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非接触的活体生物组织结构成像技术,目前已广泛运用于眼科领域尤其是眼底疾病的检查。尽管OCT检查已在我国大部分基层医院普及,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仅将其作为定性诊断工具,缺乏对OCT图像的深度挖掘和解析。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规范的信息化管理为基础,建立较全面的OCT数据库,进一步对OCT图像进行原始图像处理、病变分析、人工智能开发等,有助于提升临床医生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认识水平,同时也能辅助眼科医师作出更适合的临床决策。

  • 标签: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图像解析 人工智能 述评
  • 作者: 姜楠 包旭东 岳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扫描方式对全冠预备体终止线扫描正确度的影响,探索提高全冠预备体终止线局部区域扫描正确度的方法。方法选择上颌标准树脂牙列模型1个,于右上第一磨牙上制备全冠预备体,作为标准参照模型,以牙颌模型扫描扫描获得的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分别采用主动三角测量原理的口内扫描仪A(CEREC Omnicam)和共聚焦显微成像原理的口内扫描仪B(3Shape TRIOS)扫描全冠预备体,按照扫描方式分为3组:平移式扫描组、面波浪式扫描组和颊舌面波浪式扫描组。每组均重复扫描6次,数据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分别提取全冠预备体终止线整体以及近中、远中、颊侧、舌侧图像数据,与参考数据进行三维偏差分析,以均方根误差(root-mean- square error,RMSE)作为扫描正确度的评价指标,RMSE值越小,扫描正确度越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对于平移式扫描组,口内扫描仪B终止线整体RMSE值[(35±6)μm]显著小于口内扫描仪A[(44±7)μm](P<0.05)。对于口内扫描仪A,面波浪式扫描组终止线近中和远中RMSE值[分别为(33±5)和(50±12)μm]均显著小于平移式扫描组相应区域(P<0.05);颊舌面波浪式扫描组终止线近中、远中、颊侧、舌侧RMSE值[分别为(37±3)、(50±6)、(28±6)和(29±8)μm]均显著小于平移式扫描组相应区域[分别为(45±9)、(63±7)、(38±3)和(40±3)μm](P<0.05)。对于口内扫描仪B,面和颊舌面波浪式扫描组终止线4个区域RMSE值与平移式扫描组相应区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浪式扫描方式可提高主动三角测量原理扫描设备对全冠预备体终止线的扫描正确度。

  • 标签: 牙制备 牙科印模技术 数字化技术 牙冠(假体) 精度 终止线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AI)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在医学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眼科诊疗过程中产生大量影像学资料,而AI在图像识别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将AI应用于眼科影像已逐渐成为眼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AI技术成功应用于眼科疾病的诊断、分型、分期、治疗途径和治疗效果随访跟踪,如闭角型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此外,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将AI技术应用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图像识别、判读,进而诊断眼科疾病,同样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本文就目前AI结合OCT和OCTA图像在眼前节疾病、眼底疾病等眼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光相干断层扫描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S)患者共焦激光扫描炫彩眼底成像(MSLI)和OCT图像特征。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产科确诊的PIHS患者112例224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27.00±2.14)岁。平均PIHS病程(15.00±8.27)d。自觉有视物模糊、眼花、视觉疲劳87例174只眼。均行BCVA、直接检眼镜、B型超声、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cSLO )、频域OCT (SD-OCT)检查。采用德国Heidelberg公司Spectralis HRA+OCT仪行SD-OCT检查,采集断层扫描图像。应用基于cSLO的海德堡炫彩程序,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操作,1次扫描同时获得基于488 nm的蓝光反射、515 nm绿光反射、820 nm红外反射成像,合成MSLI像。将眼底异常表现分为动脉痉挛期(Ⅰ期)、动脉硬化期(Ⅱ期)、视网膜病变期(Ⅲ期)。根据视网膜形态、厚度等有无异常分为表现正常和异常。结果224只眼中,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表现正常68只眼(30.36% );眼底表现异常156只眼(69.64% )。其中,Ⅰ期28只眼(17.95%);Ⅱ期40只眼(25.64%);Ⅲ期88只眼(56.41%)。SD-OCT检查,眼底表现正常36只眼(16.07% );表现异常188只眼(83.93% )。眼底表现异常的188只眼中,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86只眼(45.74%);RPE层脱离56只眼(29.79% );视盘水肿、隆起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局部反射增强和(或)厚度增加等46只眼(24.47%)。MSLI像中,眼底表现正常48只眼(21.43% );表现异常176只眼(78.57% )。视网膜水肿、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RPE层脱离、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增厚等伴有视网膜局部凸起结构改变在MSLI上以绿色呈现。凸起程度越高,颜色越深。与SD-OCT检查显示的视网膜水肿范围一致。结论PIHS患者MSLI与SD-OCT图像显示的病变高度一致;MSLI可更清晰显示视网膜浅层及深层病变。

