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前列腺穿刺活检是前列腺癌诊断的金标准。PSMA PET是新兴的成像技术,对确诊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病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对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等有较高的识别能力。PSMA PET影像融合引导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可提高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协助选择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活检病灶,规划活检针道,提高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骨活检的成功率。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仍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探讨PSMA PET在前列腺癌靶向穿刺中应用的可行性。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穿刺活检
  • 作者: 贾亚菊 杨晓棠 崔艳芬 全帅 侯丽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太原 030000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太原 030000,山西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太原 030000,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的影像组学融合模型术前预测宫颈鳞癌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2019年3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宫颈鳞癌患者168例。患者年龄22~76(52.0±10.1)岁,临床分期为国际妇产联盟(FIGO)ⅠB期127例、ⅡA期41例。所有患者术前行多参数盆腔MR扫描,均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和多参数MRI数据,以7∶3的比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训练集117例和验证集51例。在T2加权像(T2WI)、表观弥散系数[ADC,由2个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数据自动生成]及增强T1加权像(cT1WI)3个序列的MRI上,对病灶进行手动分割勾画肿瘤轮廓感兴趣区(ROI),得到三维感兴趣区(VOI)并提取特征,通过以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回归为主的三步降维法筛选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临床特征并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建立融合模型,制作列线图。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校正曲线、决策分析曲线评估列线图的效能及临床效益。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确诊LVSI阳性42例,阴性126例。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的年龄、FIGO分期、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LVSI状态等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基于T2WI、ADC及cT1WI多参数MRI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经特征筛选后得到7个关键特征,均与宫颈癌LVSI相关(P值均<0.05),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T2WI、ADC及cT1WI 3个序列独立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宫颈癌LVS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0[95%可信区间(CI)0.557~0.698]、0.686(95%CI 0.563~0.694)、0.761(95%CI 0.702~0.818),3个序列共同构建的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对应的AUC为0.887(95%CI 0.842~0.925),诊断效能最优,并在验证集中得到验证。联合影像组学模型与肿瘤分化程度构建的融合模型列线图预测宫颈癌LVSI,在训练集与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893(95%CI 0.851~0.929)、0.854(95%CI 0.749~0.943),校正曲线显示出列线图有良好的校正性能;决策曲线表明当风险阈值概率范围在0.50~0.96时,采用影像组学融合模型预测宫颈癌LVSI的净收益优于“将所有患者视为宫颈癌LVSI阳性或阴性”。结论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与临床特征的融合模型对宫颈癌LVSI状态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宫颈肿瘤 脉管浸润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融合的新型预测模型在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 HGG)和单发性脑转移瘤(solitary brain metastasis, SBM)中的鉴别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121名(61名HGG和60名SBM)患者的多参数MRI扫描图像,在常规轴位MRI图像[T1WI、T2WI、T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eighted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T2_FLAIR)和T1WI增强图像(post-contrast enhancement T1WI, CE_T1WI)]上勾画了肿瘤实性强化部分的体积(tumor volume of enhancement region, VOIET)。通过合并HGG和SBM的类别信息,对不同MRI序列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融合,并定量比较了不同MRI序列及其组合的性能。结果从T1WI和T2_FLAIR序列中提取的图像特征的融合比来自其他单一序列或组合的特征具有更显著的预测性能,实现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46、86.4%、84.1%和88.7%的良好鉴别性能。结论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的融合模型通过整合肿瘤的多序列MR图像信息,可以实现对HGG和SBM的无创、高效鉴别。

  • 标签: 脑肿瘤 高级别胶质瘤 单发性脑转移瘤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MRI多序列模型融合(multi-sequence model fusion,MSMF)影像组学模型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的疗效进行预测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54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患者均接受CCRT的治疗及MRI检查。采用RESIST 1.1评估治疗后的反应,分为完全反应组(83例)、非完全反应组(71例)。将数据按3∶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手动分割各序列图像的感兴趣区域。使用Matlab 2018a软件分别从三个序列中各提取9766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t检验、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筛选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Logistic回归分别构建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比较预测性能。结果在验证集中,临床模型、T1WI、T2WI、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值分别为0.542、0.633、0.711、0.842 (P值分别为0.661、0.161、0.026、<0.001)。多序列融合模型中MSMF、临床-MSMF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96、0.867 (两者P<0.05)。MSMF、临床-MSMF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对CCRT疗效反应的AUC显著高于T2WI、T1WI及临床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MF影像组学模型预测CCRT疗效的能力优于常规单一序列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及临床模型,因此该模型有望成为一种预测CCRT疗效的方法,进一步促进精准医疗的发展。

