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同伴参与式护理对脑动脉瘤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3例脑动脉瘤手术患者,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就诊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术前常规护理。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就诊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术前同伴参与式护理。对比2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希望水平和生命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21.24 ± 3.47)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4.21 ± 2.42)分,低于对照组的(39.38 ± 4.65)分和(54.36 ± 2.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175、17.470,均P<0.05);观察组术后对现实及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和希望水平总分分别为(14.03 ± 1.65)、(12.87 ± 1.93)、(12.63 ± 2.15)和(38.26 ± 3.78)分,对照组分别为(11.95 ± 2.83)、(10.72 ± 1.85)、(11.04 ± 1.57)和(34.73 ± 3.8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40~5.179,均P<0.05);观察组术后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和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4.15 ± 0.47)、(3.92 ± 0.36)、(4.14 ± 0.42)和(4.17 ± 0.46)分,对照组分别为(3.53 ± 0.43)、(3.22 ± 0.34)、(3.73 ± 0.35)和(3.56 ± 0.4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825~9.103,均P<0.05)。结论同伴参与式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动脉瘤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提高希望水平和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同伴参与式护理 脑动脉瘤 焦虑 生活质量 希望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程度根管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对患者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和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舟山医院口腔科治疗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超量根管填充,研究组给予适量根管填充。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ACTH)、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咬合力、牙龈指数、咀嚼效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L-1β[(23.66±6.94)μg/L]、Cor[(129.61±27.18)μg/L]、ACTH[(14.58±4.11)ng/L]均低于对照组的(31.31±10.13)μg/L、(147.93±30.26)μg/L、(17.16±5.04)ng/L(t=4.82、3.45、3.07,均P < 0.05);研究组IL-10[(65.19±16.06)ng/L]高于对照组的(56.61±15.52)ng/L(t=2.97,P < 0.05);研究组咬合力[(127.53±33.20)1bs]、咀嚼效率[(84.73±20.65)%]均高于对照组的(115.25±30.12)1bs、(75.49±18.14)%(t=2.12、2.60,均P < 0.05);研究组患者牙龈指数[(0.44±0.12)]、VAS[(2.73±0.8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0.44±0.12)、(2.73±0.81)分(t=7.92、2.66,均P <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1.67%)(χ2=5.52,P < 0.05)。结论适量根管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降低应激反应,抑制炎症,缓解患者疼痛并提升患者咀嚼功能。

  • 标签: 牙髓疾病 根管充填 氧化性应激 炎症 疼痛 咬合力 咀嚼 牙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所致的阴茎皮肤不同程度坏死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治疗20例阴茎皮肤坏死的患者(年龄21~49岁,平均32.3岁),根据阴茎皮肤坏死的轻重程度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其中2例行清创换药后自行愈合,9例行减张缝合术,7例行阴囊前动脉皮瓣转位修复术,2例行Ⅰ期阴茎创面阴囊包埋术加Ⅱ期阴囊皮瓣断蒂修复。结果2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行阴囊前动脉皮瓣转移及阴囊蒂包埋的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坏死或感染发生,所有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邻近皮肤接近,勃起时无牵拉不适;行阴茎创面阴囊包埋者进行二期修复后患者对外观及功能感到满意。结论对不同程度的医源性阴茎皮肤坏死,根据阴茎皮肤坏死创面的大小采用个体化的修复方法,可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 标签: 阴茎 医源性 阴茎皮肤坏死 阴茎背神经隔离 短波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不同程度SD大鼠氟牙症模型,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的微观结构,明确不同程度氟牙症的牙釉质结构变化,为中、重度氟牙症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30只雄性SD大鼠(6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使用不含氟去离子水喂养,低氟组和高氟组分别用质量浓度为50和100 mg/L的NaF去离子水喂养,建立大鼠氟牙症模型。饲养6周后取大鼠下颌切牙,记录各组大鼠牙齿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及矢状面并进行牙釉质厚度测量。结果对照组所有大鼠下颌切牙釉质均为棕黄色;低氟组多数呈黄白相间的条纹状;高氟组多数呈白垩色。电镜下正常组大鼠下颌切牙釉柱结构清晰饱满,呈编织状交错排列;中度氟牙症釉柱失去正常编织状结构,似笋尖样单向排列;重度氟牙症釉柱变细,大部分尖端折断;矢状面正常釉质外层结构致密,中间层呈网状,与内、外层界限清晰,内层釉柱结构清晰呈纵向和水平向排列;中度氟牙症外层变薄,中间层结构消失,与内、外层界限仍清晰,内层纵向釉柱清晰,水平向釉柱形态消失;重度氟牙症外层缺失,中间层暴露,内层两种釉柱均萎缩。内层釉质厚度在正常组[(180.71±7.01)μm]、中度氟牙症组[(157.10±11.04)μm]及重度氟牙症组[(121.10±12.56)μm]依次变薄。全层氟牙症釉质厚度在正常组[(241.54±7.76)μm]、中度氟牙症组[(207.42±14.36)μm]及重度氟牙症组[(143.79±14.60)μm]亦逐渐变薄。结论SD大鼠下颌切牙随氟牙症程度加重外层釉质变薄,甚至消失;内层釉质结构紊乱,釉质厚度变薄。建议中、重度氟牙症的临床治疗慎用强力漂白及微研磨,可采用无创性渗透树脂治疗。

