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职业因素对钢铁工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2-6月经超声检查诊断为CAS的1 033名工人为病例,选择同期体检的1 033名正常工人为对照。收集工人基本情况、饮食情况、行为生活方式、血生化指标和职业史等。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有害因素对CAS的影响,利用环境风险评分(ERS)评估多种职业有害因素对CAS的联合作用。结果高温、噪声、职业紧张、夜班天数增加罹患CAS的风险;随着高温、噪声、累积暴露量、职业紧张程度和夜班天数的增加,CAS的发生风险成上升趋势(趋势检验:χ2=37.53,P<0.01;χ2=16.98,P<0.01;χ2=13.93,P<0.01;χ2=5.59,P<0.05);与P20比,调整协变量后,P40、P60、P80、P100发生颈动脉危险分别为高温1.61(1.19~2.18)、1.69(1.25~2.30)、1.84(1.36~2.49)、2.43(1.77~3.34);噪声1.70(1.15~2.52)、1.68(1.20~2.35)、1.80(1.34~2.42)、2.23(1.53~3.26);职业紧张1.39(1.04~1.86)、1.41(1.06~1.89)、1.45(1.09~1.95)、1.48(1.10~1.98);夜班天数1.58(1.08~2.33)、1.66(1.12~2.47)、1.55(1.04~2.31)、1.76(1.17~2.64)。环境风险评分结果显示,随着ERS评分增加,患颈动脉硬化的风险增加(趋势检验χ2=51.61,P<0.01);RCS结果显示,钢铁工人ERS与CAS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且呈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05)。结论高温、噪声、职业紧张、夜班天数与CAS发生有关;ERS与钢铁工人CAS之间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钢铁工人 职业因素
  • 作者: 阚慧 张淼 郑英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上海 20003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 200032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上海 20003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2
  • 简介:摘要阴性对照法系基于"阴性对照的实验检测结果必须阴性"的思想而建立,是人群研究多个比较和关联特异度的进一步扩展。阴性对照不参与待研究的因果假设,但具有与研究假设相同的潜在偏倚结构。阴性对照法可分为阴性暴露对照法、阴性时期对照法和阴性结局对照法,主要用于探测和控制选择偏倚、混杂偏倚和测量偏倚,以补充样本量为辅。合理应用阴性对照法有助于提高试验法和观察法因果推断估计的准确性。

  • 标签: 阴性对照 结局 暴露 时期 因果关联 偏倚
  • 简介:摘要转录学作为生物表型和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转录学研究伴随着海量数据的产生,数据量的增加使得隐藏在其中的规律和特征不易被发现,将大数据转换为可视化图形无疑是展示数据中隐藏信息的最直观的方法。本文将对转录学研究中韦恩图、热图、火山图、主成分分析散点图、富集分析图、时间序列分析图等常用图形进行介绍解读,以帮助读者在研究中合理运用。

  • 标签: 转录组 大数据 可视化
  • 作者: 丁潇楠 韩秋霞 张冬 朱晗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0
  • 出处:《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100853 北京,解放军医学院;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肾脏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肾脏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的重大难题,解决临床诊疗方面的争议成为急需。本文综述了利用蛋白质学及代谢学技术在糖尿病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疾病进展、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两种学技术的异同进行阐述,在当代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展望了利用蛋白质学及代谢学进行整合组学和精准医学研究。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为解决病理抗酸染色优质阳性对照来源匮乏问题,缩短阳性对照阅片时间,采用灭活的结核杆菌培养物和蛋清制成0.5 cm×0.5 cm大小的新型阳性对照,并选取抗酸染色阳性菌含量适中的归档蜡块作为传统阳性对照。将两切片一起染色,比较阳性菌查对时间和染色质量评分。结果:传统阳性对照占位大,均可见少量紫红色阳性菌,菌查对平均时间(1 492.0±163.2)s,染色质量平均得分28.8±2.0。新型阳性对照占位小,均可见较多紫红色阳性菌,阳性菌查对平均时间(5.8±1.0)s,染色质量平均得分37.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阳性对照占位小,不易与检测组织混淆,保证了染色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期上海交通大学科研人员成功构建人类泛基因组分析流程的报道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英文论著原文发表在国际基因学研究权威刊物《Genome Biology》(基因生物学)上。不少学者都想了解这是一项什么新技术,特别是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科研人员更想了解这项新技术会对人类疾病研究带来什么影响。为了使生物医学领域研究人员对HUPAN开发的生物学意义有更多的了解,作者从泛基因学分析流程的构建过程、泛基因学研究需要的硬件条件、已经公布的人类基因参考序列与泛基因理念的差别、泛基因研究将会对人类疾病研究产生的影响等多角度进行述评。

  • 标签:
  • 简介:摘要采用中西医对照的方法研究经络的实质,认为中医学的经脉、营血、经筋、卫气和皮肤是经络实质。西医学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是经络实质的主体;肌肉和皮肤属于经络实质次要部分。中医学的脉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血管和淋巴管;中医学的经筋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肌肉和神经;中医学的营血对应的是西医学的血液和淋巴液;中医学的皮肤是西医学的皮肤。卫气的功能至关重要,其功能与多种神经功能相仿,其位置又与神经血管相傍行一致。

