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谢静远 欧阳彦 陈靖 丁峰 顾乐怡 朱立峰 冯东雷 宋艳艳 俞章盛 任红 陈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肾脏病研究所,上海 200025,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脏科,上海 20004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肾脏科,上海 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上海 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计算机中心,上海 200025,上海信医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007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生物统计教研组,上海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上海 200025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标准数据集是实现IgAN临床信息结构和标准的前提,将有利于不同医疗机构间临床信息的整合利用。为此,上海IgAN专家协作组编写了这部《IgA肾病标准数据集》。方法参考国内信息标准,结合相关领域内的指南、数据规范及专家共识,以电子病史档案为基础,将患者身份标识号作为系统主键进行信息收集。通过对数据集中各个数据元进行规范,确保管理系统在数据与信息交换、数据协同与共享上的标准,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结果本标准数据集共包括607个数据元,8个模块,分为患者信息、病史信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肾脏病理、药物治疗、随访。各模块又由子模块名称、数据元名称、英文名称、定义、值域、参考标准等组成。同时,质量控制体系被制定,从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及安全性等多维度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确保数据的高质量与安全。结论本研究建立了IgAN标准数据集,将有助于国内IgAN临床信息的结构和标准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标准数据集 医学大数据 医院信息系统 数据整合
  • 简介:摘要通过信息手段可实现信息共享,优化管理流程,解决眼科日间手术预约、患者宣教、病房管理及随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者总结分析了某眼科专科医院日间手术管理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介绍该院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与人脸识别等信息技术,构建并应用眼科日间手术信息管理体系的实践。该体系包括日间手术预住院管理系统、互联网病房平台、随访管理平台、日间手术电子病历和日间手术流程专科护理机器人5个部分。该体系应用后1年与应用前1年相比,患者日间手术失约率和非计划二次手术率分别由应用前的2.40%和0.24%下降至应用后的1.00%和0.08%,患者满意度由94.5%提升到9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体系的应用能够方便患者并确保日间手术安全和效率,为其他医院眼科日间手术信息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 标签: 日间住院医疗 日间手术 眼科 医院信息系统 管理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优化经费管理模式创造一个高效运营的科研管理平台,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方法基于信息平台将各系统互联互通,形成一套新的经费管理模式。结果基于信息平台的经费管理模式规范了工作流程,降低了内控风险,方便科研人员、财务人员进行科研质控与管理。结论基于信息平台的经费管理模式通过整合系统资源和业务流程,实现了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业务流程、加强内控监督、创新科研活力的管理目标。

  • 标签: 经费管理 科研管理 医院信息化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交接班流程与书面交接班流程的优劣。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科手术室接受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4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7例(86.2%),女57例(13.8%),年龄(51.3±10.7)岁。按照交接班方式分为试验组(信息交接班)和对照组(书面交接班),试验组193例,对照组221例。主要观察指标为交接班问题发生率、交班时间及交班后电话回访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结果使用信息交接班方式后,试验组的交接班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5%(30/193)比26.7%(59/221)],交班时间短于对照组[2.5(2.0,3.2)min比5.0(4.2,6.0)min],交班后电话回访率较对照组下降[13.0%(25/193)比22.6%(50/221)],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优化后信息交接班方式,可以减少手术室交接班问题,降低电话回访率,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交班效率。

  • 标签: 手术室 信息化 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信息平台规范疼痛管理对住院患者疼痛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2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信息平台规范疼痛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睡眠质量及疼痛管理质量水平。结果实施护理信息平台规范疼痛管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评估准确率、疼痛措施实施率、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理信息平台规范疼痛管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住院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疼痛对患者睡眠质量影响,提高患者的疼痛评估准确率、疼痛措施执行率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 标签: 护理信息化平台 规范化疼痛管理 住院患者 疼痛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NHANES)已历时六十余年,取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成果。现代信息技术在NHANES中的应用为项目的高质量精细化实施提供了补充工具。本文从项目管理、受试者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现场随访、数据共享和社会服务7个维度介绍NHANES的信息系统应用状况,并进一步探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国民健康调查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前景。

