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多任务过程性认知训练对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直接效应与持续效应。方法随机抽取浙江省湖州市社区符合入组标准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92名,按照1∶1分配比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两组各46名。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项目,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10周的多任务过程性认知训练。采用连线测试A-B、Stroop色词干扰测验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分别在基线、干预10周及随访3个月时收集两组被试相关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在3个时间点结局指标评价得分的组间、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结果干预组在基线(T0)、干预10周(T1)及随访3个月(T2)MoCA得分分别为(19.09±1.98)分,(21.09±1.41)分和(21.11±1.27)分,对照组3个时间点MoCA得分分别为(18.24±2.22)分,(18.57±1.86)分和(18.07±1.90)分,干预组较对照组在T1及T2时间点的整体认知功能有所改善(P<0.05);此外,干预组在T1、T2时间点的连线测试A-B、Stroop色词干扰测验较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两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连线测验A-B、Stroop色词干扰测验、MoCA等各项指标的组间、时间效应及组间-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9.245~196.457,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多任务过程性认知训练在提高干预组被试认知功能各指标上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且持续效应显著(F=2.757~201.829,P<0.05);训练期间,干预组依从率为87.4%,且无不良事件。结论多任务过程性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可为社区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认知管理提供一套规范化、流程化的护理干预方案。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认知训练 执行功能 直接效应 持续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区组循环范式下图片命名任务中全脑在时间、空间维度内的变化,以及不同语义相关程度对脑区激活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右利手志愿者10例。采用区组循环范式,包括相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和不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应用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检测图片命名任务中全脑在不同时间窗内的激活强度。结果在视觉相关时间窗内,相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的左侧额极(1.421±0.468)、右侧额极(1.431±0.435)、左侧眶额回(1.601±0.620)、右侧眶额回(1.567±0.556)、左侧额上回(1.899±0.062)、右侧顶上回(5.218±0.678)和左侧舌回(5.016±0.088)激活高于不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1.038±0.217,1.131±0.235,1.312±0.316,1.253±0.340,1.710±0.151,4.538±0.478,4.275±0.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语义相关时间窗内,不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的左侧中央旁小叶(3.176±0.392)、右侧楔叶(4.190±0.330)、左侧扣带回后部(2.430±0.196)和右侧扣带回后部(2.405±0.236)激活高于相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2.594±0.254,3.626±0.560,2.038±0.115,1.990±0.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语音相关时间窗内,不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的左侧颞上沟(3.709±0.274)、左侧颞上回(3.901±0.380)、左侧颞中回(3.340±0.380)、左侧颞横回(4.449±0.265)、左侧缘上回(3.205±0.308)、左侧岛叶(3.140±0.204)、左侧扣带回前部(2.217±0.194)和右侧扣带回前部(2.341±0.167)激活高于相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2.662±0.300,2.503±0.342,2.614±0.324,2.633±0.281,2.663±0.278,2.248±0.284,1.818±0.315,2.005±0.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窗、语义相关程度导致脑区激活差异。在视觉相关时间窗内,相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时前额叶优势激活,可能与持续注意和类别判断有关;在语义加工和语音编码时间窗内,不同类别图片命名任务时左侧颞叶、左侧岛叶及双侧边缘系统为主的优势激活,与语义处理和语音自省有关。

  • 标签: 脑磁图 区组循环范式 图片命名 言语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平方舟医院船上任务人员在远航期间晕船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晕船反应发生的原因,为今后医院船合理配置任务人员及降低任务人员晕船反应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自愿原则,采用自制问卷对和平方舟医院船上260名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基本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史等;第二部分影响晕船反应发生的因素调查,包括出海次数、人员类别、住舱所在甲板位置、登船前是否每日进行体育锻炼、登船后是否每日进行体育锻炼等信息。回收有效问卷251份。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及Empower Stat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晕船反应发生与性别、体质量、是否抽烟、既往是否执行过出海任务、住舱所在甲板位置、人员类别之间明显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女性及既往未执行过出海任务是晕船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阈值饱和效应分析显示,从第2个航段开始,每经历1个航段,任务人员晕船反应发生率降低0.51%。结论医院船在配置任务人员时应综合评估任务人员基本情况,在安排住舱位置时,应将晕船人员尽量安排在靠近船体中部底层。任务人员平时应注重身体锻炼,保持营养摄入平衡,增强抗晕船适应性训练。

  • 标签: 医院船 远航期间 晕船反应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执行长远航任务的官兵长时间在海上航行,身心经受着巨大的挑战,容易出现多种心理问题。目前尚未有针对执行长远航任务官兵心理健康保障系统的心理卫生工作方案。本研究根据以往执行长远航任务的经验教训,结合长远航各阶段不同的心理特点,介绍了心理卫生工作者自身的能力准备,总结了任务由准备到返航整个过程不同阶段心理健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制定了长远航心理卫生保障工作提纲,以指导心理卫生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工作,提升和增强保障官兵的心理健康能力。