  • 标签: 影像组学 鼻咽癌 局部晚期 同步放化疗 疗效预测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针对国家主动健康2030计划,为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影像科应从加强科普宣传、开展早筛早诊行动、加大针对重大慢病的研究、推动基层标准化高质量建设4个方面主动布局和参与,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做出影像工作者的贡献。

  • 标签: 放射学 主动健康 科普教育 基层建设
  • 简介:摘要内耳畸形可分为迷路未发育、初始听泡、耳蜗未发育、共同腔畸形、耳蜗发育不全、不完全分隔型、大前庭导水管、前庭半规管畸形、蜗神经孔异常、前庭蜗神经异常。不完全分隔Ⅱ型和大前庭导水管与SLC26A4基因有关,不完全分隔Ⅲ型为一些X-连锁耳聋的表现。耳蜗发育不全可以与一些综合征性耳聋有关。对内耳畸形的完整评估应包括利用MRI对前庭蜗神经的评估。

  • 标签: 内耳 先天畸形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泪腺肿块的病理类型较多,术前准确地鉴别诊断对制定治疗计划至关重要。CT和MRI是临床评估泪腺肿块的重要技术。虽然存在重叠,但部分图像特征,如肿块位置(单/双侧)、腺体累及的部位、骨质改变和强化方式等,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提示作用。同时,结合全身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试验性治疗后的复查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本文中对泪腺解剖、不同种类泪腺肿块的临床和影像诊断要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影像诊断思路,旨在提高影像医师对泪腺肿块的诊断水平。

  • 标签: 泪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思路
  • 简介:摘要鼻咽解剖位置深在,病变种类繁多,CT及MRI是鼻咽病变治疗前主要评估手段。不同鼻咽病变影像表现不同,但也存在较多重叠,临床工作中需从病变位置、形态、边界、信号及密度特征、强化方式、与邻近组织结构关系、有无骨质破坏或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鼻咽镜及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从而提升诊断准确性。笔者系统总结鼻咽病变影像诊断思路,并归纳分析鼻咽病变的影像诊断要点,在治疗前明确诊断及病变范围,从而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重要支持证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鼻咽病变 影像特点 诊断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以下简称Xp11.2肾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并与肾嫌色细胞癌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8例Xp11.2肾细胞癌患者和28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均为术前23例行CT检查、5例行MRI。观察并记录其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征,CT图像主要观察病灶侧别、位置、大小、边界、形状、密度均匀性、成分(实性、囊实性、囊性)、出血、钙化、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测量各期肿瘤实性部分的CT值。MRI图像主要观察病灶在各序列的信号和强化方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种病变间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Xp11.2肾细胞癌和肾嫌色细胞癌患者年龄分别为(27±10)岁和(37±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P<0.001)。Xp11.2肾细胞癌最长径(5.4±2.2)cm,肾嫌色细胞癌为(6.9±1.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05)。Xp11.2肾细胞癌与肾嫌色细胞癌间密度均匀性、病灶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18.67,P=0.032、<0.001),病灶侧别、位置、边界、形状、出血、钙化、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Xp11.2肾细胞癌皮髓质期和延迟期实性成分CT值均大于肾嫌色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0、20.15,P均<0.001)。5例Xp11.2肾细胞癌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增强后2例呈延迟强化、3例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结论Xp11.2肾细胞癌与肾嫌色细胞癌的影像表现(病灶大小、密度均匀性、组成成分、增强后皮髓质期和延迟期实性成分CT值)有一定差异,结合临床表现(发病年龄),有助于临床术前鉴别诊断。

  • 标签: 癌,肾细胞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
  • 作者: 唐桂香 刘建滨 谢安 成伟 蒋模威 刘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长沙 410005,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长沙 410005,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院普外科,常德 415000,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长沙 410005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肝紫癜影像表现。患者女,29岁,CT平扫示肝S6见类圆形稍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呈持续性强化,MRI平扫示病灶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呈等信号,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示病灶呈持续性延迟强化,肝胆期呈不均匀稍低摄取,内见散在小点片状高摄取区,病灶前缘见两个小类圆形异常信号灶,信号及强化特点与S6病灶相似。行右半肝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肝紫癜。

