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快速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睡眠障碍类型,其主要特征为深睡眠时产生复杂的梦境及暴力行为。RBD是多种突触核蛋白病如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的前驱标志物,早期发现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意义重大。目前,RB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药物治疗效果也无定论。本文将重点综述RBD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突触核蛋白病提供参考。

  • 标签: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治疗 睡眠障碍 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睡眠相关缓慢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的诊断学特征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2017年9月14日收治的1例快速睡眠相关缓慢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窦性停搏大于2.0 s的为525次,最长停搏3.13 s;一度、二度Ⅰ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偶发室上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主要发生于白天运动后,窦性停搏及房室传导阻滞主要发生于24∶00~7∶00 am。心脏心率变异性: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为121 ms,峰值出现在夜间,其24 h最快心率169次/min,无ST-T改变。心肌酶、心脏彩超、胸片未见异常。给予去交感神经兴奋诱因后,患者夜间缓慢性心律失常较前明显好转。结论白天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能是快速睡眠相关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诱因之一。

  • 标签: 睡眠,快速眼运动 窦性停搏,心脏 自主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与血浆神经丝轻链水平(NfL)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神经内科就诊的121例PD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关量表评分以及血浆NfL水平,根据快速睡眠期行为障碍量表(RBDSQ)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PD合并RBD组(PD-RBD,RBDSQ ≥6)与PD不伴RBD组(PD-NRBD,RBDSQ<6)。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浆NfL水平,比较PD-RBD和PD-NRBD组患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睡眠质量等。结果PD组的血浆NfL水平高于对照组,M(Q1,Q3)分别为19.39(12.58,31.78)、14.85(9.78,22.15)ng/L(Z=-2.492,P<0.05),PD-RBD组的血浆NfL水平高于PD-NRBD组以及对照组,M(Q1,Q3)分别为25.29(19.09,34.75)ng/L、17.14(11.70,26.67)ng/L、14.85(9.78,22.15)ng/L(Z=-3.434,P<0.01),但对照组和PD-NRBD组的血浆Nf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表明,血浆NfL浓度为17.86 μg/L时,可区分PD-RBD组和PD-NRBD组(曲线下面积为0.70,95%CI:0.60~0.80,灵敏度82%,特异度5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fL水平是PD伴RBD的独立危险因素(β=0.068,OR=1.103,P=0.003)。结论PD-RBD患者的血浆NfL水平增高,血浆NfL或可作为PD合并RBD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 标签: 帕金森病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 血浆神经丝轻链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追踪技术以仪为载体,通过近红外光投射到眼球产生反射对眼球进行追踪,并结合高速相机记录模式、计算机后续加工处理来测定受试者的注视轨迹,从而使一系列视觉行为被客观地记录。近年来,该技术逐渐成为研究视觉行为的首选工具,开辟了探索人类视觉感知的新途径,在口腔医学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日益受到口腔医学界的关注。

