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斑样血管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周期复发性皮肤血管阻塞性疾病,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疼痛性溃疡,最终可能形成瓷白色萎缩性瘢痕。因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目前临床上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出现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和生物制剂,对斑样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 标签: 青斑样血管病 治疗 利伐沙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斑样血管病网状斑和紫癜性皮损的特点、分布规律。方法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诊治的64例斑样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中男23例,女41例;年龄13 ~ 54岁,发病年龄7 ~ 51岁,48例25岁前发病;病程6个月至10年。49例夏季发病或病情加重,皮损基本表现为坏死性不规则紫癜、紫癜性皮病样红斑、不规则溃疡、网状斑、毛细血管扩张、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性瘢痕和色素沉着。64例溃疡和坏死性紫癜多为不规则形,发生于足背和踝关节周围。40例有紫癜性皮病样的皮损表现,其中32例表现为色素性紫癜,8例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性紫癜。4例出现麻木刺痛等神经末梢受损的症状。结论斑样血管病的皮损表现多样,对于出现广泛网状斑、紫癜样皮病样皮损、麻木等症状的患者,需做好鉴别诊断。

  • 标签: 网状青斑 紫癜 皮肤溃疡 青斑样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鹏软膏治疗带状疱疹早期神经痛的效果。方法2019年1—6月,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带状疱疹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2~48岁,发病时间1~7 d),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入院后均给予相同的抗病毒及营养神经治疗,试验组在抗病毒及营养神经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鹏软膏外用,评估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3、5、7、15、30 d的疼痛数字评分(NRS)、睡眠评分(AIS)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3 d开始各时点NRS、AI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从7 d起各时点NRS、A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试验组在治疗后3、5、7 d时NRS评分及3、5 d时A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鹏软膏外用可以快速缓解带状疱疹患者早期神经痛,改善患者睡眠,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带状疱疹 神经痛 早期干预 疗效比较研究 青鹏软膏
  • 简介:摘要1例76岁女性患者肺癌切除术并行化疗结束后自行泡服三叶15 g/d。用药3个月后患者出现乏力、口干症状。4个月后出现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并进行性加重。服药6个月后,白细胞计数2.8×109/L,血红蛋白88 g/L,红细胞计数3.05×1012/L;空腹血糖10.0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93%。诊断为糖尿病、白细胞减少、贫血,考虑可能与三叶有关。嘱患者停用三叶,给予中药汤剂治疗,2个月后血细胞恢复正常,空腹血糖6.0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0%。《中药志》中三叶的每日规定用量为3~9 g,本例患者的糖尿病和血细胞减少可能与超剂量长时间服用该药有关。

  • 标签: 植物,药用 糖尿病 三叶青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28例行胰腺节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中24例行开腹手术,4例行腔镜手术;26例行胰肠Roux-en-Y吻合,2例行胰胃吻合。术后生化漏9例,B级胰瘘4例,无C级胰瘘;无活动性出血病例,1例出现慢性渗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新发糖尿病1例。围手术期均无二次手术、无死亡病例。笔者认为胰腺节性切除术对患者的内、外分泌功能影响小,但胰瘘发生率较其他胰腺手术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尿道板扩大尿道腔的尿道成形术治疗短阴茎尿道重度狭窄或闭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短阴茎尿道重度狭窄或闭锁患者10例,年龄22~78岁,平均48岁,狭窄或闭锁段长度0.2~0.5 cm,平均0.3 cm。10例患者均采用尿道板重建,游离包皮皮片或狭窄部位邻近带蒂皮瓣扩大尿道腔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探子引导下于阴茎腹侧将狭窄尿道纵行切开,至两端正常尿道黏膜0.5 cm处,充分切除狭窄或闭锁尿道瘢痕组织,适当游离远近端尿道海绵体,将背侧远心端与近心端尿道黏膜直接间断吻合重建尿道板。4例采用游离包皮皮片,6例采用狭窄部位邻近带蒂皮瓣加盖扩大尿道腔一期尿道成形。术后观察随访勃起和性生活情况、排尿通畅情况、尿流率,以及尿道狭窄复发情况。结果本组1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5~100 min,平均85.6 min。术中出血量20~65 ml,平均45.5 ml。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术后均无痛性勃起及勃起时阴茎下曲,性生活与术前无差异。9例患者术后尿流率较术前明显改善,最大尿流率均>15 ml/s;1例患者术后狭窄复发,行尿道扩张后治愈。结论尿道板重建,游离皮片或带蒂皮瓣扩大尿道腔一期尿道成形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修复短阴茎尿道重度狭窄或闭锁的有效术式。

