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机对照试验(RCT)是评价某种药物或某种干预手段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金标准,合理的设计是高质量的RCT和科学评判试验结果的核心。如何提高RCT设计的严谨性、合理性和完善性,如何保证RCT实施的质量,是许多临床研究者常见的困惑。笔者以经典的糖尿病临床试验为例对RCT的设计要点进行探讨,期望为未来开展糖尿病防治RCT研究的设计和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糖尿病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2013-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分离的柯萨奇病毒A8型(CV-A8)全基因序列特征及对全基因各编码区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手足口病患者分离的11株CV-A8的全基因序列,采用Sequencher 5.0、MEGA 7.0等软件对获取的全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序列比对显示11株CV-A8基因组长度在7 393~7 400 bp之间,与原型株比较,在编码区无碱基插入或缺失,在非编码区存在个别碱基的插入或缺失。11株CV-A8毒株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8.3%~98.6%和92.6%~99.7%;与CV-A8原型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8.3%~98.2%和92.6%~99.7%。对CV-A8的VP1区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可将CV-A8分为5个基因型:A、B、C、D和E,本研究11株CV-A8分属于C(1株)、D(2株)、E(8株)3个基因型。11株CV-A8毒株全基因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1.3%%~98.8%和95.9%~99.5%,P2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的8株E基因型CV-A8和CV-A4、CV-A14和CV-A16原型株进化距离最近,P3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8株E基因型CV-A8和CV-A5、CV-A16、CV-A14和CV-A4进化距离最近。结论本研究中11株CV-A8其衣壳区呈现基因多样性,非衣壳区呈现重组多样性,提示CV-A8正在经历变异动态变化; CV-A8有可能成为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CV-A8。