  • 标签: 眼动追踪 技术 口腔颌面畸形 口腔教学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伴快速睡眠行为障碍(RBD)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4例PD-R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PD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tDCS治疗,对照组则辅以tDCS假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多导睡眠图(PSG)、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PD睡眠量表(PDSS)、Epworth嗜睡量表(ESS)及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快速睡眠时间(REMS)、醒觉指数(AI)、HAMD、ESS、PDSS及PDQ-39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仅有TST、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TST、SL、SE、REMS、AI、HAMD、ESS、PDSS及PDQ-39评分[分别为(359.57±28.12)min,(17.48±3.37)min,(75.49±18.25)%,(12.37±4.51)min,(24.17±8.94)次/小时,(6.3±2.3)分,(7.12±1.3)分,(118.08±24.06)分和(22.55±8.1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能明显改善PD-RBD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情绪,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经颅直流电刺激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帕金森病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类神经发育障碍,社会功能受损是ASD个体的一种核心特征。社会注意缺陷是其社会功能受损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于对面孔和社交互动的注视。追踪技术是一种客观敏感的非侵入性测查工具,其应用使得对ASD个体核心特征的测量更为准确和客观。梳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SD个体社会注意的刺激类型逐渐从面孔图像加工向社会互动场景转变,从静态呈现形式向动态呈现形式发展,多维度体现了ASD个体社会注意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表明,ASD个体较少注视面孔区域,对面孔中眼睛区域的注视更少。目前较多研究运用追踪技术,通过对情绪面孔注视的分析发现,ASD个体对眼睛注视的减少是由于威胁性面孔带来的不适感,这些研究结果验证了有关ASD个体社会注意受损的"注视厌恶"假说。相关神经机制研究发现ASD个体普遍对环境中的社会线索缺乏注意,杏仁核、梭状回、颞上沟和前脑岛等脑区与ASD个体社会注意相关,尤其是与颞上沟、前脑岛的背侧和腹侧等。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ASD社会注意缺陷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追踪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在ASD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社会注意 眼动追踪技术 注视厌恶 注视冷漠 情绪面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学习层次聚类算法用于先天性眼球震颤(CN)波形自动分类和波形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的90例(90只)CN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7例,女性23例,年龄(12±9)岁。所有患者采用高速视频仪记录波形。对标准化后的波形进行无监督机器学习层次聚类分析,获得可视化分类结果并予以波形命名,统计每种波形的发生比例,分析波形成分与CN患者视功能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90例(90只)CN患者的46 620个有效波形中,通过机器学习层次聚类算法自动分出7种波形,分别命名为波形Ⅰ(14 259个,30.59%)、波形Ⅱ(11 498个,24.66%)、波形Ⅲ(4 083个,8.76%)、波形Ⅳ1(5 430个,11.65%)、波形Ⅳ2(3 451个,7.40%)、波形Ⅳ3(3 015个,6.47%)及波形Ⅳ4(2 663个,5.71%);有2 221个(4.76%)波形未分类。波形Ⅰ、Ⅱ、Ⅲ分别与3种CN基本波形即速度递增型冲动型、速度递减型冲动型及钟摆型波形相符,波形Ⅳ1~4为复杂波形。波形Ⅰ、Ⅱ、Ⅲ及Ⅳ1~4在90例患者中的发生比例依次为78.89%(71例)、41.11%(37例)、17.78%(16例)、20.00%(18例)、7.78%(7例)、15.56%(14例)和11.11%(10例)。38例(42.22%)患者仅表现为1种波形,其余52例(57.78%)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眼波形,其中23例(25.56%)存在3种或3种以上眼波形,5例(5.56%)存在4种波形。患者波形中波形Ⅰ所占比例与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有显著相关性(r=-0.39;P<0.01),波形Ⅱ所占比例与最佳矫正视力无相关性(P>0.05)。以波形Ⅰ为主导的CN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0.19±0.14)优于以波形Ⅱ为主导的CN患者(0.45±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结论机器学习层次聚类算法可实现CN波形的自动分类和波形诊断,为CN的精准诊断与评估提供辅助依据。

  • 标签: 眼震,先天性 机器学习 聚类分析 眼震电图描记术 眼球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同步脑电-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electroencephalography-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EEG-fMRI),探讨1型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type 1,NT1)患者非快速(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状态下脑功能网络的连通性和拓扑特性,探讨其与认知行为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25例NT1患者和25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The Beijing version of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BJ)和EEG-fMRI扫描。所有受试者首先进行夜间多导睡眠图(nocturnal polysomnogram,nPSG)研究,计算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各睡眠阶段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ST%)和觉醒指数。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ore,ESS)衡量白天的嗜睡程度。并在睡眠状态下对所有被试进行同步EEG-fMRI扫描。应用MoCA-BJ量表评估所有被试认知功能。利用EEG数据进行睡眠分期,基于fMRI数据建立被试睡眠状态下的全脑功能连接网络,使用图论方法分析网络的拓扑特征。比较各组之间拓扑参数的差异,并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脑网络拓扑特性与MoCA-BJ量表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T1组的MOCA-BJ评分降低;而且NT1 NREM 2期睡眠期(N2)全脑全局效率以及小世界性均明显降低。NT1组的全脑功能网络的整体效率与MoCA-BJ评分显著相关(r=-0.589,P=0.002)。结论NT1患者在N2期睡眠状态下脑功能网络的网络拓扑属性异常与其认知障碍相关。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认知功能障碍 图论分析 发作性睡病 功能连接 睡眠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北京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VX-765对急性快睡眠剥夺幼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3~4周龄,体重52~101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急性快睡眠剥夺组(AREM组)和VX-765组(V组)。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急性快睡眠剥夺模型。V组每天9:00尾静脉注射VX-765溶液10 mg/kg,连续4 d。C组和AREM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大鼠睡眠剥夺期间行Morris水迷宫及新物体识别实验,连续4 d。于第5天水迷宫和新物体识别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海马,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IL-1β和IL-18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AREM组和V组大鼠新物体识别实验潜伏期延长,新物体探究时间缩短,头部探究次数减少,新物体探索百分比和辨别指数降低,Morris水迷宫实验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IL-1β和IL-18表达上调(P<0.05);与AREM组比较,V组大鼠新物体识别实验潜伏期缩短,新物体探究时间延长,头部探究次数增多,新物体探索百分比和辨别指数升高,Morris水迷宫实验穿越平台次数增多,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IL-1β和IL-18表达下调(P<0.05)。结论VX-765可改善急性快睡眠剥夺幼鼠的认知功能,与抑制海马炎症有关。

