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迂曲度是刻画多孔介质中输运过程的重要参数,对致密储集层,由于流动的非线性,流动规律和常规储集层有巨大差异,迂曲度与常规储集层亦不同。本文利用孔隙网络模型,研究了由流动非线性所带来的迂曲度改变。提出2个无量纲数:1以岩心的水动力迂曲度为基础定义无量纲迂曲度Γ,用以刻画非线性效应带来的迂曲度改变;2定义流量加权平均的孔喉半径为特征孔喉半径,并以此定义无量纲压力梯度Ρ,用以刻画压力梯度状态。本文研究了Γ随Ρ的变化规律表明,Ρ-Γ曲线具有确定的形态,且不随岩心孔隙网络的任何参数发生变化。即对于任何岩石,由流动的非线性所带来的迂曲度的改变是确定的。本文给出了Ρ-Γ曲线的拟合公式,可方便计算给定压力梯度下的迂曲度改变。

  • 标签: 致密储集层 迂曲度 孔隙网络模型 Bingham流体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病变而有冠状动脉迂曲的胸痛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病变的胸痛病人分为冠状动脉迂曲组78例和无迂曲组24例,观察两组胸痛发作情况、临床用药效果、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心电图及运动试验的特点.结果与无迂曲组相比,冠状动脉迂曲组多为典型的劳累型心绞痛,β受体阻断药为主的抗心绞痛治疗常有效,静息心电图多为冠状T波,运动试验多阳性.结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病变而有冠状动脉迂曲的病人可出现典型劳累型心绞痛、冠状T波、运动试验阳性、β受体阻断药为主的抗心绞痛治疗有效等表现,临床上酷似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对鉴别这类病人有特殊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迂曲 冠状动脉造影 胸痛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椎动脉迂曲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探讨椎动脉迂曲的发生机制。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并行头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的患者,运用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测量并计算椎动脉迂曲程度。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椎动脉迂曲程度的差异。应用相关性检验分析患者椎动脉迂曲程度和临床资料、生化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患者椎动脉迂曲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椎动脉迂曲程度为5.1%~72.6%。40~49岁患者左、右侧椎动脉迂曲程度均高于20~29岁、30~39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右侧椎动脉迂曲程度与年龄、甘油三酯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232,P=0.000;r=0.172,P=0.004),患者左侧椎动脉迂曲程度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123,P=0.04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甘油三酯水平为患者右侧椎动脉迂曲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0.059~0.194,P=0.000;95%CI:0.173~1.942,P=0.019),甘油三酯水平为患者左侧椎动脉迂曲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0.041~2.559,P=0.043)。结论椎动脉迂曲存在先天性发育相关因素,部分后天因素如甘油三酯水平也可能促进其发展。

  • 标签: 椎动脉 迂曲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MSCT在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扩张症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期间,22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扩张症患者的CT图像,综合分析。结果:22例患者均出现椎-基底动脉管径≥4.5mm,基底动脉分叉高度均高于鞍背层面,20例患者出现血管偏移,18例患者出现脑干或延髓受压。结论:MSCT可以有效显示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扩张症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扩张症 MSCT
  • 简介:胸部正位片心影后的重迭影像因种种因素很易造成误漏诊,延误患者的医治或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对此将我们所遇到的重迭于心影后的8例进行了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本组心影后降主动脉迂曲误为肺癌3例,心影后肺癌漏诊5例,年龄56~68岁,男7例,女1例,均经胸部平片、CT扫描,个别行MR检查.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胸痛,个别头晕、头痛、颈部不适,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 标签: 胸片 心影后 肺癌 诊断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奇静脉迂曲扩张在布加氏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奇静脉的大小和形态变化。结果肝脏体积增大伴尾叶增大23例,明确显示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19例,肝外侧枝血管形成25例,腹水25例。28例患者奇静脉明显扩张迂曲,形成侧支循环。结论在低场强MRI对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中,奇静脉的变化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布加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奇静脉 下腔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一侧椎动脉优势(VAD)、基底动脉(BA)迂曲与后循环梗死(PC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影像检查结果,分为急性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结果:脑梗死迂曲组与非脑梗死迂曲组优势椎间直径差异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两组在PCI梗死发生率,其中PICA与BA区梗死发生率差异较明显(p<0.05)。结论:优势椎动脉间直径差异及基底动脉的迂曲程度是促进PCI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1例肺癌患者PICC带管后期导管发生血管内迂曲致拔管困难的处理方法,分析拔管困难的相关因素,以期指导临床实践,预防PICC导管移位,减少临床PICC拔管困难的发生率,保证导管的安全拔除 ,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  出现拔管困难后,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全面评估患者,排除体位影响、血管痉挛、血栓等因素引起的拔管困难,通过影像学检查,找出拔管困难最终原因,利用专业知识有效的处理拔管困难。 结果 X线示患者PICC导管在锁骨下静脉处发生了迂曲反折,巧用无菌导丝引导导管拉伸,解除导管迂曲,最终拔管成功。结论 临床中遇PICC拔除困难时,不可强行拔管,防止出现血管损伤、导管断裂,增加患者痛苦,引发医疗纠纷,必须先分析原因,并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拔管成功率。

  • 标签: PICC 迂曲 拔管困难 处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