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内容提炼自2022年8月5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的主题为“数据共享,方法共享,科学共享”的“第二届中国母乳科学大会”。会议的主旨是总结母乳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确定尚未解决的问题、共同探讨未来母乳科学研究的方向,内容共分6个部分:(1)母乳科学研究的内涵与宗旨及整个母乳科学的发展前景;(2)母乳成分及其健康效应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的方向;(3)母乳喂养的健康效应以及母乳喂养促进行动的科学支持,未来母乳喂养研究的路线;(4)目前母乳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强调了方法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性,以及未来方法学研究的思路;(5)患儿的喂养策略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其生长发育的措施;(6)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创制技术的创新和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次会议体现了在母乳科学研究中,临床医学、营养学、围产保健、食品科学、政策制定等多学科交流、讨论和合作的重要性,对未来泌乳生理学、母乳成分、母乳喂养以及婴幼儿营养的各个方面进行多学科研究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母乳科学 母乳喂养 母乳成分 婴幼儿配方奶粉
  • 作者: 翁静妮,黄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2
  • 出处:《生儿育女》2022年第17期
  • 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3
  • 简介:对于每个母亲来说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但是许多母亲由于初次照顾婴儿,所以缺乏相关经验,对于孩子的喂养方面会产生很多问题,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育,甚至对于母亲自身都会有危害。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本文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对宝宝的喂养也就是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

  • 标签: 母乳喂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鲜母乳经冷冻保存、巴氏消毒和微波加热等不同处理后营养成分的差异。方法选择2021年1至4月本院住院新生儿母亲40例,收集其新鲜母乳,每人收集40 ml后分装成4份,除作对照外,分别经-20 ℃冷冻保存3 d、巴氏消毒、微波700 W加热30 s,再对新鲜母乳及处理后母乳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后母乳营养成分差异。结果40例母亲年龄范围为29~38岁,产后15~43 d,其中初产妇17例。新生儿胎龄范围为27~36周,出生体质量范围为1.0~2.8 kg,男孩占70.0%(28/40)。新鲜母乳每100 g含脂肪3.43(3.35,3.70)g、蛋白质1.20(1.12,1.22)g、乳糖7.69(7.31,7.80)g、能量67.31(66.13,69.57)kcal、矿物质0.19(0.17,0.19)g、水分87.98(87.48,88.10)g,密度为1.036(1.030,1.036)g/cm2,经-20 ℃冷冻保存3 d以及巴氏消毒后,以上营养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微波加热后,母乳水分减少[86.60(84.94,87.66)g/100 g],密度增高[1.040(1.034,1.042)g/cm2],脂肪[3.56(3.55,3.90)g/100 g]、蛋白质[1.40(1.35,1.62)g/100 g]、乳糖[8.46(7.45,9.16)g/100 g]、能量[73.30(67.10,76.50)kcal/100 g]、矿物质[0.21(0.18,0.22)g/100 g]等成分也相对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冷冻保存和巴氏消毒可作为新生儿病房中母乳处理的常规措施。微波加热过程因水分流失较大,对于新生儿喂养是否安全仍有待探讨。

  • 标签: 母乳 宏量营养素 母乳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母乳母乳喂养是母乳科学研究的2个主要内容。近2个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表明,母乳是2亿年来人类进化的产物,母乳是婴儿营养需求的金标准,并且可用于临床生命救治和健康促进。母乳喂养是实现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维护健康状态的最佳途径,由于母乳喂养行为易受社会及其他因素的冲击,全球6月龄以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改善不够明显。鉴于母乳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紧迫性,未来研究应着重于建设国家母乳成分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建立国家基础战略数据资源,推进母乳科学理论发展与技术创新,提出我国解决母乳问题的合理方案。

  • 标签: 乳,人 母乳喂养 健康膳食 科学研究
  • 简介:摘要国外母乳库的发展已超过100年历史,并相应成立了北美母乳库协会以及欧洲母乳库协会,建立了成熟的母乳库管理指南。但我国对母乳库的认知及技术的研究仍处于探索及待发展阶段,产妇对母乳捐献愿望及对捐献母乳喂养接受度均较低。在母乳喂养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目前的现状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我国需要一个正规的管理指南来指导母乳库的发展。该文通过介绍母乳库概念、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库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母乳库的发展前景等对母乳库的认知情况形成系统的回顾,旨在更好地了解母乳库,消除对捐献母乳的顾虑,提高母乳捐献率,从而让母乳库建设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早产儿及身患疾病的新生儿。

