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脏巨大占位性病变的治疗手段主要以手术切除为首选,中分离巨大占位时因分离困难及间断多次阻断肝门,往往出血量大,血压波动剧烈,而合并其他重大脏器基础疾病的病患更是加大了围手术期精准医疗管理的难度。本案例报道的是1例既往行右侧全肺切除及缩窄性心包炎右侧心包切除的肝脏巨大占位切除的麻醉处理。

  • 标签: 心包炎,缩窄性 麻醉 全肺切除 肝脏巨大占位
  • 简介:摘要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连续完成39例单孔胸腔镜右上肺切除,采用单向式技术由上向下、由后向前处理右上肺血管、支气管。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门钉样淋巴结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48.3±43.7)min,中出血量(77.7±75.8)ml,清扫淋巴结(11.6±4.1)枚。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3.9±2.1)天,住院(8.9±3.4)天。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单向式技术使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步骤清晰,器械使用更方便,肺裂处理更简单。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火箭军医学特色中心肝胆外科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14例采用Glisson蒂横断法切除巨大中肝肿瘤患者的资料,均未出现肝功能衰竭,中出血量400~1 200 ml;术后住院时间9~20 d;围手术期再次手术1例,再手术原因为肝创面出血;术后胆漏3例,经通畅引流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本研究结果表明,Glisson蒂横断法在巨大中肝肿瘤切除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三角模型规划腹腔镜肝中叶上段肿瘤局部切除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行腹腔镜肝中叶上段肿瘤局部切除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例,女4例;中位年龄为54岁,年龄范围为41~63岁。所有病人术前构建三角模型规划腹腔镜肝中叶上段肿瘤局部切除路径。观察指标:(1)病人术前一般情况。(2)手术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肿瘤复发情况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病人术前一般情况:10例病人中,肝细胞癌7例、胆管细胞癌2例、卵巢癌肝转移1例;肿瘤位于肝S4a段3例,肝S8腹侧段2例,肝S8背侧段2例,跨肝S4a+S8段腹侧段3例。肿瘤长径为(3.4±1.0)cm。(2)手术情况:10例病人顺利完成手术,均为R0切除,无中输血和中转开腹病人。10例病人手术时间为(149±59)min、中出血量为(294±163)mL、标本最小切缘为(1.1±0.2)cm。术后第1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24±151)U/L、术后第1天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401±113)U/L、术后住院时间为(9±4)d。10例病人均未发生胆汁漏、出血等并发症,无再次手术。(3)随访情况:10例病人获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7~13个月。所有病人无切缘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构建三角模型规划腹腔镜肝中叶上段肿瘤局部切除路径安全、可行。

  • 标签: 肝肿瘤 肝中叶 肝切除术 三角模型 手术路径 腹腔镜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中叶切除的技术要点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肝中叶切除治疗的患者86例,其中男49例,女37例。中央性肝癌47例,肝门部胆管癌15例,肝血管瘤4例,胆囊癌13例,肝中央部肝内胆管结石7例。按手术方式分为精准肝中叶切除组(A组)25例,不规则肝中叶切除组(B组)61例。分析手术策略、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情况。结果在25例精准肝中叶切除组(A组)中,实施IV、V、VIII段切除15例,IV、V段部分切除10例。在61例不规则性肝中叶切除组(B组)中,实施肝中叶切除35例,肝中叶局部切除26例。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损害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3例次(52%),B组患者并发症41例次(6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1.757,P=0.185>0.05)。结论精准肝中叶切除有利于减少术后肝功能损害,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肝肿瘤 胆结石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中段的胰腺切除(MP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7—10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2例行MPP胰腺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例1为52岁女性胰头、胰尾多发囊腺瘤患者,病例2为20岁男性慢性胰腺炎并胰管多发结石患者。综合评估病例1和病例2情况,制订术前规划后,分别施行腹腔镜胰头肿瘤切除+胰体尾切除+脾切除+胰肠吻合和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头切除+保留脾脏胰尾切除+胰管纵行切开取石+胰肠侧侧吻合。观察指标:手术完成情况、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中输血、术后血糖、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术后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了解患者是否新发糖尿病和需要胰酶替代治疗及结石、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3月。结果病例1和病例2均顺利完成MPP,手术时间分别为470 min和400 min;中出血量分别为200 mL和100 mL;2例患者中均未输血。病例1和病例2术后血糖分别为5.4~11.8 mmol/L和5.9~11.3 mmol/L。病例1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出院;病例2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病例1和病例2均无胰瘘及围期死亡;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 d和8 d。病例1术后胰腺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胰头、胰尾浆液性囊腺瘤。病例2术后胰腺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胰头、胰尾组织胰管轻度扩张伴多发结石,胰管周围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病例1和病例2术后复查CT示保留胰腺长度分别为8.5 cm和8.3 cm。病例1和病例2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5个月和7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均无新发糖尿病,无需胰酶替代治疗。2例患者均于术后5个月行腹上区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中段胰腺血运良好,无肿瘤及结石复发征象。结论MPP是治疗多灶性胰腺病变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该手术方式可根除病灶,患者术后血糖控制良好。

