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在中国,全息投影技术使用范围并不广泛,但是人们已试着通过这种先进的技术来实现舞美效果的突出表现。这项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给观众带来富有想象力的虚拟现实立体体验、戏剧性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动和有趣好玩的多方位观看感受。本文首先概述了全息投影技术,并介绍了其特点和优势,之后分析了全息投影技术在国内演艺活动中的应用实例,同时归纳总结出了一些技术用法,最后分析了该技术在演艺活动中的发展前景。

  • 标签: 虚拟艺术 全息投影 立体感受 演艺活动
  • 简介:摘要全息投影技术由于受到技术和材料方面的限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展较为缓慢,也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注,该项技术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应用和发展。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技术革新,相应的,全息投影技术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我国的军事领域中,已经迈开了研究和应用该项技术的脚步。

  • 标签: 全系投影技术 军事测绘导航 应用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从全息投影技术概念和特征入手,介绍了全息投影技术的分类。从虚拟手术、医学诊断、远程医疗及疾患沟通等方面探讨了全息投影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实践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远程教学三方面分析了该技术应用于医学教育中的可行性。

  • 标签: 全息投影 医学 医学教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尺神经手背支尺侧支皮神经体表投影的解剖研究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自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我院通过标本解剖及术中观察,研究发现尺神经手背支尺侧支自尺骨茎突背侧走行至第五掌指关节尺背侧,其走行的体表投影为手掌背部尺背侧掌-背侧皮纹交界处,利用此特点指导5例尺神经手背支尺侧支营养血管皮瓣的精准设计与切取,同时在19例微创第五掌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单根克氏针内固定中,有效地避免该神经的损伤。结果皮瓣全部存活,色泽质地良好,外形满意;第五掌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单根克氏针内固定患者均随访1.5~3.0个月,骨折均获解剖复位,达到骨性愈合,无一例伴有尺神经手背支损伤所致的麻木及浅感觉消失的症状;第五掌骨颈骨折术后按照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8例,良1例。结论通过手掌尺背侧的掌-背侧皮纹交界处定位,发现恒定走行的尺神经手背支尺侧支体表投影,从而在微创第五掌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单根克氏针内固定中有效避免神经的损伤;指导尺神经手背支尺侧支营养血管皮瓣达到术前精准设计、术中精细切取,是一种简单实用、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尺神经 解剖学 体表投影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基于神经影像学及体表标志的简易计算方法在定位颅内病变体表投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6月收治的46例使用基于神经影像学及体表标志的简易计算方法——双圆法,进行基准点识别的颅内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48.2±10.6)岁(范围:28~72岁)。术前患者头部随机贴附2枚电极片(人工基准点)后行颅脑薄层CT检查,并根据影像学检查图像分别测量各基准点到鼻根和同侧耳屏的直线距离。在患者头部,使用圆规分别以鼻根和同侧耳屏为圆心,以测量的距离为半径在基准点附近绘制弧线,两弧线在头皮表面的交点即为基准点。两名神经外科医师按照“双圆法”进行基准点识别,分别记录测量时间和识别结果与实际基准点的误差距离。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46例患者共采集基准点92个,第1名医师测量每例患者的时间为(8.1±2.3)min(范围:5~15 min),第2名医师为(8.9±3.5)min(范围:4~17 min);第1名医师经“双圆法”定位与实际基准点的误差距离为(4.4±2.4)mm(范围:0~12 mm),第2名医师的定位误差距离为(4.2±2.6)mm(范围:0~14 mm)(t=-0.575,P=0.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名医师定位误差的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一致性中等(Kappa=0.517,P=0.001)。其中8例患者分别在“双圆法”和神经导航下进行病变投影位置定位,患者病变直径为(3.8±0.9)cm(范围:2.6~5.1 cm),双圆法定位与导航定位误差为(4.0±1.9)mm(范围:1~6 mm),且所有患者术中均证实定位准确。结论“双圆法”在定位颅内病变体表投影中简单方便、快速准确,可作为一种简便的定位方法。