  • 标签: 长远航 心理卫生保障 心理健康 官兵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幸存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生活,进行功能性步行时常需同时执行运动和认知双重任务。通常情况下,其中一项或两项任务的执行能力会下降,造成双重任务间的干扰,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关于双重任务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步行和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较多。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等神经影像学方法来探索双重任务的相关机制是研究热点之一。

  • 标签: 双重任务 双重任务干扰 双重任务成本 步态 认知 近红外光谱成像
  • 作者: 王璇 孙扬 刘睿 安飞 张鹏江 潘耀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24
  • 出处:《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内分泌科,兰州 730050,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妇产科,兰州 730050,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干部病房,兰州 730050,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耳鼻喉科,兰州 730050,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呼吸科,兰州 730050,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血液科,兰州 730050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刚果(金)维和任务区重症疟疾临床特征和诊治情况,评价以青蒿素为主联合疗法效果及不良反应,为重症疟疾救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联合国驻刚果(金)稳定特派团中国二级医院住院治疗的28例重症疟疾维和人员进行分析。结果期间疟疾住院患者362例,其中重症疟疾28例,占7.73%,均为恶性疟疾,从发病到确诊中位时间2.3 d(2~5 d)。使用静脉注射青蒿琥酯或蒿甲醚后口服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抗疟治疗及对症治疗均治愈,2例出现治疗反应延迟,无死亡病例。结论青蒿琥酯或蒿甲醚后口服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抗疟疗法对于重症疟疾安全有效。

  • 标签: 恶性疟 重症疟疾 维和任务区 非洲
  • 简介:摘要本文立足于健康中国建设,基于对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重点、生命健康全周期服务医学新理念的分析,探讨了新医科建设的内涵,明确了新医科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并提出了实行"目标导向"下点面结合、分层分类的推进策略,重点构建"需求导向"下学科交叉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健全"问题导向"下持续改进的保障体制机制等新医科建设路径的思考。

  • 标签: 健康中国 新医科 建设任务 发展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肿瘤放疗剂量测量中"任务"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独立实践能力的可行性。方法将21名放疗剂量测量专业的本科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11人)和对照组(10人)。实验组采用以自主学习、思考和自主设计为主的"任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以教师指导为主的传统教学。通过加速器电子束吸收剂量的测量案例进行学生实践考核。并采用客观而全面的评分标准对两组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分和比较。结果实验组各实践步骤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两组总分的平均值分别为(90.18±1.97)分和(83.70±3.68)分。结论"任务"式教学可提高学生独立完成放疗剂量测量的能力。

  • 标签: 高等教育 教学研究与改革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剂量测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全科医学专业康复医学见习中的应用及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全科医学专业同年级25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分班情况分为两组,即实施传统教学的对照组(n=128),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实验组(n=128);统计实验组学生对课程设定的评价,并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采用SPSS 17.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88%以上学生对设定的任务认同满意度较高。实验组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解决问题、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现代信息利用及思维创造方面,实验组学生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实验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00)。结论在康复医学见习教学中,学生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满意度较高,且任务驱动教学法可提高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康复医学的认识,培养康复思维,为未来基层医院工作奠定基础。

  • 标签: 任务驱动教学法 全科医学生 康复医学 见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抑郁风险与双重任务下的起立步行(TUG)测试时间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招募在江苏南京社区居住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193例,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进行老年抑郁筛查;分别进行单一任务TUG(TUG-single)测试、附加操作任务的TUG(TUG-manual)测试、附加认知任务的TUG(TUG-cognitive)测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UG-single、TUG-manual、TUG-cognitive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GDS得分与TUG-single、TUG-manual、TUG-cognitive测试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平均TUG-cognitive时间和平均TUG-manual时间长于平均TUG-single时间(P<0.0001)。GDS得分越高,TUG-single测试时间越长,两者呈正相关(r=0.2261,P=0.0016);GDS得分与TUG-manual测试时间呈正相关(r=0.2359,P=0.0010);GDS得分与TUG-cognitive测试时间也呈正相关(r=0.1946,P= 0.0067)。结论老年抑郁风险增加与TUG测试时间延长呈显著正相关,TUG测试可用于评估老年抑郁患者的功能性移动能力。

  • 标签: 抑郁 起立步行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任务态功能性磁共振(fMRI)技术观察老年人的吞咽活动和认知网络,分析两者关系。方法选取13名健康老年人,年龄61~82岁,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6分,吞咽造影检查(VFSS)显示吞咽时无渗漏、误吸,行吞咽和认知任务态fMRI,分析两任务的激活脑区。结果吞咽和认知任务存在共同的激活脑区,即双侧小脑、枕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额中回、下顶叶等。吞咽任务中右侧前额叶正激活,左侧前额叶大部分为负激活,而认知任务中双侧前额叶均为正激活,且吞咽任务感觉区的激活范围大于运动区。结论老年人吞咽活动中右侧前额叶更具优势,右侧前额叶为吞咽和认知活动共同的神经节点。