  • 标签: 半胱天冬酶抑制剂 睡眠剥夺 认知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觉加工模式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情绪面孔加工的影响。方法2020年6月到2021年8月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记忆障碍门诊的患者中选取符合本研究条件的22名AD患者(AD组),从患者家属以及社区居民中选取人口统计学匹配的21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两组被试在完成认知量表评估后进行情绪面孔视觉扫描及情绪面孔识别试验,同时在情绪面孔视觉扫描任务中记录数据。使用SPSS 23.0 Windows版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1)在情绪面孔识别任务中,AD患者总的面孔情绪识别正确率[0.52(0.42,0.59)]低于正常对照组[0.67(0.64,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023,P<0.01),且主要表现在对复杂面孔情绪的识别。(2)在情绪面孔视觉加工任务中,AD患者在区的眼跳次数[(1.96±0.97)次,(2.50±0.44)次]、注视次数[(3.93±2.58)次,(6.37±2.08)次]及注视时间[(1 205.89±727.32)s,(1 761.38±525.54)s]均低于对照组(t=-2.314,-3.402,-2.880,均P<0.05),周围面部注视时间[384.95(276.51,587.78)s,276.06(190.03,384.55)s]高于对照组(Z=-2.478,P=0.013);AD患者对惊讶[(3.76±2.90)次,(6.25±2.19)次]、愤怒[(4.48±2.72)次,(7.06±2.55)次]及厌恶[(4.10±2.45)次,(6.67±2.45)次]情绪区的注视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4,-3.207,-3.436,均P<0.05);AD患者对惊讶[(1 150.26±753.22)s,(1 779.91±551.66)s]、愤怒[(1 430.85±869.52)s,(1 944.51±612.63)s]及厌恶[(1 266.14±765.67)s,(1 898.33±676.02)s]情绪区的注视时间低于对照组,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15,-2.247,-2.865,均P<0.05)。(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D整体情绪面孔识别正确率与区注视时间呈正相关(r=0.429,P<0.05)。结论AD患者的视觉加工受损可能引起情绪面孔识别障碍。因此AD患者在情绪面孔加工上具有与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不同的视觉加工模式,主要表现为对眼区的注视减少。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情绪面孔 眼动追踪技术 视觉加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的大学生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he twenty-item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在885份有效问卷中筛选出伴低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的大学生25人(伴低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组)、伴低述情障碍无抑郁情绪的大学生33人(伴低述情障碍无抑郁情绪组)以及伴高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的大学生23人(伴高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组)。运用EyeLink追踪系统,选用情绪面孔图片作为刺激材料,收集实验参与者的相对凝视时间(以相对注意偏向分数表示)。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协方差分析、调节分析等统计处理。结果(1)在低述情障碍水平下,抑郁情绪组大学生(-0.23±0.18)和无抑郁情绪组大学生(0.06±0.11)在注意偏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876,P<0.01)。(2)伴高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组(-0.070±0.153)、伴低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组(-0.234±0.150)和伴低述情障碍无抑郁情绪组(0.064±0.149)在注意偏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27.685,P<0.01]。经过Bonferroni检验得出,相对于伴低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组,伴高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组和伴低述情障碍无抑郁情绪组都表现出了更少的负性注意偏向。(3)SDS总分与TAS-20总分的交互作用显著,述情障碍在SDS总分和注意偏向之间起着调节作用(β=0.333,t=3.345,P<0.01)。结论伴高述情障碍抑郁情绪和伴低述情障碍无抑郁情绪大学生都表现出了更少的负性注意偏向;述情障碍在抑郁和注意偏向之间起着调节作用。

