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菜地种植中,豇豆是极其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而加强豇豆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为提高豇豆产量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豇豆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可以达到省肥的目的,保证良好的土壤肥力,不断提高豇豆的营养价值,进而确保豇豆能够取得“大丰收”。本文主要以豇豆平衡施肥技术及应用为论点,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理论性参考依据。

  • 标签: 豇豆 施肥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分析了脱硫石膏的主要成分、应用机理和分类,并研究了替代天然石膏的可行性、对水泥缓凝性能的影响、优点及注意事项。将脱硫石膏用作水泥缓凝剂,可以提高水泥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 标签: 脱硫石膏 水泥 应用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建立一套常态化医院管理考核体系。方法把企业的零缺陷管理理论引入到医院管理中,以零缺陷管理为指导思想,按照国家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结合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后勤各系列的多种质量考核细则,建立一套“医院缺陷管理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它涵盖医疗、医技、药事、护理、医院感染、科研、教学、行风、党建、后勤及科务管理等各个方面。旨在解决全院管理中常见的、突出的缺陷问题。并经过一系列的应用实践,检验其可行性及优势。结果通过4个月的运行,医院缺陷明显降低,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得以提升。结论零缺陷管理理论引入到医院管理中是完全可行的,考核系统在量化、操作及全面性等方面都优于现行的多个分散的考核系统。

  • 标签: 医院管理 零缺陷理论 实施细则 考核体系 实践 防错技术 全面质量控制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课程在胸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胸外科教学内容和本科室教学经验,建立具有特色的微型学习资源库,随机选取2014级本科生20人编为实验组,使用微型学习资源库教学;选取2013级本科生20人编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面向课程教学,授课教师不变。通过问卷调查及答题考核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18.0进行t检验。结果分11个模块建成了胸外科微型学习资源库,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接受度都超过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解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在胸外科基础知识和临床能力方面都高于对照组[(85.3±10.6)vs.(72.5±9.6)、(87.3±11.5)vs.(75.9±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适合胸外科的微型学习资源库与教学应用模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目的、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取得了满意的学习效果。

  • 标签: 胸外科 微课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即时检测(POCT)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应该认真回顾总结,冷静思考有关检测速度与费用、检测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并尽快制定临床应用POCT的指南或规范性文件,有助于POCT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以及POCT在临床实践中的准确应用

  • 标签: 即时检测 临床效益 质量控制
  • 作者: 冯茂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4期
  • 机构:思南县人民医院,贵州思南565100
  • 简介: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基层医院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学生各30名,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组学生进行PBL教学法进行教学,观察并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情况及培训效果,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病例分析及病历书写。结果:研究组学生培训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PBL教学法在基层医院实践教学中效果较为显著且能够很大程度地程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BL;基层医院;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随着数据库应用系统规模的增大,业务数据积累的增多和处理业务复杂程度的增加,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程度相对来说处于低下水平,导致应用系统性能问题时常出现。本文针对目前数据库系统中常见的性能问题,通过SQL语句优化、调整服务器分配、利用数据库分区和并行技术和对软件测试的优化等方式来促进对数据库应用系统性能的优化。

  • 标签: 数据库应用系统 性能 优化 策略
  • 简介:摘要针对高原部队缺氧现象,为更好的满足部队战斗要求,对军用车载制氧设备进行性能优化和检测,有效的提升制氧效率,从而满足当前高原部队对氧气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分子筛变压吸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从试验装置、试验方式、结果分析三个方面,对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的应用实践进行解析,并结合变压吸附制氧机结构分析结果,探究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发展方向。通过在本文的探究下,可以给相关领域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分子筛 变压吸附制氧 应用实践
  • 简介:摘要机器人教育与综合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以达到自主表达、交流和探索目的。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构性,使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将书本知识向实践转变,从而使学生能够领悟所学的知识有效地获取,提升自身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水电站地下厂房厕所布置集中且设备靠近,而所产生的污水由吸粪车或其他实施设备进行转运到指定地点进行统一处理。技术陈旧且效率低,若转运不及时,将造成污水漫流影响到厂房整体环境甚至威胁到厂房内的重要设备运行,造成机组停机。因此从根本上解决污水自动抽排及处理是关键。

  • 标签: 生活污水 处理 零排放 循环利用
  • 简介:摘要信息化在临床诊疗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学科特殊性使重症医学信息化建设面临数据无法高效应用、诊疗操作依从性低、缺乏智能质控工具等难题。作者探讨基于数据驱动的重症医学信息化管理新模式,通过升级临床信息系统、建立单病种质控系统、引进综合智能分析平台、搭建开放式远程平台,打破重症医学信息化瓶颈,实现ICU信息高效采集交互,诊疗流程自动监测预警,有效提升医护人员按指南操作的依从性和执行力,提高学科诊治能力和管理效能,推动区域重症医学信息的同质化发展。