  • 标签: 肝脏肿瘤 肝紫癜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科普工作是国家主动健康的重要举措,影像科普方兴未艾,需要有效组织,顶层设计,明确目标,优选内容,以丰富形式呈现给大众,广泛传播影像学技术在诊疗全流程中的重要作用,扩大影像技术普及率,提高影像诊疗使用精准度,强化影像影响力。

  • 标签: 科普教育 影像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特点及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对PEComa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2021年12月30日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例肾脏恶性PEComa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合搜索2000—2021年期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资料,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总结其影像表现。结果本例患者肿瘤位于左肾,经腹腔镜病灶根治术切除,术后病灶经病理证实为恶性PEComa,本研究病例在随访期内,未见转移或复发。回顾文献资料,一共239例患者,男54例(22.6%),女185例(77.4%),其中20例明确指出恶性;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腰痛、腰胀,其次是体检无意中发现,较少见的就诊原因为肿瘤破裂出血急诊就诊、血尿、腹部包块、其他地方病变检查无意中发现等。病理特点:组成PEComa的上皮样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分布于血管周围,胞浆透明至嗜酸性,常表达黑素细胞和肌源性标记物,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B45)+为特征性表现。影像学特点:内脏或腹膜后肿块边界清楚,平扫低至等密度,轻度/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PEComa是一种少见疾病,根据临床及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PEComa 临床特征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结合临床影像特征的列线图在预测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Ki-67高表达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5年12月至2022年5月171例NP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根据Ki-67表达水平不同分为高表达组(n=105)和低表达组(n=66)。用3D-Slicer勾画感兴趣区并用“Pyradiomics”包提取特征。使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与绝对收缩与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筛选Ki-67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子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和DeLong检验评估和比较模型间的预测效能。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观察列线图的临床实用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爱泼斯坦-巴尔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pstein-Barr virus deoxyribo nucleic acid, EBV-DNA)载量≥5000 IU/mL(OR=3.809,P=0.007)、肿瘤明显强化(OR=4.064,P=0.005)是Ki-67高表达的临床预测因子,以此建立临床模型。基于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ontrast 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 CE_T1WI)、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 T1WI)、T2加权成像脂肪抑制序列(T2-weighted imaging fat suppression, T2WI_FS)三个序列分别中筛选出7、4、2个与Ki-67高表达显著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来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iomics score, Rad-score)。用EBV-DNA载量、肿瘤强化程度、Rad-score三者构建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将模型可视化。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AUC值均高于临床、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0.887 vs. 0.701、0.861;验证集:0.860 vs. 0.749、0.814)。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列线图模型的AUC值均显著高于临床模型,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DeLong检验,P均<0.05)。结论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结合临床影像特征的列线图模型在放化疗前预测NPC患者Ki-67表达状态方面具有较高的效能,优于单一模型,可以作为一种无创的预测工具。

  • 标签: 鼻咽癌 Ki-67 影像特征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列线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凤兰 齐琳琳 李琳 王建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北京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A)的CT影像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9例B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评估并记录病灶的类型、部位、与邻近胸膜关系、大小、形态学特征(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其CT随访资料。结果69例BA中,25例术前胸部CT可检出病灶,44例胸部CT未能检出病灶。25例中,病灶为实性型8例、磨玻璃型8例、囊腔型6例、囊肿型3例;位于右肺上叶1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下叶12例、左肺上叶5例、左肺下叶5例;10例病灶贴邻胸膜,15例病灶与邻近胸膜距离(10±7)mm。1例囊肿型BA病灶内见钙化。25例BA病灶直径4.4~30.3 mm,中位数9.6 mm;有分叶征20例、毛刺征11例、空泡征12例、胸膜凹陷征6例。11例BA患者接受术前随访,4例直径增长,其中实性型2例、磨玻璃型1例、囊腔型1例,生长速率0.43~2.14 mm/年,中位数1.67 mm/年;术前随访中新发毛刺征、空泡征和分叶征各1例。13例BA患者手术后复查胸部CT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BA的CT影像学表现多样,常为肺内单发的实性结节或磨玻璃密度结节,少数可呈囊腔型或囊肿型;病变可有分叶、空泡及毛刺,钙化罕见;少部分在随访过程中增大。

