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建立中耳-咽鼓管三维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来模拟咽鼓管开放后整个中耳-咽鼓管系统的形变和压力变化过程。方法采用中国首例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使用Amira图像处理软件导入图像,Geomagic软件对图像进行分割等处理,形成包括咽鼓管、中耳鼓室、乳突气房、鼓膜、听小骨在内的中耳-咽鼓管三维模型。将三维模型导入Hypermesh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和分析。采用Abaqus软件进行结构力学计算,Xflow流体力学软件对气体流动进行数值仿真,利用流固耦合算法对咽鼓管开放时的组织变形和中耳压力变化进行数值模拟。在中耳-咽鼓管模型内设置包括鼓室、乳突、鼓峡、外耳道在内的多个压力监测点,记录并比较各监测点的压力变化。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包含咽鼓管、中耳鼓室、乳突气房、鼓膜、听小骨在内的中耳-咽鼓管三维模型和及中耳通气的数值仿真模型。通气后模型的动态变化可依据压力分5个阶段。此外,模型中鼓室、鼓峡监测点的压力变化基本同步;乳突气房的压力变化较鼓室、鼓峡延迟,验证了乳突的压力缓冲作用。并通过提取的外耳道压力曲线在数值、趋势上与咽鼓管测压检查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论本文建立的中耳-咽鼓管通气的数值仿真模型可模拟咽鼓管开放后的组织变形及中耳压力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中耳通气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 标签: 咽鼓管 三维模型 数值仿真 中耳通气系统
  • 作者: 袁文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7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第7期
  • 机构:四川省大竹县人民医院放射科,635100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很多老百姓都会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越来越多的人会接触到医院影像科的磁共振检查。由于对设备的不了解,好多人都对磁共振产生疑惑,例如是不是有核辐射呀?强磁场会不会损害身体呀,今天我就同大家一道了解一下磁共振的基本概念;正确认识磁共振的生物效应。

  • 标签: 磁共振;人体
  • 作者: 陈宗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18-11-21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18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肩膀酸痛,四肢无力、疲倦、头晕眼花、食欲不振等,处在压力过大的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有上述情况,这些是处于亚健康的人群多因酵素作用“短路”,问题越严重,据越可能变成疾病。本文从酵素的概述功效出发,分析酵素的作用,并从生活习惯等分析酵素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人体掌骨的显微硬度,对比分析不同解剖部位之间的硬度值,探索人体掌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取3具新鲜健康冰冻尸体的掌骨标本,将右侧掌骨软组织剥离,用慢速锯在掌骨基底、掌骨干和掌骨头处垂直其长轴进行切割,切取厚度为3 mm的骨组织标本。应用维氏方法测量标本掌、背、内、外侧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 g力加载50 s、维持12 s标准操作方法测定。硬度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切取45个骨组织切片,测量900个位点。研究发现掌骨总体硬度为(38.23±7.15) HV,其中第三掌骨硬度最大(41.04±6.75) HV,依次是第二掌骨(39.62±7.64) HV、第一掌骨(37.83±6.52) HV、第五掌骨(36.69±7.30) HV、第四掌骨(35.97±6.28) HV。掌骨干硬度(43.45±6.35) HV高于掌骨基底(35.82±6.17) HV和掌骨头(35.43±5.85) HV(F=16.415,P<0.01),而掌骨掌侧硬度(37.58±7.35) HV、背侧(38.93±7.08) HV、内侧(38.26±7.00) HV、外侧(38.15±7.14) HV,四部位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2,P=0.256)。结论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掌骨微观生物力学性能的理解,可指导掌骨骨折术中内固定物的放置位置、置入方向和数量,并为3D打印人工掌指关节用于治疗掌骨粉碎性骨折或缺损提供了数据支持。

