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郑棒 刘琪 吕筠 余灿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 帝国理工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英国伦敦 W6 8RP,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
  • 简介:摘要降秩回归是一种用于降维的多变量线性回归,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营养流行病学领域来提取膳食模式。但Stata软件作为主流的统计分析工具之一,目前尚无进行降秩回归的程序。本文介绍了降秩回归方法的基本思想、实现降秩回归的基本原理,并开发和公开发布了功能全面的Stata程序(rrr),最后结合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数据进行示例分析。rrr程序的研发和公开,为该统计方法在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实用工具。

  • 标签: 降秩回归 流行病学 应用 软件实现
  • 简介:摘要多重共线性是影响回归分析结果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发展的LASSO方法对于筛选解释性较高的变量、处理高维数据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具有强大的优势。该方法是在模型估计中增加了惩罚项,能将一些不必要变量的回归系数压缩为零进而从模型中剔除,达到变量筛选的目的。本文将重点介绍LASSO这一方法,并与最优子集、岭回归、自适应LASSO与弹性网络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LASSO与自适应LASSO在解决自变量多重共线性问题以及增强模型解释性、预测精度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

  • 标签: 模型,统计学 LASSO 多重共线性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肝脏功能复杂、工作负荷繁重,各种遗传及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可导致各种肝脏疾病。而且,其他系统的疾病也可能累及肝脏并产生相应的表现,如肝功能试验异常、门静脉或肝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症、肝脾肿大及肝占位等。深入理解其他系统特别是血液、结缔组织、内分泌及循环系统疾病的肝脏表现,对于提高肝病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极为重要。

  • 标签: 循环系统 内分泌系统 血液病 结缔组织病 肝脏疾病 肝脏表现
  • 简介:摘要一般情况下,数据自然对数转换可使变量满足线性回归的应用条件。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介绍了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时,自变量自然对数转换、因变量自然对数转换和两者都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后,不能直接用X和/或Y的改变量解释回归方程和系数的原因,并阐述了用X和/或Y的百分比改变来解释回归方程和系数的原理。最后,用三个实例演示自变量、因变量、两者都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对拟合线性回归的结果进行了详细解释。

  • 标签: 模型,统计学 线性模型 对数转换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血脂指标。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3 0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2 427)和对照组(n=635)。统计分析用R语言。建立冠心病相关血脂指标的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评估模型多重共线性的严重程度。利用LASSO回归筛选出冠心病预测模型中具有代表性的血脂指标。结果研究对象共入选患者3 062例,其中冠心病组2 427例,对照组635例。将血脂指标同时纳入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后导致了模型较严重的共线性,逐步回归(stepwise)只能够在部分地减少共线性的严重程度,而LASSO回归模型显著减少了共线性的严重程度。经过LASSO回归分析,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non-HDL-C)是预测冠心病的代表性的血脂指标。结论LASSO回归在处理多重共线性的样本数据时有优势。LASSO回归发现LDL-C、HDL-C和non-HDL-C是预测冠心病的代表性的血脂指标。

  • 标签: 冠心病 血脂指标 R语言 多重共线性 LASSO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心肺运动试验(CPET)观察脑卒中患者运动耐量的恢复情况,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独立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CPET的检测数据合并,建立数据集。以峰值摄氧量为因变量,以年龄、Brunnstrom分期、峰值功率、峰值心率、峰值呼吸交换比、峰值呼吸储备、峰值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斜率(ΔVE/ΔVCO2)、峰值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为自变量,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使用SPSS25.0版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纳入Brunnstrom分期的Ⅲ期、Ⅳ期和Ⅴ期以上脑卒中患者在年龄分布上依次减小(P<0.001,F=24.057),而在峰值摄氧量(即运动耐量)方面依次增加(P<0.001,F=108.691)。以"逐步法"构建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拟合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100.228,P<0.001);峰值功率[β=0.041,95%CI(0.020,0.062),P<0.001]、峰值心率[β=0.088,95%CI(0.063,0.113),P<0.001]、峰值每分通气量[β=0.11,95%CI(0.054,0.165),P<0.001]、ΔVE/ΔVCO2[β=-0.182,95%CI(-0.300,-0.064),P=0.003]四个自变量是脑卒中患者峰值摄氧量的独立影响因素。Durbin-Watson检验值为2.305,各观测值残差值相互独立;各自变量容忍度均>0.2,方差膨胀因子(VIF)均<5,可认为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结论脑卒中患者的骨骼肌做功能力、心功能、肺通气功能及心肺偶联的通气效率均是其运动耐量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脑卒中 运动耐量 峰值摄氧量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中青年淋巴瘤患者社会回归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8—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7例中青年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与患者面对面深入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3个一级主题和10个二级主题,其中社会回归的意愿包括社会回归意愿坚定和社会回归态度消极;社会回归的范围包括重返工作、人际交往、家庭职责、休闲娱乐及生活方式;社会回归的影响机制包括疾病和治疗因素、精神因素、外在支持和经济能力。结论中青年淋巴瘤患者的社会回归体验是一个多方面的动态改变过程,未来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此类群体的社会回归现状,深入挖掘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轨迹。