  • 标签: 肺肿瘤 细支气管腺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影像组学研究已经受到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然而距离影像组学模型的临床应用,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从医学影像数据标准化、模型泛化性、生物学可解释性及临床易用性4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最后,建立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标准化数据库对推进影像组学在疾病诊疗领域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数据库 影像组学 数据标准化 模型泛化性 生物学可解释性 临床易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不同部位神经胶质异位(NGH)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例NGH患儿的临床及术前影像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1~13个月,中位年龄3个月。患儿术前均行CT和(或)MR检查,术后随访时间12~60个月,中位时间24个月。观察病变部位、范围、大小、密度/信号等特点。结果9例患儿中,病变位于鼻部3例,其中鼻外型2例、混合型1例,长径13、13、15 mm;舌部3例,均位于舌背部,长径13、18、23 mm;鼻咽部2例,长径15、22 mm;骶尾部1例,长径18 mm。影像上病灶均呈实性肿块,边界清楚,CT上密度稍低于脑灰质,平扫CT值25~47 HU。与脑灰质或脊髓相比,病变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肿块密度或信号均较均匀,轻度均匀强化。术后随访8例无复发,1例伴有Ⅱ度唇裂的鼻外型NGH患儿术后1个月复发,第2次术后未再复发。结论儿童NGH具有典型影像特征,好发于颅外中线区域,呈类圆形实性肿块,边界清晰,密度或信号较均匀,接近脑灰质或脊髓,术后随访不易复发。

  • 标签: 儿童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神经胶质异位
  • 简介:摘要人类行为和疾病症状的多样性与人脑结构与功能的个体差异有关,但个体差异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脑影像暴露基因组学(NIMEG),系统介绍了NIMEG的概念与内涵、研究内容与方法、面临机遇与挑战及研究科学与临床意义。NIMEG研究将有助于认识人类行为个体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而促进神经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

  • 标签: 神经成像 基因组 暴露组
  • 简介:摘要高压注射伤是一种严重的复合型损伤,早期的临床表现为创口小、症状轻微,然而病情的发展比较迅速,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清创处理,可导致截肢的发生。运用影像学技术可以对高压注射伤导致的注射异物及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评估,包括异物的扩散情况、软组织侵袭范围、感染及血运情况,为了进一步阐述各类成像技术和高压注射损伤导致组织的受损情况的关系,笔者对X线、CT、MRI和超声等影像学技术在高压注射损伤患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高压注射伤 X线成像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 作者: 王梦书 罗旭飞 肖晓娟 朱莹 王玲 陈耀龙 雷军强 田金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循证医学中心,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兰州 730000,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影像科,深圳 518033,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ichael G. DeGroote Cochrane加拿大中心 MacGRADE中心卫生研究方法证据及影响系,汉密尔顿 L8S4L8,中国医学科学院循证评价与指南研究创新单元(2021RU017)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循证医学中心,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兰州 73000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影像期刊发表的放射影像诊断病例报告的报告质量。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检索2021至2022年度CSCD收录的影像期刊,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2020年发表的放射影像诊断病例报告,采用国际病例报告清单(CARE)评价其报告质量。结果共纳入发表在5本影像期刊上的161篇影像诊断病例报告。纳入研究的报告率为33.5%(7.5%,93.3%),所有研究均未报告患者观点和知情同意,报告率低于10%的条目包括3a(摘要-简介病例的新颖性)、3c(摘要-诊断、治疗干预和结局)、8b(影响诊断的因素)以及8d(影响预后的因素),报告率分别为2.5%(4/161)、0.6%(1/161)、0.6%(1/161)以及4.3%(7/161);报告率在10%~50%的条目包括3b(摘要-病例特征)、4(背景介绍)、5c(既往史、家族史和社会心理因素)、7(病例的时间轴)、10(来院随访的结果)以及11a(病例处理过程中的经验和局限性),报告率分别为16.8%(27/161)、30.4%(49/161)、34.2%(55/161)、24.8%(40/161)、32.9%(53/161)和31.7%(51/161)。条目1(标题)、条目2(关键词)、条目5a(患者的一般信息)、条目5b(主诉)、条目8a(诊断方法)以及条目11c(对结论的合理解释)的报告率均超过90%。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作者数量以及学科数量与影像诊断病例报告的质量无关。结论CSCD影像期刊发表的放射影像诊断病例报告对CARE条目的遵循程度整体较低,影像期刊编辑、影像科医师和报告规范研究人员等应重视病例报告的撰写规范,提升病例报告的报告质量。

  • 标签: 病例报告 报告质量 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