  • 标签: 高血压,妊娠性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诊断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深度学习算法(DLR)在胰腺低剂量CT扫描中改善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8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腹部胰腺增强检查的68例患者,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正常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34例,正常剂量组扫描管电压为120 kV,低剂量组管电压为100 kV。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动脉期、实质期、延迟期扫描。低剂量组4期图像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BP)、混合模型迭代算法(AIDR)和DLR 3种方法重建图像,正常剂量组4期图像均采用AIDR重建图像,分别记为LD-FBP、LD-AIDR、LD-DLR、RD-AIDR。测量胰腺的CT值、噪声值(SD),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不同重建方法图像间各参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对每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正常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患者胰腺平扫、动脉期、实质期、延迟期不同重建方法图像间胰腺CT值、SD、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质期和延迟期图像LD-FBP、LD-AIDR、LD-DLR图像CT值均高于RD-AIDR图像(P均<0.05);4期图像间SD、SNR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期LD-FBP、LD-DLR与RD-AIDR的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D-AIDR的CNR优于LD-FBP,LD-DLR优于RD-AIDR。DLR算法对胰腺4期图像的SD、SNR、CNR均有改善,其中对SNR的改善增强图像更为显著,对CNR的改善平扫期和延迟期更为显著。胰腺4期不同算法重建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LD-DLR与RD-AID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扫、动脉期、实质期、延迟期Z值分别为1.00、2.24、0.45、1.34,P值分别为0.317、0.025、0.655、0.180)。结论DLR技术可以在降低胰腺CT辐射剂量的同时改善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在胰腺低剂量增强CT检查中可降低噪声,提高图像的信号SNR和CNR。

  • 标签: 胰腺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算法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高介电材料(HDC)在3.0 T胎儿头颅MR扫描中提高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5月至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3.0 T胎儿头颅MR检查的40例孕妇,根据放置与不放置HDC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扫描完成后,对每例孕妇所采集的两组图像质量分别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采用5分制评分法,由两名诊断医师分别对两组图像进行评分,并记录其评分结果。定量分析:首先分别记录每例孕妇的两组胎儿头颅横断面扫描的总体射频特殊吸收率(SAR)值,并计算总体SAR值的平均变化率;其次在每例胎儿颅脑的横断面标准层面(包括背侧丘脑的基底节区层面)上放置4个感兴趣区,分别计算两组数据各4个ROI的最小与最大信号强度的比值(RSI)、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Wilcoxon检验分析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分析SAR、RSI、SNR和CNR值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胎儿头颅图像质量评分为4(3,4)分,对照组为3(1,4)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2,P<0.01),且试验组图像较对照组图像信号均匀,均无明显伪影。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体SAR值显著降低,平均降低率为32.1%,两组SAR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78,P<0.01)。