  • 标签: 功能磁共振 吞咽 认知 前额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学业任务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和职业紧张量表(Occupational Stress Scale,OSI-R)对西部某双一流高校的778名医学研究生进行测评。结果医学研究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6.9%(287/778),SCL-90总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1.57±0.55分比1.44±0.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CL-90总分与任务过重正相关(r=0.127),与社会支持负相关(r=-0.2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任务过重组SCL-90总分高于正常负荷组(1.61±0.59分比1.51±0.50分),高社会支持组的SCL-90总分低于一般社会支持组(1.51±0.49分比1.73±0.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正常青年人群差,学业任务越重,社会支持越缺乏,则心理健康水平越差,可通过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来提升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心理健康 医学研究生 社会支持 学业任务
  •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任务态功能MRI(fMRI)及独立成分分析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工作记忆网络功能情况进行研究。方法根据入组标准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的高血压患者24例,健康对照组23名,采用3.0 T MRI进行N-back的任务态fMRI数据采集。所有的受试者在MRI检查前均完成神经心理学认知测试、血压测量及生化检查。利用SPM 12.0对任务态fMRI分析,同时利用GIFT 4.0 a软件对任务态fMRI进行独立成分分析,并对两组数据的任务态和工作记忆网络进行两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Alphasim多重比较校正,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在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激活增强(P<0.05),但未见明显激活减弱区域。而在独立成分分析中,高血压组在左侧额中回、左侧中央前回的功能连接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未见明显功能连接增强的区域。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工作记忆网络由于长期高血压的影响,会发生异常改变,而这种损伤会通过相同功能网络脑区的功能增强进行代偿,进而维持高血压患者的认知水平。

  • 标签: 高血压 磁共振成像 记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拟观察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手功能障碍的影响,为其提供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手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导致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辅以任务导向性训练。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时,通过手功能评定量表评估手功能,通过肌电图(EMG)检测周围神经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手功能实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高于治疗前,且桡神经MC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MCV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EMG潜伏期(LAT)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桡神经LA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EMG波幅(AMP)均高于治疗前,且正中神经、尺神经AM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桡神经AMP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明显提高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肌肉兴奋度,改善手功能,为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训练方案。

  • 标签: 周围神经 肌电图 手功能 关节活动度 任务导向性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不同类型的课堂体育活动间歇对儿童的任务行为、学习成绩和认知的影响。方法参与者为87名来自一所学校的澳大利亚小学生,平均年龄(9.11±0.62)岁。3个班被随机分配到仅活动间歇(n=29)、活动间歇和数学组合(n=29)及只涉及数学内容的对照组(n=29)。学生每周进行3次为期四周的五分钟课堂体育活动(课堂活动分成2部分数学课程开始时2分钟和课程中间3 min)。在开始时及试验后进行评估。结果按时间分组,发现任务行为有显著的时间效应(主动参与活动间歇和数学组合vs对照组,P≤0.001;仅活动间歇vs对照组,P≤0.001;活动间歇和数学组合vs仅活动间歇,P=0.037;被动参与活动间歇和数学组合vs对照组,P≤0.001);数学得分(活动间歇vs对照组,P=0.045)。结论有或无整合数学内容的体育活动间歇对提高儿童的任务行为和学习成绩有显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执行"和谐使命-2018"任务官兵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执行任务官兵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长航期间各类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任务期间官兵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的频率有所上升,与长航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航期间新发上呼吸道感染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普通感冒(52.31%)、扁桃体炎(13.85%)、咽喉炎(13.08%)、鼻炎(9.23%)。长航期间舰上官兵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和症状持续时间与长航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疲劳、晕船等因素与官兵上呼吸道感染病情加重相关(P<0.05)。长远航中期和后期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早期,尤以中期为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航期间官兵对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担心程度明显高于非长航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航过程中多种因素会影响官兵免疫功能,从而造成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增加、临床症状加重和病程延长,对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引起非战斗减员,因此采取一定措施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医院船 长航 上呼吸道感染 影响因素 "和谐使命-2018" 官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互联网+"时代任务导向式翻转课堂(task-oriented flipped class,TFC)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2019年7月,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74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38名医师作为试验组,采用TFC教学方法;将2018年1月至9月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36名学员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日常评价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成绩[(208.47±4.58)分比(202.05±5.18)分]、理论考核总分[(81.35±2.79)分比(79.57±3.47)分]、实践考核总分[(84.38±3.34)分比(80.77±3.50)分]及日常评价总分[(42.74±1.44)分比(41.71±1.61)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学员除学习兴趣及工作态度方面综合态度系数F近似外,其他各项试验组学员均明显较高,试验组对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及人文素质提高最为明显(0.671比0.431,0.750比0.472,0.566比0.319)。结论"互联网+"时代TFC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的理论及实践教学效果和综合能力,受到住院医师的较高评价。

  • 标签: 互联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任务导向式学习 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