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腕不稳定是一类严重而复杂的腕关节疾患,一般由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腕关节损伤或病理改变引起。舟月不稳定是最常见的腕不稳定类型,其他损伤类型包括月三角不稳定、腕中关节不稳定、桡腕不稳定和月骨周围损伤等。腕不稳定的诊断与治疗相对困难,是腕关节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对腕不稳定病理机制的理解深入,出现了许多更符合腕关节解剖和运动学的新手术方法。同时,随着腕关节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的切开手术正不断向腕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演进。笔者对腕不稳定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阐述,讨论腕不稳定诊疗过程中的难点和争议问题,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腕损伤 关节不稳定性 关节镜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尿砷质控样品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方法采集健康成人尿样,浓缩后用冷冻干燥机进行冻干,对冻干后的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砷含量测定。并从均匀性、稳定性、不同检测方法测定、尿砷含量定值等对冻干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7,尿样冻干后砷含量的变异系数均< 5%。均匀性检验结果显示,低、高浓度样品瓶内和瓶间砷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09、1.53,P均> 0.05),样品均匀性良好。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室温条件下高、低浓度的冻干样品保存时间≤360 d的│下降率│均≤10%。以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高、低浓度冻干尿样中的砷含量,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14个省级及86个地市县级单位的尿砷含量定值结果,低浓度为(0.028 ± 0.002)mg/L,高浓度为(0.113 ± 0.008)mg/L。结论该制备方法冻干尿砷质控样品,冻干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均能够满足于地方病防治监测中实验室的外部质量控制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 标签: 尿 质控样品 制备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矫正(functional remediation)对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双相障碍患者按照1∶1比例分为认知矫正组(n = 39)和常规治疗组(n = 42),并给予12周干预,观察认知矫正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情绪识别、社会和认知功能的疗效差异;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17,HDRS17)、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 YMRS)、 Bell-Lysaker情绪识别任务(Bell-Lysaker Emotion Recognition Task, BLERT)、功能测验简版(Functioning Assessment Short Test, FAST)、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估成套测验[Measurement and Treatment Research to Improve Cognition in Schizophrenia(MATRICS)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 MCCB]评估患者的情绪和社会及认知功能,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比较2组相关变量指标的差异性和交互作用。结果(1)2组基线人口学变量和临床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认知矫正组BLERT负性情绪正确数干预前后变化值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F=4.53,P<0.05);(3)认知矫正组FAST总分、职业功能、认知功能得分干预前后变化值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F=8.15、7.94、10.93,均P<0.05);(4)认知矫正组连线测验-A[(41.2±10.2/50.4±6.0)分比(39.9±9.8/44.2±3.6)分]、符号编码[(41.8±5.6/52.5±7.4)分比(40.5±10.4/46.2±4.2)分]、词语学习[(41.2±4.2/51.7±4.2)分比(40.0±5.9/46.0±3.2)分]和持续操作测验[(41.7±11.1/51.4±5.8)分比(43.2±8.3/45.7±2.5)分]干预前后变化值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F=5.35、4.94、8.77、10.56,均P<0.05)。结论认知矫正改善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负性情绪识别能力、职业功能、词语记忆、注意和信息处理速度。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认知 社会功能 认知矫正 情绪识别