  • 标签: 述情障碍 抑郁 注意偏向 眼动追踪 情绪面孔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临床阶段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加工的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组)、46例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慢性组)、36例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患者(临床高危组)和26例健康对照组采用追踪技术记录四组被试对人际互动图片的轨迹。采用SPSS 17.0进行协方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在观看人物交流图片时,四组被试的注视时长分别为:对照组(294.6±36.7)ms,临床高危组(280.0±54.0)ms,首发组(268.5±34.9) ms,慢性组(315.7±75.7)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P=0.027)。观看无人风景图时,四组被试的平均跳视幅度分别为:对照组(5.3±1.1) °,临床高危组(4.7±1.1) °,首发组(5.2±1.0) °,慢性组(4.4±1.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7,P=0.021)。慢性组患者在观察人物交流图片、人物无交流图片和无人物风景图片时的注视时长均与PANSS总分成正相关(偏相关系数=0.313,P=0.039;偏相关系数=0.320,P=0.034,偏相关系数=0.372,P=0.013)。慢性组患者在观察无人物风景图片时平均注视时长与PANSS阳性症状评分成正相关(偏相关系数=0.321,P=0.034)。慢性组患者在观察任意一类图片平均注视时长与PANSS一般症状评分成正相关(人物交流图片:偏相关系数=0.385,P=0.010;人物无交流图片:偏相关系数=0.409,P=0.006;无人物风景图:偏相关系数=0.465,P=0.001)。首发组患者在观察人物无交流图片时的跳视幅度与PANSS阳性症状评分成正相关(偏相关系数=0.555,P=0.049)。临床高危组患者在观察人物交流图片时的平均跳视幅度与SOPS阳性症状评分成负相关(偏相关系数=-0.373,P=0.030)。结论精神分裂症不同临床阶段患者社会认知加工的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与平均注视时长相比,跳视幅度对于临床高危期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预测更灵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会认知加工 眼动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眼追踪技术对两种不同组织方式的医学在线教学视频的学习体验进行分析,为医学在线课程视频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2月,以某医学院校201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4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均分为课堂实录组和教师融合组。课堂实录组教学采用课堂实景组织方式设计的视频;教师融合组教学采用虚拟场景组织方式设计的视频。通过眼指标、测验成绩、认知负荷测验比较两组学生的在线学习体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课堂实录组学生和教师融合组学生的注视类指标比较,兴趣区注视时间[(57.65±43.74)分比(81.39±43.49)分,P=0.047]、兴趣区注视次数[(159.00±38.10)分比(90.89±44.48)分,P=0.006]、兴趣区平均注视时间[(17.26±4.18)分比(28.65±8.95)分,P<0.001]等均小于教师融合组学生。课堂实录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测验成绩[(5.92±1.16)分比(6.92±1.04)分,P=0.012]及认知负荷测验结果[(13.47±0.94)分比(15.76±0.97)分,P<0.001]均低于教师融合组学生,但实操测验成绩高于教师融合组[(7.06±1.56)分比(5.85±1.56)分,P=0.031]。结论学生对不同组织方式在线视频的学习体验不同,在线教学视频的组织方式应切合课程类型并与教学内容特征相适应。

