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学的英语学习是英语学习历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此之前,我们所接受的英语教学全部都是应试教学,是为了能够让我们顺利通过高考而进行的教学。进入大学之后,这一切已经有了改变,我们教学的目的已经从理论转向了实际的应用。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各大高校都已经开始注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工具性,希望能够通过英语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有助于开阔他们的事业,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在高效英语的文化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着几个重要的变量,他们分别是学生变量、教师教材、教学环境,下文当中,我们将对这几个变量进行深入的介绍,希望能对有关人员起到帮助。

  • 标签: 高校 英语 文化教学
  • 简介:摘要抗青光眼手术是青光眼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抗青光眼手术技术长足发展,微创手术层出不穷,患者及术者对手术预期也日益增高。然而,手术可控性不高导致术后疗效的可预测性不尽如人意。本文针对青光眼房水外引流手术中的小梁切除术,在分析其原理和局限性的基础上,指出手术效果的观察指标及术后眼压的调控方法,以期临床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高抗青光眼手术的疗效。(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3-16)

  • 标签: 青光眼 滤过外科手术 眼内压 预测
  • 简介:摘要一般情况下,数据自然对数转换可使变量满足线性回归的应用条件。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介绍了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时,自变量自然对数转换、因变量自然对数转换和两者都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后,不能直接用X和/或Y的改变量解释回归方程和系数的原因,并阐述了用X和/或Y的百分比改变来解释回归方程和系数的原理。最后,用三个实例演示自变量、因变量、两者都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对拟合线性回归的结果进行了详细解释。

  • 标签: 模型,统计学 线性模型 对数转换
  • 简介:摘要可控起动传输装置(简称CST)的传动介质(美孚424抗磨液压油)原设计采用风冷的方式降温,由于自身所配冷却风扇的散热片局部易堵塞且其间隙太小无法清洗,所以严重影响传动介质的冷却,若连续运行时间长或带载起动过程中,就会造成CST超温保护动作(超过85度)而无法正常开机,大大降低了CST的工作效率,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原有风冷的基础上,又加设一套水冷装置,利用循环水冷却传动介质,极大的提高了冷却效果,确保了CST的正常运转。

  • 标签: CST 风冷 水冷 改造
  • 简介:摘要观察性研究中往往存在未知或未测量的混杂因素,是流行病学因果关联研究中的重大挑战。本文介绍一种可以应用在观察性研究中的一种对未知/未测量混杂因素进行识别和效应评估的工具——“探针变量”。其主要可以分为暴露探针变量、结局探针变量以及中介探针3种形式,前2种不仅可以对未知/未测量混杂因素进行识别,也可以对其效应量进行估计,从而揭示真实的暴露与结局之间的关联。而中介探针则是针对“中介因子”进行控制,从而识别暴露和结局之间是否存在未测量混杂因素。该理论实践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探针变量”的选择和确定,不恰当的“探针变量”可能引入新的混杂,导致未测量混杂因素识别不准确。“探针变量”可以推荐作为观察性研究报告中的一项敏感性分析内容,有助于读者真实理解暴露与结局之间的关联,增加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证据力度。

  • 标签: 观察性研究 探针变量 混杂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重共线性是影响回归分析结果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发展的LASSO方法对于筛选解释性较高的变量、处理高维数据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具有强大的优势。该方法是在模型估计中增加了惩罚项,能将一些不必要变量的回归系数压缩为零进而从模型中剔除,达到变量筛选的目的。本文将重点介绍LASSO这一方法,并与最优子集、岭回归、自适应LASSO与弹性网络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LASSO与自适应LASSO在解决自变量多重共线性问题以及增强模型解释性、预测精度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

  • 标签: 模型,统计学 LASSO 多重共线性 回归分析
  • 简介:地层状况、储油层物性等因素均属于人为不可控的自然因素,这会直接影响压裂施工的效果。除此之外,一些人为可控的因素也会影响压裂施工的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压裂施工的质量,线管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减少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差错。因此,本文将主要探讨影响压裂施工的人为可控因素,并相应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最终提升压裂施工的质量。

  • 标签: 压裂施工 人为可控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的312例患者341个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病理确定的结节良恶性分为良性组(105个结节)和恶性组(236个结节),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及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差异,以超声变量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Logistics回归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良、恶性结节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结节超声造影征象变量中均匀性、环状增强、灌注缺损、峰值强度4个特征变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特征变量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以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变量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均匀性、灌注缺损、峰值强度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影响因素,以此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Logit(P)=-4.763+2.181×均匀性+2.747×灌注缺损+4.158×峰值强度,似然比检验χ2=106.437,P<0.001;以该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下面积为0.962±0.28,P<0.001,95%可信区间(0.942,0.982),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86.87%,特异度为87.62%,准确率为87.10%。结论以不均匀性增强、灌注缺损、低增强3个超声造影征象变量建立的Logistics回归模型能够有效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超声造影 特征变量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鉴别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可控弹簧圈行远端脾动脉瘤栓塞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8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远端脾动脉瘤患者18例,均使用机械解脱可控弹簧圈行瘤体栓塞,观察此术式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随访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栓塞瘤体,16例患者弹簧圈均填塞于瘤体内,2例患者有部分弹簧圈进入远端脾动脉内。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16例患者随访20个月(10~36个月)期间无脾动脉瘤增大、破裂。结论使用可控弹簧圈行远端脾动脉瘤栓塞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能保留脾脏,效果肯定。