  • 标签: 尿道狭窄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移植物 重建尿道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及中年时期超重后的体重状态变化及减重比与中老年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中年龄40~79岁的人群。减重比定义为(最大体重-目前体重)/最大体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讨青年及中年超重后的体重状态变化及减重比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共19 823人纳入分析,共7 623人诊断为高血压。(1)与正常体重组[最大体重指数(MAXBMI)及体重指数(BMI)均在18.5~23.9 kg/m2]相比,青年时期持续超重(MAXBMI及BMI≥ 24.0 kg/m2,18岁≤最大体重年龄<40岁)及中年时期持续超重(MAXBMI及BMI ≥24.0 kg/m2,40岁≤最大体重年龄<60岁)高血压患病风险的OR(95% CI)分别为2.66(2.38~2.96)和2.79(2.56~3.03),青年时期既往超重(MAXBMI≥24.0 kg/m2,18.5 kg/m2≤BMI<24.0 kg/m2,18岁≤最大体重年龄<40岁)及中年时期既往超重(MAXBMI≥24.0 kg/m2,18.5 kg/m2≤BMI<24.0 kg/m2,40岁≤最大体重年龄<60岁)高血压患病风险的OR(95% CI)分别为1.20(1.04~1.37)和1.58(1.40~1.78)。(2)正常体重(18.5 kg/m2≤MAXBMI<24.0 kg/m2)及超重(MAXBMI≥ 24.0kg/m2)人群中,与减重比<5%相比,减重比≥5%与高血压患病风险降低相关。结论青年及中年时期的超重与中老年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与目前BMI不相关。最大体重减轻≥5%与高血压患病风险降低密切相关,与MAXBMI不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超重 肥胖 体重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Wiltse入路选择性减压及短节融合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全节减压及长节融合治疗多节腰椎管狭窄并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协和江南医院脊柱骨科自2017年12月至2020年2月共收治多节腰椎管狭窄并腰椎失稳66例,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范围54~79岁,平均年龄61.8岁,病程8个月~4.5年,平均病程2.5年,随访时间12~39个月,经Wiltse入路31例,行选择性减压及短节融合术(A组),传统后正中入路35例,行全狭窄节减压及长节融合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6例病例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7.8个月,A组与B组手术时间[(158.5±57.2) min比(261.3±47.6) min]、术中出血量[(250.8±50.7) ml比(468.5±60.2) ml]、术后引流量[(105.4±48.2) ml比(205.2±50.7) ml]、下床活动时间[(2.5±0.5) d比(5.5±1.5) d]、住院时间[(7.5±1.8) d比(10.5±1.3) d]方面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7、15.777、8.167、10.617、7.825,P<0.05),融合节占比分别为45.3%(34/75)、100.0%(87/87),两组患者的VAS、JOA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A组t=27.529、28.112、17.608,B组t=30.815、23.342、16.7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t=6.696、10.491、4.2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截止末次随访,两组间病例椎间植骨均融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Wiltse入路行选择性减压及短节融合术治疗多节腰椎管狭窄并腰椎失稳,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早下床,恢复快等特点。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叶素对缺氧和复氧的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确定其下游靶点。方法将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缺氧和复氧模组(HR)组、HR+5 mg/L组、HR+10 mg/L组、HR+20 mg/L组、HR+NC组、HR+Mimics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实验检测HK-2细胞增殖和凋亡。通过数据库预测微小RNA(miR)-22-3p转录因子,然后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和qRT-PCR实验分别检测CCCTC结合因子(CTCF)和miR-22-3p水平。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HR组比较,叶素显著提高缺氧和复氧处理的HK-2细胞的细胞活力(叶素5 mg/L:61.72±4.93比43.94±4.42,P<0.01;叶素10 mg/L:76.14±4.48比43.94±4.42,P<0.01;叶素20 mg/L:85.62±4.97比43.94±4.42,F=53.794,P<0.01)。此外,和HR组比较,叶素显著抑制缺氧和复氧处理的HK-2细胞的凋亡率(叶素5 mg/L:30.62±2.41比40.08±4.41,F=63.998,P<0.05;叶素10 mg/L:22.32±2.85比40.08±4.41,P<0.01;叶素20 mg/L:13.88±2.09比40.08±4.41,P<0.01)以及TUNEL阳性细胞比(叶素5 mg/L:21.19±1.86比27.62±3.10,P<0.05;叶素10 mg/L:14.78±1.89比27.62±3.10,P<0.01;叶素20 mg/L:10.11±2.19比27.62±3.10,F=53.112,P<0.01)。进一步检测发现叶素减轻缺氧和复氧导致的miR-22-3p(对照组:1±0.05,H/R组:0.27±0.06,叶素5 mg/L:0.46±0.05,叶素10 mg/L:0.63±0.05,叶素20 mg/L:0.80±0.06,均P<0.01)和CTCF降低(对照组:1.00±0.04,H/R组:0.19±0.05,叶素5 mg/L:0.39±0.07,叶素10 mg/L:0.56±0.04,叶素20 mg/L:0.72±0.06,F=102.400,均P<0.01)。HR+Mimics组HK-2细胞细胞活力显著高于HR组(79±3.85比42.78±4.45,F=117.224,P<0.01),同时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HR组(18.2±2.28比41.26±3.59,F=104.770,P<0.01),TUNEL阳性细胞比显著低于HR组(16.38±2.46比29.28±3.14,F=54.042,P<0.01)。结论叶素通过CTCF介导的miR-22-3p上调减轻缺氧和复氧诱导的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 标签: 叶青素 缺氧/复氧 微小RNA-22-3p 凋亡 肾脏
  • 简介:摘要随着腹腔镜、输尿管镜技术的发展,由此导致的长输尿管损伤时有发生,因此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受到越来越多的泌尿外科医生的重视。寻找治疗输尿管损伤,特别是输尿管长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手段,是泌尿外科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的外科治疗包括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形术、输尿管替代治疗、自体肾移植。本文就以上手术修复方法及近年来新的手术方式作一综述。