  • 标签: 脑肿瘤 临床方案 双圆法 神经影像 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智能视力表投影仪在视力检查中的可重复性及其与传统视力表测量结果的比较。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2年1月4—22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眼部不适患者60例(120眼)。先通过智能视力表投影仪(LSJ-IVAC-6000A)对患者进行3次视力检测,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3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可重复性;再用传统灯箱的国家标准视力表测量1次,并分别采用ICC和Bland-Altman图表法分析智能视力表投影仪与传统视力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同一受检者右眼、左眼使用智能视力表投影仪测量3次的ICC值分别为0.830和0.868,双眼的ICC值均>0.8(P<0.001);同一受检者右眼、左眼使用智能视力表投影仪和传统灯箱的国家标准视力表测量的ICC值分别为0.846和0.873,双眼的ICC值均>0.8(P<0.001)。右眼、左眼使用智能视力表投影仪和传统灯箱的国家标准视力表测量差值的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25~0.20和-0.24~0.17。结论:智能视力表投影仪的可重复性较好,与传统灯箱的国家标准视力表的测量结果相比一致性较强,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可提高视力筛查的效率并节省人力和物力。

  • 标签: 智能视力表投影仪 可重复性 一致性 视力表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肺区CT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识别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21年5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符合入组标准的研究对象共201例,其中慢阻肺组101例,健康对照组100例。研究对象均进行胸部薄层CT图像扫描及肺功能测试。首先,获取所有CT图像序列肺区的MIP图像;其次,以MIP图像为输入,基于改进的残差网络(ResNet)构建慢阻肺识别模型;最后,考察不同层数的ResNet模型对性能的影响。应用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下面积(AUC)评估网络的识别效能。结果ResNet26的慢阻肺识别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1%、76.2%、76.0%、76.2%、76.0%,AUC为0.855(95%CI:0.799~0.901);ResNet50的慢阻肺识别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6%、76.2%、79.0%、78.6%、76.7%,AUC为0.854(95%CI:0.797~0.900);ResNet26d的慢阻肺识别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1%、83.2%、81.0%、81.6%、82.7%,AUC为0.885(95%CI:0.830~0.926)。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的基于肺区CT图像MIP与深度CNN的慢阻肺识别模型,可实现准确的慢阻肺识别,为慢阻肺早期筛查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神经网络(计算机) 体层摄影扫描仪,X线计算机 最大密度投影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皮微球囊压迫术中球囊投影形状及与疗效的关系,分析球囊异常形状并探讨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威海市立医院疼痛科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6例,性别不限,年龄39~88岁,病史≥6个月。全身麻醉下行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治疗,观察球囊充盈后标准侧位的球囊投影形状, "梨形"或"类梨形"为满意的球囊形状;对球囊形状异常者术中分别进行原因分析及调整,评估全麻苏醒后即刻及术后两周内疼痛完全消失患者与术中球囊形状关系。结果96例患者中1例因穿刺失败放弃手术;89例一次性穿刺成功且球囊充盈后为满意的"梨形";6例患者球囊充盈后显示异常形状,其中4例患者通过调整球囊置入深度或调整穿刺方向后获得满意的"梨形"形状,2例患者更改手术方式治疗。所有"梨形"形状患者术后两周内疼痛完全消失,有效率100%。结论对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中球囊投影形状异常者,应适度调整球囊置入深度或穿刺方向进行处理,直至出现满意的"梨形" ,反复调整仍不能达到满意形态者,可考虑更改手术方式。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 形状 球囊
  • 简介:摘要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于晚期或不可切除的患者,全身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仍是晚期一线标准化疗方案,同时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亦是一线治疗可选择的方案。研究证实免疫治疗作为后线治疗生存获益优势明显,其中纳武单抗疾病控制率达61%,且中位总生存期超过1年。此外,针对FGFR2、IDH1/2、HER-2等胆道肿瘤主要驱动基因的靶向药物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成为晚期胆道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对晚期胆道肿瘤系统化疗、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 标签: 胆道肿瘤 药物疗法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智能配电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性化、智能化等优点,尤其降低了电网运行的管理难度,减少电网管理工作量,是全面建立智能电网的基础。我国在智能配电网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近年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推广智能配电网系统,扩大智能配电网在电网中的比率势在必行。