  • 标签: 掌骨 生物力学 维氏硬度 显微硬度
  • 简介:摘要日本"古方学派"著名学者山胁东洋(1706—1762)发现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关于身体结构的描述存在差异,于1754年在京都进行了一次尸体解剖,这次解剖被认为是日本解剖学发展的开端,通常被描述为山胁东洋个人的成就。然而,仔细梳理史料却可以发现,日本对解剖的兴趣并不是在此时突然出现,而是伴随着17世纪中期西方医学的到来而开始。笔者论证了外国和本土的医学、社会、政治及宗教因素如何逐渐激发日本人对尸体产生新认识,并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到解剖观察的价值。早在山胁东洋解剖人体之前的几十年,一位眼科医生就发现了眼睛的功能,他通过观察腐尸绘制了骨骼连接图,并将这种观察方法作为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山胁东洋的成就不在于他获得的解剖结果,而在于他的解剖获得了政府允许,成果付诸出版,为后来的解剖者开创了先河。在山胁东洋的效仿者中,河口信任的突破性成就迄今尚未得到足够的认可。1770年,河口信任进行了一次解剖,他既没有参阅古籍,也没有因为刀和体液的刺激引发超然的联想和敬畏之心,而是通过测量大小、确定位置、观察颜色等"临床"研究方法,进行了一次旨在获得新知的冷静而大胆的尝试。文章最后对日本和欧洲解剖插图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比较。

  • 标签: 解剖学史 人体解剖 不浄观 尸检 整骨
  • 简介:摘要人体挑战试验是指让人类志愿者有意感染病原体的试验,作为测试候选预防或治疗药物效果的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期间,疫苗人体挑战试验因其较临床试验显著的优势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人体挑战试验的概念、发展、应用,人体挑战试验进行疫苗评估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在中国未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人体挑战试验的考虑。

  • 标签: 人体挑战试验 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通过文献复习发现人体胆囊至少具有十种生理功能,包括储存功能、舒缩功能、浓缩功能、吸收功能、分泌功能、调节功能、菌库功能、抗菌功能、免疫功能和保护功能。胆囊生理功能是人正常生理生存所必须,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留胆囊,应该是外科医师努力的方向。

  • 标签: 胆囊 功能 胆囊结石 人类 生理学
  • 简介:摘要骨组织作为非均质其各部分的硬度也不相同。本实验中取三具新鲜冰冻标本的骶骨,按Denis分型将骶骨分为Ⅰ、Ⅱ、Ⅲ区,每区三份,行骨硬度测定。旨在通过对骶骨骨硬度的测定明确骶骨骨硬度分布特征,为梯度弹性模量人工骶骨的3D打印、更符合骶骨骨硬度特点的移植物的研发及后续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制作出更符合人类骶骨梯度弹性模量的人工骨及移植物,以有效避免因后期受力不均而造成的人工骨或移植物的断裂、塌陷。

  • 标签: 骶骨 骨折 骨硬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师主导的营养和运动联合干预对超重成人的体重、人体成分和肥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来自健康体检中心符合纳入标准并获知情同意的超重成人10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51)和对照组(n=52),分别接受为期6个月护师主导强化营养运动联合干预(研究组)或常规营养咨询(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重指数、非脂肪组织、体脂率、腰臀围比、肥胖和腹型肥胖发生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平均能量摄入量降低[(92.4±27.2)kJ/(kg·d)比(143.4±23.8)kJ/(kg·d),P=0.035],而规律运动比例增高(41.2%比19.2%,P=0.01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体重指数[(22.9±2.1)kg/m2比(27.3±2.3)kg/m2,P=0.045)]、体脂率(25.2%±5.5%比32.5%±6.3%,P=0.035)、腰臀围比[(0.88±0.47)比(0.93±0.58),P=0.040]、肥胖(7.8%比23.1%,P=0.033)和腹型肥胖(7.8%比25.0%,P=0.019)发生率均显著降低。结论护师主导营养和运动联合干预可改善超重成人体重和人体组成状况,并降低肥胖风险。

  • 标签: 超重 成人 护师主导 人体组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钙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摄入不足或过量会对机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现有资料显示,膳食钙摄入不足与骨健康相关,但对非骨效应并不明确。增加膳食钙、补充钙剂(联合或不联合维生素D)对青少年的骨密度、骨峰值有一定的有益作用,可以延缓老年人群的骨量流失,但对青少年成年后的身高、增加成人的骨密度以及预防老年人群的骨折并无明显作用。本文介绍了钙的生理功能、膳食来源、人体摄入量以及制定推荐量的方法,并综述了钙与健康效应的关系,以期建议制定我国居民膳食钙的参考摄入量时,更多考虑我国人群资料和信息,并结合我国居民遗传、吸收和代谢的特征。

