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图像自动分割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对乳腺钼靶X线图像进行准确分类识别。方法以数字钼靶X线图像数据库(DDSM)中的BI-RADS4类的簇状分布多形性钙化钼靶图像为研究对象,自动切分图像的感兴趣区域(ROI)。对小波变换、Gabor滤波和灰度共生矩阵法所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融合,并基于灵敏度分析对融合后的特征参数进行筛选。使用基于集成学习的方法,对多项式核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和逻辑(logistic)回归分类器进行投票集成,构成用于乳腺钼靶X线图像自动分类的分类器。投票集成方法为软投票。结果提出的集成分类器可高效地识别与分类乳腺钼靶X线图像,其分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9.1%、99.6%和99.3%。结论所提出的乳腺钼靶X线图像处理与分类识别方法能为医生的临床判断提供辅助检测的依据,并为细分BI-RADS4类图像提供技术基础。

  • 标签: 乳腺钼靶X线图像 图像自动分割 多特征融合 灵敏度分析 分类识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髓样癌高频超声图像特征,并比较最大径>1.0 cm及≤1.0 cm的超声图像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超声检查及手术切除的36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图像及病理结果。总结甲状腺髓样癌病灶的超声特征,并依病灶最大径分为>1.0 cm及≤1.0 cm两组,比较两组间超声图像表现的差异。结果甲状腺髓样癌病灶共42个,最大径为(2.6±1.5)cm(0.4~5.4 cm)。甲状腺髓样癌主要分布于甲状腺中上极(32个,76.2%),所有病灶均为低回声,以实性为主(39个,92.8%),多数伴有钙化(25个,59.5%)。与≤1.0 cm的病灶相比,>1.0 cm的甲状腺髓样癌病灶血流信号多丰富(65.5% vs 7.7%,P=0.001),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更高(79.3% vs 15.4%,P<0.001),病灶超声诊断准确性更高(93.1% vs 61.5%,P=0.037)。结论甲状腺髓样癌病灶主要分布于甲状腺中上极,实性低回声为主,多数伴有钙化。不同大小甲状腺髓样癌超声特征不同,准确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甲状腺 髓样癌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医学图像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放射治疗过程中采用计算机体层成像(CT)进行靶区定位和勾画。为了从多个角度获取病变体信息,需利用医学图像多模态的优势。然而,获取多种模态的医学图像是比较耗费资源的,同时无法保证患者状态的一致性。医学图像跨模态转换,可以利用一种模态图像预测另一种模态图像。本文详细综述了基于CT图像的超声图像、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图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跨模态模型研究,分类阐述了各模型的特点和存在的挑战,指出尚待开展的研究领域。

  • 标签: 声抗 跨模态转换 生成对抗网络
  • 简介: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谵妄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但在诊治方面尚未被大家所熟知。本文就谵妄的流行病学、预后、临床特征、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提高老年科医生对谵妄的识别和管理水平。

  • 标签: 谵妄 疾病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继发性异位的早期识别与处理方法,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静脉治疗专科患者8 509例,患者置入PICC且原始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留置过程及时评估导管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异常者拍摄X线胸部正侧位片确认体内导管走行和尖端位置。异位者,病情允许情况下,通过体外手法(拔出部分导管、改变体位、体外叩击、0.9%氯化钠快速冲洗)复位。结果早期识别31例PICC继发性异位,27例采用体外手法复位,复位成功19例,复位失败8例,复位成功率70.4%,无其他并发症发生。3例因合并血栓,1例因疾病未采取复位措施。结论X线胸片是识别PICC继发性异位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体外手法处理PICC继发性异位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导管插入术,外周 继发性异位 识别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小肠克罗恩病肠道及肠周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09年6月至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临床已确诊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25例,共计进行42人次经腹肠道超声检查。对其病变肠壁、肠壁外腹部并发症的超声图像及小肠克罗恩病的活动度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病变肠壁表现: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41/42),多为全周性及全层性增厚,最厚段36人次位于下腹部,其中以右下腹最多(30/36,83.3%);活动期及严重者肠壁层次消失(16/42),僵硬,蠕动消失;26人次病变肠壁发现深达肠壁各层的溃疡。并发症表现:15人次出现狭窄,图像特征为肠壁增厚、肠腔变窄及近端肠管扩张;8人次出现瘘,图像特征为肠壁与其他器官之间的条状或分支状低回声带,含有或不含有气体强回声;爬行脂肪征30人次,图像特征为高回声脂肪团块包绕肠壁;肠系膜淋巴结炎20人次,其中18人次病灶长径<20 mm,为多发;腹腔积液16人次;腹部包块9人次,其中脓肿5人次,图像特征为炎性肿块内或肠系膜区局限性液区,透声差,无血流信号;穿孔1人次,超声图像表现为肠壁增厚,连续性中断,局部肠壁外见低回声区,腹腔内见游离液区,液区透声差;炎性息肉8人次,单发或多发,超声图像特征为凸入肠腔内的低回声或等回声凸起;憩室形成3人次,图像表现为局部肠壁变薄膨出,多位于系膜缘。活动期(超声评估)狭窄、爬行脂肪征、肠系膜淋巴结炎、腹腔积液等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缓解期(超声评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0、0.024、0.025);活动期(超声评估)肠壁和爬行脂肪的最大厚度平均值明显大于缓解期(超声评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超声与Harvey-Bradshaw指数对小肠克罗恩病活动性评估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97,P<0.05)。结论经腹肠道超声能够清晰显示小肠克罗恩病的肠道病变及肠外并发症的改变,可以较准确地评估病变的活动度,且操作灵活,患者依从性好,可以作为小肠克罗恩病的常规影像学评估工具。

