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上睑凹陷是指上睑区眶下缘处的凹陷,影响眼部美观。临床上对上睑凹陷诊断和治疗在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对上睑凹陷研究更加趋向于精确填充、改进手术方法、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从手术入路考虑,可将矫正上睑凹陷与切提眉术、重睑成形术、眼袋修复术同时进行,在直视下操作可将风险降到最低,通过1次手术即可矫正眼周多种缺陷。

  • 标签: 上睑凹陷 面部年轻化 脂肪移植 手术方式 进展
  • 简介:摘要鼻基底的骨性标志是上颌骨前壁,包括鼻旁区和梨状孔区。该区域凹陷可产生老态的中面部容貌,称为鼻基底凹陷。肋软骨作为鼻整形常用的自体移植物,材料充分,在肋软骨综合鼻整形中应用肋软骨移植,可较好地改善鼻基底凹陷。对于鼻基底凹陷合并鼻翼肥大患者,如果配合移植物填充,可进一步巩固提升效果,有效改善鼻基底凹陷外观。在没有合适的软骨供区情况下,可考虑用臀部真皮脂肪组织、脂肪颗粒、人造材料等,联合鼻整形手术一起综合改善中面部外观。

  • 标签: 鼻基底凹陷 鼻基底填充术 鼻基底松解术 肋软骨 填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治疗咽癌的肿瘤学及功能学效果,以及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北京和睦家医院行TORS治疗的咽癌患者2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4例,年龄39~76岁。T1-2期患者占88.5%(23/26)。收集相关临床病理学及随访资料,记录患者拔除胃管及气管插管的时间,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生存分析,计算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结果26例咽癌患者均接受TORS治疗,无中转开放手术,其中20例行同期颈淋巴清扫术。TORS手术时间为65~360 min,平均215 min。术中出血量5~600 ml,平均70 ml。术后4例患者(15.4%)行气管切开,其中3例术后1个月内拔除气管套管,1例至随访结束未能拔除。12例患者(46.2%)行胃管置入,其中11例术后1个月内拔除胃管,1例患者术后13 d因咽部出血死亡,死亡时胃管尚未拔除。术后1例患者(3.8%)切缘阳性,余患者切缘阴性。16例患者(61.5%)行术后放疗,其中11例患者(42.3%)进行以铂类为主的同步化疗。中位随访时间21.5个月(0.4~45.0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83.0%,3年无病生存率为75.8%。结论选择合适的咽癌患者,TORS可取得良好的肿瘤学及功能学效果,手术并发症较少,治疗安全可行。

  • 标签: 口咽肿瘤 达芬奇机器人 经口机器人手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眶隔脂肪筋膜瓣在上睑凹陷矫正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对轻中度上睑凹陷女性患者38例(年龄25~55岁,平均37.5岁)用保留筋膜血管蒂的眶隔脂肪筋膜瓣转位法进行矫正,术中将眶隔脂肪的中央脂肪团外侧部转移至上睑凹陷部位,进而矫正上睑凹陷。结果35例患者术后上睑凹陷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2例术后重睑线变浅,行再次手术调整;1例单侧存在部分凹陷,行自体脂肪颗粒补充移植,术后效果满意。结论纵向分离、保留眶隔下方包膜方法行眶隔脂肪转位,在减少脂肪吸收的同时可较好地矫正上睑凹陷

  • 标签: 衰老 眶隔脂肪 筋膜瓣 上睑凹陷 转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释放后眶隔外团脂肪矫正上睑凹陷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北承德市口腔医院医学美容科就诊的上睑凹陷女性患者26例,年龄22~54岁,平均43岁。对26例患者行外团眶隔脂肪释放反向折叠重置术,将脂肪放置于上睑凹陷处,眶隔在中外侧做约4 mm切口,尽量保证眶隔完整。将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照片进行比较,观察上睑凹陷的矫正效果及上睑形态。结果26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切口瘢痕不明显;术后6个月,19例患者效果满意;6例患者因脂肪不足效果有改善;1例患者因脂肪量太少,填充不到位效果欠佳,后用自体脂肪移植得到改善。结论外团眶隔脂肪释放反向折叠重置术矫正上睑凹陷,手术效果明显、创伤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上睑凹陷 眶隔脂肪 解剖 上眼睑
  • 简介:摘要经口外科手术治疗是一种侵入性较小的治疗方法,正在成为治疗下咽癌的重要手段。自1990年以来,经激光手术被用作具有良好肿瘤学控制和良好功能效果的器官保存策略,尽管由于其技术难度而未被广泛使用。经机器人手术作为下咽癌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正逐渐流行。经视频喉镜手术也是一种新的用于治疗喉咽病变手术系统,使用硬性内镜联合开口器代替显微镜可获得更广阔的可视化手术视野,解决经激光手术的局限性。另外,随着窄带成像的普及,广泛用于胃肠道浅表癌的内镜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已被用于治疗浅表下咽癌。这些治疗方法成本低廉,在肿瘤学和功能方面的结果与经机器人手术相似。