  • 标签: 膳食 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体腕骨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3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62岁男性、58岁男性、45岁女性),将右侧腕骨软组织剥离后,用慢速锯分别在舟骨、月骨、头状骨、钩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切取厚3 mm的骨组织标本。舟骨选取舟骨结节、腰部内外侧和舟骨体部,月骨选取腕关节面、掌侧面、背侧面和远端,头状骨、钩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选取外层皮质不同区域,应用德国KB-5型显微维氏硬度仪测试标本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 gf力加载50 s、维持12 s的标准操作方法进行硬度值测定,每个区域选取5个有效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作为该部位的骨硬度值。观察不同骨骼间及骨骼内部不同区域的骨硬度值差异。结果3具标本中共取得舟骨、月骨、头状骨、钩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标本切片18片,测量位点255个。腕骨不同骨骼骨硬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钩状骨(39.04±5.79)HV、头状骨(38.98±6.17)HV、舟骨(37.72±5.85)HV、大多角骨(35.89±4.75)HV、月骨(33.65±5.42)HV及小多角骨(31.82±5.54)HV,不同骨骼间总体骨硬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83,P<0.01)。舟骨、月骨内部不同区域骨硬度分布近似,舟骨结节、腰部外侧、腰部内侧和舟骨体部骨硬度分别为(37.07±5.77)、(37.51±6.39)、(40.00±5.64)、(36.31±5.47)HV,其中腰部内侧骨硬度最大,舟骨体部骨硬度最小,4部位间骨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9,P>0.05)。月骨腕关节面、掌侧面、背侧面和远端骨硬度分别为(33.57±3.61)、(34.58±6.04)、(35.47±5.24)、(30.97±5.88)HV,其中背侧骨硬度最大,远端骨硬度最小,4个部位间骨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40,P>0.05)。结论健康人腕骨不同骨骼间硬度各有不同,舟骨和月骨内部各部位骨硬度分布均匀一致。测量腕骨显微骨硬度值,了解其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腕骨微观生物力学性能,亦可指导腕骨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设计制作更加符合人体生理状态下的腕部骨骼假体及建立腕部肌骨组织的有限元模型。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为ChiCTR-BPR-17010818。

  • 标签: 腕骨 维氏硬度 显微硬度 舟骨 月骨 头状骨 钩骨 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
  • 作者: 崔紫阳 刘朝 程安琪 秦瑞 肖丹 王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0
  • 出处:《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 100730,中日友好医院烟草病学与戒烟中心呼吸中心,世界卫生组织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029,世界卫生组织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研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吸烟危害健康是不争的医学事实,但是新型烟草制品特别是电子烟对健康的危害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特别是自2019年不断有媒体报道因电子烟使用所导致的肺部损伤、甚至死亡的案例,更凸显出目前客观、全面的评估电子烟对健康危害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对此本文从电子烟流行情况,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因电子烟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健康危害、以及电子烟对青少年的危害等方面进行综述,呼吁尽快建立适于我国的电子烟研究、评价体系。

  • 标签: 电子烟 人体 健康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体髋臼前柱和后柱的硬度分布特征,探索骨硬度分布的科研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本研究所用两男一女3具标本均由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选取3对髋臼前后柱样本,取出全部髋骨后剔除软组织,运用微型台锯将髋骨分割为髋臼前柱和后柱,后用高精慢速锯将髋臼前后柱切割成若干厚3 mm的骨组织切片,固定在载玻片后用砂纸打磨。使用维氏硬度仪测试骨组织切片不同解剖区域皮质骨和松质骨的硬度值。本研究采用50 g力加载50 s、维持12 s标准操作方法测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本研究在人体髋臼前柱和髋臼后柱随机切取骨片,代表了髋臼前后柱纵向的不同位置,测量共计450个有效值,3个样本髋臼前柱总体硬度范围在18.9~33.8 HV,均值(25.2±3.1)HV;髋臼后柱硬度范围在23.1~39.1 HV,均值(31.9±3.8) HV。男性捐献者髋臼前、后柱总体硬度范围分别为18.8~33.8 HV及23.1~39.1 HV;女性捐献者髋臼前、后柱总体硬度范围分别为19.4~33.8 HV及24.6~38.9 HV,所有标本中后柱平均骨硬度值均大于前柱,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2、4.724、5.487,P<0.01),研究数据表明男性和女性髋臼前柱与后柱均存在硬度分布差异。结论人体髋臼前后柱骨硬度值个体间存在差异,但均为后柱骨硬度大于前柱。骨硬度值的研究可为髋臼骨折内植物的置入位置、置钉长度及方向等提供参考,同时为研发符合人体梯度弹性模量的内植物及骨盆髋臼假体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 标签: 髋臼 硬度 骨骼 成像,三维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一种针对所研发假肢膝关节的平地行走下的控制方法,使其能辅助膝关节截肢的患者以趋向于健康人的步态行走。方法在假肢膝关节上放置九轴惯性姿态传感器获取小腿倾斜角度,假肢连接管处放置压力传感器获取压力,组合两种信号判别步态相位。采用双直线电机分别控制相应针阀与单向阀配合的油路结构实现膝关节弯曲和伸展阻尼力矩的独立控制。通过直线电机推动针阀改变油路的通流面积,实现不同速度下膝关节阻尼力矩的控制。测试患者在跑步机上以2.0、3.6和4.2 km/h的步速行走,通过RealGait(三维步态与运动分析系统)记录数据。为降低绊倒风险,以摆动期最大膝关节屈曲角度65°为控制目标,允许误差为±5°。绝对对称性指标(ASI)<10%为步态良好的评定指标。结论患者在不同步速的测试中,患者假肢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均在62°左右,ASI分别为3%、6%、8.5%,均<10%,步态对称性良好。大腿截肢患者表示身体负担有明显减轻。结论基于人体步态对液压假肢膝关节的阻尼进行实时控制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截肢患者的行走步态。