  • 标签: 脾动脉瘤 可控弹簧圈 栓塞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血压变量及其变异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纳入3 050例中国台湾李氏联合诊所定期随访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要求定期监测其代谢指标,每年进行尿液检查评估其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随访3~10年(平均7年)。根据患者的血压参数即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平均动脉压(MAP)测量值计算其平均值和标准差(SD)。根据收缩压均值高于或低于130 mmHg(1 mmHg=0.133 kPa)和收缩压SD高于或低于总体均值11.06 mmHg,患者被分为4组:Q1(收缩压均值<130 mmHg,收缩压SD<11.06 mmHg); Q2(收缩压均值<130 mmHg,收缩压SD≥11.06 mmHg); Q3(收缩压均值≥130 mmHg,收缩压SD<11.06 mmHg); Q4(收缩压均值≥130mmHg,收缩压SD≥11.06)。同理根据脉压均值高于或低于总体均值的80 mmHg和脉压SD高于或低于总体均值6.48 mmHg,患者被重新分为Q1~Q4组。结果校正年龄、性别、病程后,Cox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均值、收缩压SD、脉压均值、脉压SD是影响DN的危险因素。通过收缩压均值和收缩压SD对患者进行分层后发现,Q4组患者发生DN风险最高(HR=1.976, P<0.001),而Q1组患者最低。此外,Q3组患者(HR=1.614, P<0.001)发生DN的风险高于Q2组患者(HR=1.408, P<0.001)。通过脉压均值和脉压SD对患者重新进行分层后发现,Q4组患者发生DN风险最高(HR=1.370, P<0.001),而Q1组患者最低,Q3组患者(HR=1.266, P<0.001)发生DN的风险高于Q2组患者(HR=1.212, P<0.001)。结论收缩压和脉压变异性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DN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收缩压变异性 脉压变异性 糖尿病,2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发展轨迹的潜类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湖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行膀胱电切术或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215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5次追踪调查,采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及多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识别出创伤后成长发展轨迹的4个潜类别:高创伤后成长组(29例)、低创伤后成长组(33例)、创伤后成长快速发展组(69例)、创伤后成长持续下降组(84例)。相对于低创伤后成长组,年长者、非肌层浸润性癌患者更易进入高创伤后成长组;非肌层浸润性癌、男性、在职患者更易进入创伤后成长快速发展组;居住在农村的患者更易进入创伤后成长持续下降组。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膀胱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发展轨迹类型制订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方案。

  • 标签: 膀胱肿瘤 创伤后成长 发展轨迹 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三维后装放射治疗中一种可控制驻留时间变化幅度的算法的实现方法和结果。方法逆向优化算法(GBPO)使用标准的二次目标函数,在目标函数中增加一个可控制驻留时间变化幅度的项,用驻留时间调制因子(DTMF)调节驻留时间的变化幅度。回顾性研究15例使用了三管施源器(Nucletron part#189.730)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析DTMF与驻留时间标准差的关系,统计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HR-CTV D100%、V150%,危及器官D0.1 cm3、D1 cm3、D2 cm3),评估GBPO计划和商用计划系统(采用IPSA算法)计划之间的差异。结果当DTMF<20时,驻留时间标准差迅速减小,在DTMF增加到100之后,驻留时间标准差无明显变化。GBPO计划的D100%(3.63±0.36)高于IPSA计划( 3.53±0.3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 P<0.05),两种计划之间其他DVH参数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后装放射治疗中控制驻留时间变化幅度的方法是可行的,采用GBPO制定的计划在靶区覆盖和危及器官保护方面与IPSA计划相似,GBPO可集成在三维后装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

  • 标签: 后装放射治疗 逆向计划 治疗计划系统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济南市三甲医院肿瘤科护士的护理胜任力,并分析人口学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肿瘤专科护士护理胜任力量表对山东省济南市5所三甲医院的230名肿瘤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230名肿瘤科护士护理胜任力总均分为(4.14±0.44)分,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沟通协调能力得分最高(4.36±0.49)分,专业发展能力得分最低(3.73±0.63)分;年龄、护龄、职务、聘用方式与护士的护理胜任力得分呈正相关(r=0.24,P<0.01;r=0.17,P<0.01;r=0.14,P<0.05;r=0.26,P<0.01),学历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呈正相关(r=0.14,P<0.05),职称与专业发展能力呈正相关(r=0.15,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护士护理胜任力的主要因素是聘用方式。结论肿瘤科护士护理胜任力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但仍需加强对专业发展能力、临床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年轻护士、临时合同护士,使肿瘤科护士护理胜任力整体更进一步。