  • 标签: 母乳库 母乳 早产儿 捐献母乳
  • 简介:摘要分娩会对产妇产生严重的疼痛,许多产妇希望在分娩过程中进行疼痛管理,但分娩镇痛有其医学适应证。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产妇的要求是一个充分的医疗指征,以减轻分娩期间的疼痛。硬膜外镇痛越来越多被用于分娩中的疼痛缓解。母乳喂养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母乳喂养对婴儿在短期和长期内的益处现在已得到充分证实。尽管目前分娩时已广泛使用硬膜外镇痛,但产科和麻醉提供者尚未就分娩镇痛对母乳喂养的影响达成共识。本文旨在阐述分娩时镇痛与母乳喂养的关系。

  • 标签: 硬膜外镇痛 母乳喂养 分娩阵痛
  • 简介:摘要母乳低聚糖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母乳中的复杂碳水化合物,是母乳中的第三大营养物质,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及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已鉴定出200多种不同的母乳低聚糖,它们具有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免疫和促进大脑发育等作用。该文就母乳低聚糖结构组成、生物学功能以及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为低聚糖在功能食品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低聚糖 母乳 生物学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共同养育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在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67名初产妇及其配偶67名为研究对象,以预产期在2019年10—11月的35名初产妇及其35名配偶为对照组,预产期在2019年12月—2020年1月的32名初产妇及其32名配偶为试验组。对照组通过微信群给予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答疑,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共同养育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6周的纯母乳喂养率、简体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BSES-SF)得分、简易共同养育关系量表(Brief CRS)得分及其配偶的中文版婴儿喂养态度量表(IIFAS)得分。结果试验组产后6周纯母乳喂养率为87.5%(28/32),高于对照组的77.1%(2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2,P>0.05)。试验组初产妇的简体中文版BSES-SF内心活动维度得分为(20.78±5.05)分、Brief CRS总分为(71.84±8.60)分、产妇配偶的中文版IIFAS总分为(63.38±7.25)分,高于对照组的(16.94±4.78)、(67.00±10.94)、(59.89±5.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96、2.002、2.166;P<0.05)。结论基于共同养育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可以提高产妇配偶的婴儿喂养态度、初产妇的共同养育感知程度,对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干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 标签: 母乳喂养 共同养育 初产妇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长期控制。作为癫痫患者中的特殊人群,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生育后常面对能否进行母乳喂养及如何服用抗癫痫药物等问题,涉及母婴健康与婴儿的生长发育等。本文针对女性癫痫患者母乳喂养相关问题的现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了解癫痫女性母乳喂养现状,并对癫痫女性母乳喂养相关问题进行总结,以指导从事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 标签: 癫痫 母乳喂养 抗惊厥药
  • 简介:摘要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本文描述了我国母乳成分的研究历程,与国外比较,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并阐述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将母乳作为复杂的生物系统进行研究,建立有全国代表性的健康母婴母乳组分参考值,研究影响母乳组分变异的因素和母乳组分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最终实现最佳的母婴营养与健康状况。