  • 标签: 淋巴瘤 中青年 社会回归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科室科研绩效人员构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为优化临床科室人员结构,促进医院科研业绩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度某医院75个临床科室科研绩效评分及人员整体构成。用主成分回归法分析临床科室科研绩效与人员构成的关系。结果KMO统计量为0.635,P<0.001,模型有统计学意义。4个公因子分别为:中年女性、青年硕士、正高级职称者及硕士生导师、博士及博士生导师,累计方差贡献率87.19%。博士学位(β=124.164)、中级职称(β=123.573)、年龄≥40周岁(β=102.149)及博士生导师(β=95.309)是影响临床科室科研绩效最重要的4个影响因素。结论公因子数量的选择应结合多项判定标准及专业意义综合考虑。构建一个以博士生导师带头、中级中青年人员为基础、博士学位人员为骨干的人员队伍结构,有利于临床科室科研绩效的提升。

  • 标签: 主成分回归 科研绩效 人员构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苏州市六所医院ICU收治的2014年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铝粉尘爆炸事故中的46例特重度烧伤患者,根据预后将患者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ICU时烧伤程度、白细胞、乳酸、48 h乳酸、肌酐、白蛋白、尿量、血钙、入ICU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及90 d预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对预后(死亡情况)的影响。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在入院时,白细胞、肌酐、白蛋白、尿量、SOFA评分和入ICU当日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烧伤程度、乳酸、48 h乳酸以及血钙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白蛋白与48 h乳酸水平是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年龄、白蛋白水平、48 h乳酸水平是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初步评估特重度烧伤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特重度烧伤 乳酸 白蛋白 年龄 COX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断点回归设计是一种严格的类实验方法,基于样本在临界值周围分布的随机性,使用两侧数据分别进行回归,从而避免潜在混杂因素的干扰,为因果关联的推断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本研究对断点回归方法以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案例对其应用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断点回归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使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流行病学方法 因果律 断点回归设计
  • 简介:摘要疫苗保护效果的真实世界研究是其上市后评价的重要内容,采用断点回归设计进行评价,可以克服随机对照试验的伦理学、现场组织实施等困难,结果更贴近现实,并可提供较高等级的因果推断证据。本文结合实例分析,对断点回归设计的原理、方法、应用场景及未来展望进行介绍与探讨,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保护效果的真实世界研究提供思路。

