性患者ES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1 h:108.00(103.00,119.75)比117.00(105.50,140.00),P=0.234〕。② 429例患者年龄18~98岁,平均(53.70±18.70)岁;青年组310例,中年组87例,老年组32例。青年组ESR值明显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mm/1 h:108.00(103.00,120.00)比119.00(107.00,140.00)、120.00(110.25,140.00),均P<0.01〕。③ 429例ESR极端升高患者主要诊断为感染性疾病(157例,占36.6%),其次为血液系统疾病(127例,占29.6%)、自身免疫性疾病(74例,占17.2%)等。在感染性疾病中肺部感染者占58.0%(91/157);在血液系统疾病中造血干细胞疾病者占45.7%(58/127),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者占37.0%(47/127),红细胞疾病者占11.0%(14/12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者占75.7%(56/74)。④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所有患者ESR极端升高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呈负相关(ρ值分别为-0.395、-0.381、-0.383,均P<0.01),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呈正相关(ρ=0.345,P<0.01);同时检测ESR和CRP的266例患者ESR极端升高与CRP并无相关性(ρ=-0.019,P=0.756)。结论临床上ESR极端升高多见于肺部感染、造血干细胞疾病、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红细胞疾病和弥漫性结缔组织病;ESR极端升高与RBC、HB、HCT、FIB水平相关。

  • 标签: 红细胞沉降率 临床特征 肺部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屈光状态偏差的原因,为Nomogram值的个性化设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SMILE且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的近视患者200例(400眼)。收集患者年龄、术前等效球镜度(SE)、术前平均角膜曲率(Km)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SE等数据。根据术前SE分为低度近视组(≥-3.00 D)、中度近视组(>-6.00~<-3.00 D)、高度近视组(≤-6.00 D);根据术前Km分为低曲率组(≤42 D)、中曲率组(>42~<45 D)、高曲率组(≥45 D)。手术前后SE比较采用Kruskal Wallis H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同一患者不同眼别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主视眼不同时间段各SE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术后1周SE与Km、Nomogram值、术前SE呈负相关(r=-0.115,P=0.029;r=-0.174,P=0.014;r=-0.170,P=0.016);术后1个月SE与Nomogram值、年龄、术前SE呈负相关(r=-0.225,P=0.002;r=-0.148,P=0.046;r=-0.203,P=0.006),术后3个月SE与Nomogram值(r=-0.338,P=0.002)、术前SE(r=-0.336,P=0.002)呈负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示Km(B=-0.033,P=0.047)、术前SE(B=-0.037,P=0.017)是术后1周SE的影响因素;年龄(B=-0.013,P=0.022)、Nomogram值(B=-0.564,P=0.001)是术后1个月SE的影响因素;术前SE是术后3个月SE的影响因素(B=-0.070,P=0.001)。低、中、高度近视组间术后1周(H=6.007,P=0.05)、术后1个月(H=6.236,P=0.044)、术后3个月(H=6.051,P=0.004)的S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右眼别间术后1周(Z=-3.327,P=0.001)、术后1个月(Z=-3.130,P=0.002)的S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越大及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屈光状态越趋向于近视,呈欠矫现象;年龄越小及低度近视患者术后屈光状态越趋向于远视,呈过矫现象。年龄、术前SE是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在手术设计时应根据影响因素个体化设定Nomogram值以达最大手术疗效。

  • 标签: Nomogram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屈光不正 屈光度偏差 角膜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血泪是一种特殊的临床现象。血泪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目前有报道的包括眼部疾病(含眼睑、泪液排出系统、泪液分泌系统、结膜等)、血液系统疾病、血管性疾病、精神心理疾病以及无明确病因的特发性血泪等。(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29-33)