  • 标签: 智能配电系统结构 关键技术 研究
  • 简介:摘要撒砂系统是机车、动车的重要部件,其可靠性关系行车安全。本文从总体、电控、气控、结构等方面综合论述了撒砂系统的设计。

  • 标签: 机车 动车 撒砂系统 设计
  • 简介:摘要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作为清洁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对光照依赖度较强,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必须配置辅助加热系统。本文就目前常见的几种辅助加热系统优劣势进行分析,以便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设计中更好地优化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地铁成为了城市交通中较为重要的工具,其具有很多优点,包括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等。由于地铁位于地下空间,需要借助于地铁环控通风系统来营造适合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地铁环境的适宜程度,同时也为设备、突发情况与日常工作提供基本需求。本文主要研究排热风机系统对地铁环控系统温度的影响,分两个方面进行,先给出了排热风机系统及地铁环控系统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后分析了排热风机系统对地铁环控系统的温度影响。

  • 标签: 排热风机系统 地铁 环控系统 温度影响
  • 简介:摘要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地铁成为了城市交通中较为重要的工具,其具有很多优点,包括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等。由于地铁位于地下空间,需要借助于地铁环控通风系统来营造适合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地铁环境的适宜程度,同时也为设备、突发情况与日常工作提供基本需求。本文主要研究排热风机系统对地铁环控系统温度的影响,分两个方面进行,先给出了排热风机系统及地铁环控系统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后分析了排热风机系统对地铁环控系统的温度影响。

  • 标签: 排热风机系统 地铁 环控系统 温度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盆指病例报道的文献系统评价,探讨骨盆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及系统评价。结果文献系统评价共纳入28篇中英文报道,大多数病例为偶然发现,少数病例可导致与其相关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显示骨盆指大多数为发生于髂骨呈指骨样或肋骨样外观骨性结构,绝大多数表面光整且骨节具有完整的皮髓质结构,在各骨节或骨盆起始部位具有一个或多个假关节结构。结论骨盆指大多无特征临床表现而被偶然发现,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发生于骨盆且具有假关节的指样或肋骨样骨突起。识别这种良性异常并进行鉴别诊断对于避免不必要的临床干预非常重要。

  • 标签: 骨盆指 解剖 磁共振成像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简述近来船舶逐渐开始使用的废气脱硫系统,重点介绍钠碱法脱硫装置在6700PCTC上的应用。

  • 标签: 船用柴油机排放 SOx 脱硫 EGC
  • 简介:摘要;新型洒水车系统,包括水罐、洒水系统、输送系统及吸水系统。洒水系统中洒水主管路与水罐的第一进水口相连,洒水主管路连接有洒水高炮、后洒和直流水枪三个出水支管路,洒水高炮、后洒和直流水枪分别由各自的电磁阀来控制开启;输送系统中输送管路的一端与水罐出水口相连,另一端通过水泵与洒水主管路相连,水泵上缠绕有散热水管,散热水管一端连接洒水主管路,另一端连接水罐的第二进水口;吸水系统中吸水管路一端与后洒相连,另一端与输送管路相连,吸水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本新型洒水系统由于可抽排水,因此可以方便利用自然河流资源,应用该系统的洒水车不用没水了就返回固定的加水站,使得洒水车使用时更加节能环保;增加电动机的耐用性,降低洒水车故障率,进而减少了维修成本。

  • 标签: 洒水系统 输送系统 吸水系统 可抽排水 耐用性强
  • 简介:摘要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重庆医科大学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泌尿生殖系统整合课程改革。整合课程教学通过重组课程体系、重新编写教材、改善教学环境、组建师资团队、改革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创新科研能力,为医学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教育改革 器官系统为中心 整合课程 泌尿生殖系统
  • 简介:摘要整合教学以"器官系统"为整体布局,将多学科有序地交叉融合,是国内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潮流。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在消化系统临床教学中运用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系统临床见习带教为例,通过合理整合课程内容、充分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课程思政、注重授课教师培训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及整体医学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整合教学 消化系统 临床见习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