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周艳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1期
  • 机构:商河县人民医院,山东济南251600
  • 简介:目的:调查脑血管在临床中的诊断方向和常用措施,对经颅多普勒检查的具体效用作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经讨论后于2020年7月-2022年7月实行,在神经科现有病例信息中遴择出100份,且所属信息的诊疗结果均为脑血管,结合双盲法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检查措施依次为经颅多普勒检查、颈动脉多普勒检查,后续比较中提及的项目为诊断效能、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在过程中对病变区域检查所得出的特异度、敏感度及所得结果的综合准确性,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研究组在过程中对该检查措施的选择倾向性及综合成效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检查可有效查明患者的疾病进展与病变情况,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指导作用,可以被广泛推广。

  • 标签: 经颅多普勒检查;脑血管病变;意义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与无脑血管患者之间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探讨糖尿病外周血管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133例为观察组,无脑血管患者6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以是否存在脑血管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中存在颈动脉斑块者为66.17%(88/133),多于对照组的42.42%(28/66),且观察组中颈部血管严重程度更重,观察组颈动脉内膜毛糙者为24.81%(33/133),无病变者为9.02%(12/133),对照组颈动脉内膜毛糙者为33.33%(22/66),无病变者24.24%(1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0,P=0.030)。观察组中存在下肢动脉斑块者为72.93%(97/133),多于对照组的42.42%(28/66),且观察组中下肢血管严重程度更重,观察组下肢动脉内膜毛糙者为22.56%(30/133),无病变者为4.51%(6/133),对照组下肢动脉内膜毛糙者为33.33%(22/66),无病变者24.24%(1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30,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及下肢血管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的危险因素,95%CI分别为1.098(1.051~1.146)、1.240(1.015~1.515)、3.802(1.094~13.212)。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其外周血管更严重;高龄、血糖控制欠佳及下肢血管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的危险因素,且下肢血管对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血管病变 脑梗死 外周血管疾病 颈动脉疾病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 作者: 侯州慧 李悦 刘环秋 戚思华 赵平 杨瑞 麻海春 朱东 张永庆 尹春琳 卫华 薛张纲 王天龙 黄宇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长春 13000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麻醉科,哈尔滨 15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科,沈阳 110000,陕西省人民医院麻醉科,西安 710068,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创伤骨科,长春 130000,陕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重症一科,西安 710068,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5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03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手术科,北京 100053,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73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模式对心脑血管后情感障碍患者负性情况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三亚市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心脑血管后引发情感障碍患者188例,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试验组采取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模式。比较2组管理前后负性情绪(SAS、SDS)评分、对疾病的应对方式(Jalowies)评分、生命质量(WHOQOL-BREF)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康复效果、对相关管理的满意率。结果2组管理前SAS评分、SDS评分、Jalowies各项评分、WHOQOL-BREF生命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2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减少,Jalowies各项评分、WHOQOL-BREF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增加。试验组患者管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47.32 ± 5.68)、(49.93 ± 6.49)分,对照组分别为(54.95 ± 6.59)、(55.33 ± 8.3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503、4.969,P<0.01)。试验组患者Jalowies各项评分、WHOQOL-BREF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为-27.662~-4.290 ,P<0.01)。试验组康复的总有效率为98.94%(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43%(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760,P<0.01)。试验组对管理干预的总满意率为100.00%(94/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率91.49%(8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397,P<0.05)。结论在心脑血管后引发情感障碍的患者中,采取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模式,可明显减轻患者管理后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对疾病应对的方式,有效提高临床康复效果与患者的生命质量,提升了患者对管理的满意率,拉近了护患距离,效果理想。

  • 标签: 多学科协作 优化管理模式 心脑血管病 情感障碍 负性情况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模式对心脑血管后情感障碍患者负性情况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三亚市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心脑血管后引发情感障碍患者188例,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试验组采取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模式。比较2组管理前后负性情绪(SAS、SDS)评分、对疾病的应对方式(Jalowies)评分、生命质量(WHOQOL-BREF)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康复效果、对相关管理的满意率。结果2组管理前SAS评分、SDS评分、Jalowies各项评分、WHOQOL-BREF生命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2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减少,Jalowies各项评分、WHOQOL-BREF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增加。试验组患者管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47.32 ± 5.68)、(49.93 ± 6.49)分,对照组分别为(54.95 ± 6.59)、(55.33 ± 8.3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503、4.969,P<0.01)。试验组患者Jalowies各项评分、WHOQOL-BREF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为-27.662~-4.290 ,P<0.01)。试验组康复的总有效率为98.94%(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43%(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760,P<0.01)。试验组对管理干预的总满意率为100.00%(94/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率91.49%(8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397,P<0.05)。结论在心脑血管后引发情感障碍的患者中,采取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模式,可明显减轻患者管理后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对疾病应对的方式,有效提高临床康复效果与患者的生命质量,提升了患者对管理的满意率,拉近了护患距离,效果理想。