  • 标签: 医学在线教学视频 眼动追踪技术 在线学习体验
  • 作者: 蔡小娥 寿小婧 王筱曦 吕玲 张嵘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7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100191;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 100191;北京大学神经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91;北京大学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191;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 102218,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 100875,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100191;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 100191;北京大学神经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91;北京大学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191,北京大学医学部幼儿园 10019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学龄前男童局限性兴趣的特征,为其行为矫正及康复训练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50名ASD男童及52名年龄匹配的正常男童,采用儿童孤独症评估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utism di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ADOS),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revised,ADI-R)和格赛尔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GDS)进行调查。利用Tobii Pro X3-120仪记录捕捉轨迹特征,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常发育组和ASD组在视觉搜索任务中的特征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把有差异的特征数据和临床症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SD组CARS总分为(34.13±4.59)分、ADOS总分为(14.44±2.59)分和ADI-R总分为(39.91±12.11)分。ASD儿童表现显示出局限性兴趣特点,ASD儿童探索物体总数[(9.28±2.72)个]显著低于正常儿童[(12.67±2.4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0,P<0.01);ASD儿童探索每个物体时长[(0.67±0.37)ms]显著高于正常儿童[(0.54±0.1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3,P=0.021);ASD儿童探索每个物体次数[(2.80±1.00)次]显著高于正常儿童[(2.48±0.4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0,P=0.021)。相关分析发现ASD儿童探索物体的个数与ADOS总分(r=-0.480,P<0.01)、CARS总分(r=-0.487,P<0.01)、ADOS评分中沟通交流分项(r=-0.290,P=0.041)、ADOS评分中社会交往能力分项(r=-0.491,P<0.01)、ADOS评分中游戏能力分项(r=-0.397,P=0.004)和ADI-R评分中的沟通交流分项(r=-0.331,P=0.025)均呈负相关。结论ASD儿童表现显示出局限性兴趣特点,表现为探索物体更少,更固着,细节搜索更多,并且ASD儿童的症状越重,其探索物体的数目越少,局限性兴趣越固着。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局限性兴趣 眼动追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社交焦虑水平大学生在加工不同情绪面孔时注意偏向的行为和特点。方法根据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得分筛选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26人和27人,通过点探测任务测量被试在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同时记录被试在观察愤怒、厌恶和中性面孔时的特征。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高社交焦虑组在面孔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的正确率分别为(0.97±0.10)和(0.93±0.15);高社交焦虑组在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分别为(660.97±125.38)ms和(687.81±150.90)ms,高社交焦虑被试对靶刺激判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在不同一致性条件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确率:F(1,51)=15.25,P<0.01;反应时:F(1,51)=7.85,P<0.01],低社交焦虑大学生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不受一致性条件影响(均P>0.05)。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对情绪面孔的首次注视潜伏期和对中性面孔的首次注视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02)=15.01,P<0.01];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对情绪面孔的总注视次数与对中性面孔的总注视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02)=4.38,P<0.05]。结论不同社交焦虑水平的大学生均表现出对情绪面孔的早期注意警觉和注意脱离困难,但只有高社交焦虑者在行为水平上表现出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 标签: 社交焦虑 注意偏向 眼动 警觉-回避 注意脱离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伴与不伴RBD患者的运动、非运动症状及多导睡眠图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门诊的特发性RBD(idiopathic RBD,IRBD)患者及神经内科门诊的早期PD患者,分为IRBD组(67例)、PD伴RBD组(PD+RBD,19例)、PD不伴RBD组(PD-RBD,22例)。选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unit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part 3,UPDRS Ⅲ)、Hoehn-Yahr(H-Y)分级、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香港中文大学快睡眠期行为障碍量表(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questionnaire-Hong Kong,RBDQ-HK)、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Sniffin' Sticks嗅觉功能检测、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评定量表(scale for outcomes in Parkinson's disease-AUT,SCOPA-AUT)评估患者的运动症状以及非运动症状包括日间嗜睡、RBD症状、抑郁、认知功能、嗅觉功能、疼痛程度及自主神经功能;患者均接受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对3组患者的运动、非运动症状及睡眠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Krukal Wallis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等统计学处理。结果3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009,P<0.05),PD+/-RBD的UPDRS Ⅲ及H-Y评分均较IRBD组增高(均P<0.05),但PD+/-RBD两组间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非运动症状ESS、MMSE、嗅觉功能、VA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IRBD组[0(0,3)分]比较,PD+RBD组的HAMD评分[2(1,9)分]更高(P<0.05);3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SCOPA-AU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在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性功能方面,其中,IRBD组[8(4,14)分]、PD+RBD组[11(7,14)分]的SCOPA-AUT总分均较PD-RBD组[4(5,5.75)分]高(均P<0.05),尤其是消化系统评分(均P<0.05);PD+RBD组[(3.47±1.17)分]性功能评分较IRBD组[(1.78±0.60)分]高(P<0.05),泌尿系统评分也较PD-RBD组高(P<0.05)。3组患者的睡眠参数除REM氧减指数以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RBD组的REM氧减指数[21.30(6.10,34.00)/h]显著高于IRBD组[5.90(2.70,16.7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PD伴RBD存在更严重的非运动症状,尤其是抑郁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RBD可能与更早期和更广泛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有关。