  • 标签: 胰腺肿瘤 浆液性囊腺瘤 胰管结石 保留中段的胰腺切除术 全胰腺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治疗咯血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支气管动脉栓塞、胸外科手术、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支气管活瓣起初被应用于肺减容,近来被报道用于咯血的治疗。本文报道1例84岁患者,因右中叶支气管扩张症并发反复发作的咯血,经过药物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未得到控制。因高龄等因素,患者无法接受肺叶切除,遂于支气管内置入1个型号为5.5的支气管活瓣,通过封堵右中叶支气管进行止血治疗。成功置入支气管活瓣后,咯血得到控制。随访6个月咯血未复发。该病例对于支气管活瓣治疗咯血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 作者: 王小芸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3期
  • 机构: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青山镇中心卫生院,贵州 普安561503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与开腹阑尾切除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 2023年1月期间的40例阑尾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阑尾炎患者采用开腹阑尾切除,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结果:研究组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与开腹阑尾切除相比较而言,腹腔镜阑尾切除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并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腹阑尾切除术;手术指标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梁切除与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洛阳博爱眼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外伤性青光眼120例(120眼)分为两组:小梁切除60例作为观察组,激光周边虹膜切除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为98.33%(59/60),高于对照组的86.67%(52/60)(χ2=5.89,P=0.015);观察组视力(logMAR)优于对照组(t=33.87,P<0.001),眼压低于对照组(t=22.03,P<0.001);观察组治疗后Hcy、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均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2/60),低于对照组的15.00%(9/60)(χ2=4.90,P=0.027)。结论小梁切除较激光虹膜切除能更好地改善外伤性青光眼患者的视力,缓解其眼压及炎症反应,还能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效果。

  • 标签: 青光眼,外伤性 小梁切除术 虹膜切除术,周边,激光 疗效,临床 视力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脾脏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第九四〇医院65例行微创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机器人手术组与腹腔镜手术组。结果机器人脾切除组与腹腔镜脾切除组的手术时间(167±34) min比(123±24) min,(t=8.554,P=0.00)和住院总费用(73 002±21 009)元比(42 095±9 99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4,P=0.00),腹腔镜组有3例中转开腹。在脾门厚度≥5 cm的分层分析中,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在中出血量(145±67) ml比(263±180) ml,(t=-2.195,P=0.04)、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3±1)分比(4±1)分,(t=-2.175,P=0.04)。结论机器人脾切除安全可行,对于脾脏肿大的患者,机器人较腹腔镜的微创优势更为突出,但其费用高且耗时长。

  • 标签: 脾切除术 机器人 腹腔镜
  • 简介:摘要保留幽门胃切除与节段性胃切除都是通过胃壁的环周切除,从而实现贲门与幽门结构的保留,均属于功能保留胃切除范畴,但两种手术方式概念与手术原则存在显著区别。节段性胃切除适用手术平面应高于保留幽门胃切除。保留幽门胃切除作为早期胃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之一,其淋巴结清扫范围(No.1、3、4sb、4d、6、7、8a、9)、中幽门下区血管以及迷走神经肝支、幽门支保留方式已形成广泛共识。节段性胃切除目前仅作为一种研究性手术方式,其手术原则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在临床中开展应充分重视其潜在伦理风险。临床上准确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概念与手术原则差异,将有助于后续相关临床研究工作的开展与准确评价。

  • 标签: 胃肿瘤,早期 保留功能胃切除术 节段性胃切除术 保留幽门胃切除术 贲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腔镜微创切除与传统开胸切除治疗纵隔肿瘤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7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6),研究组给予胸腔镜微创切除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手术前和手术后1、3、5 d的应激指标[血浆中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CRP、PCT、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调查简明量表(SF-36)评分[(90.57±10.56)分]高于对照组[(69.59±1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研究组COR水平[(80.98±10.45)、(93.45±13.11)nmol/L]低于对照组[(135.23±13.41)、(155.67±14.56)nmol/L],t=19.337、19.282, P均<0.001;术后5 d,研究组ACTH[(3.71±0.84)pmol/L]低于对照组[(4.56±0.95)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2/38)低于对照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微创切除相比于传统开胸切除治疗纵隔肿瘤,可以更有效的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应激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纵隔肿瘤 胸腔镜微创切除术 传统开胸切除术 炎症因子 应激反应
  • 作者: 彭小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中心卫生院,江苏 如东 226400
  • 简介:目的:分析阑尾炎患者治疗中,经腹腔镜阑尾切除的效果。方法:择50例阑尾炎患者,摸球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前者实施开腹切除,后者实施经腹腔镜切除,对比两种式的实施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指标、CRP水平与NRS评分相比,观察组均较优(P<0.05)。结论:经腹腔镜切除用于阑尾炎患者,能够缩短治疗时间,降低CRP水平,缓解疼痛感。

  • 标签: 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距幽门2 cm开始紧贴胃大弯壁用超声刀离断大网膜,同时充分游离胃后壁与胰腺之间粘连,直至胃底,显露出左侧膈肌脚及食道左侧。经口置入36 F粗胃管,沿胃小弯直至到达胃窦处,距幽门4~6 cm开始用成钉高度较高的内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进行袖状胃裁剪,然后换用为钉腿高度较低的内镜下直线闭合器切割,切割线距离胃管边缘1 cm,在胃底部离食道左侧缘1~2 cm处离断胃底。用倒刺缝合线连续浆肌层缝合加固胃切缘,可将大网膜一并缝合在胃切缘。移除胃管,清理腹腔,扩大主操作孔,取出切除的胃组织,在左侧膈肌脚放置引流管,用不可吸收线全层缝合10 mm及12 mm戳卡孔。

  • 标签: 腹腔镜 减重代谢手术 袖状胃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