试验组额叶、颞叶、丘脑及枕叶的RSI、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DC垫通过减少或消除射频场的不均匀伪影,能够显著改善3.0 T胎儿头颅成像的图像质量,为胎儿头颅MR成像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胎儿 高介电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刀锋技术快速梯度自旋回波扩散加权成像(TGSE-BLADE-DWI)较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在鞍区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9月15日至2020年2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因临床怀疑鞍区病变行鞍区MR检查的患者38例,均行鞍区常规MR检查和冠状面TGSE-BLADE-DWI和RESOLVE扫描,32例患者存在鞍区病变。将DWI图像依据扫描方法分为2组进行图像质量的主观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由2名放射学医师按照5级评分完成,评价内容包括正常组织结构(颈内动脉、视交叉、垂体柄、垂体)、病变清晰度、磁敏感伪影、图像失真变形程度以及整体图像质量等。客观评价指标包括基于2组DWI图像测量的病变大小、表观扩散系数(ADC)及信噪比(SNR)。2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然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组间分析。结果2组DWI图像间鞍区正常组织结构的显示(颈内动脉、视交叉、垂体柄、垂体)、磁敏感伪影、图像的失真变形程度、病变的清晰度以及整体图像质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GSE-BLADE-DWI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显著高于RESOLVE组。2组DWI图像间SNR、病变最大纵径和AD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GSE-BLADE-DWI组测得的病变最大横径显著小于RESOLV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1,P=0.001)。结论与RESOLVE相比,TGSE-BLADE-DWI可以有效降低鞍区磁敏感伪影和图像的失真变形程度,更准确地显示鞍区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组织,明显改善鞍区DWI图像的质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鞍区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患眼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经玻璃体病理学检查确诊为PVRL的19例患者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56岁;出现症状至最终平均确诊时间(6.1±3.8)个月。首诊诊断为葡萄膜炎12例(63.1%,12/19)、视网膜静脉阻塞2例(10.5%,2/19)、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5.3%,1/19)、伪装综合征疑诊PVRL 4例(21.1%,4/19)。患眼均行常规眼科检查及频域OCT检查,典型图像存盘分析。根据检查结果将PVRL OCT征象分为玻璃体细胞、内层视网膜浸润、外层视网膜浸润、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浸润、RPE下浸润、视网膜下液。结果所有患眼均可见玻璃体细胞(100.0%,32/32)。32只眼中,RPE浸润19只眼(59.4%,19/32),RPE下浸润16只眼(50.0%,16/32),外层视网膜浸润8只眼(25.0%,8/32 ),内层视网膜浸润16只眼(50.0%,16/32 ),视网膜下液4只眼(12.5%,4/32)。结论PVRL OCT征象可累及玻璃体和视网膜各解剖层次,表现为玻璃体细胞、内层视网膜浸润、外层视网膜浸润、RPE浸润、RPE下浸润及视网膜下液;且同一患者可同时显示多种征象。

  • 标签: 眼肿瘤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在低kV逆血流扫描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3月50例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因临床可疑下肢动脉疾病而行低kV逆血流扫描下肢动脉CTA患者的CT原始数据,分别使用具有3种混合权重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算法(ASIR-V 20%、ASIR-V 50%、ASIR-V 80%)、3种重建强度(高、中、低)的DLIR算法(DLIR-H、DLIR-M、DLIR-L)在0.625 mm上重建薄层轴面图像。在每组图像上测量近端腹主动脉、远端腹主动脉、左右髂总动脉、左右股动脉(上段)、左右股浅动脉(中段)、左右腘动脉的CT值、噪声(SD)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医师采用4分法将下肢血管分成4个节段对图像的噪声和锐利度进行主观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客观评价指标的差异。结果随着ASIR-V重建权重的增加和DLIR重建强度的增加,各测量层面的SD值逐渐降低,SNR值和CNR值逐渐增高(P均<0.05)。6种重建方式中,DLIR-H重建与ASIR-V80%重建具有较低的SD值及较高的SNR与CNR值(P均<0.05)。与ASIR-V20%和ASIR-V50%相比,DLIR-H组具有更低的SD值,更高的SNR和CNR值(P均<0.05);但DLIR-H组与ASIR-V80%相比,SD、SNR和CNR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观评分结果显示,在腹主动脉-足部动脉全程,DLIR-H组噪声评分为最优,锐利度评分也明显高于ASIR-V80%(P均<0.05)。