  • 标签: 快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多导睡眠监测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 作者: 石路 徐伟哲 李洋洋 王菁 叶聪 张延猛 刘晓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20023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23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界面位置下的人员行为学指标和数据,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舱室界面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由E-prime软件呈现模拟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舱室界面7个区域的视觉刺激。视觉刺激过程中记录受试对象对刺激反应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同时连续记录受试对象的视觉停留时间、视觉摄入次数、视觉摄入平均时间、平均瞳孔直径、眼跳幅度、眼跳平均加速度和眼跳平均速度等数据。结果正确率由高到低的区域依次为3、6、7、2、1、4、5;反应时间由快到慢的区域依次为3、2、4、6、7、1、5;区域3和区域4的停留时间均较其他区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区域3和4的视觉摄入次数均较其他区域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区域3的视觉摄入平均时间较其他区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区域6和7的平均瞳孔直径较除区域3外的其他区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区域间的眼跳幅度、眼跳平均加速度和眼跳平均速度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全海深舱室界面设计时优先考虑将关键信息的显示位置布局在区域3和4,重要信息布局在区域1、2和5,次重要信息布局在区域6和7。

  • 标签: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界面设计 正确率 反应时 眼动数据
  • 作者: 李炜 何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厦门大学医学院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 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眼再生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厦门36110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厦门361003
  • 简介:摘要将表组织及其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多个层面的复杂成分融合为一个整体,统称为表微环境,其稳态对于维持表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干的发生往往起始于表微环境成分改变,导致表稳态失衡。本文基于表微环境对干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临床正确诊断和精准治疗干

  • 标签:
  • 作者: 王华 刘祖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中心 眼科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410008 长沙,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眼科 厦门眼科中心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 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361102
  • 简介:摘要亚洲干协会(ADES)是亚洲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干研究学术组织。在国际泪液与表协会(TFOS)2007年发布的DEWSⅠ、2017年发布的DEWSⅡ等干诊疗指南文件的基础上,ADES进一步结合亚洲干人群的特点对干的定义、诊断、分类及治疗方法进行了7年的系统研究,于2020年形成了新的亚洲干分类共识。亚洲干共识的发布有助于眼科医生和患者对干发病机制的理解,使得干的诊断、分类和治疗的可操作性更具体、可行,促进了干精确性治疗研究的进展。2017年ADES在The Ocular Surface发布的《关于干定义和诊断的新观点:ADES的共识报告》及2020年在Eye and Contact Lens发表的《关于干分类的新观点:ADES的建议》是亚洲地区干诊疗的指导性文件,本文对这2个文件中关于亚洲干的新定义、诊断、分类及治疗共识进行详细解读,为广大眼科医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理论和知识提供帮助。

  • 标签: 干眼 共识 定义 诊断 分类 治疗
  • 简介:摘要干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影响手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受到眼科手术医师的高度关注。为降低手术后干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亚洲干协会中国分会等相关学术组织的专家对眼手术相关性干进行深入探讨,在其定义、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防等方面形成专家共识意见以供临床工作参考。该共识将更深入规范和促进我国干防治工作发展,提高手术质量。(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64-572)

  • 标签: 干眼综合征 眼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多数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