  • 标签: 超声检查 小肠 克罗恩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睑板腺图像深度处理分析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诊断评价研究。采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年龄(40.03±11.46)岁的干眼患者的2 304幅睑板腺图像构建睑板腺图像数据库,由2名临床医师对图像进行标记,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模型,检测模型对睑板腺识别及标注的准确性并计算睑板腺缺失率。采用平均精度均值(mAP)及验证集损失值评价模型对特征区域识别的准确性。并随机选取64幅数据库以外的睑板腺图像,由7名受试医师独立评估后与模型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性t检验。结果模型对睑结膜进行标记的mAP>0.976,验证集损失值<0.35;对睑板腺标记的mAP>0.922,验证集损失值<1.0。模型标记的睑板腺比例为53.24%±11.09%,人工标记为52.13%±13.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5,P>0.05)。模型评价每幅图像仅需0.499 s,而临床医师用时平均超过10 s。结论该睑板腺图像深度处理方法可提高临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提高诊断效率,可用于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和筛查。(中华眼科杂志,2020,56:774-779)

  • 标签: 干眼 睑板腺功能障碍 睑板腺照相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的眼底图像视盘定位与分割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在ORIGA数据集上训练和评估基于深度学习的视盘定位和分割方法。在深度学习的Caffe框架上构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采用滑动窗口将ORIGA数据集的原图切割成许多小块图片,通过深度CNN判别各个小块图片是否包含完整视盘结构,从而找到视盘所在区域。为避免血管对视盘分割产生影响,在分割视盘边界之前去除视盘区域的血管。采用基于图像像素点分类的视盘分割深度网络,实现眼底图像视盘的分割。计算基于深度学习的眼底图像视盘定位与分割方法的准确性。定位准确率=T/N,T代表视盘定位正确的眼底图像数量,N代表总共用于定位的眼底图像数量。采用重叠误差(overlap error)比较视盘分割结果与实际视盘边界的误差大小。结果基于深度学习的眼底图像视盘定位方法其定位准确率为99.6%;视盘分割平均重叠误差为7.1%;对青光眼图像和正常图像的平均杯盘比的计算误差分别为0.066和0.049;每幅图像的视盘分割平均花费10 ms。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眼底图像视盘定位方法能快速并准确地定位视盘区域,同时也能够较为精准地分割出视盘边界。

  • 标签: 神经网络(计算机) 深度学习 视盘定位 视盘分割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AI)在心脏MRI多序列的图像数据上有巨大的应用潜力。AI可辅助放射科医师和科研工作者对复杂心脏MRI图像进行快速精准的解读,为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量化指标。笔者从技术角度回顾AI分析心脏MRI的发展历程,包括基于图像、基于模型和基于数据的3类算法的特点,并简要阐述现阶段MRI图像的AI研究所需要关注的问题。