  • 标签: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组8型 分子进化 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危重病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s)作者的性别分布。数据资源2019年前发布的415项儿科重症监护RCTs。研究选择本文包含纳入PICU患儿的所有RCTs。本文使用PICUtrials.net,其使用多个数据库的综合检索策略来识别已发表的RCTs。数据提取本文作者手动提取每篇发表研究中每一位署名作者的姓名和职业,并根据其姓名区分男性或女性。结果本文纳入2146名作者,其中1888名(88%)可区分男/女性。总体而言38%作者为女性,该比例随作者排序位置变化:37%第一作者,38%排序中间,25%排序最后(P<0.001)。最常见的三个职业是医生(63%)、非临床医生(11%)和护士(6%),其中女性分别占30%、45%和97%。总体女性作者比例从1985至1989年的28%升至2015至2018年的39%(趋势P=0.004)。以女性为第一作者或最后作者发表的RCTs与以男性为第一作者和最后作者的RCTs在以下研究特点上并无显著差异,包括随机化儿童中位数(60 vs.50,P=0.41),多中心试验比例(17% vs.24%,P=0.12),低偏倚风险试验比例(50% vs.66%,P=0.26),报告任何资助比例(55% vs.51%,P=0.66)或年均被引中位数(1.5 vs.2.4,P=0.09)。结论尽管随时间增加,发表儿科危重监护RCTs的研究人员中女性比例仍然落后于女性临床医生比例。女性研究人员发表文章的试验特点和影响与男性研究者相似。下一步研究应确定影响儿科重症监护研究中性别多样性的障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 标签: 作者 文献计量学 多样性 随机对照试验 医生性别差异 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危重病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s)作者的性别分布。数据资源2019年前发布的415项儿科重症监护RCTs。研究选择本文包含纳入PICU患儿的所有RCTs。本文使用PICUtrials.net,其使用多个数据库的综合检索策略来识别已发表的RCTs。数据提取本文作者手动提取每篇发表研究中每一位署名作者的姓名和职业,并根据其姓名区分男性或女性。结果本文纳入2146名作者,其中1888名(88%)可区分男/女性。总体而言38%作者为女性,该比例随作者排序位置变化:37%第一作者,38%排序中间,25%排序最后(P<0.001)。最常见的三个职业是医生(63%)、非临床医生(11%)和护士(6%),其中女性分别占30%、45%和97%。总体女性作者比例从1985至1989年的28%升至2015至2018年的39%(趋势P=0.004)。以女性为第一作者或最后作者发表的RCTs与以男性为第一作者和最后作者的RCTs在以下研究特点上并无显著差异,包括随机化儿童中位数(60 vs.50,P=0.41),多中心试验比例(17% vs.24%,P=0.12),低偏倚风险试验比例(50% vs.66%,P=0.26),报告任何资助比例(55% vs.51%,P=0.66)或年均被引中位数(1.5 vs.2.4,P=0.09)。结论尽管随时间增加,发表儿科危重监护RCTs的研究人员中女性比例仍然落后于女性临床医生比例。女性研究人员发表文章的试验特点和影响与男性研究者相似。下一步研究应确定影响儿科重症监护研究中性别多样性的障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 标签: 作者 文献计量学 多样性 随机对照试验 医生性别差异 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转录和蛋白数据关联分析,筛选低剂量电离辐射效应相关基因,为低剂量辐射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于2018年3月,以健康人外周血为样本,分为照射(150 mGy)和对照(0 mGy),每组3个样本。提取两样本总RNA和蛋白,对转录和蛋白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确定低剂量电离辐射效应相关表达基因,并进行生物过程及分子功能等的分析。结果照射对照差异表达的基因、蛋白数量分别为486、266个,12个基因和蛋白关联(P<0.05)。定量蛋白和基因总体关联性低(rs=0.003 4),变化趋势相同的差异基因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678 6),变化趋势相反的差异基因和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100 0)。与差异蛋白表达趋势相同的差异基因有7个,其中FBXO7和SNCA表达上调,ORM1、ORM2、HIST1H4J、HBZ、LYZ表达下调;表达趋势相反的基因有5个,包括SLC4A1、BCAM、C4B_2、KEL、TGM2,均在基因水平上调,蛋白水平下调。差异基因涉及免疫系统调节、信号转导、酶活性调节、跨膜运输、防御、转录和DNA修复等方面功能。结论转录和蛋白数据关联研究筛选出12个低剂量电离辐射效应相关候选基因及其对应的表达蛋白,为深入研究低剂量辐射效应机制提供新线索。

  • 标签: 辐射效应 职业暴露 蛋白组学 基因组学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氧化铝致铝尘肺的胸部CT影像特点,提高对氧化铝尘肺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于2020年8月,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7月在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诊断的18例氧化铝尘肺和30例矽肺患者(对照)的胸部CT表现,比较两种尘肺纤维化的特点,尘肺结节的大小、密度和分布,以及牵拉支气管扩张、胸膜及小叶间隔增厚的发生率。结果氧化铝尘肺表现为结节伴小叶间隔增厚(66.67%,12/18),伴蜂窝肺(22.22%,4/18)、磨玻璃影(61.11%,11/18),以及单纯结节(11.11%,2/18),无融合团块;对照表现为结节伴小叶间隔增厚(16.67%,5/30),伴蜂窝肺(6.67%,2/30)、磨玻璃密度影(6.67%,2/30)和融合团块(23.33%,7/30),以及单纯结节(53.33%,16/30);两结节伴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密度影、融合团块和单纯结节CT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氧化铝尘肺均见肺间质串珠状结节,其中50.00%(9/18)以串珠状结节为主,低密度结节占61.33%(46/75),38.89%(7/18)可见小叶中央结节,结节宽径为(1.29±0.38)mm;对照30例矽肺均见小叶中央结节,10.00%(3/30)以串珠状结节为主,低密度结节占36.29%(90/248),结节宽径为(1.85±0.58)mm;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铝尘肺常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小叶间隔增厚(11、18、17例,61.11%、100.00%、94.44%),与对照(9、18、18例,30.00%、60.00%、6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铝尘肺纵隔非钙化淋巴结最大CT值[(103.43±26.33)HU]高于对照[(75.22±16.70)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铝尘肺胸部CT表现为略低密度的串珠结节、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影为主的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多合并牵拉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和纵隔淋巴结密度增高。

