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脾化湿解毒方联合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合并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77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合并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化湿解毒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HPV-DNA转阴率、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观察组转阴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观察组白带量改善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观察组白带脓性改善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白带脓性改善率为79.49%(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水平为(59.12±7.97)%、CD4+水平为(28.89±5.18)%、CD8+水平为(27.16±4.22)%,均高于对照组[CD3+水平为(55.12±7.41)%、CD4+水平为(25.75±4.91)%、CD8+水平为(24.68±4.58)%],均P<0.05,且各组均高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后观察组TNF-α水平为(16.16±3.31)pg/ml、IL-6水平为(21.88±3.33)pg/ml、hs-CRP水平为(2.16±0.32)mg/L,均低于对照组[TNF-α水平为(20.12±3.26)pg/ml、IL-6水平为(26.52±3.37 pg/ml)、hs-CRP水平为(3.68±0.28)mg/L],均P<0.05,且各组均低于治疗前水平。结论健脾化湿解毒方联合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合并宫颈炎,治疗效果极佳,在临床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合并宫颈炎中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健脾化湿解毒方 奥平栓 高危型HPV感染 宫颈炎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宗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苏州市广济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 简介:目的:分析氯氮氮平和其他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50例,分析氯氮与其他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联用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联合其他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临床疗效非常理想,而且用药后不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氯氮平;奥氮平;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联合治疗;疗效;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损伤的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小鼠模型,并探讨(olanzapine,OLZ)干预对PPI功能的影响。方法SPF级C57BL/6孕9 d母鼠尾静脉注射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nosinic acid-polycytidilicacid,Poly(I∶C)](6 mg/kg)进行免疫刺激,子代小鼠出生后30~40 d(PND30~40)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方法构建应激模型。根据窝别和性别将子代小鼠分为孕期免疫刺激+青春期应激组(P+S+组)、孕期免疫刺激组(P+S-组)、青春期应激组(P-S+组)和无刺激组(P-S-组),每组18只。其中P+S+组小鼠根据是否给予OLZ分为OLZ干预组(OLZ组)和非OLZ干预组(non-OLZ组),每组9只。分别于造模后和给予OLZ后采用声惊跳反射实验检测小鼠PPI功能状况。采用StatViewVersion 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各因素的主效应、交互效应、简单效应。结果孕期免疫刺激及青春期应激主效应显著(F(1,330)=47.72,P<0.01),且二者存在显著交互作用(F(1,330)=14.80,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P+S+组PPI%[(15.42±6.13)%]显著低于P+S-组[(27.33±4.58)%]、P-S+组[(31.17±3.97)%]、P-S-组[(47.14±12.28)%](均P<0.01)。不同性别间PPI值存在显著差异(F(1,396)=61.94,P<0.01),在雌雄性小鼠中,Prepulse+Pulse中不同强度Prepulse影响下的Pulse惊跳反应强度存在显著差异((F(1,198)=18.68、18.44,P<0.01),孕期免疫刺激有显著主效应(F(1,198)=32.18、12.58,P<0.01),与青春期应激存在显著交互作用(F(1,198)=34.54、11.39,P<0.01),按性别作简单效应分析发现,P+S+组雄性小鼠的Prepulse+Pulse的惊跳反应强度(0.47±0.12)显著高于P+S-组(0.36±0.11)、P-S+组(0.25±0.22)与P-S-组(0.31±0.19)(均P<0.01);P-S+组雌性小鼠的惊跳反应强度显著高于P+S+组和P+S-组、P-S-组(P<0.01)。OLZ能够逆转双重应激小鼠成年期PPI%的下降(F(1,165)=18.24,P<0.01)。OLZ能显著降低双重应激组雄性小鼠的PPI值(F(1,102)=21.81,P<0.01);OLZ能显著升高双重应激组雌性小鼠的PPI值(F(1,102)=4.88,P<0.05)。结论OLZ能够逆转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模型小鼠的PPI损伤;在利用声惊跳反射实验评价小鼠PPI功能时,PPI%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对OLZ干预的反应性。