  • 标签: 重症医学 数据驱动 临床信息系统 单病种质控 远程医疗
  • 简介:摘要传统医患沟通模式易造成患者知情告知不充分,引起医患纠纷。浙江省人民医院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视角探索实践医患沟通新模式。根据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病种目录以及各科室高频手术梳理目录,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诊疗过程中需要与患者沟通的内容制作成通俗易懂、标准化、同质化的配音幻灯片演示文稿与视频,并将其嵌入电子病历系统中。患者观看完毕后可直接在电脑上签署知情同意书。此举措不仅加深了患者的理解,提高医患沟通的同质化水平,也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一定借鉴意义。

  • 标签: 卫生服务管理 多媒体技术 医患沟通 术前谈话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中医传承模式及手段越来越丰富,传承结果也越来越客观、严谨、智能。但名医传承信息化过程中亦存在资料采集困难、数据处理困难、算法应用困难、分析总结困难等问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知识图谱技术等技术方法的融入,为名医传承信息化带来了技术革新。在此形势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大健康智能研发中心团队,围绕规划名医传承与挖掘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领域专业应用系统研究,研发了古今医案云平台、医案大数据分析平台、云医案APP、名医传承工作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模式局限下的医案采集效率低、名医经验总结缺少客观数据支持,以及信息壁垒等问题,从而推进了名医经验传承,提升师徒带教的传授能力与效率。

  • 标签: 人工智能 名医经验 传承 信息交流媒体 古今医案云平台
  • 简介:摘要反馈实验是实验室内根据指南或与临床协商制定的反馈流程,主动加做的检测项目。反馈实验的应用范围涉及临床检验诊断各亚专业,临床开展中需要有资质的检验医师、完善的信息与财务制度、可依据的临床指南等方面的支撑。积极推广反馈实验,可以促进循证医学证据在临床规范化实践、节省医疗成本、缩短患者诊治时间。

  • 标签: 反馈实验 医学检验 临床实践
  • 简介:森林火灾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还会为社会经济带来一定影响。由于森林火灾影响造成森林覆盖面积减少,很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的问题,为此,需要采用有效措施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一直以来,森林防火工作的难点就是森林巡视和监测工作,采用人工的地面巡视工作无法实现对整个森林情况的了解,而监测工作也会为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鉴于以上问题,可以采用构建移动助手系统的方式,其中包括GPS定位技术、WebService和4G网络技术以及移动端GIS平台共同组成森林防火移动助手系统,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支持。

  • 标签: 森林防火 移动助手 数据传输
  • 简介:摘要血液标志物检测是最为方便、经济适用的疾病筛查和动态监测手段。本文聚焦终末期肝病-肝硬化和肝癌标志物,从临床常用基础检验到新型标志物的发现和转化应用,阐述了肝病标志物的分类、新型标志物研究、转化和诊断模型应用以及肝病标志物及其算法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注重基于模型算法的多个标志物有效联合是实现以原发性肝癌为代表的终末期肝病临床精准诊疗、高危预警并全程精准管理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硬化 算法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科研项目立项存在的风险成因分析,引入风险评估理论,构建风险评估步骤,探索风险评估理论和方法在立项风险评估的实践应用,丰富科研项目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笔者科研管理工作实践参考,系统总结了临床科研项目风险特点,并借鉴相关标准和模型,构建相关工作步骤,探讨了立项风险评估的一些方法应用。结果科研项目立项阶段在合规性、安全性、研究选题、研究设计、执行能力及风险可控性等6个维度存在风险;立项风险评估实施步骤包括:前期准备、风险评估实施(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和提出风险应对建议共3个环节。结论临床科研项目立项风险评估十分必要,需从提高意识、建立制度、明确架构及提升技术等方面,以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和能力提升。

  • 标签: 临床科研项目 立项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早期运动中涉及偏瘫步道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7.64±5.61)岁,行常规干预;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6.90±5.45)岁,进行偏瘫步道步行训练。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负性情绪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运动功能评分为(77.87±4.94)分,高于对照组的(69.99±5.23)分(t=7.745,P<0.05);观察组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80.67±12.16)分,高于对照组的(59.43±11.03)分(t=9.148,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为(14.41±3.19)分、(13.40±2.51)分,低于对照组的(18.79±4.03)分、(17.71±3.86)分(t=6.026、6.619,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22.00%(11/50)(χ2=7.162,P<0.05)。结论偏瘫步道设计科学、合理,能够有效增强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并且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运动 偏瘫步道 运动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