  • 标签: 健康与营养调查 信息化系统 体格检查 现场调查 数据可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健康教育对CT增强检查患者应激反应、检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1 0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3月—2018年8月进行CT增强检查的554例患者为常规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以2018年9月—2020年2月进行CT增强检查的510例患者为信息组,实施信息健康教育。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检查成功率、检查质量、身心应激反应情况。结果信息组CT增强检查成功率、检查质量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信息组SAS评分、SDS评分、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健康教育可提高CT增强检查质量和检查成功率,降低患者身心应激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健康教育 CT增强扫描 信息化 检查成功率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闭环管理模式构建全院胰岛素笔信息平台,创建胰岛素笔监测指标数据库,发挥质控管理职能。方法糖尿病质控小组借鉴现代闭环管理模式,构建胰岛素笔信息质控平台区域块网络体系,共由4个区域块组成,分别为核查收录、即时反馈、主动整改、资源共享,并形成糖尿病质控小组-科室-个人三级管理阶梯。分别比较传统模式与闭环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结果构建全院胰岛素笔信息平台实施闭环管理模式6个月后,缩短了糖尿病质控小组对全院胰岛素笔各个环节的质控耗时,提高了院内胰岛素笔管理质控考核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胰岛素笔信息质控闭环管理模式,实现了糖尿病质控小组工作效率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笔 信息化 闭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共享决策工具的决策辅助干预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0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决策辅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信息共享决策工具干预,应用决策困境量表(DCS)和决策参与满意度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决策困难度和参与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DCS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DC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决策参与满意度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决策辅助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决策困难度。与常规决策辅助相比,配合信息共享决策工具在缓解肺癌患者决策困难度和提高决策参与满意度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肺肿瘤 决策辅助 共享决策工具 信息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手术室护理信息研究,归纳目前研究的特征及热点,为进一步开展手术室护理信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网中关于手术室护理信息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20日,文献纳入类型设定为定量研究中的实验类研究或类实验研究。采用EndNote 22.0软件进行文献去重,Excel 2016软件绘制表格及研究趋势图。提取文献发表年份、文献来源、被引频次、发表期刊、基金资助情况、研究机构、研究内容等以探讨研究热点。结果共纳入140篇文献,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分布地域以华中、华东、华北地区为主;基金资助率为15.71%(22/140);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9篇);载文量最多的期刊为《护理学杂志》(15篇);总被引频次以2015年刊登在《中华护理杂志》的文献最高(64次);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在"手术室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情况",其中"信息技术应用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类研究最多(95篇)。结论手术室护理信息的发展已得到普遍重视,越来越多的医院已实现通过信息技术来优化护理流程、改善管理模式。预期信息网络安全的维护、信息护理人才培养、医疗大数据的规范管理与应用以及各层面的互联互通将成为手术室护理信息发展的热点与难点。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 信息化 文献计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三级联动健康管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13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给予信息三级联动健康管理,对照组给予传统三级联动健康管理,干预周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MBSS)、Barthel指数、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评分及脑卒中复发情况。结果136例患者中,病情恶化终止干预3例,其他原因终止干预2例,问卷调查无效造成研究数据无参考意义3例,最终观察组纳入65例患者,对照组纳入63例患者。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MBSS、Barthel指数、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三级联动健康管理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并能提高其家庭亲密度。

  • 标签: 卒中 信息化 健康管理 三级联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管理在压力性损伤防治及质量指标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护理信息平台,建立压力性损伤动态评估及护理、压力性损伤分级监控及质量管理、压力性损伤数据收集及统计三大模块,基于循证科学设置质量监测指标,实现压力性损伤的全程、动态、实时管理,比较2018年4~12月(应用信息管理前)采用传统纸质报表管理,2019年1~9月(应用信息管理后)采用信息管理的压力性损伤防治与管理质量。结果与信息管理前比较,应用信息管理后,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及上报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信息管理前比较,应用信息管理后护理人员在压力性损伤评估及上报方面的满意度、在压力性损伤文书质控方面的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压力性损伤的信息管理能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满意度,有利于数据的规范收集和管理,最终有助于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信息化管理 质量指标监测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精准神经外科理念的发展及相关技术平台的建设对我国脑胶质瘤外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0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医学和理工学科的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不断整合新的成像和导航手段,并积极进行临床转化研发与实践,使精准神经外科经历了从单纯解剖导航的“初创时代”,到基于多模态导航和术中MRI的“精准神经外科1.0”时代,再到信息、体系升级的“精准神经外科2.0”时代。我国学者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未来,人工智能深度机器学习、多模态图像实时融合导航手术、光学成像、靶向分子影像等前沿技术将协同推动脑胶质瘤外科的发展,引领“精准神经外科3.0”时代的到来。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神经外科 精准治疗 术中影像 多模态神经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医联体管理与家庭协同管理在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为构建完善的脑卒中康复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住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来自进行脑卒中康复联动管理的3个社区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脑卒中患者列入试验组,将来自其他社区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脑卒中患者列入对照组。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0~70(63.72±3.97)岁,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和健康宣教。试验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1~70(64.21±3.54)岁,接受信息医联体管理与家庭协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认知和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征求患者和照顾者对临床医护及家庭签约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数据分析采用t、t,、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评分为(80.77±6.76)分,高于同期对照组的(70.53±6.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患者6个月后早期症状和应急处理认识、按时服药、定期康复锻炼评分分别为(27.48±1.28)分、(26.52±1.36)分、(29.07±0.34)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分别为(19.50±0.79)分、(20.16±0.88)分、(20.52±0.5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94、21.497、77.420,均P<0.001);出院时两组患者和照顾者对医护人员很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和照顾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67%(29/30)比83.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9,P=0.012)。结论信息医联体管理与家庭协同管理模式有助于整合医疗资源,为患者和照顾者提供连续、系统、全面及全程的康复干预,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 信息化医联体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 日常生活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信息的延续护理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9月1日—2019年6月30日,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综合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发病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按照研究对象入组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信息的延续护理。于两组患者出院前、出院后6个月,采用巴氏指数(BI)、简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调查。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BI、FMA和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信息的延续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改善其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帮助患者改善短期预后。