  • 标签: 泌尿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输尿管镜检查 输尿管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前,D2胃癌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手术方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大网膜和网膜囊的完整切除和网膜囊外D2范围内的淋巴结清扫。可是,在一系列的临床试验中,人们发现,无论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还是大网膜和网膜囊的完整切除,都没能为胃癌患者带来肿瘤学获益,反而徒增外科学风险。这些事实,与胃癌外科的预期乃至胃肠外科的预期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胃背侧系膜近侧(PSDM)的重新论证表明,大网膜和网膜囊不是胃背侧系膜,局部生理学结构(如血管、淋巴)和病理学事件(如局部淋巴转移、第五转移)只会在PSDM内,既往手术由于不认识PSDM,而将其打破,不仅仅引发过多的术中出血,更导致癌细胞从PSDM中泄漏到手术野,为复发埋下祸根。对局部进展期胃癌,建议进行D2范畴内的PSDM完整切除(即D2+CME),可以同步改善患者的外科学效果和肿瘤学获益。这些PSDM相关研究的结果,解决了胃癌外科、胃肠外科乃至肿瘤外科长期以来悖论和悬而未决的难题,开启了肠外系膜发现和利用的时代,由此形成的膜解剖理论,有可能使得经典解剖学、病理学、外科学和肿瘤学中的相关知识点,得以更新和迭代升级。

  • 标签: 膜解剖 胃肠外科手术 胃背侧系膜近侧段
  • 简介:摘要局灶节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FSGS患者预后异质性较大,需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远期预后。为此,上海市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牵头,邀请在FSGS诊治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肾脏病临床和病理学专家,聚焦近年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相关文献及国内外指南,系统性总结FSGS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就FSGS诊断与治疗提出具体建议,制定了本共识,为临床诊疗工作者提供可掌握的、实用的治疗方案,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诊治能力与水平。

  • 标签: 肾小球硬化症,局灶节段性 诊断 治疗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放疗剂量对接受放(化)疗的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2014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疗的331例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复发部位、不同放疗剂量对患者预后影响及其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等。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3%、23.2%、16.6%,中位生存时间13.4个月(95%CI为11.7~15.0个月)。放疗剂量<60 Gy和≥60 Gy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8个月和13.9个月(P=0.013)。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无吸烟史、无饮酒史、无家族史、胸上段、左侧开胸、N0分期、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0.030、复发时间≥13.1个月和复发部位≥2个组患者在接受≥60 Gy的放疗剂量时预后较好(P值分别为0.038、0.033、0.001、0.003、0.018、0.010、0.041、0.039、0.043、0.007)。且≥60 Gy剂量组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优于<60 Gy剂量组患者(P<0.001),且不增加其≥2级放射性胃炎(P=0.977)和放射性肺炎(P=0.444)的发生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变LODDS大小、处方剂量及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因素(P值分别为0.006、0.008、<0.001)。结论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放疗处方剂量≥60 Gy可使患者明显受益,但还需要进行大宗病例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 标签: 肿瘤复发,食管/放(化)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随着输尿管镜技术的普及,近年来输尿管撕脱已成为泌尿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本文报道2例患者在输尿管镜碎石术中发生长撕脱,分别行急诊输尿管造瘘、择期回肠代输尿管成形术,以及急诊输尿管修补、择期Boari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形术,二次手术后分别随访22、17个月,影像学复查均提示替代输尿管通畅,患侧肾积水较术前缓解。

