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2 个结果
  • 作者: 徐幼 仲铀 华平 蔡健 杨胜 丁玉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都 611731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小儿外科,成都 611731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病理科,成都 611731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B超室,成都 611731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放射科,成都 6117311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新生的颈部巨大先天性纤维肉瘤。患儿男,第1胎,第1产,胎龄36+4周,单胎。因“出生后发现颈部巨大包块,气管插管辅助呼吸7 h”120急诊转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术前CT加三维重建查示:颈部正中巨大不规则低密度灶包块,大小12.0 cm×8.1 cm×7.1 cm,口咽明显受压闭塞,考虑脉管畸形、淋巴管畸形。在全身麻醉下行肿物全切除手术。病理检查(大体标本)示,肿瘤表面光滑,切面奶油状,术后病理诊断为间叶源性肿瘤,根据形态为婴儿先天性纤维肉瘤。术后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随访患儿于出院数天后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8年6月,1例女婴出生前诊断为左肩部巨大血管瘤,心脏代偿性增大,生后出现气促,心率增快等症状,给予普萘洛尔等内科治疗效果欠佳,于生后第8天行外科手术,结扎血管瘤供应动脉。术后患婴血管瘤明显缩小,顺利出院,术后3个月再辅助予注射硬化剂治疗,血管瘤基本消失。随访23个月,恢复良好。巨大血管瘤产前已导致患婴心脏容量超负荷,生后出现心衰,于全麻下行血管瘤供应动脉结扎术+动脉导致结扎术,治疗及时有效,效果满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巨大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囊内出血并不常见,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鉴于新生生理特点,治疗意义重大。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收治1例面、颈部巨大淋巴血管畸形伴囊内出血新生,出生后1 h,男性。精准手术切除巨大淋巴血管畸形合并囊内出血,达到临床根治,效果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病变无复发,功能良好,外形美观。

  • 标签: 新生儿 淋巴血管畸形 囊内出血 手术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巨大发生的关系。方法抽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入院待产的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胎儿体质量分为两组,所有GDM患者均接受血清IL-17、IL-10水平检测,并分析血清IL-17、IL-10水平与GDM患者巨大发生的关系。结果120例GDM患者中,分娩巨大24例(20.00%),非巨大96例(80.00%);巨大组IL-17水平高于非巨大组,IL-10水平低于非巨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7水平过表达、IL-10水平低表达可能与GDM患者巨大的发生相关(OR=1.08、0.96,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L-17、IL-10水平及联合检查预测GDM患者巨大的曲线下面积均>0.7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最高。血清IL-17、IL-10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巨大发生的关联强度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结论血清IL-17、IL-10水平与GDM患儿巨大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评估GDM患者血清IL-17、IL-10水平预测巨大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巨大儿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巨大乳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以加深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巨大乳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该患者行左侧乳腺扩大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和胸部创面皮瓣转移术,术后诊断乳腺高级别腺鳞癌,腋窝淋巴结未见癌转移。结论乳腺腺鳞癌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与其他乳腺癌无特殊,治疗上以手术为主,术后是否需行辅助化疗,目前尚无定论。

  • 标签: 巨大乳腺腺鳞癌 病理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脑室巨大、多房脉络丛囊肿成人患者的影像表现。患者女,67岁,因言语不清1周余,加重1 d同时出现大小便失禁入院。CT检查示左侧脑室三角区多房囊性病变,内见多发分隔及钙化。MRI示囊性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示囊壁及分隔呈稍高信号,增强后部分分隔呈轻中度强化。病理诊断结果为脉络丛囊肿。

  • 标签: 脉络丛 囊肿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38岁女性患者。间断咳嗽、发热1年,咳痰、痰带血丝1周。胸部增强CT及CTA检查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区见团块状稍混杂低密度影,周围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内多发血管影和囊状影,其中一较粗大血管(直径约2 cm)与胸主动脉相连。全麻下行单操作孔胸腔镜左肺下叶切除术。手术优先处理变异供血动脉,再单向式法处理下肺静脉、下叶支气管、下肺动脉、斜裂肺组织,完整切除左肺下叶。术后病理示(左肺下叶)部分肺组织纤维化、实性变,肺间质内供血动脉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胆固醇结晶沉积,符合肺隔离症表现。患者术后症状缓解,顺利出院。随访2个月,患者无不适,复查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巨大扁桃体手术的老年患者清醒气管插管1例,术前详细采集病史和评估气道,组建困难气道管理团队,使用超声技术对环甲膜及气管插管型号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充分宣教;清醒气管插管采用"sTOP"[s(镇静)、表面麻醉(T)、氧供(O)和操作(P)]流程,早期全程使用高流量氧气吸入,在充分表面麻醉下,首选右美托咪定最小镇静状态下,经纤维支气管镜或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两步法"确认气管导管位置后,全身麻醉诱导进行手术;对首次清醒气管插管失败的患者,通过"sTOP"流程逐步改善,最多尝试插管"3+1"次,必要时建立颈前气道完成手术。