  • 标签: 经络 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动脉蹼的超声及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特征,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病理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159例,术前行超声检查、主动脉弓上CTA,明确有无颈动脉蹼以及是否合并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蹼的位置、长度、厚度、伸入管腔的方向、回声、有无合并斑块或血栓等,与术前CTA检查结果对比。术后大体标本观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59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中22例经病理证实有颈动脉蹼结构,HE染色为广泛的内膜肌纤维增生及黏液样变性,其中18例颈动脉蹼底部合并斑块形成,4例合并血栓形成。术前超声诊断术侧存在颈动脉蹼结构17例,5例误诊及漏诊,超声诊断颈动脉蹼的敏感性为77%(17/22),特异性为98%(135/137),准确性为75%。术前CTA诊断术侧颈动脉蹼11例,11例误诊及漏诊,CTA诊断颈动脉蹼的敏感性为50%(11/22),特异性为97%(134/137),准确性为47%。结论超声诊断颈动脉蹼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高于CTA,能更好地显示颈动脉蹼结构及是否合并斑块或血栓形成。

  • 标签: 超声检查 颈动脉蹼 粥样硬化斑块 血栓 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 VATS)下使用记忆合金环抱器进行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6月至2020年5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中心收治的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根据内固定术中是否采用VATS,分为VATS(胸腔镜定位切口)和传统(CT定位切口)。主要结局指标为并发症发生风险,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疼痛、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机械通气率等。计量和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LSD-t和χ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疼痛评分变化,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21例患者,其中VATS128例,传统93例。两性别、年龄和ISS评分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VATS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占比、通气时间、胸管留置时间、ICU住院和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传统(均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VATS比传统术后疼痛缓解更快速、更明显(F=3 517.808,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TS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25,95%CI:0.121~0.416,P<0.01)。结论胸腔镜辅助肋骨内固定手术视野开阔,定位准确,能减少术中损伤,缩减手术时间,快速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 标签: 创伤 肋骨骨折 胸腔镜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内寄生胎产前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检出胎体肿块,并经出生后手术及引产后病理检查证实的8例内寄生胎影像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超声声像图显示:8例胎儿胎体肿块均为囊实性,位于腹膜后4例,位于骶尾部2例,位于面部2例;最早发现胎体肿块为孕18+2周;其中2例发现胎体肿块为临产前。肿块最小径1.1 cm×1.1 cm,最大径16.0 cm×10.0 cm;与周围组织分界清,肿块增大致周围脏器不同程度受压移位。超声诊断:8例胎儿胎体肿块中4例最早于孕22+2周精准诊断为内寄生胎;2例胎体肿块产前诊断为畸胎瘤;2例骶尾部肿块产前鉴别不清是畸胎瘤或内寄生胎。临床结局:4例腹膜后胎体肿块在宿主胎儿出生后手术康复,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其余4例超声检查后引产。出生后检查:8例宿主胎儿共10个寄生胎,2例为双寄生胎;病理检查显示寄生胎内最多的组织是骨或软骨和肢芽(9/10);其次为脊柱轴、皮肤和血管蒂(7/10),四肢长骨和毛发(6/10),肠管(5/10)。产前超声与产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产前超声正确诊断内寄生胎4例(4/8),寄生胎5个(5/10)。病理补充超声影像显示6个寄生胎有毛发、5个有肠管、1个有肾、合并畸形2个有脐膨出、2个为无脑畸形;1个寄生胎产前超声未检出闭合性脊髓脊膜膨出;1例产前超声认为是大寄生胎的骨性结构,出生后病理证实为双内寄生胎的小寄生胎,其脊柱轴为发育不全椎骨融合而成。结论内寄生胎产前超声声像图有特征性表现,系统规范的产前超声对临床咨询和胎儿出生后选择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产前 内寄生胎 寄生胎 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环境改变和社会压力增加,男性精液质量逐步下降,男性不育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精液分析是目前诊断男性不育症的首选检查,但无法明确与男性不育症相关的精液代谢改变及其相关机制,且临床上尚存在部分不育症患者表现出正常的精液分析结果。代谢学的出现有希望弥补精液分析的这些不足。代谢学通过对样本中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寻找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物标志物,为疾病诊疗提供新方法。近年来,各国学者利用代谢学对不育男性的血清、精浆等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了多种可能与男性不育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涉及氧化应激、能量代谢、信号转导中的多种通路。本文就近年来代谢学在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畸形精子症及不明原因男性不育症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不育症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男性不育症 代谢组学 代谢紊乱 生物标志物 潜在机制
  • 简介:摘要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并且逐渐增长,年轻化趋势明显,早期诊断和治疗变得尤为重要。治疗方式主要依据临床分期,相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患者预后差异较大。影像学因其无创、定量、快捷、动态、可重复的特点,可以为宫颈癌的诊断、预后等提供便利,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决策。笔者将从影像学的工作流程、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影像组学 子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影像学的兴起,使得以纹理分析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图像分析工具在PET图像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关注。纹理分析等影像学图像特征分析工具可从现有影像学图像数据中提取关于病变组织的丰富信息,从而描述肿瘤特征、判断预后以及预测和评估肿瘤疗效。该文着重综述了纹理分析在PET代谢影像学中的研究进展、挑战与前景。