  • 标签: 血泪 发病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珠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方法2018年10月17日运用静疗小组自行设计《静脉治疗横断面调查表》对珠海市人民医院当天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共708例进行现场调研,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结合横断面调查结果分析静脉输液安全的影响因素。结果我院钢针的使用率仍占有一定比例,护士对静脉输液知识的有一定掌握,静脉治疗规范的实际执行情况不佳,应用PDA进行患者身份核实比例不高,在适应证应用和穿刺部位选择方面仍存在不规范现象;静脉留置针的维护、输液接头的使用等规范的落实欠佳。结论明确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现状并根据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建设安全输液一体化静脉治疗方案,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加强培训与督导,降低输液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静脉治疗 FMEA 静脉治疗横断面调查
  • 作者: 董星琲 张婷 霍真 王迁 葛瑛 李太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 100730
  • 简介:摘要患者男,49岁,因“发热半年余”就诊。患者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干燥综合征”,予泼尼松60 mg/d口服治疗后热退,但泼尼松减量至40 mg/d后再次发热。入院后因发现血培养及便培养示肠炎沙门菌阳性,先后予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治疗共4周,但体温仍未控制。患者虽无呼吸系统症状及体征,且胸部高分辨CT未见明显异常,但检查发现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乳酸脱氢酶及β2微球蛋白显著升高,肺功能检查显示弥散功能减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T)/CT见双肺弥漫性代谢增高,最终通过支气管镜下肺活检诊断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 发热,原因不明 低氧血症 肺血管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椎体松质骨和终板Hounsfield Units(HU)对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预测价值,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告知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男21例,女51例;年龄(62.7±3.9)岁(范围37~69岁)。融合器沉降定义为随访时腰椎CT矢状位融合器突破终板>4 mm,依据术后1年时椎间融合器的沉降与否进行分组,18例患者纳入沉降组,54例患者纳入无沉降组。对比两组患者腰椎前凸角、节段性前凸角、椎间盘高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比较上、下固定椎的松质骨和终板HU值,采用ROC曲线分析融合器沉降时的椎体松质骨和终板临界HU值。结果沉降组18例患者中14例融合器突破进入L4下终板,4例融合器突破进入L5上终板。两组患者术前腰椎前凸角、节段性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松质骨和终板HU值测量的ICC值为0.872。沉降组L4椎体松质骨HU值为125.9±18.6、L5椎体松质骨HU值为158.7±17.7,均低于无沉降组(L4:155.6±26.5;L5:182.4±29.7)。沉降组L4下终板HU值为278.7±24.2、L5上终板HU值为235.9±30.8,均低于无沉降组(L4:331.6±55.9;L5:273.8±55.7)。ROC曲线显示融合器沉降的L4松质骨、L5松质骨、L4下终板、L5上终板临界HU值分别为146、172、307和254。结论椎体松质骨和终板HU值对于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具有潜在的预测价值。对于低于临界HU值的患者,术前应交待发生融合器沉降的风险,术中尽可能选择较大的融合器十分必要。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胰管扩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原因多样,以胰管的梗阻性病变为主,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等均可引起胰管扩张,而不同疾病所引起胰管扩张的形态学表现也存在差异。本文对能够引起胰管扩张的常见胰腺疾病及其影像学特征加以综述。