  • 标签: 输尿管镜检查 并发症 输尿管撕脱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2月至2018年11月施行胸腔镜辅助微波消融治疗的6例Ⅶ、Ⅷ膈顶部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胸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无中转开腹手术。5例肿瘤初次达到完全消融,1例肿瘤消融不完全者经补救消融后达到完全消融;1例因合并严重脾功能亢进术后腹腔内渗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时间8~43个月,所有患者局部消融部位病变无进展,3例肝内复发,1例发生胸腰椎转移。我们认为本方法安全可行,是一种治疗Ⅶ、Ⅷ膈顶部小肝癌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ybrid手术(颈椎人工椎间盘联合零切迹融合器)治疗多节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镜下Hybrid手术治疗的16例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术后6和12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手术疗效。行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的颈椎人工椎间盘节的椎间隙高度、活动度以及Cobb角;检查颈椎人工椎间盘的位置及零切迹融合器有无松动、滑脱、移位等;采用Bridwell标准判断零切迹融合器的融合情况;采用Kellgren分级标准判断颈椎人工椎间盘邻近节的退变情况。结果16例患者共应用32个零切迹融合器和16个人工椎间盘。术后复查X线片均显示颈椎人工椎间盘及零切迹融合器位置良好。术后出现吞咽困难3例,声音嘶哑2例。1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随着时间延长,16例患者的VAS和ODI均呈下降趋势,JOA评分呈上升趋势,颈椎Cobb角的角度呈增加趋势(均P<0.01);而手术前、后颈椎人工椎间盘节的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个月随访时,改良MacNab评价结果为优9例,良4例,可3例,优良比例为13 ∶16;无一例出现颈椎人工椎间盘或融合器松动、滑脱、移位等情况;32个应用零切迹融合器的手术节中,Bridwell分级Ⅰ级融合25个节,Ⅱ级融合7个节;颈椎人工椎间盘邻近节Kellgren分级Ⅰ级退变1例,Ⅱ级退变2例;16例患者均未见明显的异位骨化。结论Hybrid手术治疗MCSM的临床疗效较好,可部分保留颈椎活动度,减少邻近椎体退变的发生,同时取得良好的减压和稳定效果。

  • 标签: 椎间盘 治疗结果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术 Hybrid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ybrid手术(颈椎人工椎间盘联合零切迹融合器)治疗多节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镜下Hybrid手术治疗的16例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术后6和12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手术疗效。行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的颈椎人工椎间盘节的椎间隙高度、活动度以及Cobb角;检查颈椎人工椎间盘的位置及零切迹融合器有无松动、滑脱、移位等;采用Bridwell标准判断零切迹融合器的融合情况;采用Kellgren分级标准判断颈椎人工椎间盘邻近节的退变情况。结果16例患者共应用32个零切迹融合器和16个人工椎间盘。术后复查X线片均显示颈椎人工椎间盘及零切迹融合器位置良好。术后出现吞咽困难3例,声音嘶哑2例。1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随着时间延长,16例患者的VAS和ODI均呈下降趋势,JOA评分呈上升趋势,颈椎Cobb角的角度呈增加趋势(均P<0.01);而手术前、后颈椎人工椎间盘节的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个月随访时,改良MacNab评价结果为优9例,良4例,可3例,优良比例为13 ∶16;无一例出现颈椎人工椎间盘或融合器松动、滑脱、移位等情况;32个应用零切迹融合器的手术节中,Bridwell分级Ⅰ级融合25个节,Ⅱ级融合7个节;颈椎人工椎间盘邻近节Kellgren分级Ⅰ级退变1例,Ⅱ级退变2例;16例患者均未见明显的异位骨化。结论Hybrid手术治疗MCSM的临床疗效较好,可部分保留颈椎活动度,减少邻近椎体退变的发生,同时取得良好的减压和稳定效果。

  • 标签: 椎间盘 治疗结果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术 Hybrid技术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支架内慢性完全闭塞(IS-CTO)病变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导丝无法通过IS-CTO病变或通过支架网眼进入支架金属梁后内膜下空间是导致IS-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失败最常见的原因。笔者提出Anchor-Knuckle技术,即将OTW球囊同轴锚定技术和弯曲导丝技术相结合,用于快速、高效开通长IS-CTO病变。该文报道的两例患者分别采用Anchor-Knuckle技术成功开通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IS-CTO病变。

  • 标签: 冠状动脉 支架闭塞 同轴锚定 弯曲导丝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