结论深度学习重建可以显著降低下肢动脉CTA图像的噪声,提升图像质量。在DLIR(H、M、L)3种深度学习重建算法中,DLIR-H的降噪效能以及在图像噪声和锐利度的平衡中表现最佳,具有最高的图像质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下肢动脉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直肠癌人工智能病理诊断模型构建过程中,病理医师对数字切片癌组织的人工标注在不同扫描仪构建的全切片图像(WSI)中准确迁移的方法。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配准的标注迁移方法,在来自不同扫描仪的WSI之间建立仿射映射。通过多分辨率最小化两个WSI缩略图之间的互信息来估计最佳仿射映射参数,以避免和改变扫描仪特定特性的影响,减少计算时间。我们使用了181张结直肠癌病理切片,使用两个品牌的扫描仪获得相应的WSI,对上述标注迁移方法进行测试。结果181张HE切片的扫描结果表明,同一张切片由不同扫描仪构建的WSI在颜色、位置、大小等属性上都有不同的表现。使用我们提出的标注迁移方法,其中179张图像的人工标注成功地在不同扫描仪构建的WSI中迁移,其中125对使用单个CPU核心的计算时间不到1分钟。结论我们提出了一种快速、准确的全自动的标注迁移方法,用于在不同扫描仪构建的WSI之间传递人工标注。在准备深度学习训练数据过程中,既可以避免病理医师对新图像的重新标注,也可以避免病理医师之间在标注上的差异。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标注迁移 全切片图像 扫描仪 病理学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短采集时间和多动脉期扫描技术对钆塞酸二钠肝脏增强MRI动脉期成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253例行钆塞酸二钠肝脏增强MRI检查的患者病例,根据不同的检查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常规的容积内插式屏气检查(conventional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 C-VIBE)87例(单动脉期,扫描时间16 s);缩短采集时间的屏气检查(shortened acquisition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 S-VIBE)78例(单动脉期,扫描时间12 s);结合了鸡尾酒并行采集(controlled aliasing in parallel imaging results in higher acceleration, CAIPIRINHA)技术、水脂分离压脂(Dixon)技术及时间分辨交叉随机轨迹(time-resolved imaging with interleaved stochastic trajectories, TWIST)成像的容积内插屏气检查(CAIPIRINHA-Dixon-TWIST-VIBE, CDT-VIBE)88例(五期多动脉期,扫描时间16 s)。分别对三组图像动脉期的期相和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均采用四分法,图像期相根据肝动脉及门静脉显示程度划分;主观图像质量从图像伪影、肝脏边缘清晰度及病灶显示三个方面评价,客观图像质量包括图像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与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分类变量表示为病例数和百分比,χ2检验处理分类变量;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年龄的差异;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三组序列组间与多动脉期组内图像质量的差异及三组序列图像SNR与CNR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胸水、腹水、慢性阻塞性疾病、肝硬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MRI诊断医生对动脉期期相和图像质量评估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在动脉期图像中,CDT-VIBE组最佳图像的评分优于C-VIBE组和S-VIBE组(H=23.698,P<0.001)。在动脉早期图像中,CDT-VIBE组最佳图像评分优于C-VIBE组(H=19.415,P=0.043)。三组图像动脉早期比动脉晚期出现更多不满意图像(χ2=7.311,P=0.007)。CDT-VIBE组最佳图像在动脉早期与晚期的优秀率远高于C-VIBE组和S-VIBE组(P<0.05)。CDT-VIBE组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动脉早期图像优秀率高于后三期(P<0.05);动脉晚期中第四期图像的优秀率(78.4%)远高于前三期(P<0.05)。三组图像的SNR(H=3.854,P=0.146)及CNR(H=2.120,P=0.3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钆塞酸二钠后,采用缩短采集时间的S-VIBE序列不能有效减少屏气失败的图像,而使用多动脉期采集的CDT-VIBE序列则可以提供更多的优秀动脉期图像,既可以提供描绘血管的动脉早期图像,又可以获得病灶强化信息的动脉晚期图像,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脏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动脉期期相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 70 keV单能量图像(VMI)提升腹部动脉期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hilips IQon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腹部增强扫描患者的动脉期影像资料。共纳入50例患者,男12例,女38例,年龄26~74(53±12)岁。