  • 标签: 前脉冲抑制 精神分裂症 神经发育 聚肌苷酸-聚胞苷酸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培酮联合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培酮联合治疗,两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血清Hcy水平、认知功能和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Hcy为(13.59±2.61)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83±2.5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P < 0.05)。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各项目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目评分[(15.06±2.28)分、(21.18±3.26)分、(44.39±4.42)分、(40.63±6.2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3.31±2.04)分、(19.26±3.07)分、(42.43±2.07)分、(44.19±5.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2.34、2.12、2.27,均P < 0.05)。观察组总改善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 < 0.05)。结论利培酮联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Hcy水平,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 标签: 利培酮 奥氮平 首发精神分裂症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认知功能 临床疗效 工作记忆评分 言语记忆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氟西汀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急性抑郁发作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抑郁发作期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中位年龄20岁;观察组男27例,女17例,中位年龄19岁。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联合氟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功能失调性状况量表(DAS)、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Ⅳ)、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入院时,两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HAMD、Y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8 d、出院90 d,观察组HAMD评分分别为(5.25±1.23)分、(3.85±0.26)分,YMRS量表评分分别为(3.96±0.53)分、(3.18±0.4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72±2.19)分、(7.42±1.96)分、(4.26±0.45)分、(5.12±0.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时,两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D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90 d,观察组脆弱性、吸引/排斥、完美化、强制性、寻求赞许、依赖性评分分别为(14.26±1.56)分、(12.18±1.26)分、(15.17±1.62)分、(14.68±1.53)分、(15.26±1.56)分、(16.46±2.17)分,均低于对照组[(16.22±1.26)分、(14.12±1.62)分、(16.62±1.36)分、(16.57±2.13)分、(17.34±2.16)分、(18.45±1.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WMS-Ⅳ、WAIS-RC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90 d,观察组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即刻记忆、记忆离散维度和语言智商、操作智商、智商评分分别为(45.28±5.19)分、(67.49±6.28)分、(14.25±1.49)分、(112.42±6.17)分、(114.52±6.81)分、(117.25±7.19)分、(118.42±7.2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9.56±4.26)分、(61.34±5.16)分、(12.16±1.25)分、(96.25±1.62)分、(105.76±8.18)分、(110.26±6.72)分、(108.52±6.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43/44),高于对照组72.7%(3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21,P<0.05)。两组均存在转氨酶升高、轻度嗜睡、便秘或胃肠道反应,经短期调整药物剂量及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逐渐消失,无中途停药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联合氟西汀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急性抑郁发作期,能够更快减少抑郁及躁狂症状,降低功能失调性状况,改善认知功能,且对智商水平无影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奥氮平 氟西汀 双相情感障碍 急性抑郁发作
  • 简介:摘要《中医学药名词》以"刺"为规范名,以"横刺""沿皮刺"为又称,释义为:"针体与腧穴皮肤约呈15°左右角度刺入的方法"。考察多种古代文献可知,这一释义与"横刺""沿皮刺"是相符的,"直针刺""卧针刺""横针""横刺""沿皮刺""地平刺""皮下刺"都是同义词。而"刺"在首见文献《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的含义却与此释义根本不同,是指进针后以达到得气为主而不分补泻的方法,即后世补平泻法的雏形,与针刺角度毫不相干。所以,将"刺"作为"横刺""沿皮刺"的规范词值得商榷。在实际使用中当注意"刺"及相关术语的正确应用,避免失误。

  • 标签: 平刺 横刺 沿皮刺 直刺 平针法
  • 简介:摘要报道1例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使用后发生青少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Y)。患者为12岁女孩,因“体重下降1年余,血糖升高2个多月”为主诉住院,检测抗胰岛细胞抗体、酪氨酸磷酸酶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等多种糖尿病自身抗体为高滴度阳性,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提示为青少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并停用后,单纯二甲双胍治疗平稳控制血糖已超过半年。进食障碍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存在共同的遗传易感性,使用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尤其是对于一些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或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高危基因型患者,需警惕糖尿病的发生。

  • 标签: 厌食,神经性 青少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奥氮平
  • 作者: 马红霞,郭体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云南大理671000
  • 简介:目的:探讨将富马酸喹硫平和治疗应用在患有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癫痫所致精神障碍(60例)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固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富马酸喹硫予以治疗干预,之后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调查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PANSS评分较常规组更优(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治疗时实施富马酸喹硫予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以及精神病理评分,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富马酸喹硫平;奥氮平;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静脉溶与介入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于临汾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取静脉溶治疗,观察组38例采取介入溶治疗。治疗后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介入溶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溶效果,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减轻炎性反应,明显优于静脉溶治疗。