  • 标签: 影像组学 代谢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ymagic-4D多元精华液(miniHA、乙酰化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交联聚合物)对敏感性皮肤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试验于2019年4月2~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化妆品皮肤科学实验室,纳入敏感性皮肤女性受试者33名,年龄18~65(43±9.5)岁。采用左右面部对照方法,每日早晚洁面后,试验侧用新型透明质酸Hymagic-4D,对照侧用大分子透明质酸。试验前、试验7 d、14 d、28 d随访,内容包括医师评估、无创皮肤生理指标测量、VISIA图像采集及受试者自评。结果使用产品7 d、14 d、28 d,试验侧皮肤测量a值分别为8.54±3.08、8.87±3.21、8.39±3.21,低于对照侧9.48±3.09、9.51±3.30、9.03±2.95,两侧比较,t=7.00,P<0.05。7 d、14 d、28 d,试验侧皮肤粗糙度评分、干燥度评分、红斑评分均比使用前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侧(P<0.01)。皮肤含水量、经表皮水分流失、pH值、L值、乳酸刺痛试验总分,两侧面部皮肤较均使用前明显改善(t=4.75,P<0.05),两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 ,P>0.05)。结论透明质酸Hymagic-4D对敏感性皮肤人群具有一定的屏障修复和辅助红斑消退作用,在减轻敏感性皮肤的炎症方面优于透明质酸。

  • 标签: 皮肤 透明质酸 炎症 敏感性皮肤 皮肤屏障
  • 简介:摘要通过对比新型模具包埋方法与传统包埋方法,观察新型模具包埋方法在低温冷冻组织包埋存储方面如:操作时间、OCT包埋剂使用量、样本体积、样本查找难易程度、空间占用量的效果,证实新型模具设备及包埋方法在低温冷冻组织包埋中的实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磨牙后牙根吸收及其潜在的部分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2名使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磨牙的成人患者,以其自身对侧同名或同源磨牙作为对照,分为压低磨牙(过长磨牙20颗)和未压低对照(磨牙20颗),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治疗前后牙根长度,以牙根长度减少量占原始牙根长度的百分比评价牙根吸收,并分析性别、年龄、治疗时间、压低距离等是否可能是磨牙压低后牙根吸收的危险因素。结果过长磨牙各牙根吸收分别为,腭根-0.10±0.11,近中颊根-0.07±0.12,远中颊根-0.07±0.13。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得到性别(P=0.531)、年龄(P=0.485)、治疗时间(P=0.132)和压低距离(P=0.180)与牙根吸收的关系没有统计显著性。压低治疗对照相比牙根吸收差异并没有统计显著性(P=0.238)。结论使用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磨牙后可能会出现牙根吸收。本次研究没有发现性别、年龄、治疗时间以及压低距离和磨牙牙根吸收严重程度的统计学关联,我们暂且不能认为其是磨牙牙根吸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牙根吸收 磨牙 危险因素 种植体支抗 压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咽喉反流是否是声带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探究咽喉反流可能导致声带息肉发生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152例声带息肉患者(声带息肉)及176名声带正常者(对照),进行反流症状指数(RSI)量表与反流体征评分(RFS)量表评分和问卷调查。将RSI>13分和(或)RFS>7分判为咽喉反流。应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声带息肉咽喉反流和清嗓的发生率(47.37%,73.68%)明显高于对照(27.27%,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5)。胸痛胃痛等反酸症状和咳嗽的发生率在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2,P=0.09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咽喉反流(OR=1.815,95%CI:1.061~3.103)、职业暴露(OR=2.655,95%CI:1.397~5.042)、辛辣食物(OR=1.958,95%CI:1.142~3.355)是声带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咽喉反流、职业暴露、辛辣食物是声带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咽喉反流引起的经常清嗓可能是导致声带息肉的主要原因。为预防声带息肉的发生,应积极治疗咽喉反流。

  • 标签: 声带息肉 咽喉反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随机对照试验是用于确证干预措施能否改善临床结局的金标准。但是诸多研究方法学因素,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将介绍荟萃流行病学,一种系统性探索研究方法对结果影响的研究,并综述样本量,分配隐藏和盲法,研究基金来源,和研究注册对试验结果影响的荟萃流行病学研究。并介绍适应性试验设计,一种更高效并有助于识别优效性干预措施的方法学。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荟萃流行病学 适应性试验设计 重症医学
  • 简介:摘要头颈部恶性肿瘤为全球七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隐匿且多伴发远处转移,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相对较低。目前已有大量运用影像学对头颈部肿瘤进行研究的报道,均提示影像学在头颈部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估以及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状态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简要介绍头颈部肿瘤影像学研究流程中的特点,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探讨影像学在头颈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前景,以及未来发展将要应对的挑战。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影像组学 预后 治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