对双层探测器光谱CT混合迭代重建生成的传统图像(CI组)与光谱重建获得的70 keV VMI组图像进行客观、主观评价。比较70 keV VMI和CI组腹主动脉、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左肾动脉、右肾动脉、肝、脾、胰腺、左肾和右肾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2名医师独立双盲采用5分法评价70 keV VMI和CI组图像质量。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客观指标进行比较,采用Wilcoxon秩检验对主观评分进行比较,两位医师间主观评分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除胰腺外,70 keV VMI组腹部血管和实质脏器的CT值均高于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0 keV VMI组胰腺的CT值[(108.65±11.62)HU]较CI组[(109.72±11.77)HU]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97,P=0.003)。70 keV VMI组腹部血管和实质脏器的噪声均低于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70 keV VMI组腹部血管和实质脏器的SNR和CNR均高于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70 keV VMI组主观评分高于CI组,分别为5(4,5)和4(4,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31,P<0.001),两医师间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70 keV VMI和CI组Kappa值分别为0.79和0.69。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 70 keV VMI与CI相比能够降低噪声,提高SNR、CNR,优化腹部动脉期图像质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腹部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DIXON-MRA技术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与血管关系,探讨其中不同团注流速和延迟扫描时间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共77例临床已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腋窝区域的磁共振扩散序列及增强血管成像,随机分4组进行动态扫描,分别给予不同对比剂流速:1.5 mL/s、2.0 mL/s、2.5 mL/s、3.0 mL/s,经过图像后处理重建,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所得图像进行评估和分级,测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判断淋巴结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个不同的静脉团注流速组(1.5 mL/s、2.0 mL/s、2.5 mL/s、3.0 mL/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1.375±0.405、1.446±0.375、1.953±0.351、1.422±0.428,SNR分别是6.363±0.474、5.028±0.510、6.320±0.325、6.638±0.446,CNR分别是4.345±1.670、5.528±1.794、5.506±1.143、5.376±1.569,4组对显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与周围血管关系无明显影响(P>0.05)。不同的延迟扫描时间显示腋窝血管上有差异(P<0.05),早期组和晚期组评分平均值分别为1.561±1.001和2.250±1.443,SNR分别是5.966±1.699和6.791±1.926,CNR分别是5.506±0.829和5.504±0.825。早期和晚期延迟时间显示血管也有差异(P<0.05),通过与乳腺手术评估结果对比,时相20显示效果最好,时相25~30与时相20显示效果接近,晚期延迟时间显示效果高于早期。结论mDIXON-MRA技术中不同团注流速和延迟扫描时间的显示腋窝淋巴结和血管关系的效果不同,本研究推荐选择团注流速1.5 mL/s,延迟扫描时间150 s最佳。

  • 标签: mDIXON 磁共振血管成像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放射组学分析对亚实性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浸润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在台州市肿瘤医院进行手术及病理确诊的88例(100枚亚实性结节)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3例(56枚结节)为浸润性肺腺癌(IPA),35例(44枚结节)为非IPA;使用逻辑回归分析将一组常规临床风险因素和放射医生视觉评估的定性CT成像特征与放射学特征进行比较,建立三种诊断模型,即使用临床风险因素和CT定性特征的基础模型,使用包含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放射组学特征模型,以及结合所有重要特征的诺模图模型;并根据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对三种模型的诊断效能分别进行比较。对诺模图模型进行决策曲线分析,以探讨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三种定性CT成像特征[胸膜牵拉(P=0.006),实性成分大小(P=0.045)和实性成分占比(P=0.020)]和定量Rad评分(P=0.046)均与IPA显著相关;其调整后的比值比分别为7.189、0.075、194.786、2.016;基于这四个特征的诊断列线图模型显示AUC为0.903(95%CI:0.845,0.975);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用诊断诺模图模型区分IPA与非IPA的性能最佳(AUC=0.903),均高于基础模型(AUC=0.853,P=0.000)或放射组学模型(AUC=0.769,P<0.001)。