  • 标签: 咽喉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肠造患者术后早期造旁疝的临床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和临床获益性评价。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0月—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1 071例肠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10月—2019年12月的患者作为建模组(n=943),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患者资料,基于Cox回归分析构建肠造患者术后早期造旁疝临床预测模型,并使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将2020年1—12月的患者作为验证组(n=128),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采用C-统计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及校准图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法绘制决策曲线分析图,评价该预测模型的临床获益性。结果年龄、饮酒史、术后体重指数、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腹部手术史、造途径、造性质和C反应蛋白是肠造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造旁疝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术后早期预测列线图的C-index值为0.710 (95%置信区间:0.660~0.750)。结论肠造患者术后早期造旁疝的临床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能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及时筛选出高危人群,指导医护人员的预防重点。

  • 标签: 肠造口术 造口旁疝 临床预测模型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点阵CO2激光综合模式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中心采用点阵CO2激光综合模式(Deep FX+Active FX+CW)治疗的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每例患者采用CW模式和(或)Active FX模式磨削瘢痕边缘,采用Active FX模式和Deep FX模式扫描痤疮瘢痕累及区域,治疗3~5次,每次间隔时间≥3个月。由2名未参与研究的主治医师分别采用面部整体美容效果改善评分量表(GAIS)和临床痤疮瘢痕评估量表(ECCA),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5次后复诊时的照片进行评分。GAIS评估痤疮瘢痕及面部整体肤质,总分为-1~3分,-1分表示恶化,3分表示非常显著改善;ECCA评估痤疮瘢痕的严重程度和密集程度,评分越高越严重。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由患者对治疗后即刻的疼痛进行评分(0~10分),0分表示完全不痛,10分表示极度疼痛。统计结痂期、红斑期及色素沉着和痤疮样皮疹发生情况。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治疗前、后ECCA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75例患者,男16例,女59例,年龄(27.2±6.2)岁(19~49岁)。3~5次治疗后3个月随访,12例痤疮瘢痕及面部整体肤质为非常显著改善,34例为显著改善,24例为一般改善,5例为无效,GAIS评分为(1.62±0.77)分。治疗前ECCA评分为(157.20±18.89)分,治疗后为(138.93±23.6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 P<0.001)。疼痛评分为(4.65±1.52)分,治疗后2~4 h自然消退。结痂期为(6.65±0.89) d;红斑期为(3.09±0.70)周;色素沉着发生率为1.3%(1/75),持续时间4个月;痤疮样皮疹发生率为16.0%(12/75),症状明显者外用夫西地酸等可明显缓解。无水疱、色素减退、细菌或病毒感染、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结论点阵CO2激光综合模式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 标签: 激光,气体 痤疮 凹陷瘢痕 点阵二氧化碳激光
  • 作者: 梁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 第3期
  • 机构: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四川 绵阳621000
  • 简介:<正文>手足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在学龄前儿童中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幼儿园同年龄组中发病风险更高。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人们常常会产生疑问,对于成人是否会感染手足病缺少明确的答案。本文对手足病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成人;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肠造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术式,对于腹壁厚、肠系膜短而增厚的肥胖患者或腹部膨隆的梗阻患者(困难造),建立一个无张力且血供良好的造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术前认真规划,包括造位置标记、对所有替代方案的深思熟虑以及对技术细节的关注,将有助于在困难条件下制作一个良好的造。对于肥胖患者在肠造手术中应注意:从腹壁切口拉出的肠管必须没有张力,造肠袢血供良好,以及垂直切开腹壁各层结构并垂直拉出肠管。对于结直肠梗阻患者,建议腹部造切口直径不超过3cm,以避免术后肠管退缩后容易发生造旁疝。

  • 标签: 肠造口 肥胖 肠梗阻 造口定位
  • 简介:摘要不宁综合征症状部位局限于面部,常首诊于口腔科,因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且无有效辅助检查手段,患者常长期辗转就诊于多个科室而难获有效治疗。本文报道1例不宁综合征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两针固定法"预防合并高危因素直肠癌患者在乙状结肠单腔造术后造脱垂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连续收治的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Miles)乙状结肠单腔造手术的23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造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针固定组(102例)和传统固定组(13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造脱垂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转归。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术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两针固定组手术时间较传统固定组明显缩短[(1.4±0.3)d比(6.3±0.7)d,t=-65.615,P<0.001],造脱垂[2.0%(2/102)比12.3%(16/130),χ2=8.550,P=0.003]、皮肤黏膜分离[3.9%(4/102)比20.0%(26/130),χ2=13.123,P<0.001]、造回缩[0比14.6%(19/130),χ2=16.237,P<0.001]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造旁疝及造周围皮炎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合并高危因素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两针固定法固定Miles术乙状结肠单腔造可以有效降低术后造脱垂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乙状结肠肿瘤 乙状结肠造口术 造口脱垂 两针固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为工具的形成性评价对永久性肠造患者住院期间造适应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肠造患者76例,按照手术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设两次以DOPS为考评工具的形成性评价,时间分别为第2阶段和第3阶段的健康教育实施后。于出院前1 d采用造适应量表和造患者自我护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造适应总分(54.42±3.67)分高于对照组(41.63±9.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患者造自我护理得分总分(47.32±1.63)分高于对照组(40.61±3.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DOPS的形成性评价应用于肠造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中,有助于提高患者该阶段的造适应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