  • 标签: 多学科协作 优化管理模式 心脑血管病 情感障碍 负性情况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代谢水平、老年常见慢性心脑血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我院门诊和住院的老年患者4 322例,分析ApoE亚型在老年人群中的分布。分析600例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组321例,健康体检对照组279例)血脂相关生化指标,ApoE基因测定采用基因芯片法。结果ApoE亚型E3最常见为67.1%(2 898/4 322);ApoE亚型在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分布与人群分布水平基本一致,但在神经退行性变的患病人群中,E4亚型的携带率高于E2亚型[(26.4%,152/576)比(12.2%,70/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动脉粥样硬化组与对照组患者中,携带ε2与ε4等位基因三酰甘油水平分别为(1.85±2.09)mmol/L比(2.00±1.44)mmol/L、(1.53±1.31)mmol/L比(1.84±1.32)mmol/L(均P<0.05)。三酰甘油(OR=4.360,95%CI:2.150~8.84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486,95%CI:0.307~0.77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321,95%CI:1.020~5.281)及ApoE等位基因(OR=0.335,95%CI:0.210~0.533)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ApoE多态性与老年患者血脂代谢水平有关,遗传因素可能是影响血脂代谢的因素之一,携带ε4等位基因者的血脂异常风险增加,心血管患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率风险增加。

  • 标签: 载脂蛋白E 多态性,单核苷酸 血脂异常 脑血管障碍
  • 简介:摘要影像技术在脑血管诊疗和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201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学组发布了中国脑血管影像应用指南。由于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临床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涌现,旧版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在2019新版指南中,我们对大家已熟悉的应用领域进行了精简,重点介绍了CT和MRI应用的新领域以及一些新技术及其后处理的新方法,如脑出血血肿早期扩大的平扫CT征、高分辨血管壁MRI的应用、定量磁化率成像、血流动力学成像技术等,为临床和科研的应用提供有用的工具。

  • 标签: 脑血管病 神经影像 指南
  • 简介:摘要神经影像学技术是脑血管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然而,随着新的影像设备及其技术迅速发展,如何正确使用和分析其结果,对临床精准诊疗非常关键。本文从临床角度,简要介绍脑血管最常应用的影像学技术原理、特征及临床应用的意义。并配有相关影像图片,帮助理解和正确应用分析。同时介绍了多模态影像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血管病 精准诊断
  • 简介:摘要国内近年完成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目前约有脑卒中后存活者1 100多万,每年首次发生脑卒中约24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110多万。相关危险人群高血压患者2.7亿,糖尿病患者1.1亿,血脂异常患者1.6亿,而且这些高风险人群的数量还在持续攀升。目前减少脑血管危害的最有效方法还是卒中发病前的一级预防,即针对脑血管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努力减少首次脑卒中的发生。近几年,有关脑卒中一级预防国内外陆续发表了一些新的人群研究证据。中国卒中学会2017年6月启动编写《中国脑血管临床管理指南》,2019年5月完成,其中包括《脑血管高危人群管理》。撰写组专家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完成。指南对脑血管各种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背景综述,提出了一些符合国情的推荐意见,并突出针对各种主要危险因素的管理流程。本文简要介绍其中的重点章节内容。

  • 标签: 脑血管病 高危人群 规范管理 指南
  • 简介:摘要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办的"第19次中国脑血管大会"于2019年4月11—13日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脑血管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专家,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研究、诊疗指南。尤为精彩的是疑难型脑血管的病例讨论。