  • 标签: 人工智能 磁共振成像 心脏
  • 简介:摘要儿童重症支气管哮喘(哮喘)具有高度异质性,临床上常与难治性哮喘混淆。排除用药依从性差、吸入技术差、误诊等因素,积极处理共存疾病,正确诊断重症哮喘,选择相应的治疗,对减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减少危及生命的哮喘发作、改善远期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哮喘 儿童 治疗 识别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实施,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明显增加,由此也带来更多需要重视的相关问题。本文将讨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时机、风险及早期识别,提高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管理水平,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剖宫产术 妊娠并发症 危险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识别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法依据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护理中心的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包括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及效果评价4个方面。获取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识别最佳证据并制定相应审查标准。采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查阅护理记录进行资料收集。证据应用前后各有80例患者及18名护士纳入。分析每条证据应用存在的障碍及可解决方案。比较证据应用前后,各审查指标依从性、吞咽障碍筛查率、筛查准确率、筛查记录率及护士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前审查指标依从性为0~33.3%,应用后审查指标依从性达到95.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对吞咽障碍识别知识问卷得分由40~80(60.56 ± 10.69)分上升到60~100(82.78 ± 1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39,P<0.05)。吞咽障碍筛查率由7.5%上升至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9.10,P<0.05),筛查准确率100%,筛查记录率97.4%。应用后24例吞咽障碍风险患者仅4例发生肺部感染。结论将吞咽障碍识别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可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筛查情况,规范护士行为,改善吞咽障碍护理实践。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识别 循证护理 最佳实践
  • 简介: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图像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对于利用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诊疗眼科疾病的研究日益增多。青光眼作为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于维持患者视功能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AI在青光眼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青光眼辅助诊断图像,如眼底照相、视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的结合,研究者们通过建立AI模型,对图像检查结果进行分割、分类及预测,达到辅助诊断及预测青光眼进展的目的。随着算法、技术的不断发展,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都在日趋完善。青光眼的诊治需要综合考量多方面辅助检查结果,因此,筛选高质量的数据并开发更加系统、全面的AI模型仍待探索。目前与青光眼相关的眼前节辅助诊断AI模型屈指可数,因此我们可以着手研究与超声生物显微镜和眼前节OCT相关的机器、深度学习模型。本文就AI在青光眼图像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青光眼 人工智能 图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靶区螺旋断层治疗(HT)中不同图像引导范围对各独立靶区放疗精确度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28例双靶区单计划HT患者根据靶区分布情况分为头胸组(15例),胸盆组(13例)。所有患者按整体、头侧靶区、脚侧靶区不同范围进行图像配准,分析各种配准范围下PTVCT对CTVMVCT的体积覆盖率、CTVCT和CTVMVCT的体积相似性指数及几何中心偏差。结果头胸组和胸盆组结果近似。整体配准时两靶区的覆盖率、体积相似性指数及几何中心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只配准某个靶区时,该靶区体积相似性指数和几何中心偏差都明显优于未配准靶区(P<0.05);对于单个靶区而言,单独配准该靶区时所得覆盖率、体积相似性指数及几何中心偏差最优,整体配准时次之,另一侧靶区配准时最差(P<0.05)。结论单独配准某个靶区可能会降低另外靶区的放疗精度,双靶区单计划放疗时图像引导范围应包含所有靶区或者分开配准。

  • 标签: 螺旋断层治疗 多发转移瘤 图像配准
  • 简介:摘要甲状腺术中存在较高的甲状旁腺损伤或误切可能,如何原位保留甲状旁腺及其血供是甲状腺手术的难点之一,而实时识别是术中甲状旁腺保护的基础。近年来,甲状旁腺识别的临床转化研究获得了较大进展,主要集中在近红外光检测甲状旁腺的自发荧光、近红外光检测增强荧光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的光学切片技术方面。甲状旁腺自发荧光能协助识别甲状旁腺,增强荧光能协助发现甲状旁腺并判断甲状旁腺血供是否受损、指导是否自体移植,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能直接区分甲状旁腺和周围组织。甲状旁腺识别技术的转化研究进展将有助于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减少损伤。

  • 标签: 甲状旁腺 荧光光度测定法 近红外光成像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KI)是重症医学病房临床常见危重症。近年来,AKI的病理生理机制、新型生物标记物、评分系统及模型等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旨在对如何早期识别及诊断AKI,肾脏替代治疗(RRT)的个性化管理及AKI相关药物靶点的研发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脏应激 肾替代疗法 精准治疗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是指帕金森病患者在某种强烈欲望的驱使下进行的一类重复的、过度的、强迫的行为活动,患者往往难以自控,甚至对他人和自身造成伤害。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共有4种主要临床表型:病理性赌博、冲动性购物、强迫性进食以及强迫性性行为。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的致病机制可能是在遗传易患性的基础上,涉及神经环路、多巴胺能受体、神经递质改变等机制,因此临床诊疗中应重视可控因素的识别与干预。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的诊断依赖于评估量表和功能影像学检查,而其治疗的主要策略在于积极的临床患者教育和个体化治疗。同时推进基于基因-脑功能网络的临床研究。

  • 标签: 帕金森病 冲动强迫行为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髋关节超声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抽查2017年7至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髋关节超声检查婴儿150例300髋,进行图像质控评分,以图像评分≥90分为甲类图像标准,针对甲类图像率不达标的情况成立持续质量改进(CQI)小组,采用PDCA循环法对髋关节图像质量进行改进,对2018年1月至6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髋关节超声检查婴儿250例500髋进行图像评分,对PDCA循环前、后的甲类图像占比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PDCA循环实施前髋关节甲类图像占比82%(246/300),实施后髋关节甲类图像占比96%(480/500),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79,P<0.01),检查者对标准切面的掌握情况明显提高;PDCA循环前、后图像的扣分项目构成比变化反映了检查者规范存图意识的增强。结论PDCA循环法的运用有效提高了髋关节超声图像质量,值得在质控过程中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法 超声图像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