  • 标签: 肠造口 DOPS 形成性评价 造口适应 自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睑凹陷型切开重睑术中辅助填充脂肪干细胞基质胶(SVF胶)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河南整形美容医院美容外科收治上睑凹陷型单睑和重睑形态不佳的女性患者58例,年龄24~53 (35±7)岁,分为SVF胶填充组(观察组)和传统自体脂肪填充组(对照组),每组29例。在切开重睑术前,观察组患者用SVF胶进行注射,对照组患者用传统自体脂肪进行注射。两组患者在填充完脂肪后,均设计传统切口重睑线。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脂肪填充存活量大致相同,脂肪存活均良好,观察组患者填充效果满意率和重睑满意率分别为93.10%和89.66%,高于对照组的82.76%、82.76%(均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外观臃肿、结节和凹凸不平分别有4、1、3例,而观察组则未见术后并发症。结论上睑凹陷型患者重睑术中,同时辅助填充SVF胶与填充传统结构脂肪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术后患者满意度高,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上睑凹陷 重睑术 SVF胶 上睑填充 自体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渐进式聚焦访谈联合标准化造护理流程在肠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肠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联合标准化造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渐进式聚焦访谈联合标准化造护理流程,干预周期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病耻感水平、疾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影响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的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造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聚焦访谈联合标准化造护理流程能够减轻肠造患者的病耻感,改善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肠造口术 标准化造口护理 渐进式聚焦访谈
  • 简介:摘要造旁疝作为腹壁造术后常见并发症,尽管欧洲疝学会指南建议,应用手术治疗处理造旁疝,但没有“金标准”术式。造旁疝修补手术方式的探索实践已进行多年,从早先的疝环组织缝合修补和造移位修补术,到补片的加强(如Keyhole修补技术和Sugarbaker修补技术)以及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再到各种方法的结合。单孔和机器人手术的介入、造旁疝的预防、治疗的专科化、多学科合作及诊断方式的改进等,都将为造患者提供更优化的解决方案。本文将回顾总结造旁疝手术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予以评价。

  • 标签: 造口旁疝 补片 腹腔镜 造口重建
  • 作者: 谢忠士 马君俊 王林 蔡明 刘正 刘骞 王锡山 徐洪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长春13003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通外科胃肠外科 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上海200025,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武汉 430022,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 北京100021,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上海20043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防治和减轻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临床医生往往在手术过程中选择做预防性回肠造手术。学界对预防性造手术的争议颇多,包括造适应证、造并发症、造还纳时机和还纳方式以及还纳技巧等。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及自身经验,从预防性造的还纳时机、还纳方式和还纳相关并发症三个方面对还纳技巧进行详细探讨,以提高我们对预防性回肠造还纳手术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还纳术后生活质量及预后。

  • 标签: 回肠造口还纳术 手术技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肠造患者护理评估体系,为制订肠造患者个性化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11月—2021年6月,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概念框架、跨文化护理理论为理论指导,通过循证证据的提取,结合质性访谈结果,形成初稿方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名肠造相关领域的医疗、护理专家进行德尔菲专家函询,对初稿方案进行修订,确定肠造患者护理评估体系。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20/2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9,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3、0.32(P均<0.01)。最终形成包括4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102个三级指标的肠造患者护理评估体系。结论肠造患者护理评估体系框架内容完整,构建过程科学、可靠,对肠造患者进行整体性护理评估具有指导价值。

  • 标签: 肠造口术 护理评估 德尔菲法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肠造患者自我超越、社会支持及造社会心理适应水平现状,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伤口造门诊就诊的210例肠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超越量表(STS)、社会支持量表(SSRS)以及肠造患者造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AI-20)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自我超越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回收率为93.33%(196/210)。结果196例肠造患者STS得分为(36.48±11.84)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肠造患者自我超越与社会支持、造社会心理适应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2、0.855,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否能自我护理造、社会支持以及造社会心理适应能力是肠造患者自我超越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肠造患者的自我超越水平有待提高,其自我超越与社会支持、造社会心理适应能力相关。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肠造患者社会支持水平、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其自我超越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造口 自我超越 社会支持 社会心理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