决策曲线分析也表明在临床诊断中使用诺模图模型有潜在益处。结论除临床评估的CT图像定性特征外,定量放射学特征可为鉴别IPA和非IPA提供有效帮助,基于以上两类重要特征的诊断列线图模型在临床上可用于术前决策。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计算机辅助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玻璃 肺结节 诊断,鉴别 放射学 疾病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图像自动分割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对乳腺钼靶X线图像进行准确分类识别。方法以数字钼靶X线图像数据库(DDSM)中的BI-RADS4类的簇状分布多形性钙化钼靶图像为研究对象,自动切分图像的感兴趣区域(ROI)。对小波变换、Gabor滤波和灰度共生矩阵法所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融合,并基于灵敏度分析对融合后的特征参数进行筛选。使用基于集成学习的方法,对多项式核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和逻辑(logistic)回归分类器进行投票集成,构成用于乳腺钼靶X线图像自动分类的分类器。投票集成方法为软投票。结果提出的集成分类器可高效地识别与分类乳腺钼靶X线图像,其分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9.1%、99.6%和99.3%。结论所提出的乳腺钼靶X线图像处理与分类识别方法能为医生的临床判断提供辅助检测的依据,并为细分BI-RADS4类图像提供技术基础。

  • 标签: 乳腺钼靶X线图像 图像自动分割 多特征融合 灵敏度分析 分类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谱纯化技术(SPS)、器官剂量调制技术(OBTCM)以及两者结合对婴幼儿头部CT扫描器官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两个头部仿真体模(CIRS 1岁和5岁),分别采用参考扫描模式(Reference)、Reference + OBTCM、SPS及SPS+OBTCM 4种模式进行扫描;测量并比较不同体模不同扫描模式眼晶状体、脑部前侧及脑部后侧的辐射剂量,眼眶和脑实质区域的噪声水平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相比Reference模式,1岁与5岁体模的眼晶状体剂量在Reference + OBTCM模式分别减少约(21.89±0.01)%和(28.33±0.34)%;在SPS模式下,1岁和5岁体模的眼晶状体剂量减少分别为(71.38±1.30)%和(53.72±2.42)%;SPS+OBTCM模式分别减少约(71.12±2.54)%和(55.73±1.90)%。不同体模不同扫描模式眼眶及脑实质的噪声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85.47,P<0.05);与Reference模式相比,Reference + OBTCM模式的噪声水平在不同体模不同部位中略有增加(<1.45HU),而SPS和SPS+OBTCM模式产生较小的噪声增加(<2.58 HU);不同体模不同扫描模式不同部位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S和SPS+OBTCM模式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头部CT扫描中眼晶状体及整个图像平面的辐射剂量,同时保持图像质量。

  • 标签: 能谱纯化 器官剂量 辐射剂量 眼晶状体 计算机体层成像
  • 作者: 陈俊锴 孙玉春 陈虎 曹悦 柯怡芳 周永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口内三维扫描扫描精度的定量评价方法,评价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的扫描精度,明确扫描范围与扫描精度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全牙列固定义齿预备体简化模型,借助加工正确度为5 μm的数控机床,使用7075铝合金制作实体模型5个,用测量精度为0.7 μm的三坐标测量机检验加工偏差,选取5个模型中加工偏差最小的模型作为后续口内三维扫描扫描精度定量评价的实体模型,导出模型设计数据作为扫描精度定量评价真值。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采用相同扫描路径扫描实体模型各10次,共获得60个数字模型。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4软件中,提取数字模型肩台外缘线以上预备体,分为单冠组、三单位组、五单位组、全牙列组,分别与设计数据配准以及组内两两配准,进行三维偏差分析,计算扫描精度(包括扫描正确度与精密度)。结果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单冠组、三单位组、五单位组和全牙列组的扫描正确度中位数范围分别为13.3~29.6、15.4~30.9、17.0~66.1和24.0~107.9 μm,扫描精密度中位数范围分别为7.6~20.7、8.7~26.5、11.3~44.2和24.6~150.1 μm。结论随着扫描范围的增加,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的扫描精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 标签: 牙科印模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精度 三维扫描仪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仿真头颅模型环境下口内扫描仪3种全牙弓扫描策略的扫描精度和扫描时间,探讨临床适应性更强且可获得高扫描精度的全牙弓扫描策略。