  • 标签: 肿瘤科护士 护理胜任力
  • 简介:摘要选择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226例甲状腺结节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学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良性甲状腺结节)和研究组(恶性甲状腺结节)。收集一般资料、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与相关实验室指标,利用回归模型筛选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子并构建甲状腺癌早期预警模型。年龄<50岁、TSH升高、TgAb阳性、TPOAb阳性和超声分级是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预警模型为P=EXP(-3.972+1.558×a+0.839×b+1.122×c+1.671×d-1.24×e)/[1+EXP(-3.972+1.558×a+0.839×b+1.122×c+1.671×d-1.24×e)]。相较于单纯超声检查,基于临床变量和实验室指标的预警模型准确率更高,有助于甲状腺癌高危人群筛选。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功能 预警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Yang-Monti管术膀胱可控性流出道治疗尿道损毁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单段与双段回肠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7例行Yang-Monti管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段回肠14例(单段组),双段回肠13例(双段组)。单段组和双段组的年龄分别为(56.5±4.3)岁和(50.2±6.8)岁(P=0.220),男/女分别为2/12例和3/10例(P=0.564),体质指数分别为(19.6±1.3)kg/m2和(24.2±2.1)kg/m2(P<0.001),病程分别为6(3~24)个月和8(3~48)个月(P=0.650),术前生活质量(QOL)评分分别为(46.7±1.7)分和(45.5±1.7)分(P=0.061),术前发生尿路感染例数分别11例和13例(P=0.480)。单段组2例伴高血压病。单段组距回盲部约15 cm处截取2 cm带系膜血管的回肠,沿对系膜缘肠管走行方向纵行切开,将肠片横行包绕F12尿管并用3-0单乔线间断缝合卷成Yang-Monti管。于膀胱顶壁偏前外侧切开膀胱壁长约1 cm,将Yang-Monti管与膀胱壁黏膜肌层端端吻合。于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处做直径约1 cm圆形切口,用弯钳穿刺入腹形成隧道,将Yang-Monti管沿隧道引出腹壁,管口与皮下缝合固定,同时于腹腔内将管壁用4-0丝线固定于腹膜。双段组截取2段2.0 cm回肠,沿对系膜缘肠管走行方向纵行切开肠管后,先将肠片端端缝合后再卷管重建,形成直径0.6~0.8 cm、长径约12.0 cm的Yang-Monti管,将Yang-Monti管近端与膀胱黏膜肌层直接间断吻合。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间隔、术后单次导尿量、术后并发症(出血、肠梗阻、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造口感染、尿路感染)和QOL评分等。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单段组和双段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5.8±17.8)min和(157.54±12.25)min(P=0.302),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0±20.0)ml和(50.0±25.0)ml(P=0.650),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分别为3(2~4)d和3(2~9)d(P=0.790),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9~40)d和12(10~32)d(P=0.259),术后单次导尿量分别为(240.4±42.7)ml和(261.5±36.3)ml(P=0.186),术后QOL评分分别为(22.4±2.7)分和(21.5±2.6)分(P=0.3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段组术后2例发生尿路感染,双段组发生尿路感染、术后出血、肠梗阻各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单段组和双段组术后导尿间隔分别为(2.5±1.0)h和(3.5±1.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两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P<0.001)和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P=0.011)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段和双段回肠Yang-Monti管术对于尿道毁损患者均是可行的手术方式,两种手术效果没有差异,均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尿流改道术 Yang-Monti管 可控性 肠段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加温雾化与高流量可控氧疗对非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非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依照患者编号顺序分为A、B、C三组,A组行常规气泡湿化器湿化氧疗,B组行高流速可控氧疗联合恒温湿化器氧疗,C组行持续加温雾化联合高流量可控氧疗,对比患者持续加温雾化后痰量、黏稠度、并发症等湿化效果指标,比较在湿化过程中患者主观感觉、住院花费,护士使用的时间成本、血气分析监测结果。结果C组患者持续加温雾化后痰量、黏稠度等湿化效果优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主观感觉、花费,护士使用的时间成本、血气分析监测结果均优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加温雾化与高流量可控氧疗能够制造出较小的水颗粒,给予持续性加温,该种方式适合支气管的吸收并可以稀释痰液,避免痰痂在人工气道壁上滞留,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主观感受,减少住院花费。

  • 标签: 连续加温雾化 高流量可控氧疗 非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