  • 标签: 尘肺 氧化铝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特征 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分析胎儿多发关节挛缩症(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MC)的产前超声表现和产后病理类型,总结AMC受累关节的产前声像图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开平市中心医院产前超声发现、产后病理证实的AMC病例,对比产前超声表现、受累关节类型与产后病理特征的差异,并比较合并与不合并其他系统异常病例的关节受累情况。结果共纳入AMC 31例,合并其他系统异常11例,不合并其他系统异常20例。合并与不合并其他系统异常两受累关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超声提示与产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21例(21/31,67.7%)。31例中受累关节占比依次为指间(23/31,74.2%)、膝(20/31,64.5%)、踝(19/31,61.3%)、下颌(11/31,35.5%)、腕(11/31,35.5%)、肘(10/31,32.3%)、趾间(6/31,19.4%)、脊柱(2/31,6.5%)、肩(1/31,3.2%)和髋(1/31,3.2%)。病例受累部位关节的产前超声符合率分别为指间(100%)、踝(100%)、脊柱(100%)、髋(100%)、腕(90.9%)、膝(75.0%)、肘(70.0%)、下颌(54.5%)、趾间(50.0%)和肩(0)。结论当产前超声筛查发现胎儿上、下肢姿势异常,尤其是重叠指、伸膝和足内翻等畸形时,应警惕AMC,需仔细扫查胎儿其他关节,以提高AMC的产前检出率。

  • 标签: 超声检查,产前 多发关节挛缩症 关节异常 胎儿 病理
  • 简介:摘要代谢学通过评估各种生物液体或组织中的小分子物质,分析生物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垂体腺瘤早期的诊断、鉴别及评估比较困难,缺乏特殊的生物学标记物。近年来为了寻找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物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很多学者应用多种代谢学分析技术对垂体腺瘤病理组织及患者血清、尿液等生物液体内的代谢物质展开研究。本文现围绕垂体腺瘤的代谢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垂体腺瘤 代谢组学 磁共振波谱成像
  • 简介:摘要绦虫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药物治疗和疫苗防治是当今研究的热点,而目前蛋白质学成为了研制疫苗和了解致病机制的重要工具。寄生虫不同发育阶段间蛋白质模式的差异可能反映了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生命周期中所使用的特定策略和适应机制,故本文对多种绦虫的蛋白质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绦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绦虫 蛋白质组学 质谱 双向电泳
  • 简介:摘要近年来,基于代谢学技术平台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快速发展,作为系统流行病学的重要分支——代谢流行病学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代谢流行病学有助于更好地描述暴露特征,反映环境-基因相互作用的效应,阐明暴露与疾病的“黑箱”机制,并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本文简要介绍代谢流行病学研究的定义、方法、研究进展及展望。

