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大体上分析了单圆盘的动力特性,研究了影响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的因素。对实例进行动力分析,文章最后研究了转子的不平衡问题,并提出了转子振动平衡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联合睑腺按摩治疗睑腺功能障碍(MGD)干眼的效果。方法前瞻随机对照研究。以便利抽样法对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MGD干眼120例开展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睑腺按摩术;观察组60例,行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联合睑腺按摩术,两组均坚持治疗8周,比较两组眼表疾病指数(OSDI)、干眼症状评估(SPEED)非接触式泪膜破裂时间(N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泪液分泌试验(SIt)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OSPI、SPE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SDI和SPEED评分分别为(22.79±8.55)分和(7.56±1.6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0.63±10.24)分和(9.57±1.86)分(均P<0.05);两组治疗前NITBUT、CFS、SI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NITBUT、SIt均呈上升趋势,CFS则降低,观察组NITBUT、SIt分别为(8.12±2.05)s和(8.16±1.35)mm/5 min,均高于对照组的(6.79±1.78)s和(7.02±1.54)mm/5 min,CFS为(0.75±0.24)min,低于对照组的(1.06±0.41)min(均P<0.05);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D干眼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联合睑腺按摩治疗可获确切效果,不仅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而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安全

  • 标签: 干眼 障碍,功能,睑板腺 滴眼液,玻璃酸钠 按摩,睑板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剥脱术治疗耐药结核脓胸的风险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武汉市肺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46例行纤维剥脱术治疗结核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胸腔积液或术后组织标本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为耐药组(29例)和对照组(117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肺复张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等临床指标,分析影响手术风险和疗效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耐药组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肺复张时间和治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剥脱术治疗耐药结核脓胸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但总体而言安全、有效、可行。

  • 标签: 结核性脓胸 耐药结核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血脂异常与睑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紧密关联。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可能会促进MGD的发生,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可能会导致MGD进展。动物实验发现血脂异常会导致各种睑腺病理变化。降血脂药物对MGD有一定治疗效果。(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12-317)

  • 标签: 血脂异常 睑板腺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治疗粉碎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7例粉碎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23~61岁[(45.9±10.9)岁]。均采用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2 d采用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评估患侧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Brooker分级评估异位骨化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36(24,36)个月]。手术时间为123~242 min[(165.4±29.8)min];术中出血量为170~550 ml[(358.3±111.3)ml];9例需要术中输血,输血量为300~500 ml[(377.8±66.7)ml]。住院时间为12~29 d[(21.4±4.7)d]。骨折愈合时间为12~24周[(16.3±3.0)周]。术后2 d 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优21例,良3例,差3例,复位优良率为89%。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9~16分[(13.1±1.9)分],6个月为10~18分[(15.4±2.0)分],末次随访时为12~18分[(16.9±1.8)分](P<0.01);术后3个月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 Postel评分优0例,良7例,可11例,差9例,优良率为26%;6个月优3例,良19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81%;末次随访时优18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P<0.01)。术后无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未见内固定松动移位和骨折复位丢失并发症发生。发生创伤关节炎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异位骨化3例,其中Brooker分级Ⅰ级2例,Ⅱ级1例,均未对髋关节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结论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治疗粉碎髋臼后壁骨折的固定效果可靠,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髋臼 骨折,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内 微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枢椎开双孔辅助螺钉置钉方法的可行及安全。方法选取枢椎标本22具,男11具,女11具;年龄26~69岁,平均47.2岁。通过CT扫描获得枢椎标本的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后进行三维重建。利用分割功能截取椎中心水平面作为测量平面。分别在椎棘突交界线的中点(孔1)和椎侧块交界线的中点(孔2)挖除骨皮质作为观察孔。当枢椎椎螺钉进钉点位于腹侧偏移点A、中心点M或背侧偏移点P时分别在最大安全内倾(腹倾)、平行、最大安全外倾(背倾)位置时分别测量过观察孔1和孔2的中心点垂直于椎中轴方向的线与模拟钉道中轴线的交点至各自观察孔中心点的距离,即D1和D2。分别比较左、右侧椎从点A、M、P平行、内倾和外倾置入螺钉时D1和D2的差异。结果22具枢椎标本获得平行、内倾、外倾钉道参数各44组。分别在A、M、P三点平行置入枢椎椎螺钉时,左侧D1与D2[A点:(3.72±0.95)mm,(3.37±1.24))mm;M点:(2.29±0.72)mm,(1.94±0.58)mm;P点:(1.17±0.44)mm,(0.86±0.69)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1,1.776,1.777;均P>0.05),而右侧D1与D2[A点:(4.44±1.20)mm,(3.36±1.37)mm;M点:(3.01±0.76)mm,(1.97±0.90)mm;P点:(2.06±0.73)mm,(1.00±0.87)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1,4.141,4.378;均P<0.05)。在M点内倾置入枢椎椎螺钉时,左侧D1与D2[(3.11±0.92)mm,(3.79±1.36)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2,P=0.058),右侧D1和D2[(3.79±1.20)mm,(3.69±1.55)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9,P=0.812);在P点内倾置入螺钉时,左侧D1和D2[(2.67±0.77)mm,(4.25±1.39)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4,P=0.000),右侧D1和D2[(2.57±1.14)mm,(3.94±1.53)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8,P=0.001)。分别在A、M点外倾置入枢椎椎螺钉时,左侧D1和D2[A点:(3.44±1.05)mm,(1.22±0.71)mm;M点:(2.26±0.73)mm,(0.90±0.75)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15,6.095;均P<0.05);右侧D1和D2[A点:(4.56±1.51)mm,(1.48±0.97)mm;M点:(2.96±1.12)mm,(1.06±0.75)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49,6.611;均P<0.05)。结论枢椎开双孔辅助螺钉置钉方法能够在术中判断螺钉的安全位置,无须额外透视。