  • 标签: 乳,人 蛋白质类 脂类 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类 痕量元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母乳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水平及其对婴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出生并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早产儿组分为超早产儿组(<28周)、极早产儿(28~31+6周)组和晚期早产儿(32~36+6周)组。分别在母亲分娩后7、14、28和120 d收集母乳。本研究共收集到125名产妇的368份母乳样品,其中足月儿母亲54名,晚期早产儿母亲23名,极早产儿母亲39名,超早产儿母亲9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测定2-岩藻糖乳糖(2′FL),3-岩藻糖乳糖(3FL),3-唾液酸乳糖(3′SL),α-四糖(P1),乳糖-N-四糖(LNT),乳糖-N-新四糖(LNnT),乳糖-N-五糖Ⅱ(LNFP-Ⅱ),乳糖-N-五糖Ⅴ(LNFP-Ⅴ)8种HMOs浓度。以初乳和过渡乳中2-岩藻糖乳糖(2′FL)浓度大于200 μg/mL定义为分泌型母乳。收集婴儿出生后4个月时的体重增长和过敏性疾病发生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结果所有产妇中分泌型占79.2%(99/125),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母亲分泌型与非分泌型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31,P>0.05)。HMOs总浓度在产后1~2周达到峰值,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母乳HMOs下降趋势出现较晚,在分泌型分娩后28 d母乳中,晚期早产儿、极早产儿、超早产儿与足月儿组之间HMOs总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数分别为4587.09、4615.25、5277.44、5476.03 μg/mL(Kruskal-Wallis χ²=8.1234,P=0.044)。按照各组在生后4个月的体重增长中位数,分为低体重增长组和高体重增长组,与低体重增长组相比,高体重增长组分娩后7 d时母乳中2-岩藻糖乳糖(2′FL)偏低(1 818.04 μg/mL vs 2 181.67 μg/mL,W=1386,P=0.018),而乳糖-N-四糖和乳糖-N-新四糖(LNT & LNnT)偏高(1 182.36 μg/mL vs 1 053.62 μg/mL,W=816,P=0.044)。患有过敏性疾病的婴儿母亲分娩后120 d时母乳中3FL含量低于未患有过敏性疾病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17 μg/mL vs 286.18 μg/mL,W=564,P=0.026)。结论早产儿母乳中HMOs总体分布概况与足月儿基本一致;早产儿母乳中部分HMO在新生儿体重增长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 标签: 母乳低聚糖 早产 体重增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纯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产妇产褥期母乳喂养知信行水平、自我效能、母乳喂养情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初产妇80例,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纯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比干预前后两组初产妇对母乳喂养认知水平、自我效能、母乳喂养质量及心理状态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产妇妊娠36周时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评分差异不显著,观察组产妇产后1 w和产后2个月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孕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产后42 d、产后6个月自我效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后7 d、产后42 d、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两种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应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纯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可以改善产妇母乳喂养知信行水平,提升自我效能,改善母乳喂养率,同时能有效改善产妇心理状态。

  • 标签: 母乳喂养 知信行 健康宣教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母乳喂养动机是影响孕产妇母乳喂养的重要心理因素,本文从母乳喂养动机理论、母乳喂养动机评估工具及母乳喂养动机干预方案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医务人员评估孕产妇母乳喂养动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思路与参考。

  • 标签: 综述 孕妇 产妇 母乳喂养 动机 自主决定权
  • 简介:摘要足够的母乳喂养有利于母婴健康,但部分母亲会因乳房损伤、乳汁不足等问题,提前停止母乳喂养。生物喂养能有效预防产妇乳房损伤,增加泌乳量并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因此,本文将对生物喂养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改善我国母乳喂养现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生物喂养 新生儿原始反射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母乳含多种活性成分,对疾病防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由共价键形成闭合环状结构的环状RNA(circRNA)因具有保守性和稳定性得到关注。对母乳circRNA的研究可能给母乳功能带来新的启发,值得儿科研究者关注。现从circRNA的特性与功能、母乳中circRNA的研究及展望进行阐述。

  • 标签: 母乳 活性成分 环状RNA
  • 简介:摘要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物,但母亲存在感染时,因担心母乳喂养可将病原体传给子代,造成母乳喂养困惑,甚至不必要地放弃母乳喂养。围产医学专家组根据病原体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对母亲常见感染时能否母乳喂养达成以下共识:(1)母亲肝炎病毒感染,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均建议母乳喂养;(2)母亲巨细胞病毒感染,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建议母乳喂养;早期早产儿(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建议母乳经消毒后喂养,待校正胎龄≥32周或体重≥1 500 g时直接哺乳;(3)其他各种疱疹病毒感染时,除乳房感染外,均可直接哺乳;(4)流感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母乳挤出后由他人间接哺乳,乳汁无需消毒;(5)HIV感染时,尽可能放弃母乳喂养,采取完全人工喂养,禁忌混合喂养;(6)母亲存在结核菌、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弓形虫或疟原虫感染时,经规范治疗后均可以直接哺乳,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的母乳经巴氏消毒后可哺乳;(7)除黄热病毒疫苗母乳喂养可能引起子代感染外,母亲哺乳期接种所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对子代无不良影响;(8)婴儿母乳喂养期间,可接种任何疫苗;(9)尽管巴氏消毒能部分破坏母乳的营养和活性成分,但对子代的益处仍优于配方奶。

  • 标签: 母亲暴露 感染 母乳喂养 共识
  • 简介:摘要母乳喂养保障政策对促进母婴健康和母乳喂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母乳喂养相关保障政策的发展、实施现状和我国存在的不足及展望,旨在立足我国国情,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母乳喂养保障政策,提高母乳喂养率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母乳喂养 政策保障
  • 简介:摘要综述母乳库建立的意义、我国内地母乳库发展的现状,分析影响母乳库发展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改善我国内地母乳库现状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母乳喂养 母乳库 母乳捐赠 影响因素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