  • 标签: 胰管扩张 临床原因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减重手术是治疗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疾病的有效方式,但病人术后复胖是常见和不容忽视的问题。术后复胖的原因复杂,需多学科团队全面评估和长期稳定随访。术后复胖病人的治疗方案应根据其解剖学情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和依从性等方面给予个性化指导。笔者分析目前针对术后复胖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总结关于术后复胖行为、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证据,提出需建立减重手术后复胖的统一诊断标准。通过前瞻性研究明确减重手术后病人复胖的预测因子、建立手术和非手术干预方式的最佳组合、探寻药物治疗的最佳时间节点,对于有效维持减重手术效果、防治术后复胖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肥胖症 减重手术 复胖 多学科协作 修正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套状撕脱性断指再植失败的原因。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5例(29指)套状撕脱性断指再植失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先保守治疗,包括更换伤口敷料、肌注罂粟碱、静脉滴注右旋糖酐及对症处理等,手术探查4指,术中均存在动脉痉挛或栓塞。术后定期随访。结果29指中25指完全坏死,2指大部分坏死,2指部分坏死,其中25指行截指术,3指行腹部带蒂皮管修复,1指行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术后1例发生伤口感染,经门诊换药后愈合,余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指体条件不佳是导致套状撕脱性再植失败的首要因素,清创不彻底、血管吻合技术欠缺、伤口处理不当及血管危象处理不及时是再植失败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套脱伤 断指再植 成活因素 失败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诊断初期严重的急危重症及早期死亡原因。分析可能引起NB患儿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提高认识,尽早识别和干预,减少早期死亡率。方法连续纳入2007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初治的NB患儿,并对其中于诊断1个月内死亡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直接死亡原因、并发症、死亡发生距诊断相隔时间及是否接受化疗。结果共纳入系统诊治并随访的NB患儿654例,其中31例早期死亡,占同期收治总人数的4.7%。早期死亡患儿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18例,58.1%),化疗后骨髓抑制(17例,54.8%),肿瘤破裂出血(16例,51.6%),多脏器功能衰竭(8例,25.8%)。单因素分析:危险度分组(P=0.006 6)、骨髓是否侵犯(P=0.020 7)、原发肿瘤部位(P=0.016 7)、年龄(P=0.003 3)、乳酸脱氢酶(LDH)(P<0.000 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P<0.000 1)、血清铁蛋白(P=0.016 0)、D-二聚体(P<0.000 1)、纤维蛋白原(P=0.002 7)、肿瘤直径(P<0.000 1)、血红蛋白(P<0.000 1)、血小板(P<0.000 1)、血清白蛋白(P<0.000 1)在早期死亡患儿与非早期死亡患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年龄<30个月,OR=2.824 (95%CI:1.084~7.359),LDH>1 004 IU/L,OR=6.991 (95%CI:2.135~22.887),白蛋白<36 g/L,OR=65.237 (95%CI:2.024~13.545),血红蛋白<92 g/L,OR=5.358 (95%CI:2.024~13.545),血小板低于192×109/L,OR=3.554 (95%CI:1.267~9.965)。结论患儿入院后加强生命体征检测,尽早识别肿瘤破裂等危及生命的急重症,并于有创操作后尽早适当镇静、积极输注血制品等对症干预治疗措施,必要时转重症监护室予呼吸支持等是避免早期死亡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早期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延迟就医原因,为引导心力衰竭患者及时就医、增加院内及院外护理范畴、优化护理模式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6—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延迟就医的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为理论基础,对15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现象学分析方法及Nvivo11.0中文版软件辅助分析资料,对访谈资料分析与提炼。结果15例心力衰竭患者延迟就医时间为7~44 d,延迟就医原因可归纳为5个主题群:症状认知不足;疾病管理能力缺乏;特殊人群的认知和经历;家庭社会支持不足;医疗延迟。结论医护人员应优化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及模式,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时识别特殊患者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探索心力衰竭患者获得院外优质医疗资源支持的途径进而改善延迟就医的发生。

  • 标签: 心力衰竭 延迟就医 质性研究 疾病管理
  • 简介: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以上、下运动神经元进行性丢失为特征的罕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失眠是ALS患者中广泛存在但未受到足够重视的非运动症状之一,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外还可能反映了ALS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文中概述了现有ALS研究中报道的失眠问题,并对ALS患者存在的失眠相关的躯体因素及中枢神经系统改变进行归纳,以期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思路。

  •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 失眠 睡眠呼吸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特点并根据"杠杆-平衡-重建"理论分析可能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1999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3~92岁[(74.1±11.5)岁]。髓外固定17例(髓外固定组),髓内固定23例(髓内固定组)。记录内固定并发症类型(内固定切出、髋内翻畸形、内固定退出、股骨颈短缩和内固定断裂等)。基于"杠杆-平衡-重建"理论,固定术前、术后的力臂变化和支点外移,测量术前、术后和内固定失效后股骨近端的动力臂和阻力臂长度。结果40例患者中,发生内固定切出18例,髋内翻畸形37例,内固定退出29例,股骨颈短缩37例,内固定断裂3例。髓外固定组:正常股骨近端动力臂长度为(8.0±1.0)mm,阻力臂长度为(59.4±10.9)mm;内固定后动力臂长度为(72.7±21.7)mm,阻力臂长度为(8.9±7.4)mm;内固定失效后动力臂长度为(50.3±14.9)mm,阻力臂长度为(33.6±17.6)mm。髓内固定组:正常股骨近端动力臂长度为(6.7±0.6)mm,阻力臂长度为(49.8±9.9)mm;内固定后动力臂长度为(51.5±7.0)mm,阻力臂长度为(19.8±5.9)mm;内固定失效后动力臂长度为(41.6±9.6)mm,阻力臂长度为(32.4±7.7)mm。各组内正常股骨近端与内固定后的动力臂、阻力臂长度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及其失效后股骨近端的动力臂、阻力臂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后髓外固定组动力臂长度显著大于髓内固定组(P<0.05),内固定失效后髓外固定组动力臂短缩大于髓内固定组(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外、髓内固定术后重建支点发生外移,内固定失效后动力臂均发生短缩。"杠杆-平衡-重建"理论有助于分析并发症原因。髓外固定后力臂比髓内固定更长,因此也更容易发生内固定失效。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质性研究深度了解日间手术患者取消手术的原因及内心体验,旨在加强日间手术患者的管理。方法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6—12月在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取消日间手术的12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反复提炼、分析和萃取,最终将日间手术患者取消手术的原因及内心体验概括为5个主题:对日间手术产生恐惧心理;对日间医生不信任;受基础疾病和生理因素影响;对社区医疗缺乏信心;术前准备不充分。结论日间手术患者取消手术的原因包括对手术产生恐惧心理、对医生不信任、基础疾病和生理因素、对社区医疗缺乏信心、术前准备不充分等。建议日间手术医护人员加强日间病房管理,提升专业水平和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同时推进医院-社区一体化建设以保障患者出院后医疗安全,进一步降低日间手术手术取消率。