  • 标签: 颈椎 骨螺丝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常睑腺口及睑腺口阻塞的构结特征。方法以上海兰荷视光眼科门诊部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正常睑腺口10例(20眼)和睑腺功能障碍睑腺口阻塞104例(208眼)作为观察对象。使用数码显微镜对正常及阻塞的睑腺口进行拍照,再以眼前段OCT对正常睑腺口、阻塞睑腺口及终末导管扫描成像,并与显微镜照片进行对比。睑腺口巨大的囊泡状阻塞,采用囊壁截除术;帽状阻塞或腺口标志不清及瘢痕化选择睑腺针刺术或睑腺口探通扩张术,以使其再通。结果通过显微镜和眼前段OCT扫描观察到睑腺管开口并非直接敞开的分泌口,分泌管口前有透光的圆盘状盖膜,中央有凸出的排放嘴及排放孔,排放孔细小,容易因细胞角化等原因发生狭窄或黏连闭锁而形成泡状阻塞。疏通手术可以使其再通。结论睑腺口具有特殊盖膜状结构、排放嘴及排放孔。排放孔细小,各种病理因素易引起膜闭形成大小颜色不同的睑腺口囊泡状阻塞。

  • 标签: 开口,睑板腺 排放嘴,排放孔,睑板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前移术治疗陈旧近指间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们对8例陈旧近指间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掌前移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23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切口感染、克氏针松动。影像学检查发现7例近指间关节无半脱位,1例在术后3个月复查时近指间关节出现半脱位。末次随访时,患手平均握力为健侧的92%。手功能恢复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定标准评价:优5例,良3例。结论掌前移克氏针内固定术可以重建陈旧近指间关节骨折脱位的稳定性,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以较大程度恢复患指屈伸功能,是治疗陈旧近指间关节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指间关节 骨折 脱位 陈旧性 掌板前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脓胸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行单孔胸腔镜纤维剥脱术的53例慢性结核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13例;年龄16~69岁,平均36岁。病变位于右侧36例,左侧17例;合并肺结核38例;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疗程2~24个月。所有患者术前胸腔积液或术后标本病原学和病理学检测确诊为结核脓胸。阐述单孔胸腔镜纤维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脓胸的手术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治愈49例(92.45%)。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1.89%),为术后胸腔出血致凝固血胸,经延长胸腔引流时间,积血溶解排出后治愈。行单孔胸腔镜纤维剥脱术49例(92.45%),中转开胸手术4例(7.55%)。手术100~370 min,平均(234.53±56.06)min。术中出血量50~1 400 ml,中位出血量300(175.0,402.5)ml。胸腔引流管留置3~22天,中位时间8(6.00,11.25)天。结论在围手术期评估、治疗恰当和手术操作熟练的前提下,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脓胸可行、安全、有效。