  • 简介:摘要应用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疾病的细胞疗法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Treg细胞的稳定性是应用Treg细胞进行细胞治疗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叉头转录因子Foxp3在Treg细胞发育和维持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Foxp3的突变可引起Treg细胞的功能障碍。本综述对影响Treg细胞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探讨,包括Foxp3的转录水平的调控、表观遗传学调控及翻译后修饰的调控,为获得稳定的Treg细胞并更好地应用于相关免疫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Foxp3的稳定性 翻译后修饰 表观遗传学调控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炎症反应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机制。根据病程可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目前的研究表明对于易出现急性加重的患者,一年内长期使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可减少急性加重风险(A级证据),至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待更多的研究。现针对稳定期COPD的抗生素治疗作一综述,探讨不同给药方式及抗生素种类对COPD患者的益处、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性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稳定期 抗生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醒脑静注射液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光阻法分别考察在0.0、0.5、1.0、2.0、4.0、8.0 h内,醒脑静注射液按说明书中的用量与4种输液配伍后所产生不溶性微粒数量,以及上述时间内pH值的变化。结果醒脑静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无明显变化。醒脑静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10 μm不溶性微粒数符合药典标准;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10 μm不溶性微粒数平均值符合药典标准。与4种输液配伍后≥25 μm不溶性微粒数符合药典标准。结论建议选用溶媒为5%葡萄糖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临床科室在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时,在前30 min应慢滴,应在4.0 h内滴注完毕。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不溶性微粒 配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索了梅毒抗体阳性标本经-20 ℃冻存后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并探索比较ELIS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syphilis toluidine red untreated serum test,TRUST)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gelatin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TPP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通过ELISA法和(或)CMIA法初筛阳性标本483例血清标本,再用TPPA法检测。根据ELISA法检测的S/CO值将患者标本分别分为四组:A组(S/CO≥10),B组(10>S/CO≥5),C组(5>S/CO≥1),D组(S/CO<1,但TPPA为阳性)。结果A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比99%,P>0.05);B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84%比97.84%,P>0.05);C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11%比92.22%,P>0.05);D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88.89%,P<0.05),并且D组ELISA、CMIA、TRUST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0%、88.89%、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方法检测冻存前和冻存后血清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8%比96.03%,P>0.05);ELISA方法检测冻存前和冻存后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10%比99.57%,P>0.05);而检测的冻存前标本ELISA法结果和CMIA法结果的敏感性分别为96.10%、99.57%,均高于TRUST敏感性(4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 ℃冷冻对ELISA检测梅毒为阳性的标本无影响,而对ELISA检测梅毒为假阴性的标本有一定影响。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时应关注ELISA、CMIA和TRUST检测方法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标本,使用多方法联合检测可有效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血清 -20 ℃冻存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胸腰段脊柱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胸腰段脊柱骨折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2组受试者均接受卧位以及坐位下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每日30 min,每周5 d,连续8周。实验组在不稳定支撑面上进行训练,对照组在稳定支撑面上进行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对患者的步行能力进行评估,采用Active Balance EAB-100平衡检测仪对患者的立位静态平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步态参数中的跨步长为(0.54±0.18)m,舒适步速为(0.33±0.23)m/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立位静态平衡参数中的轨迹长-Romberg率、外周面积-Romberg率、矩形面积-Romberg率、有效值面积-Romberg率、X轴移动重心中心偏差-闭眼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胸腰段骨折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疗效优于稳定支撑面训练,其机制可能是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提高患者不依赖视觉反馈的立位姿势控制能力。