  • 标签: 大鼠 氟牙症 牙釉质 微观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2导联心电图中T波峰末间期(Tp-Te)及QT间期离散程度(QT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及5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比两组Tp-Te、QTd差异,分析冠心病组Tp-Te、QT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Tp-Te及QTd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Tp-Te、QTd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显著的正向直线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的诊断中,Tp-Te及QTd均具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且经分析,Tp-Te及QTd对冠心病均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0.05)。结论Tp-Te及QT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且对于冠心病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冠心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内压(IAP)值联合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对急性胰腺炎(AP)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至2020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04例AP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严重程度分为两组:重症组(SAP组,145例)和非重症组(NSAP组,59例);另按患者出院情况分为存活组(177例)和死亡组(27例)。评估患者入院24 h内的IAP值联合BISAP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联合IAP值和BISAP评分对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利用Medcalc软件比较不同预测因素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IAP值联合BISAP评分SAP组高于NSAP组,死亡组高于存活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IAP值、BISAP评分及二者联合对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AUC分别为0.791、0.749、0.907;0.773、0.841、0.950,AUC比较表明在对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上联合IAP值联合BISAP评分评估优于IAP和BISAP的单独评估(P<0.05)。结论IAP值联合BISAP评分对AP的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压力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临床指数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程度乳糜血浆中TP-Ab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乳糜血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在阴性乳糜血浆中加入定量TP-Ab阳性血液,采用ELISA法检测乳糜血浆中TP-Ab。结果乳糜指数分别为2、3、4、5、6、8及>8与无乳糜指数(≤1)(1.876±0.209)比较,(±s)分别为(1.854±0.264)、(1.775±0.285)、(1.748±0.144)、(1.650±0.276)、(1.846±0.225)、(1.841±0.480)及(1.670±0.474),不同乳糜程度血浆TP-Ab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乳糜程度血浆放置时间不同,TP-Ab检测结果有差异:放置时间延长,检测结果升高,第1天与第3天比较,(±s)分别为(1.876±0.209)和(1.919±0.194),3 d内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第5天,仅乳糜指数2和4的(±s)为(1.780±0.342)及(1.801±0.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乳糜指数血浆(±s)分别为(1.697±0.280)、(1.934±0.363)、(2.156±0.308)、(2.013±0.470)及(1.871±0.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7天和第10天,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程度乳糜血浆TP-Ab检测结果无差异;乳糜血浆3 d内检测TP-Ab结果可靠,5 d后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乳糜血浆 质量 酶联免疫法 实时聚合酶联反应 梅毒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性皮肤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放射性皮炎患者皮损程度、心理状况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需要放射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主动性皮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放疗结束后皮肤损伤程度、心理状况以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放疗结束时以Ⅰ、Ⅱ度皮肤损伤为主,Ⅲ、Ⅳ皮肤损伤的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6.67% vs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主动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放射性皮炎患者的皮肤修复能力,降低皮肤损伤、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放射性皮炎 临床护理路径 主动性护理
  • 简介:摘要客流特征、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路网形态结构等因素会对车站的设置产生影响,决定了车站设置合理与否;另一方面,根据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车站设置也会对一些因素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并影响车站乃至线路的运营效率。因此,以下重点从定量角度探讨在郊区段增设车站对一些关键因素的影响程度,为郊区车站的合理设置和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疼痛患者人格特质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疼痛科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疼痛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情绪调节疗法。干预前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对患者进行调查,对比干预前后患者正负情绪量表(PANAS)、情绪调节量表(ERQ)、数字疼痛评估法(N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EPQ-RSC各维度评分、PANAS评分、ERQ评分、NRS评分和SCL-90评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干预后,干预组PA评分、认知重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A评分、表达抑制评分、NRS评分以及SCL-90量表中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4个因子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艾森克人格特质问卷预测慢性疼痛患者的积极情绪,以此为依据对患者进行情绪管理,可有效调节患者情绪,引导患者恢复正性情绪,降低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从而尽快恢复。