  • 标签: 胸外科手术,电视辅助 脓胸,结核性 外科手术,微创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CL)长期配戴者睑腺形态改变与干眼观察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拟行屈光性手术的患者157例314眼,其中长期配戴软性CL者91例182眼作为CL组,未配戴CL者66例132眼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2个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河高度(TMH)、非侵入首次泪膜破裂时间(fNITBUT)、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vNIT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情况;并进行睑腺形态评估,包括睑腺缺失率及腺体弯曲个数。结果CL组OSDI、CFS评分分别为16.67(10.00,25.00)和2.00(1.00,3.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88(7.50,18.26)和1.00(0.0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9 401.00、6 969.50,均P<0.01);CL组TMH、fNIBUT和avNIBUT分别为0.20(0.17,0.23)mm、5.64(3.95,7.92)s和8.56(6.56,12.12)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22(0.17,0.29)mm、7.33(4.54,13.21)s和11.49(7.46,17.8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9 258.00、9 047.00、8 864.00,均P<0.01)。CL组患者的总睑腺缺失率为(29.42±12.24)%,腺体弯曲个数为4(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37±10.83)%和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6,P<0.01;U=7 656.00,P<0.01)。CL组总睑腺缺失率与配戴时间、OSDI评分、CFS评分均呈正相关(rS=0.404、0.275、0.319,均P<0.01)。结论长期配戴软性CL可导致较严重的眼部不适症状、干眼体征以及睑腺形态的异常;长期配戴软性CL者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和干眼体征可能与其睑腺异常有关。

  • 标签: 干眼 角膜接触镜 睑板腺 泪膜 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睑腺囊肿患者的睑腺组织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下的形态学改变及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睑腺囊肿患者34例34眼以及无睑腺疾病患者18例18眼分别作为睑腺囊肿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IVCM检查,IVCM检查指标包括睑腺开口面积、开口最短径、开口最长径、睑腺开口附近腺管形态和睑腺腺泡形态,分别对睑腺囊肿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睑腺囊肿组34眼睑腺开口均呈不规则扩张,其中70.59%(24/34)开口处可见分泌物堆积形成的栓子,但开口边缘均平滑,睑腺开口长径、短径和面积分别为(148.12±70.16)μm、(114.77±52.38)μm和9 239.11(5 506.96,24 111.36)μm2,较对照组的(59.35±16.78)μm、(41.98±11.77)μm和2 094.19(1 432.28,2 945.65)μm2明显扩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65,P<0.01;t=5.793,P<0.01;Z=8.000,P<0.01)。睑腺囊肿组中61.76%(21/34)可见靠近睑腺开口的腺管呈囊样结构扩张,其内伴有性状各异的分泌物积聚,扩张的腺管边缘平整,且与周边腺泡分界清晰。结论IVCM可在活体上观察睑腺囊肿患者睑腺形态学微观改变,睑腺形态改变包括开口明显扩张伴栓子形成、临近开口的腺管呈囊样扩张伴分泌物积聚、边界清晰。

  • 标签: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 睑板腺囊肿 睑板腺开口 睑板腺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咬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治疗效果、疼痛指数、张口度及关节弹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许昌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87例TMD患者,男57例,女30例,年龄(31.75±6.16)岁,年龄范围为18~45岁。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松弛型组(n=43)与稳定型组(n=44),松弛型组行松弛型咬治疗,稳定型组行稳定型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疼痛指数、张口度及关节弹响发生率。结果稳定型组治疗有效率[90.9%(40/44)]高于松弛型组[69.8%(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稳定型组VAS[(2.15±0.23)分]低于松弛型组[(3.79±0.17)分],稳定型组张口度[(39.63±4.72)mm]高于松弛型组[(37.05±4.01)mm],稳定型组关节弹响发生率[4.5%(2/44)]低于松弛型组[20.9%(9/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型咬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TMD患者的疼痛指数、增加张口度、减少关节弹响的发生。

  • 标签: 稳定型咬板 松弛型咬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疼痛指数 关节弹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椎复位术后颈半棘肌萎缩与颈椎前凸丢失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颈椎椎管肿瘤切除椎复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0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12个月。根据术前与末次随访C2~7 Cobb角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前凸丢失组(差异>5°)和未丢失组(差异≤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颈半棘肌萎缩对C2~7椎体前凸丢失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5.0±13.2)个月(12~63个月)。其中前凸丢失组13例,未丢失组24例。C2~7颈半棘肌萎缩率为(44.8±10.6)%(15.6%~62.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2~7Cobb角>15°、颈半棘肌萎缩率>50%与颈椎前凸丢失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C2~7Cobb角>15°(OR值=82.797,95%CI:1.904~3 601.334,P=0.022)和术后颈半棘肌萎缩率>50%(OR值=30.428,95%CI:2.126~435.463,P=0.012)是颈椎复位术后颈椎前凸丢失的危险因素。结论颈椎复位术后颈椎前凸丢失与颈半棘肌萎缩显著相关。

