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体外受精/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周期中经阴道获困难患者的取技巧,以降低IVF/ICSI周期取消率。方法报道1例IVF/ICSI周期中经阴道取联合经腹部取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男方因素行ICSI助孕的不孕患者在促排卵过程中阴道超声监测反复未探及右侧卵巢,使用促性腺激素第5日后出现右下腹腹痛。结合既往阑尾切除手术史,考虑存在因盆腔粘连所致卵巢位置高,并随后经腹部超声予以证实。取术式采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联合经腹部穿刺取,左右卵巢分别获得成熟卵子各2枚,ICSI授精后最终获胚4枚,移植后生化妊娠。结论经腹部超声引导下取,相对安全、有效,可以获得和常规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取类似的临床结局;对于经阴道取困难的IVF/ICSI女性,可以尝试选择经腹部超声取。在IVF/ICSI周期中,需要提高病史询问、进周期前评估和促排卵监测、取及胚胎移植等各关键环节的质量。

  • 标签: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取卵 经腹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孕女性应用赠与自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冻融胚胎移植(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ICSI-FET)助孕治疗的围产期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CSI-FET并临床妊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应用赠的73例患者(受组)和同期应用自的550例患者(自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其匹配得到受组47例和自组131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数据和围产期结局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与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其围产期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受组的双侧窦卵泡计数(3.08±4.78)和基础雌二醇水平[(71.55±45.29)pmol/L]均显著低于自组[14.95±6.42,(132.84±74.89)pmol/L,均P<0.001]。受组单胎活产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 916.48±537.55)g]低于自组[(3 326.67±503.43)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受组和自组相比,早产率[21.28%(10/47)比16.03%(21/131),P=0.416]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12.77%(6/47)比7.63%(10/131),P=0.448]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赠ICSI-FET降低了单胎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MD=-388.225,95% CI=-625.914~-150.537,P=0.002)。结论赠ICSI-FET围产期结局相对安全,但其单胎活产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于自ICSI-FET。

  • 标签: 精子注射,细胞质内 冻融胚胎移植 赠卵 自卵 围产期结局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圆孔未闭(PFO)与隐源性卒中密切相关。迄今为止已开发出多种类型圆孔封堵器,同时国际上开展了多个大规模临床研究评估经皮圆孔介入封堵在预防卒中方面是否有效。本文将围绕不同类型PFO封堵器械设计特点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封堵术 封堵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LDLT)技术应用于成人完全劈离式肝移植(fSLT)的疗效并比较左供肝(LHG)和右半供肝(RHG)移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实施的25例fSLT的供受者资料。13例fSLT供者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M(IQR)]38(19)岁(范围:25~56岁),身高168(5)cm(范围:160~175 cm),体重65(9)kg(范围:50~75 kg)。25例受者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 52(14)岁(范围:35~71岁);原发性肝癌15例,良性终末期肝病10例;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10(9)分(范围:7~23分)。按供肝类型将受者分为LHG组和RHG组,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技术特点。随访截至2022年1月。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按LDLT技术实施原位完全左右半肝劈离,获取有效左供肝和右半供肝13对,获取时间230(53)min(范围:125~352 min),获取出血量250(100)ml(范围:150~1 000 ml)。经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13个LHG和12个RHG用于本中心25例等待者。与RHG组(12例)相比,LHG组(13例)女性和良性终末期肝病占比高,体重和供肝质量较轻(P值均<0.05)。总移植物和受者体重比(GRWR)为1.2(0.4)%(范围:0.7%~1.9%),其中LHG组为1.1(0.5)%(范围:0.7%~1.6%),RHG组为1.3(0.5)%(范围:0.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脉管分配方面,肝中静脉主干均归LHG组,腹腔干、门静脉主干和胆总管分配给LHG和RHG的比例分别为10∶3(P=0.009)、9∶4(P>0.05)和4∶9(P=0.027);腔静脉前期12例归LHG,后期1例分别归LHG和RHG(P<0.01)。总体冷缺血时间和无肝期分别为240(90)min(范围:138~420 min)和50(16)min(范围:31~98 min),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74(138)min(范围:294~680 min)和 800(640)ml(范围:200~5 000 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HG组3例受者的GRWR≤0.8%,术后有肝综合征表现,经处理后好转。术后发生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Ⅲ级并发症6例(24.0%),其中LHG组4例(4/13),RHG组2例(2/12),经再手术及介入等处理好转5例,术后2周死于继发严重感染1例,术后住院病死率为4.0%,两组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赖精准的供受者评估和LDLT技术的应用,成人间原位fSLT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是可以接受的。