  • 标签: 核心稳定性训练 不稳定支撑面 胸腰段骨折 脊髓损伤 步行能力 静态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不同锉臼方法重建髋臼,比较髋臼假体试模植入后的稳定性,得出何种方法重建后植入的髋臼假体试模更稳定,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整防腐骨盆标本10具。使用同心圆形顺序和非顺序锉臼、非同心圆形顺序和非顺序锉臼,4种锉臼方式。同一骨盆的两侧髋臼设置成一区组。一侧使用同心圆形锉臼重建髋臼,两种方式先顺序锉臼,压配假体试模、测量;在此基础上非顺序锉臼重建髋臼再次测量;另一侧使用非同心圆形锉臼重建髋臼,使用相同方式顺序和非顺序锉臼,压配假体试模。测量髋臼假体试模的抗旋转扭矩和抗拔出力。4种处理手段分别为4个处理组,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行SNK-q检验。结果同心圆形顺序锉臼重建后髋臼假体试模的抗拔出力(83.8±3.3)N,抗旋转扭矩(26.5±2.6)Nm;与同心圆形非顺序锉臼重建抗拔出力(93.6±2.2)N,抗旋转扭矩(34.8±2.2)Nm。非同心圆形顺序锉臼重建抗拔出力(69.2±2.9)N,抗旋转扭矩(12.1±2.6)Nm,与非同心圆形非顺序锉臼重建抗拔出力(75.3±2.2)N,抗旋转扭矩(16.8±1.9)Nm。经过统计学分析,在抗旋转扭矩实验中,各处理组间扭矩有差异(F=443.8,P<0.05),每区组间扭矩有差异(F =6.2,P <0.05)。为进一步了解处理组间均数两两比较情况,SNK-q检验显示各处理组间抗旋转扭矩均值完全不相等。在轴向抗拔出力实验中,各处理组间抗拔出力有差异(F =187.2,P <0.05),每区组间抗拔出力无差异(F=1.9,P>0.05)。组间均数两两比较显示各处理组间抗拔出力均值完全不相等。抗拔出力和抗旋转扭矩呈现出同心圆形非顺序锉臼>同心圆形顺序锉臼>非同心圆形非顺序锉臼>非同心圆形顺序锉臼的结果。结论在尸体骨盆标本实验中得出同心圆形重建髋臼后半球形髋臼假体试模更稳定;在非顺序锉臼重建的髋臼窝中,假体试模植入后稳定性更强。同心圆形和非顺序两种锉臼重建方式重建髋臼操作简单、可行。

  • 标签: 假体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利迭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效果及对高分辨率CT(HRCT)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40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给予噻托溴铵粉治疗,联合组同时给予舒利迭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HRCT参数的低衰减区域占全非体积百分比(LAA%)、2倍气道壁厚度与气道直径比(2T/D)、管壁面积占总横截面积比(WA)、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FVC、FEV1、FEV1/FVC、DLCO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FVC、FEV1、DLCO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LAA%、2T/D、W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LAA%、2T/D、WA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疗效分布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96%与对照组的5.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联合舒利迭治疗稳定期COPD对于改善肺功能、气流受限具有积极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舒利迭 稳定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高分辨率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前环固定失效的原因,探讨其处理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四肢关节骨科收治的84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56例,女28例;年龄为19~64岁,平均42.5岁;骨折按Tile分型:B1型22例,B2型16例,B3型10例;C1型22例,C2型6例,C3型8例。单纯前环固定21例,前、后环联合固定63例。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统计术后前环固定失效患者,并分析其失效原因及处理方案的选择。结果84例患者术后获6~36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7例(8.3%)患者术后发生骨盆骨折前环固定失效。前环固定失效时间为术后3~75 d,平均29.1 d。失效原因:手术时机选择不当及前环固定稳定性欠佳2例,单纯前环固定稳定性欠佳1例,前环固定物选择错误及康复措施不当2例,术中复位不良1例,后环固定不稳1例。2例患者前环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失效,1例翻修,1例保守治疗;5例前环采用钢板内固定失效,4例翻修,1例保守治疗。5例翻修患者翻修术后获11~24个月(平均17.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评分系统评定骨盆功能:优2例,良2例,可1例。2例保守治疗患者最终畸形愈合。结论手术时机选择不当、前环固定物选择错误、术中复位不良、前环固定稳定性欠佳、后环固定不稳及康复措施不当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前环固定失效的主要原因。