  • 标签: 介入溶栓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棕榈酸帕利哌酮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于三角肌部位注射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照组口服片。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体质量、糖代谢、脂代谢和血清催乳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CGI评分、体质量、糖代谢、脂代谢和血清催乳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PANSS评分、CGI评分分别为(37.25±3.78)分、(2.51±0.36)分,观察组分别为(37.28±4.35)分、(2.63±0.43)分,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t=29.010、11.817,观察组:t=36.257、13.503,均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体质量分别为(68.27±4.35)kg、(62.18±3.56)kg,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7.105,P<0.05);治疗后,对照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为(5.91±0.27)mmol/L、(8.94±0.78)%,观察组分别为(5.39±0.34)mmol/L、(7.65±0.63)%,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7.854、8.437,均P<0.05);对照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分别为(4.27±0.42)mmol/L、(3.27±0.43)mmol/L、(1.87±0.28)mmol/L,观察组分别为(3.54±0.48)mmol/L、(2.56±0.54)mmol/L、(1.35±0.36)mmol/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05、6.745、7.477,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催乳素为(84.35±12.41)μg/L,观察组为(59.87±9.53)μg/L,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10.259,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与相当,但其对体质量、糖代谢、脂代谢和催乳素影响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疗效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体质量 糖代谢 脂代谢 催乳素 棕榈酸帕利哌酮 奥氮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肠系膜上静脉取联合导管溶治疗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例AMVT小肠坏死、肠切除的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应用Fogarty经肠系膜上静脉取加术后溶。结果患者治愈出院11例(91.7%),死亡1例(8.3%)。治愈患者术后无肠瘘、短肠综合征、肠系膜静脉血栓复发等并发症出现,无再次手术。结论术中经肠系膜上静脉取联合导管术后溶治疗AMVT简单易行,临床效果良好,联合后续抗凝等预防性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肠系膜静脉 血栓形成 静脉取栓术 导管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性溶(CDT)与CDT联合猪尾管碎治疗非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安徽省淮北矿工总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腔内手术治疗的非慢性期下肢DVT患者55例,其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33~83(65.8±12.4)岁;左下肢34例,右下肢21例;病程1~26(9.7±5.5)d;急性期36例,亚急性期19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联合组27例采取CDT联合猪尾管碎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仅采取CDT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近期(术后1周)临床疗效、尿激酶用量、溶时间、住院时间及出血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Villalta评分表评估2组患者血栓后综合征(PTS)的严重程度。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为100%。联合组近期临床有效率为92.59%(25/27),优于对照组的67.86%(19/28);联合组疗效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16例,对照组分别为9例、10例、9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2,P=0.016)。尿激酶用量、溶时间、住院时间在联合组分别为(188.2±41.5)万U、(3.7±0.7)d和(7.9±1.2)d,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62.1±34.0)万U、(6.6±0.6)d和(14.0±2.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3、17.10、13.85,P值均<0.001)。术后发生出血并发症联合组2例、对照组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699)。术后12个月,联合组发生PTS 7例,其中轻度2例、中度3例、重度2例,对照组发生PTS10例,其中轻度3例、中度3例、重度4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P=0.416)。结论对于非慢性期DVT患者,单纯CDT和CDT联合猪尾管碎治疗都是安全有效的。联合组方案早期临床有效率更高,同时还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溶药物的用量,节约治疗成本,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机械碎栓 导管接触性溶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补体C3、C4、超敏C 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组(n=40例)采用治疗,利培酮组(n=40例)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多巴胺(DA)、5-羟色胺(5-TH)、去甲肾上腺素(NE)、补体C3、C4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WCS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56.23±9.37)分、(13.06±6.26)分、(16.23±6.35)分,利培酮组:(55.98±10.21)分、(13.97±6.54)分、(16.31±6.32)分],总正确数、完成分类数评分均明显升高[组:(29.21±2.24)分、(3.79±1.12)分,利培酮组:(29.33±2.35 )分、(3.81±1.15)分](t=12.334、5.885、3.840、3.323、2.087;12.044、6.213、3.321、2.750、2.085,均P<0.05),两组治疗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DA、5-TH、N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DA、5-TH、NE均明显降低[组:(5.02±0.13)µg/L、(66.24±6.05)µg/L、(27.32±4.05)µg/L,利培酮组:(4.18±0.12)µg/L、(63.12±6.21)µg/L、(24.81±4.13)µg/L](t=67.800、9.977、5.082; 99.761、12.296、6.882,均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029、2.276、6.882,均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补体C3、C4和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补体C3、C4、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组:(1.12±0.18)g/L、(0.24±0.06)g/L、(1.09±0.11)mg/L,利培酮组:(1.13±0.17)g/L、(0.25±0.07)g/L、(1.10±0.12)mg/L](t=5.129、4.049、32.452;5.147、5.164、29.227,均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5、0.686、0.389,均P>0.05)。结论与利培酮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疗效相当,但利培酮在改善机体功能方面作用更加明显。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胆固醇酯类 认知科学 补体C3 补体C4 C反应蛋白质 奥氮平 利培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治疗,对照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相关量表评分、神经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51/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8/60)(χ2=7.350,P=0.007)。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12.58±1.34)分、(33.27±4.32)分、(36.72±4.9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6.93±1.46)分、(41.82±3.95)分、(47.61±5.09)分(t=17.003、11.304、11.904,均P<0.001);观察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为(33.26±3.52)μg/L,高于对照组的(28.27±3.43)μg/L(t=7.864,P<0.001);观察组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分别为(0.76±0.09)μg/L、(5.16±0.97)μg/L、(4.63±1.21)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1.31±0.12)μg/L、(7.36±0.83)μg/L、(7.72±1.69)μg/L(t=13.348、11.505、28.402,均P<0.001)。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6/60)、13.33%(8/6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3,P=0.570)。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神经功能。