  • 标签: 外科手术 日间手术 取消原因 现象学研究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最主要的危害是其形成的左心耳血栓脱落引起缺血性卒中或系统性血栓栓塞事件。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卒中及栓塞不良事件的一种有效干预措施,与口服抗凝治疗相比,可明显降低卒中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但左心耳封堵器置入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及其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一直是广大医生和器械研发人员无法回避的临床问题,也引起了较大争议。该文对左心耳封堵术后器械相关血栓的发生率、形成机制、危险因素、预防、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器械相关血栓
  • 简介:摘要百日咳再现原因复杂,与疫苗免疫效力持久性不足、疫苗接种策略差异、流行病学特征改变、抗生素耐药、百日咳鲍特菌的变异、诊断标准的改进及监测系统的完善度等因素均有关。疫苗接种后,由于自然感染病例减少,导致当前百日咳流行规律已经发生改变。由于人群群体免疫水平下降,经母体胎传给新生儿的血清抗体滴度降低,导致未接种疫苗的婴儿早期免疫水平不足,1岁以下的婴儿易出现重症病例。由于疫苗免疫效力并不持久,儿童、青少年也是百日咳的易感人群,感染后表现以慢性咳嗽较为常见,成人病例可因症状不典型或隐匿性感染难以引起重视,成为婴儿感染的传染源。为了加强百日咳的诊治能力,有必要改进诊断标准、关注细菌变异与耐药、加强百日咳的监测、寻求更为优化的免疫接种策略及进行新疫苗的开发。现就当前百日咳再现原因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百日咳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百日咳再现 原因 免疫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马山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 650例(1 650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后囊破裂57例(57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结果后囊破裂的原因包括撕囊不当5例(8.8%),水分离不当2例(3.5%),劈核不当10例(17.5%),旋转核不当13例(22.8%),吸附抓核不当10例(17.5%),超声乳化核不当11例(19.3%),吸除皮质不当5例(8.8%),植入人工晶状体不当1例(1.8%)。结论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多发生于处理核时。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原因,破裂,后囊
  • 简介:摘要目的查找引起本院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转氨酶升高的药物,分析其不良反应特点,提出药学干预对策,从而降低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临床药师对本院妇科2018年9月至12月期间肿瘤手术后转氨酶升高的24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关联性以及不良反应的特点分析,并给临床医师提出预防和治疗的建议。结果24例患者年龄为(49.90±7.76)岁,体质量为(56.20±7.11)kg。除1例患者考虑由化疗药物引起,其余23例转氨酶升高考虑由那屈肝素钙所致。采取调整那屈肝素钙剂量、调整监测肝功能时间、转氨酶升高后及时给予护肝治疗等措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由36.5%(23/63)降至16.9%(1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0,P=0.010)。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分析那屈肝素钙引起转氨酶升高不良反应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药学干预对策,降低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那屈肝素钙 药物不良反应 转氨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老年AAD患者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68.5±7.2)岁,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老年AAD患者的常见病因为高血压69.7%(23/33),首发临床症状分别为剧烈胸背痛45.5%(15/33)、腹痛33.3%(11/33)、胸闷15.2%(5/33)、发热3.0%(1/33)、下肢无力3.0%(1/33)。首诊误诊为冠心病及心肌梗死3例,发热查因1例,肾绞痛1例,脑梗死1例;均经CT增强检查明确诊断。结论老年AAD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误诊,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选择CT增强检查,避免误诊。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老年 临床特点 误诊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