  • 标签: 人体步态 步态相位 假肢 阻尼 膝关节
  • 简介:摘要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锌在体内的分布与转运过程逐渐明了,它与免疫系统的关系也被不断阐明。锌参与调节免疫细胞的细胞信号通路,影响免疫器官的发育、免疫细胞的生理状态与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分泌,是免疫系统不可或缺的元素,对维持免疫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将简要介绍锌在人体内的分布与运输,并对锌与免疫细胞发育及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调节 免疫细胞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在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作用。方法选取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学生,对照组(73人)采用传统课堂面授,研究组(79人)采取基于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MOOC教学。教学结束后,对比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学习兴趣,另比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论成绩与解剖操作考核)及对教学的满意度。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研究组教学结束后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学习兴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教学结束后学生理论知识[(91.41±6.28)分]及解剖操作考核评分[(87.41±7.25)分]均高于对照组[(85.24±7.36)分、(80.26±6.38)分](P<0.05);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教学总满意率(94.94%)高于对照组(83.56%)。结论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采用基于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MOOC模式,可提升学生创造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及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并可提高对教学的满意度。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模式 创造力 思维能力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上呼吸道由鼻腔及咽喉腔两部分组成,是人体进行呼吸的重要解剖通道。目前经鼻腔内给药治疗鼻腔及肺部疾病的方法日益引起关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流体动力学已然成为研究上呼吸道颗粒沉降的常用方法,研究表明颗粒参数、上呼吸道结构、气流特性等均会对颗粒沉降造成影响。本文就目前针对上呼吸道颗粒沉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完善上呼吸道颗粒物沉降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为开发经鼻腔给药的装置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人体模型 计算机模拟 上呼吸道 颗粒沉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体测量指标对糖尿病前期的预测作用。方法为横断面研究。自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招募18~70岁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共239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资料,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胰岛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人体测量指标,包括腹部容积指数(AVI)、身体圆度指数(BRI)、身体肥胖指数(BAI)、锥度指数(C-index)、体型指数(ABSI)、身体肥胖估计量(CUN-BAE)及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依据OGTT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和糖尿病前期组,使用秩和检验及χ²检验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及人体测量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HbA1c、HOMA-IR与人体测量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人体测量指标对糖尿病前期的预测作用。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糖尿病前期的影响因素。结果NGT组119例(其中体检中心健康人群46例),糖尿病前期组120例。两组间AVI、BRI、BAI、C-index、ABSI、CUN-BA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HbA1c和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RI以3.698为界值,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1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后,BRI、BAI、C-index为糖尿病前期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4.408、2.915和4.540,均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后,AVI、BAI、ABSI对糖尿病前期的影响作用最大(OR值分别为2.925、2.713、2.222,均P<0.05)。AVI、BAI、ABSI联合应用预测糖尿病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35。结论BRI、C-index对糖尿病前期预测作用较好,但不能作为预测糖尿病前期的独立指标,AVI、BAI、ABSI联合应用预测糖尿病前期的效果较好。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预测 人体测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