  • 标签: 抑郁症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奥氮平 药物疗法,联合 负性情绪 神经功能 不良反应 S100B蛋白 髓鞘碱性蛋白
  • 简介:摘要青年卒中病因多样,以心源性最为多见,但是心脏黏液瘤所致的脑栓塞少见,在时间窗内给予静脉溶,治疗效果取决于栓子性质。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急性起病,根据症状、体征及颅脑CT除外出血后,考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立即给予静脉溶,疗效较差,排除禁忌证于发病6 h后桥接机械取,栓塞物提示黏液瘤倾向,后于心外科行心房黏液瘤切除,病理提示心房黏液瘤。院外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未再发生栓塞事件。该病例提示对于心房黏液瘤所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无效时桥接机械取可能是安全有效的,病情平稳后应立即行黏液瘤切除。

  • 标签: 静脉溶栓 机械取栓 心房黏液瘤 青年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氨磺必利以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不同,将上述入选患者进一步划分为A组(阿立哌唑治疗,32例)、B组(氨磺必利治疗,32例)与C组(治疗,31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糖脂代谢[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总胆固醇(TC)]、泌乳素(PRL)水平以及体重指数(BM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FBG、HDL-C、TG、LDL-C及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A组与B组患者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A组患者FBG、TG、TC水平低于B组、C组患者,差异圴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4周后HDL-C水平高于C组患者,而LDL-C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A组患者PRL水平均低于B组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BM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A组患者BMI值均低于B组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氨磺必利、比较,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性激素水平与BMI的影响相对较小。

  • 标签: 阿立哌唑 氨磺必利 奥氮平 精神分裂症 糖脂代谢 性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尿激酶溶与瑞替普酶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尿激酶溶治疗,观察组使用瑞替普酶溶治疗,溶后,通过心电图、心率变化、心肌酶及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者的再通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再通时间及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记录出血并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溶后1、6、12 h的再通率[37.78%(17/45)、62.22%(28/45)、84.44%(38/45)]均高于对照组[15.56%(7/45)、37.78%(17/45)、64.44%(2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通时间[(0.77±0.14)h]短于对照组[(1.36±0.20)h],且CK[(1 657.22±334.52)U/L]与CK-MB[(196.65±26.51)U/L]峰值低于对照组[(2 756.29±425.71)、(430.78±37.6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再梗死、心力衰竭、心绞痛、病死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瑞替普酶溶起效快,安全性高,有利于促进梗死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CK与CK-MB峰值,且出血与MACE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心肌梗死 瑞替普酶 尿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 再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