  • 标签: 断点回归设计 疫苗 真实世界研究 保护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眼总散光与角膜散光、眼内散光的线性关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6─12月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行睫状肌麻痹验光且散光度≥1.00 D的3~6岁儿童,按入选标准选取76例(126眼),收集睫状肌麻痹后角膜散光度及轴位、眼总散光度及轴位4组数据。运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及三角函数公式分析并计算眼内散光度及轴向,对总散光度与角膜散光度、眼内散光度做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眼总散光度与角膜散光度、眼内散光度遵循Ctotal=0.004+0.988×Ccorneal+0.928×Cintraocular(R2=0.998,P<0.001)。眼总散光轴向与角膜散光轴向、眼内散光轴向遵循Atotal=48.391+0.708×Acorneal-0.185×Aintraocular(R2=0.531,P<0.001)。126只散光眼的眼内散光中远视性散光92眼(73.0%),散光度最小值+0.25 D,最大值+2.00 D,平均(+0.58±0.29)D;近视性散光34眼(27.0%),散光度最小值-0.03 D,最大值-1.03 D,平均(-0.26±0.24)D。结论:眼总散光度与角膜散光度、眼内散光度呈高度线性相关。可通过公式Ctotal=0.004+0.988×Ccorneal+0.928×Cintraocular反推计算出眼内散光度,且准确性高。大部分眼内散光对角膜散光起补偿抵消作用,对角膜散光轴向影响小,眼内散光以逆规散光为主。

  • 标签: 眼内散光 角膜散光 平行四边形法则 矢量分析 三角函数 儿童
  • 简介:摘要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是健康管理科研常用统计分析方法。本文结合健康管理科研特点,介绍了三种常用的评价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了简单线性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及其适用条件以及不满足适用条件时如何处理,还介绍了适用于因变量为二分类指标和多分类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 标签: 健康管理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限制性立方样条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是流行病学多因素生存分析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典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阐述了典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局限性,以及限制性立方样条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基本原理与实现过程。在随访数据不满足典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应用条件时,可采用该方法实现连续性暴露与结局之间的关联分析。

  • 标签: 模型, 统计学 线性模型 随访研究 限制性立方样条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疾病类型分为观察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80例)和对照组(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76例),详细记录分析两组患儿年龄、生活环境、胸腔积液及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等相关因素,并分析该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内80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春、夏季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2.50%、26.25%;观察组年龄≥3岁、生活环境不良、胸腔积液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岁、生活环境不良、胸腔积液为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生活环境不良、胸腔积液等因素均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影响因素,临床应依据其相关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防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 标签: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特征 Logistic回归分析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描述分析2004—2019年中国城乡人群心脏病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2004—2019年中国城乡心脏病死亡率数据,描述其死亡率和标化率的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死亡率和年龄别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率(APC)、年平均变化百分率(AAPC),并分析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04—2019年间中国城乡人群心脏病死亡率随时间呈波动式上升,其中,城市以平均每年2.70%的年度变化百分率上升(P=0.000),农村以平均每年6.95%的年度变化百分率上升(P=0.000),农村平均上升速度约为城市的2.6倍。2004—2019年间心脏病年龄别死亡率分析结果显示,城市以>85岁人群上升速度最为迅速,平均每年上升3.72%,其次是30~34岁(1.90%)、60~64岁(1.87%)(P<0.05);农村以10~14岁、25~29岁、30~34岁及>85岁年龄组上升速度最为迅速,分别以每年5.96%、5.96%、5.61%、5.42%的速度上升(P<0.05);城乡均在<1岁、15~19岁年龄组以相同速度下降(分别为7.72%、2.80%)(P=0.000)。结论2004—2019年间中国城乡心脏病死亡率明显上升,农村较城市有更大涨幅,需加强农村地区人群心脏病健康教育及防控工作。

  • 标签: 心脏病 死亡率 Joinpoint回归模型 时间趋势
  • 作者: 梁沛枫 赵媛 杨飞 吕金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案统计科,银川 750002,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银川 750001,宁夏卫生健康委疾病控制处,银川 750002,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办公室,银川 750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倍率病例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79 929份出院病案首页数据进行DRG分析评价,以宁夏同级同类医院同一DRG组的平均住院总费用为标杆费用,计算各DRG组的标杆倍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各DRG组各分项费用与住院总费用的关联度,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倍率病例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高倍率病例1 292例,占78 789例DRG入组病例的1.64%。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10个高倍率DRG组中,药品费在6个DRG组中的关联序为第1位,耗材费在2个DRG组中关联序为第1位;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P=0.010)、实际住院天数(P<0.001)、离院方式(P<0.001)为高倍率病例的影响因素。结论药品费、耗材费和住院天数对高倍率病例的住院费用影响较大,需重点关注。

  • 标签: 费用控制 高倍率病例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