  • 标签: 慢性疼痛 人格特质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血清GM试验联合G试验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住院治疗期间的AECOPD患者110例,进行GM试验及G试验,将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水平>0.7 μg/L,1,3-β-D葡聚糖水平>200 ng/L的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水平<0.5 μg/L,1,3-β-D葡聚糖水平<50 ng/L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吸烟、合并症、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入院时症状、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实验室指标、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种类及时间、病情缓解时间、住院时间、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烟比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吸入倍氯米松用量>1 000 μg/d的患者比例(58.3%)高于对照组(34.3%);观察组出现喘憋症状及肺部哮鸣音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嗜酸粒细胞百分比高于5.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则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观察组使用超过1类抗生素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情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此次住院期间观察组死亡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检测AECOPD患者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水平及1,3-β-D葡聚糖水平,可帮助评估COPD伴有急性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估死亡风险。

  • 标签: 半乳甘露聚糖水平 1,3-β-D葡聚糖水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预测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可视化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纳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确诊的600例AP患者,根据2012年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600例患者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128例)和非重症急性胰腺炎(NSAP)组(4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等),合并腹水或胸腔积液情况,以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旁指数(BISAP)评分。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对SAP潜在的预测因子进行筛选,将筛选后的预测因子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该模型与APACHE Ⅱ评分和BISAP评分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通过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值评估其鉴别能力;运用校准图和Hosmer-Lemesshow检验,以及决策曲线分析(DCA)分别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应用Bootstrap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SAP组与NSAP组的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2,P<0.05)。SAP组的住院时间长于NSAP组[(20.33±16.21) d比(8.42±4.26) d],病死率、住院费用,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占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APACHE Ⅱ评分、BISAP评分、胸腔积液或腹水的发生率,以及酒精性病因构成比均高于NASP组[21%(27/128)比0(0/472),44 837.58元(23 017.73元,102 579.77元)比12 301.46元(8 649.26元,18 823.88元),(10.48±4.84) mmol/L比(8.45±4.80) mmol/L,(8.80±6.50) mmol/L比(4.90±2.33) mmol/L,(139.56±127.75) mmol/L比(80.05±38.54) mmol/L,(187.33±87.25) mg/L比(90.81±82.53) mg/L,5.19 mg/L(2.96 mg/L,8.52 mg/L)比1.29 mg/L(0.53 mg/L, 2.87 mg/L),6.13 mg/L (4.64 mg/L,7.31 mg/L)比4.58 mg/L(3.50 mg/L,5.98 mg/L),(14.87±5.82)×109/L比(11.79±4.86)×109/L,0.84±0.12比0.78±0.12,13.16±7.57比8.77±7.28,(9.80±6.09)分比(3.79±2.59)分,(2.12±0.89)分比(1.04±0.78)分,65.6%(84/128)比12.9%(61/472),70.3%(90/128)比20.3%(96/472),18.8% (24/128)比11.4% (54/472)],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细胞比容均低于NSAP组[(30.86±4.95) g/L比(37.14±5.44) g/L, (1.98±0.31) mmol/L比(2.16±0.20) mmol/L,(42.40±8.67)%比(44.30±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35,χ2=99.403,Z=-13.330,t=4.239、10.759、5.207、11.227,Z=-11.406、-6.234,t=6.097、4.829、6.011、10.899、12.395, χ2=152.604、117.563、4.757,t=-11.788、-6.180、-2.310,P均<0.05)。