  • 标签: 肝移植 肝肿瘤 劈离式肝移植 原位肝劈离 成人间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成年圆孔未闭(PFO)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联合PFO封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入选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确诊的7例房颤合并PFO患者,收集年龄、性别、病史等基本资料。根据未闭圆孔大小、左心耳口宽度和深度选择相应的房间隔缺损或PFO封堵器及左心耳封堵器。4例患者左心耳封堵同时行PFO封堵;2例患者在房颤冷冻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时行PFO封堵;1例患者一站式术后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0周后行择期PFO封堵。所有患者术后持续口服抗凝药物。术后8~12周复查TEE,如果形成封堵器械相关血栓,调整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6个月复查TEE。1、3、6、12、24个月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记录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7例房颤患者中男性2例,年龄(68.0±9.4)岁,3例有反复脑梗死及TIA发作病史,圆孔大小为(3.5±0.8)mm。3例患者置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分别为30、30、33 mm)及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分别为8、9、16 mm),2例置入LAmbre左心耳封堵器(分别为34/38 mm、18/32 mm)及PFO封堵器(分别为PF1825、PF2525),2例置入LACbes左心耳封堵器(分别为24、28 mm)及PFO封堵器(分别为PF2525、PF1825)。术后随访12(11,24)个月,复查TEE显示所有患者左心耳与房间隔缺损或PFO封堵器位置正常,1例发生封堵器相关血栓,调整抗凝治疗方案,6个月后TEE复查显示封堵器械相关血栓消失。所有房颤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结论对于房颤合并PFO行左心耳联合PFO封堵可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卵圆孔未闭封堵 左心耳封堵 消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光学区偏中心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SMILE者100例(200眼)屈光不正的临床资料。根据偏离瞳孔中心距离(d)将所有受术者分为3组:A组(181眼),0<d≤0.2 mm;B组(13眼),0.2 mm<d≤0.5 mm;C组(6眼),0.5 mm<d≤1.0 mm。随访1年,观察3组术后视力、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Kappa角及各参数与偏中心距离相关性。结果术后6个月透镜偏离瞳孔中心(0.23±0.11)mm。C组的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及Kappa角高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偏中心距离与彗差、三叶草差及Kappa角呈线性正相关(均P<0.001)。结论SMILE术后若存在一定比例的大距离偏中心,可引起高阶像差、彗差及三叶草差的增加,Kappa角越大,偏中心距离也越大。