方法采用相互对照实验设计,使用光学扫描仪ATOS Core扫描上颌模型,获取“.stl”格式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将上颌模型固定于仿真头颅模型上,由1名具有3年口内扫描经验的主治医师使用4种口内扫描仪[A(TRIOS 3)、B(CS 3600)、C(CEREC Omnicam)、D(iTero)],分别使用3种扫描策略(扫描策略1、2、3分别由10、5、7段路径组成)各扫描9次,获取“.stl”格式数据作为口扫数据,并记录扫描时间:完成所有扫描路径、获得1个完整的全牙弓数字化模型的时间为全牙弓扫描时间;补扫模型表面图像空缺处的时间为补扫时间;全牙弓扫描时间与补扫时间之和为总扫描时间。使用Geomagic Wrap软件的最佳拟合功能,获得口扫数据与参考数据三维偏差的均方根值,以评价扫描正确度;对同一口内扫描仪同一扫描策略9次扫描获得的口扫数据进行两两比较,获得均方根值以评价扫描精密度。结果使用同一扫描仪的条件下,3种扫描策略扫描正确度的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扫描策略扫描精密度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扫描策略3在各扫描仪中的扫描精密度均为最高。扫描策略1、2、3的全牙弓扫描的时间分别为(130±24)、(72±17)和(90±19)s,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策略1和3的补扫时间分别为(26±18)和(25±21)s(P>0.05),均显著少于扫描策略2[(50±24)s](P<0.05)。扫描策略2和3的总扫描时间[(122±30)和(115±29)s(P>0.05)]显著少于扫描策略1[(156±31)s](P<0.05)。结论仿真头颅模型环境下使用扫描策略3进行全牙弓扫描,可获得高精度扫描数据,操作更便捷,扫描时间更短,且普适于目前临床常用的口内扫描仪。

  • 标签: 牙科印模技术 牙模型 成像,三维 扫描策略 精度 全牙弓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图像结合动脉期纹理分析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分级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经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的81例原发性单发GIST患者的CT图像和临床资料。81例GIST患者中,极低危7例,低危18例,中危19例,高危37例。在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工作站中测得CT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肿瘤实质CT值,强化峰值为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最大CT值。利用FireVoxel软件提取14组CT纹理分析参数,包括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峰度、偏度、不均匀性、熵值,以及10%、25%、50%、75%、90%分位像素值。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 H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ROC曲线和AUC值评估诊断效能,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联合诊断效能。结果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GIST动脉期CT值和强化峰值[分别为(51.57±12.16)、(61.89±20.95)、(60.32±21.33)、(82.35±17.36) HU和(71.71±6.57)、(74.83±15.34)、(77.37±18.06)、(85.38±16.58) H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299、2.772,P=0.001、0.047),而不同危险度分级GIST静脉期、延迟期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757、1.082,P=0.522、0.362)。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GIST增强动脉期CT纹理分析参数中最小值和熵值(分别为881.57±229.75、942.00±73.82、934.21±66.71、788.18±307.38和3.45±0.36、3.68±0.59、3.79±0.50、4.06±0.6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59、3.425,P=0.047、0.021),而其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小值、熵值、动脉期CT值、强化峰值鉴别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GIST的AUC值(95%CI)分别为0.643(0.516~0.769)、0.701(0.579~0.823)、0.509(0.362~0.656)、0.661(0.530~0.79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熵值和强化峰值联合诊断的AUC值(95%CI)为0.829(0.731~0.927),灵敏度为77%,特异度为8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熵值、强化峰值与GIST危险度分级均呈正相关(r=0.406,P<0.01;r=0.341,P=0.002)。结论CT增强图像结合动脉期CT纹理分析可以作为GIST危险度分级鉴别诊断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为GIST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纹理分析 危险度分级 计算机体层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