  • 标签: 老年人 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延续护理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近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结构的变化趋势,评估依托自研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决策支持系统(aCDSS)全面实现信息管理的成效,为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构建知识库,设计嵌入式程序植入住院电子病历(EMR)医嘱系统,依托集成知识库和规则引擎实现与医院各信息系统无缝衔接,对抗菌药物医嘱的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全病例、专业与精细化智能管控。从医院HIS和aCDSS中提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每例出院患者的基本信息、抗菌药物使用医嘱明细和用量数据,对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人次比及使用强度变化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自2015年依托自研的aCDSS全面实施信息管理以来,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从44.18%逐年下降至2020年的38.70%,碳青霉烯、超广谱酶抑制剂复合物、替加环素、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等超广谱抗菌药物以及糖肽类、抗真菌药的使用率和使用人次比呈持续下降趋势,其中前三类超广谱抗菌药物均较2015年下降近50%。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的使用强度2015年以来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与2015年相比,2020年分别下降了29.6%和7.1%,而窄谱的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强度则持续升高,近三年使用强度占全部抗菌药物的28.2%。结论通过依托信息为主的综合管理,本院近6年广谱、高价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持续下降,窄谱抗菌药物使用占比逐年增加,抗菌药物使用结构持续优化,管理成效显著。

  • 标签: 抗菌药物管理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广谱抗菌药物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功能康复信息管理平台对孕产妇盆底肌训练依从性及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行阴道分娩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例,两组住院期间均行产科常规护理,并由责任护士指导其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对照组出院后行电话随访,观察组出院后应用盆底功能康复信息管理平台实施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性生活总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干预后盆底功能障碍总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电位及Ⅰ类、Ⅱ类肌纤维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功能康复信息管理平台能有效提高孕产妇盆底肌训练依从性,可促进孕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改善孕产妇性生活质量。

  • 标签: 盆底功能康复信息化管理平台 孕产妇盆底肌 训练依从性 盆底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信息肠内营养耐受性动态管理模式对重症患者喂养效果、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期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重症且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60例患者基于信息肠内营养耐受性动态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喂养效果,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喂养不耐受和喂养中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第3天和第7天时的喂养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相关指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3+、CD4+和CD4+/CD8+)对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2 w后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2w后CD3+、CD4+和CD4+/CD8+水平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信息肠内营养耐受性动态管理模式对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管理,可有效提高喂养达标率,减少喂养不耐受和喂养中断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 标签: 肠内营养耐受性 动态管理模式 喂养效果 营养状态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大环境下,为了赶上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从以前纸质档案管理走向信息的电子档案管理,在专业人员操作下能够快速的完成档案信息处理工作,不仅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还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让他们有多余的时间去休息,这样可以在工作中保持精力充沛,认真的完成自己的任务。电子档案管理存在很多优势,但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的不足之间的浮出水面,大大降低了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影响档案管理进一步的发展。

  • 标签: 档案管理 电子档案管理 存在的问题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健康教育模式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VP术后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随访,观察组术后实施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健康管理行为、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锻炼依从性评分、健康行为量表(HPL)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VP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健康管理行为,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移动终端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功能锻炼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