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前环固定失效,关键是明确失效原因,采用钢板固定翻修可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失败 前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肺康复联合健康教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肺康复联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体重指数(BMI)及心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IL-8、TNF-α、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IL-8、TNF-α、BM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庭肺康复联合健康教育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 标签: 家庭肺康复 健康教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依从性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的慢性疾病。尽管抗炎、联合和靶向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但COPD药物治疗仍是治标不治本。肺康复是COPD管理过程的核心,运动训练则是肺康复的基石。传统导引术具有防病和治病的双重功效。现有研究表明,呼吸导引操可使稳定期COPD患者临床获益。本文将对COPD治疗现状、呼吸导引操在COPD患者康复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呼吸导引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用毒种的传代稳定性,确保毒种适用于疫苗生产。方法将WHO推荐的季节性流感疫苗甲型H1N1和H3N2、乙型BV和BY病毒株(原始种子批)在鸡胚中传代扩增,制备生产用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毒种。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的要求对毒种进行检定,包括鉴别试验、病毒滴度和血凝滴度测定、外源微生物检查等。将毒种连续传10代,用反转录PCR扩增第2、3、4、5、10代病毒鸡胚尿囊液中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分析传代过程中血凝素和NA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结果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毒种的抗原性均与推荐的病毒株一致。各型病毒滴度均>6.5 lg半数鸡胚感染量/ml,血凝滴度均≥1∶160。2个种子批的支原体和无菌检查结果均为阴性,主种子批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和禽腺病毒检查结果亦为阴性。毒种在鸡胚中连续传代后,各型病毒株血凝素和N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结论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用毒种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可用于疫苗生产。

  • 标签: 流感疫苗 血凝素糖蛋白类,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 传代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分级诊疗在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分级管理体系,采用抽签法抽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门诊就诊的118例稳定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社区管理组(简称管理组,60例)及对照组(58例),管理组患者转诊至社区医院行哮喘控制与管理教育,督导治疗,并于治疗2周及1、3、6、9个月、1年随诊;对照组患者首次就诊强调规律用药,予以哮喘管理,6个月及1年复诊。管理1年,对比1年内急性加重的次数、第1次急性加重的时间、平均医疗花费,对比两组患者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比例、哮喘控制(ACT)评分、莱彻斯特咳嗽评分(LCQ)、简略生命质量评分(miniAQLQ)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肺功能的差异。结果管理6个月时,管理组吸入ICS人数[45(75.0%)比36(62.1%),χ2=4.143],ACT评分[(20.7±3.9)分比(18.1±4.1)分,t=3.213],LCQ评分[(13.5±5.3)分比(10.8±3.0)分,t=2.603],FeNO[(29.8±12.8)ppb比(37.1±11.1)ppb,t=2.018]均比对照组好(均P<0.05),miniAQLQ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年时,管理组吸入ICS人数[50(83.3%)比34(58.6%),χ2=5.748],ACT评分[(22.1±2.8)分比(19.5±2.3)分,t=2.241],LCQ评分[(16.5±4.2)分比(11.6±3.2)分,t=5.603],miniAQLQ评分[(83.2±11.1)分比(68.1±13.3)分,t=3.186],FeNO[(28.2±13.1)ppb比(38.1±16.3)ppb,t=2.716]均比对照组好(均P<0.05),FEV1%、FVC%、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年时,管理组LCQ评分[(16.5±4.2)分比(13.5±5.3)分,t=3.186],miniAQLQ评分[(83.2±11.1)分比(69.1±14.3)分,t=5.603]较6个月时明显改善(均P<0.05),吸入ICS人数、ACT评分、FeNO、FEV1%、FVC%、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次加重延迟时间[182(92,284)d比92(58,176)d,Z=4.384]较对照组增加,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0(0,1)比2(1,3),Z=-3.187]、平均1年医疗花费[(10 523.0±550.5)元比(15 787.1±1 421.2)元,t=2.653]均比对照组减少(均P<0.05)。