  • 标签: 激光,飞秒 取出术,透镜,基质,角膜,小切口 近视 偏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圆孔瓣膨出指数(ASEI)及心脏大血管Z-评分等心血管多参数在单纯性圆孔瓣开放过度(RFOF)胎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RFOF胎儿22例作为RFOF组,选取同期健康胎儿6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四腔心切面观察圆孔瓣运动情况,测量圆孔瓣膨出最大距离,房间隔总长度,圆孔径,主动脉瓣环和肺动脉瓣环以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峡部、降主动脉内径,左右心室面积。比较两组间ASEI、圆孔径、圆孔瓣膨出距离、圆孔径与房间隔总长比率、主动脉Z-评分(AoV Z-score)、肺动脉Z-评分(PV Z-score)、升主动脉Z-评分(AoA Z-score)、主动脉峡部Z-评分(AoI Z-score)、降主动脉Z-评分(AoD Z-score)、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Z-评分(RV area Z-score)和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Z-评分(LV area Z-score)的差异。并对RFOF胎儿进行随访观察预后。结果RFOF组与对照组胎儿ASEI、圆孔径、圆孔瓣膨出距离、圆孔径与房间隔总长比率、AoV Z-score、PV Z-score、AoA Z-score、AoI Z-score、AoD Z-score、LV area Z-scor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RV area Z-sco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OF组22例胎儿中有17例(77.3%)出生,5例(22.7%)失访。出生的17例新生儿中有12例(70.5%)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明显结构异常。3例(17.6%)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弓稍窄,临床观察,未处理。2例(11.8%)手术后死亡:其中1例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弓缩窄、肺动脉增宽、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后感染肺炎死亡;另1例36+4周早产,出生体重2 650 g,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弓缩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治疗后死亡。结论ASEI能定量评估圆孔瓣开放状态,结合心脏各项参数Z-评分可判断胎儿心脏形态改变。尽管胎儿超声心动图显示部分单纯性RFOF胎儿左、右心室比例失调及主动脉缩窄等表现,但大多数胎儿出生后预后良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 卵圆孔瓣开放过度 卵圆孔瓣膨出指数 Z-评分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评估颅内深髓静脉(DMV)可见性,探讨其与近期皮质下梗死(RSS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自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经头部MRI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病(CSVD)的患者277例,根据近1周是否出现RSSI分为RSSI组(128例)和非RSSI组(149例),根据患者DMV评分将其分为轻中度DMV评分分级组(0~12分,199例)和重度DMV评分分级组(13~18分,78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DMV与RSSI的相关性,以及DMV评分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RSSI组患者的脑微出血(CMB)、脑室旁脑白质高信号(WMH)评分、深部WMH评分、WMH总评分、CSVD总负荷评分、DMV评分等指标均明显高于非RSSI组,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RSS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了HDL-C、深部WMH评分后,DMV评分(OR=1.142,95%CI:1.026~1.271,P=0.016)与RSSI独立相关。重度DMV评分患者的年龄、高血压、CMB、腔隙、基底节中重度EPVS、脑室旁WMH评分、深部WMH评分、WMH总评分、CSVD总负荷评分明显高于轻中度DMV评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1,95%CI:1.060~1.143,P<0.001)、CSVD总负荷评分(OR=3.589,95%CI:2.506~5.141,P<0.001)是DMV评分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DMV参与RSSI的发病机制,DMV可见性可以作为一项诊断和评估RSSI疾病进展的指标。

  • 标签: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 脑小血管病 深髓静脉 磁敏感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飞秒激光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是目前矫正近视眼及散光新的手术方法,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但其在飞秒激光切削中心定位方面主要依赖术者的经验和患者的配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使SMILE中心定位准确是术后获得良好视觉效果的关键。本文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探讨SMILE中心定位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开展SMILE提供参考。

  • 标签: 角膜基质 角膜外科手术,激光 激光,准分子 瞳孔 角膜 视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者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外科行PFO封堵治疗的患者。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圆孔形态学特征和右向左分流(right to left shunt,RLS)。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FO患者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03例PFO患者,年龄(41.9±14.3)岁,男性116例(57.1%);CS组102例,非卒中组101例。CS组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的患者构成比高于非卒中组,偏头痛患者比例低于非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S组PFO通道更长、更宽且更多合并静息R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优势比(odds ratio,OR)1.06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22~1.111;P=0.003]、PFO长度(OR 1.124,95% CI 1.004~1.258;P=0.043)以及静息RLS(OR 5.449,95% CI 2.283~13.004;P<0.001)是PFO患者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收缩压、PFO长度以及存在静息RLS是PFO患者CS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卵圆孔,未闭 超声心动描记术,经食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患病率高,左心耳封堵预防缺血性卒中近年来有较大进展。成年人圆孔未闭(PFO)的发生率较高,PFO与偏头痛及不明原因卒中可能相关,目前指南/专家共识指出,血栓栓塞性脑梗死伴PFO患者,未发现其他卒中发病机制,结合PFO的解剖和分流情况,可考虑PFO封堵术,但对于老年患者并不积极地建议PFO封堵术。对于房颤患者,近年来左心耳联合PFO封堵术在国内外均有报告,但对此类患者的适应证选择及术中和中、远期预后尚不清楚。由于此策略仍存在较多未知和局限性,目前除了患者有明确PFO封堵适应证外,尚无可广泛推荐房颤患者左心耳联合PFO封堵术的证据,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卵圆孔未闭封堵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儿中枕增生的发生情况及外科处理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20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治疗的4 922例儿童OS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 266 例,女1 656 例;年龄1~14 岁(中位年龄5岁);筛选在我院或外院接受过腺样体和/或扁桃体手术,因症状复发而再次就诊病例22例,详细记录上述患儿性别、首次手术年龄、症状复发年龄及发病情况及手术方式。采用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应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 922例儿童OSA患者中,因症状复发需要再次手术的病例共计22例,其中11例为枕增生,占全部病例的2.23‰(11/4 922);1例咽鼓管枕瘢痕增生黏连,占全部病例的0.20‰(1/4 922);10例为残留腺样体增生+管扁桃体肥大,占全部病例的2.03‰(10/4 922)。11例枕增生病例接受腺样体和/或扁桃体手术治疗的年龄为2.4~6.0岁(中位数3.0岁),症状复发时间为术后2个月~5.5年[(2.4±1.9)年],接受枕部分切除术的年龄在4.0~12.0 岁[(7.0±2.7)岁];2 次手术时间间隔0.5~6.0年[(3.5±2.1)年]。采用低温等离子技术以枕部分切除术为基本术式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所有病例治疗效果良好,均未发生鼻咽狭窄并发症。随访时间1.6~13.0年(中位随访时间6.2年),22例病例随访率100%。结论枕增生为腺扁术后OSA症状复发的原因之一,且易与管扁桃体肥大混淆;低温等离子辅助枕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复发 圆枕增生 管扁桃体肥大 低温等离子 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黄帝内经》基于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将阴阳、五行、六气、时空之运动与人体脏腑经络相合。《伤寒杂病论》在《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六经和五脏系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六经辨证及脏腑经络辨证体系。六经辨证体系实则暗含运动理论,因此我们提出运动六经辨证体系的概念。构建以一气道周流,左升右降,上下相应,持中守恒的模型为核心,融阴阳五行、六气、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一体,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观,以“病位+病性”为着眼点,以经方为主要治疗手段,配合针灸等外治法的运动六经辨证体系。传承《河图》《洛书》《周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思维,将运动与六经辨证有机结合,系统解读六经辨证的生理基础、病理变化、传变规律及辨证施治。