  • 标签: 脑血管病 会议
  • 简介:摘要为了将新的影像技术及时地应用于临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学组更新了中国脑血管影像应用指南。指南主要新增加了平扫CT预测早期血肿扩大、一站式多模态CT在急诊脑血管诊疗中的应用、磁共振成像在血管源性白质损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技术临床应用价值、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各种出血以及血栓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等。指南还对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一些技术(如动脉自旋标记)进行了介绍。希望能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 标签: 影像应用 脑血管病 指南
  • 简介:摘要脑血管对国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脑血管在我国的流行状况仍处于高峰期,并导致巨大的疾病负担。针对目前中国的现状,减少脑血管危害和疾病负担的最有效方法仍然是重视和加强首次发病前的一级预防,即针对脑血管的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努力减少脑卒中的人群发病率。2019年7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学组完成并发布了第四次修订版《中国脑血管一级预防指南2019》。文中重点对更新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为广大临床医师以及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一级预防
  • 简介:摘要脑血管是妊娠期间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妊娠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体内高凝状态等因素均可增加脑血管的风险。而妊娠相关的脑血管预后常较差,病死率较高,并且影响母体围产期和胎儿健康,因此需要早期识别和治疗。本文通过复习妊娠期及产褥期发生的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及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以期加强临床上对孕产妇脑血管的预防、识别和治疗,从而降低妊娠相关脑血管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 标签: 妊娠期 产褥期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儿脑血管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北京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需机械通气的43例CNS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并对每例患儿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搏动指数等,并结合头部CT或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表现了解其脑血管情况。结果43例患儿中TCD检查正常11例,异常32例。TCD异常患儿中流速增快27例,流速减低5例。在流速增快的27例患儿中,符合血管痉挛标准者15例;流速减低的5例中4例呈震荡波。全部患儿中21例(48.9%)有脑缺氧缺血性表现,6例(13.9%)出现脑出血(其中5例同时合并脑缺血),2例(4.7%)住院期间即合并脑软化。全部患儿中共20例完成了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其中异常14例(70%)。出院时预后不良共32例(74.4%),其中死亡或脑死亡10例(23.3%,10/32例)。结论危重CNS感染患儿较多出现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及缺血性改变,其中达到血管痉挛者或流速度减低者预后最差。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 儿童
  • 简介:摘要淀粉样脑血管(CAA)是老年人自发性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患者因脑出血入院,而CAA相关脑出血复发率高,所以根据Boston诊断标准,通过影像检查进行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尤为重要。CAA主要影像表现有脑叶出血、脑微出血、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表面铁沉积,临床可常规运用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以增加CAA病灶的检出率。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QEEG)利用计算机对脑电活动进行时域、频域计算以及显示,具有无创性、实时性等优点,能够显示细微的脑电变化,并规避了传统脑电图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不足。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神经网络受损所引发的神经电生理传导改变,可通过记录皮层脑电图并总结规律性,并给予定量处理。目前,QEEG在缺血性脑血管、脑出血、卒中后抑郁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以及疗效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优势,本文进行综述,汇报如下。

  • 标签: 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定量脑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照护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老年脑血管后继发癫痫患者106例作为癫痫组,另选取同期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单纯脑血管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癫痫发作情况进行观察,并制定针对性照护措施。结果癫痫组患者脑出血比例、多脑叶梗死比例、皮质受累比例及异常脑电波比例分别为71(66.99%,71/106)、73(68.87%,73/106)、88(83.02%,88/106)、75(70.75%,75/10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43.40%,46/106)、49(46.23%,49/106)、65(61.32%,65/106)、57(53.77%,57/106)(χ2=11.921、11.121、12.424、6.505,均P<0.05)。癫痫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FD评分分别为(22.7±4.8)分、(23.4±5.1)分,两组治疗前NF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9,P=0.152);癫痫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NFD评分为(14.3±2.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FD评分(10.1±2.5)分(t=11.294,P=0.000)。结论癫痫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并发症,其中以脑出血患者最为常见,多脑叶病变、皮质受累可造成脑血管患者癫痫发生风险增加,对患者实施必要的治疗和照护以减轻癫痫发作对脑血管患者病情变化以及预后的影响十分重要。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癫痫
  • 简介:摘要脑血管目前已经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第一大疾病。细胞外囊泡可运载多种物质如微小RNA,在脑血管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细胞外囊泡及其运载的微小RNA在脑血管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疾病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病理过程的干预影响及新型分子标志物的探索等方面。笔者现围绕这3方面对细胞外囊泡在脑血管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脑血管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标签: 脑血管病 细胞外囊泡 微小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