结论实施分级诊疗可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控制率,减少急性加重,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哮喘 社区卫生服务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术前CT三维重建模拟复位斜坡枢椎角(clivus-axial angle, CAA)并评估钉道治疗可复位型上颈椎畸形不稳定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52例上颈椎畸形不稳定患者资料,男28例,女24例;年龄18~64岁,平均46.7岁。术前将颈椎CT扫描数据(DICOM格式)导入Mimics15.0软件行三维重建,以通过术前颈椎过伸侧位X线片获得的CAA值作为术中复位CAA目标区间的上限,以CAA正常值140°作为下限,评估是否存在置入Magerl螺钉钉道的解剖条件,以钉道存在时的CAA值作为术中复位角度。比较CAA的术前、术后CT测量值及模拟目标值间的差异。按Gertzbein-Robbins分级评价置钉准确性,同时比较术前、术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及Nurick评分差异。结果52例患者中35例经术前模拟评估存在可用钉道。以术中导航辅助下判断钉道为金标准,其中37例行Magerl螺钉固定(Magerl技术组),15例行钉棒系统固定(钉棒技术组)。Magerl技术组的模拟目标CAA值(150.1°±6.6°)与术后测量值(149.0°±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4,P=0.240);术后测量值较术前(124.0°±8.9°)显著增加(t=-13.499,P<0.001)。钉棒技术组的模拟目标CAA值(150.4°±5.6°)与术后测量值(150.2°±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9,P=0.754);术后测量值较术前(121.9°±8.3°)显著增加(t=-12.431,P<0.001)。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0.9)年(范围0.5~4年)。52例患者共置入106枚螺钉,其中Magerl技术组74枚,钉棒技术组32枚,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级,A级88枚,B级15枚,临床可接受率为97.1%(103/106)。全部患者无一例发生椎动脉损伤、后组颅神经麻痹等并发症。术后NDI(9.7±6.4)和Nurick分级[(1.1±1.4)级]均较术前[27.4±8.7和(2.6±1.3)级]显著降低。结论术前模拟判断可用钉道、提供术中复位的目标CAA值,并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纠正CAA行单一后路融合手术治疗可复位型上颈椎畸形不稳定的方法安全可行。

  • 标签: 颈寰椎 枢椎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模拟数字转换
  • 简介:摘要盂肱关节是人体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球窝结构特点使得关节易出现不稳定。而肩胛盂的形态(肩胛盂宽度、关节面凹面深度、肩胛盂扭转角和倾斜角),以及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腱均对维持关节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肩胛盂及周围软组织如何通过关节内负压和凹面-加压效应两种机制,维持肩关节在非极限活动范围内的稳定性。并根据数学原理,总结关节内负压和关节稳定率的计算公式,使得这两个概念更易于临床应用。关节稳定率反映了凹面-加压效应的大小,根据标准CT检查即可计算盂肱关节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的关节稳定率,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肩关节 关节盂 韧带,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体外环境下不同浓度的抑肽酶及氨甲环酸对纤维蛋白凝胶溶解速度的影响,以获得稳定性良好的纤维蛋白凝胶,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制作不同特性的纤维蛋白凝胶:抑肽酶浓度按15 000、20 000、25 000 kIU/ml,分为A、B、C组;氨甲环酸浓度按10、30、50 g/L,分为Ⅰ、Ⅱ、Ⅲ组;设立无抑制剂的对照组;以抑肽酶25 000 kIU/ml+氨甲环酸50 g/L制作抗纤溶剂联合的纤维蛋白凝胶,标记为U组。将各组纤维蛋白凝胶置于37 ℃恒温水槽中,每隔24小时测量溶解的体积。结果在同一浓度纤维蛋白原中,抑肽酶、氨甲环酸均可延缓纤维蛋白凝胶的溶解速度(F抑肽酶组=502.379,F氨甲环酸组=632.235,P值均<0.05)。将各组每日剩余体积进行组间多重比较,对照组与A组、B组、C组比较,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Ⅰ组、Ⅱ组、Ⅲ组比较,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单用抑肽酶或氨甲环酸相比,联合抑肽酶+氨甲环酸可明显延缓凝胶溶解速度(F值分别为366.417、262.533,P值均<0.05)。结论高浓度的抑肽酶、氨甲环酸均可增强纤维蛋白凝胶的稳定性。在同一浓度纤维蛋白原中,抑肽酶<20 000 kIU/ml,酶浓度的增加可延缓溶解速度;而抑肽酶>25 000 kIU/ml,凝胶溶解速度无明显变化;氨甲环酸浓度增加可延缓凝胶的溶解速度;联合抑肽酶+氨甲环酸延缓纤维蛋白凝胶溶解的作用优于单用抑肽酶或氨甲环酸。

  • 标签: 纤维蛋白凝胶 抑肽酶 氨甲环酸
  • 简介:摘要骨性Ⅱ类错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发育性牙颌畸形,对口腔功能及颜面部美观有明显的影响。骨性Ⅱ类错畸形在我国患病率较高,以下颌后缩为主要表征。临床上通过早期矫治以获得良好效果,主要以前导下颌功能矫形为主。早期矫形疗效的稳定性一直受到关注,特别是关于长期效果的保持。本文综合骨性Ⅱ类错畸形的各种矫形矫治器最新研究进展,阐述其疗效的长期稳定性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骨性Ⅱ类错畸形 牙弓扩展 咬合前导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