  • 标签: 扁桃体 插管法,气管内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大胎儿肝血管瘤(giant fetal hepatic hemangioma,GFHH)的临床特征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8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生后接受保守观察或治疗并至少随访1年的GFHH患儿。收集这些患儿出生前后的资料,分析GFHH的特征(大小、位置和病变类型)、患儿特征、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结果最终纳入22例患儿。(1)22例患儿中,男性17例(77.3%),女性5例(22.7%);首次B超诊断GFHH的胎龄为(35.0±2.8)周,范围为30~40周+1;出生胎龄为(38.9±1.5)周,范围为33周+4~40周+3;早产1例(4.5%)。15例(68.2%)经阴道娩出,7例(31.8%)因“胎儿窘迫”剖宫产娩出。22例患儿中,21例(95.5%)为局灶型,1例(4.5%)为多发型。22例胎儿期接受2.5次(2~4次)B超检查,发现血管瘤直径呈现随胎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至出生时达到最大[56 mm(42~99 mm)]。9例(40.9%)患儿经超声诊断为GFHH,12例经MRI诊断为GFHH。其中6例超声和MRI均分别诊断为GFHH。其余病例的超声或MRI均表现为占位性病变。(2)10例患儿仅接受随访观察(保守组),12例患儿接受药物治疗(治疗组)。治疗组患儿血小板减少的比例明显低于保守组(7/12与0/10,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4)。保守组患儿无合并心功能异常或肺动脉高压;治疗组2例合并肺动脉高压。2组患儿的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随访3.3年(1.2~7.0年),所有患儿均存活。保守组均未转行药物治疗,该组1例于2岁时病灶完全消退,其余9例病灶部分消退。治疗组12例均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其中3例治疗早期联合使用地塞米松,2例患儿同时使用雷帕霉素,2例患儿因早期病灶逐渐增大,接受了介入治疗。结果该组2例患儿分别于1.7及5.5岁时病灶完全消退,其余10例病灶部分消退。结论GFHH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增长。部分患儿的影像学表现可能不典型。对于生后无症状的患儿可考虑仅随访观察。而对于出现呼吸困难、腹部膨隆(呕吐)等症状、伴或不伴异常检验结果的患儿可考虑药物治疗;如仍无效,可行介入治疗。GFHH患儿多可存活,长期疗效较满意。

  • 标签: 肝肿瘤 血管瘤 超声检查,产前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本例报道1例发生于中年男性的巨大鼓室球体瘤(glomus tympanicum tutor,GTME)。患者,男,48岁,因“左侧嘴角歪斜半个月”就诊,术前MRI示,左侧颞骨颅内见类圆形稍短TI稍短T2异常信号肿块,提示鼓室球体瘤。在全身麻醉下行肿物完整切除手术,大体检查示:肿瘤大小2.4 cm×2.7 cm×3.0 cm,无包膜,切面暗红色,质地韧,术后病理诊断为GTME。术后1周出院,出院后随访3年未见肿物复发,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微视野检查在巨大黄斑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巨大黄斑孔33例(33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内界膜剥离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术前及术后行微视野检查、验光及OCT检查,观察中心凹视敏度、黄斑区视敏度、2°及4°注视稳定性。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前视力与中心凹及黄斑区视敏度均呈负相关(r=-0.78,-0.71;均P<0.001),与2°及4°注视稳定性不相关(r=-0.30,-0.16;P=0.130,0.520)。术前黄斑孔直径与中心凹及黄斑区视敏度均呈负相关(r=-0.79,-0.81;均P<0.001),与2°及4°注视稳定性不相关(r=-0.30,-0.26;P=0.190,0.270)。术后3个月的视力(BCVA,logMAR)、中心凹及黄斑区视敏度、2°及4°注视稳定性分别为0.74±0.17、(6.13±4.27)dB、(15.78±4.91)dB、(74.19±15.95)%、(89.95±2.09)%,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t=7.05,-4.01,-3.80,-3.21,-3.39;P=0.001,0.001,0.001,0.011,0.008)。结论微视野检查可评估治疗巨大黄斑孔的效果,术前视力和黄斑孔直径均与中心区及黄斑区敏感度呈负相关。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微视野检查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玻璃体切除术 视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混合性生殖细胞瘤(MGCT)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多个部位,其恶性程度较高,但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典型影像学特征。目前国内外均未见文献报道原发于胸腔的MGCT病例。笔者报道了1例纵隔旁左侧胸腔巨大MGCT病例,其病理成分为卵黄囊瘤和畸胎瘤,并分别从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等方面以及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了MGCT的特点,旨在提高其诊疗能力。

  • 标签:
  • 作者: 唐冬梅 魏素梅 杨泽萱 文曦琳 张静逸 仲铀 胡志敏 罗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重症产科,成都 61009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超声科,成都 61009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放射科,成都 61009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成都 61009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外一科,成都 61009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病理科,成都 610091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妊娠14周经超声发现胎儿骶尾部畸胎瘤,超声联合MRI提示肿瘤分型为Ⅰ型。妊娠26周前肿瘤囊性部分占比>60%,妊娠28周肿瘤囊性部分自行破裂。妊娠期密切监测,妊娠36周+5时,肿瘤体积增至12.8 cm×9.7 cm×12.3 cm。孕妇于妊娠37周行剖宫产术分娩。新生生后4 d于小儿外科行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无生理功能障碍,预后良好。

  • 标签: 畸胎瘤 骶尾部 破裂,自发性 超声检查,产前 婴儿,新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