  • 标签: 系统流行病学 代谢组流行病学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肿瘤
  • 简介:摘要分子诊断正在迅速发展,但许多尚未得到外部评价。Kelly Holloway及其同事发现目前监管体系的不足,并报告了近期做出的一些改革举措。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转录测序(RNA-seq)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应用,为直接测序和鉴定各种可能发生的融合转录本提供了强大工具。随着大宗病例RNA-seq研究报道的增多,血液肿瘤中融合基因的真实图谱日渐清晰。文章结合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的报道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血液肿瘤 转录组 基因测序 融合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食管微生态状况,并比较其与健康人群食管菌群的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就诊的82例食管癌患者和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名健康对照者,30份食管癌病理组织根据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8份)、中分化(9份)和高分化(13份)。采集食管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食管组织样本,提取样本DNA,对细菌16S rRNA V4区域行PCR扩增。运用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平台测序,行α多样性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oA),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EfSe)的线性判别分析(LDA)值筛选差异物种,ROC曲线验证随机森林模型,BugBase数据库预测食管细菌表型。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癌患者Chao1指数高于健康对照者[362.51(284.29,646.13)比284.83(244.31,3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57,P=0.004)。PCoA显示食管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样本间距离较近,两者微生态菌群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食管蓝藻菌门和疣微菌门的丰度均高于健康对照者(0.2%比0.1%、0.4%比0),而食管变形菌门、SR1菌门和TM7菌门的丰度均低于健康对照者(21.9%比34.2%、0.1%比0.2%和0.2%比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0.090、0.077、0.010、0.026、0.001,P均<0.05)。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食管癌患者食管梭状芽孢杆菌纲、梭状芽孢杆菌目、巴斯德氏菌目、巴斯德氏菌科、埃肯菌属、放线杆菌属和嗜血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8.3%、24.2%和17.0%,28.3%、24.2%和17.0%,3.2%、0.3%和5.0%,3.2%、0.3%和5.0%,0、1.5%和0.1%,0.5%、0和0.7%,1.3%、0.2%和3.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0.579、0.557、0.390、0.711、0.768、0.768、0.768,P均<0.05)。LEfSe分析显示,食管癌患者梭杆菌目、瘤胃球菌属、气味杆菌属和S24_7科的丰度均高于健康对照者(21.5%比11.7%、0.5%比0.1%、0.1%比0、0比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DA值=2.591、2.379、2.790、2.927,P均<0.05)。ROC曲线证实随机森林模型可靠,AUC值为0.92。BugBase数据库预测显示,食管癌患者生物膜形成、致病潜力、移动元件、氧需求(厌氧菌、需氧菌、兼性菌)和氧化胁迫耐受食管细菌表型较健康对照者更丰富(P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的食管菌群发生改变,梭杆菌目、瘤胃球菌属、气味杆菌属和S24_7科可作为潜在的菌群标志物。

  • 标签: 食管肿瘤 食管菌群 RNA 核糖体,16S 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影像学是通过多种技术从图像中提取病灶的纹理、形态等定量特征以量化肿瘤异质性的一种技术,已逐步运用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生物学行为预测及治疗后评估等方面。但肝内胆管细胞癌影像学仍存在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提取的特征缺乏一定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推广适用性较差等局限。作者就影像学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点肺爆震伤小鼠肺蛋白质学变化,探究肺爆震伤损伤机制。方法6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爆震后12 h、24 h、48 h、72 h及1周(每组10只)。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实验,利用自主研发的精准爆震装置建立小鼠肺爆震伤模型;通过大体观察和HE染色评价肺组织损伤情况;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的蛋白质学技术对小鼠肺组织蛋白进行定量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在此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蛋白质学变化。结果肺爆震伤后,小鼠肺组织表面可观察到散在出血点,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24 h出血最为严重。HE染色可见爆震后12 h和24 h的肺泡正常组织结构消失,肺泡腔内弥漫性出血,大量炎细胞浸润,肺间质渗出液增多,肺泡壁增厚,肺泡腔萎陷融合。LC-MS/MS共鉴定到6 861个蛋白质,定量到608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在12、24、48、72 h及1周分别有227个、140个、202个、258个和71个差异蛋白。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分析得到包括细胞粘附、细胞外基质组织及胶原原纤维组织等130个生物进程子类,外泌体、细胞外基质及细胞质等66个细胞组分子类,以及细胞外基质结构组成、肌动蛋白结合及抗氧化活性等43个分子功能子类。KEGG分析共得到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黏着斑及PI3K-Akt信号通路等24个子类。结论小鼠肺爆震后早期不同时间点差异表达蛋白组合亦不同,损伤机制复杂,特别是12~24 h肺损伤最为严重,炎症反应显著。