  • 标签: 颈椎 肌萎缩 椎板复位术 半棘肌 前凸丢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椎复位术后颈半棘肌萎缩与颈椎前凸丢失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颈椎椎管肿瘤切除椎复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0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12个月。根据术前与末次随访C2~7 Cobb角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前凸丢失组(差异>5°)和未丢失组(差异≤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颈半棘肌萎缩对C2~7椎体前凸丢失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5.0±13.2)个月(12~63个月)。其中前凸丢失组13例,未丢失组24例。C2~7颈半棘肌萎缩率为(44.8±10.6)%(15.6%~62.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2~7Cobb角>15°、颈半棘肌萎缩率>50%与颈椎前凸丢失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C2~7Cobb角>15°(OR值=82.797,95%CI:1.904~3 601.334,P=0.022)和术后颈半棘肌萎缩率>50%(OR值=30.428,95%CI:2.126~435.463,P=0.012)是颈椎复位术后颈椎前凸丢失的危险因素。结论颈椎复位术后颈椎前凸丢失与颈半棘肌萎缩显著相关。

  • 标签: 颈椎 肌萎缩 椎板复位术 半棘肌 前凸丢失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内镜下改良全椎成形术(EMTL)的手术操作方法和经验,并探讨其治疗症状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受EMTL治疗的22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矢状面前后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疗效由术前及术后1年的腰痛和下肢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进行评价。结果22例患者中男8例,女14例,年龄(59.3±9.6)岁;所有患者均患有神经源间歇跛行,跛行距离(339±130)m。术前DR、CT、MRI显示有8例患者伴有椎体滑脱/不稳。术后1年腰痛和下肢痛VAS、ODI、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VAS、下肢痛VAS、ODI评分、JOA评分的平均差异(95%置信区间)分别为5.0(4.3,5.6),4.1(3.3,4.8),38.6(35.7,1.5),-14.2(-16.2,-12.2),均较术前有明显恢复。术中出现1例硬膜损伤,术后复查见1例回植椎未牢固融合,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EMTL治疗症状腰椎管狭窄的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和满意度,且操作安全。

  • 标签: 椎板成形术 全椎板切除术 微创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包皮内游离皮片结合阴茎侧方带蒂皮瓣(Orandi皮瓣)重建尿道治疗闭锁阴茎段尿道狭窄的疗效和可行。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闭锁阴茎段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2.1(20~81)岁。生活质量(QOL)评分4.6(4~6)分。术前10例已行耻骨上膀胱造瘘。8例未造瘘患者最大尿流率4.2(1.6~6.2)ml/s。手术采用全麻,患者取截石位。取阴茎腹侧纵行切口,暴露尿道并纵行切开狭窄段。术中测量狭窄段长度为5.0(2.0~7.5)cm。充分切除瘢痕组织后,采用包皮内皮片结合Orandi皮瓣修复。根据狭窄段长度和宽度取包皮内背侧全厚游离皮片,长度5.1(2.0~7.5)cm,宽度1.4(1.2~1.8)cm,移植重建背侧尿道;尿道腹侧采用Orandi皮瓣加盖,Orandi皮瓣取材长度6.0(2.2~7.7)cm,宽度1.3(1.0~1.5)cm。留置F14~16硅胶尿管,术后3~4周拔除尿管。于术后3、6、12个月及每年进行随访,包括主诉、尿流率,必要时行尿道造影和软性尿道镜检查。结果本组1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29.1(15~54)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18例均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25.3(15.3~38.2)ml/s。术后3、6个月QOL评分分别为0.8(0~2)分和0.6(0~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术后1年内出现排尿滴沥,排尿不尽感;4例术后6个月内出现反复泌尿道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结论包皮内游离皮片移植结合Orandi皮瓣加盖是修复闭锁阴茎段尿道狭窄的有效方法,尤其适合不愿或不宜取口腔内黏膜的患者。包皮内游离皮片替代尿道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

  • 标签: 尿道狭窄 闭锁性阴茎段尿道狭窄 包皮 皮瓣 尿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生长(软骨组织)是骨骼发育、线性生长的关键,但随着青春期进展,生长的增殖能力将不断耗竭,最终骨生长闭合。在骨生长过程中,有多种调节因子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软骨细胞增殖、分化。其中,内分泌调节(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甲状腺素、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等)、转录因子通过系统调节对生长调控起重要作用。局部调节因子,如印第安刺猬蛋白及甲状旁腺素相关肽、骨形成发生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也对生长调控起一定作用。现就影响软骨细胞增殖分化调控的机制进行概述。

  • 标签: 生长板 软骨分化 内分泌 转录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