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CRP、尿素氮、D-二聚体、腹水4个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RP[比值比(OR)=1.009,95%可信区间(CI)1.006~1.012]、尿素氮(OR=1.185,95% CI 1.097~1.280)、D-二聚体(OR=1.166,95% CI 1.082~1.256)、腹水(OR=4.848,95% CI 2.829~8.307)均为SAP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1)。模型的AUC值为0.895(95% CI 0.865~0.926),高于APACHEⅡ评分(AUC值为0.835,95% CI 0.791~0.878)和BISAP评分(AUC值为0.803,95% CI 0.760~0.8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78、4.466,P均<0.01)。校准图和Hosmer-Lemesshow检验结果显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临床观察结果一致性较高。当模型预测SAP发生的概率为10%~95%时,模型的DCA曲线均高于2条极端线,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经Bootstrap内部验证,该模型仍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AUC值为0.892),其预测AP严重程度曲线与实际临床的AP严重程度曲线仍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CRP、尿素氮、D-二聚体和腹水构建的模型能够预测AP的严重程度,有助于临床医师做出更科学的临床决策。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严重程度 列线图 内部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扩散加权成像参数与ADC值在直肠腺癌分化程度中的诊断价值比较。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直肠腺癌患者的影像和病理资料。测量肿瘤的IVIM参数(D、D*、f)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化程度直肠癌各参数的差异,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各参数与直肠癌分化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直肠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ADC值和D值显著性降低(P值分别为0.032和0.000),f值显著性增高(P=0.025)。D值鉴别高/中分化与低分化直肠癌的AUC最高,以2.465×10-3 mm2/s为阈值鉴别低分化直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79.6%。D值与直肠癌分化程度呈中度相关,ADC值、f值与直肠癌分化程度呈弱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41、0.249和0.246 (P均<0.05)。结论IVIM参数与ADC值对鉴别不同分化程度的直肠腺癌均有较大的价值,D值的诊断效能更高。

  • 标签: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发生现况,分析心理授权对同情心疲乏程度的影响。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应用社会人口学调查表、中文版专业生命质量量表和心理授权量表对1 005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心理授权与同情心疲乏程度的关系。结果同情心疲乏检出率为93.0%(935/1 005),轻度同情心疲乏为53.8%(541/1 005),中度为22.7%(228/1 005),重度为16.5%(166/1 005);同情心疲乏三维度得分:同情满意(34.15 ± 5.53)分,职业倦怠(23.96 ± 5.10)分,二次创伤压力(23.73 ± 5.92)分;同情心疲乏程度与心理授权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为-0.468~-0.094,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工作影响[比值比(OR)值为1.095,95%置信区间(CI)0.094~0.236,P<0.01]、自我效能(OR值为0.920,95%CI-0.250~-0.054,P<0.01)及工作意义(OR值为0.820,95%CI-0.431~-0.240,P<0.01)是影响同情心疲乏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护士以轻度同情心疲乏程度为主,主要表现为二次创伤压力。工作影响得分越高的护士,越有高程度同情心疲乏的可能,而工作意义及自我效能得分越高的护士,越有低程度同情心疲乏的可能。建议护理管理者针对护士已发生的、不同程度的同情心疲乏开展及时的干预与管理,如提升护士对工作意义、自我效能感知水平,并在注重工作影响感知水平的同时避免增加工作负荷。

  • 标签: 护士 同情心疲乏 心理授权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症患者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2019年5—12月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180例癌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ACP接受程度调查问卷(ACPQ)、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癌症患者ACP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80份,有效问卷173份。173例癌症患者对ACPQ的接受程度得分为(69.10±7.0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居住地、子女情况、宗教信仰、知晓诊断时长、是否为多血质、社会支持度是癌症患者ACP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癌症患者对ACP持接受态度,并愿意进行ACP的讨论,其接受程度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子女情况、宗教信仰、知晓诊断时长、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度等多因素影响。建议推行ACP前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并有针对性选择人群试行。