  • 标签: 肺爆震伤 急性肺损伤 质谱 蛋白质组学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患癌女性的主要死因。提高诊断准确性、早期评估乳腺癌预后及治疗效果是临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MRI因其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目前仍是诊断乳腺癌的常用成像方式。相对于乳房X线摄影和超声,MRI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影像学是一个高通量提取和定量分析影像特征的新研究领域,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应用于肿瘤领域。作者就乳腺癌MRI影像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影像组学 乳腺癌 肿瘤学 人工智能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针对卫生统计学练习需求大但题目资源可及性差的特点,结合题库构建和智能卷相关理论,本文设计了卫生统计学智能卷系统。具体包括构建具有多元属性标记的基础题库,制定涵盖约束条件设置、卷方案选择、卷流程设计等方面的智能卷策略,并结合卫生统计学学科特点,设计了卷系统的功能架构。以期实现科学、智能的卫生统计学题目管理,促进学生对卫生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深化,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 标签: 卫生统计学 智能组卷 题库建设 教育技术 设计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丙类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近年研究发现柯萨奇病毒A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逐渐成为HFMD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呈上升趋势,与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柯萨奇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柯萨奇A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呈共循环流行。CVA10细胞受体为含环状结构跨膜蛋白1(recombinant kringle containing transmembrane protein 1,KRM1),特异性中和抗体命名为2G8,相关动物模型中的疫苗主要为灭活疫苗及病毒样颗粒疫苗。该文就CVA10的细胞受体、中和抗体、疫苗与动物模型研究等方面做出阐述,为HFMD的防控提供一定思路。

  • 标签: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10 细胞受体 中和抗体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PMA)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经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为PPMA共54例,并获取同时期经术后确诊为非黏液性肺腺癌患者108例作为对照,比较2临床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预后情况。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PPMA预测模型公式。结果PPMA对照确诊的时间更长,更易咳黏液痰、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更高;肿瘤好发于双肺下叶,且其内部更易出现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更容易出现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TTF-1、NapsinA低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率更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腺癌患者诊断为PPMA预测模型公式。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当截断界点为0.395时,其敏感度达81.48%、特异度达86.11%。PPMA对照总体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单纯型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IMA)的5年无病生存率比对照与肺浸润性黏液/非黏液混合型腺癌更高。结论PPMA为肺腺癌的少见亚型,恶性程度低。建立有效的预测模型,有助于帮助早期诊断。PIMA预后可能好于腺癌其他病理亚型。

  • 标签: 腺癌,黏液 病理学,临床 预后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腺鳞癌(PASC)和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8例)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PASC的171例患者(PASC),以及2018年1至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的100例PDAC患者(PDAC)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由2名影像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SC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PASC病灶最长径大于PDAC[35.0 mm(28.0 mm,45.0 mm)比29.5 mm(23.0 mm,36.0 mm)],影像学表现为囊变坏死、环形强化、远端主胰管正常、远端胰腺实质正常的比例均高于PDAC[分别为62.0%(106/171)比12.0%(12/100)、66.1%(113/171)比25.0%(25/100)、52.0%(89/171)比12.0%(12/100)、70.2%(120/171)比29.0%(29/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001,χ2=72.183、42.612、43.284、43.221;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像学表现为囊变坏死、环形强化、远端主胰管正常、远端胰腺实质正常均为PASC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0.083、2.361、3.086、2.632,95%可信区间8.736~11.639、2.096~2.660、2.605~3.656、2.267~3.057,P均<0.01),诊断PASC的灵敏度分别为62.0%、66.1%、51.7%、70.3%,特异度分别为88.0%、75.0%、88.0%、71.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3%、81.9%、88.1%、80.5%。结论PASC与PDAC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为囊变坏死、环形强化、远端主胰管正常、远端胰腺实质正常均为PASC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胰腺 癌,腺鳞状 导管腺癌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