  • 标签: 肿瘤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接受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椎动脉迂曲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探讨椎动脉迂曲的发生机制。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并行头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的患者,运用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测量并计算椎动脉迂曲程度。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椎动脉迂曲程度的差异。应用相关性检验分析患者椎动脉迂曲程度和临床资料、生化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患者椎动脉迂曲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椎动脉迂曲程度为5.1%~72.6%。40~49岁患者左、右侧椎动脉迂曲程度均高于20~29岁、30~39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右侧椎动脉迂曲程度与年龄、甘油三酯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232,P=0.000;r=0.172,P=0.004),患者左侧椎动脉迂曲程度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123,P=0.04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甘油三酯水平为患者右侧椎动脉迂曲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0.059~0.194,P=0.000;95%CI:0.173~1.942,P=0.019),甘油三酯水平为患者左侧椎动脉迂曲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0.041~2.559,P=0.043)。结论椎动脉迂曲存在先天性发育相关因素,部分后天因素如甘油三酯水平也可能促进其发展。

  • 标签: 椎动脉 迂曲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MH)严重程度与胆红素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的484例健康受试者,排除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胆红素异常和其他导致脑白质高信号的疾病,进行一项横断面研究,比较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与胆红素的相关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检验其危险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评分中,分析脑白质高信号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Fazekas视觉评分测量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结果轻度组患者年龄为(63.66±12.21)岁,重度组年龄为(78.37±10.36)岁,两组间比较[比值比(OR)=1.100,95%可信区间(CI):1.076~1.125,t=1.748, P<0.01];轻度组高血压患者183例(56.83%),重度组高血压患者为130例(80.25%),两组间比较(OR=1.907,95%CI:1.119~3.249,P<0.05)为脑白质高信号的独立危险因素,低胆红素水平是脑白质高信号的危险因素,校正其他相关因素影响后,以最低四分位数胆红素水平Q1为参照,Q1中轻度组为88例(56.45%),重度组为34例(43.55%),Q2轻度组86例(70.97%),重度组34例(29.03%),两组间比较(OR=0.418,95%CI:0.220~0.792,P<0.01),Q3轻度组81例(71.77%),重度组40例(28.23%),两组间比较结果为(OR=0.504,95%CI:0.265~0.9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胆红素水平为脑白质高信号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脑白质高信号 胆红素 Fazekas评分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我国各行业领域中,旧有的生产与管理模式已逐渐不适宜现阶段社会的总体发展进程,信息化电子技术在社会各层面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而在生产领域中,信息化电子技术与传统生产模式相结合,逐渐转变为自动化机械生产模式。然而受限于人员素养与技术高度限制,我国机械设计的自动化程度仍旧具有一定的优化提升空间,因此笔者对这机械设计自动化程度的提升途径开展以下探究。

  • 标签: 机械设计 自动化技术 提升途径
  • 简介:摘要观察切开法重睑术围术期患者的疼痛程度。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五科拟行切开法重睑术的门诊手术女性患者46例(年龄19~43岁,平均26.8岁),均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完成重睑术。局部麻醉药为0.75%罗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1∶1混合(含1∶20万肾上腺素)。在注射局部麻醉药时、手术开始后2、4、24 h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表(VAS)明确患者手术切口疼痛情况。手术时间(105.71±23.98) min。VAS评分显示,在注射局部麻醉药时分值最高5.02±1.36。手术开始后2、4、24 h的VAS评分分别为1.96±1.23、3.09±1.43、0.76±0.92。46例患者术中未补充局部麻醉药,也没有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术后仅有1例患者自行口服止痛药,其余患者均未服用。罗哌卡因混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注射时为中等疼痛,之后良好的局部麻醉镇痛持续手术全过程,术后不口服镇痛药。

  • 标签: 重睑术 疼痛 局部浸润麻醉 罗哌卡因 利多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