  • 标签: 六经辨证 圆运动 阴阳 五行 六气 中医基础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量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流动力、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AMI患者90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尿激酶治疗)、研究组(量瑞替普酶治疗),每组45例患者。研究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57.12±8.47)岁;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56.24±9.31)岁。检测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干预后0.5 h、1.0 h、1.5 h、2.0 h观察血管再通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Perooll法分离计数CEC,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房平均压(mean left atrial pressure,mLAP)、肺动脉平均圧(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平均左房室瓣压力差(malignant mitral valve prolapse,mMVP)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治疗后mLAP、mPAP、mMVP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以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ET-1、CEC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ET-1、CEC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以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均P<0.05)。研究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26.67%(12/45)比6.67%(3/45),35.56%(16/45)比13.33%(6/45),60.00%(27/45)比33.33%(15/45),77.78%(35/45)比51.11%(23/45);均P<0.05]。研究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产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量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可改善AM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通过抑制CEC表达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AMI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标签: 半量瑞替普酶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流动力 循环内皮细胞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成人先天性腰骶部椎体(lumbosacral hemivertebra,LSHV)行后路椎体(hemivertebra,HV)切除长节段固定远端是否需要骨盆固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9年8月接受后路HV切除长节段固定的成人LSHV患者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32.9±8.8)岁(范围21~44岁)。根据冠状面平衡(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分型:A型(术前CBD≤ 30 mm)15例,B型(术前CBD>30 mm且C7铅垂线向凹侧偏移)1例,C型(术前CBD>30 mm且C7铅垂线向凸侧偏移)16例。根据远端内固定模式分为骨盆固定(pelvic fixation,PF)组(PF组),即远端固定至髂骨或骶髂骨;非骨盆固定(non-pelvic fixation,NPF)组(NPF组),即远端固定至L5或S1。主要观察指标为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评估原发弯和代偿弯Cobb角、CBD改善,同时评估术后CBD分型的转变。结果3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9±2.6)年(范围2~11年)。术前PF组和NPF组原发弯Cobb角分别为42.6°±13.5°和41.3°±10.9°,术后矫正至13.1°±5.4°和17.7°±5.8°,末次随访时13.4°±5.1°和18.5°±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PF组=32.58,FNPF组=28.64,均P<0.001),术后改善率分别为69.3%±11.8%和57.6%±10.3%(t=2.14,P=0.012)。两组代偿弯Cobb角分别由术前54.9°±14.8°和46.8°±13.6°,术后矫正至17.3°±9.6°和15.4°±8.4°,末次随访时18.5°±8.8°和17.6°±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PF组=42.97,FNPF组=38.56,均P<0.001),术后改善率分别为68.4%±16.7%和67.2%±14.9%(t=0.17,P=0.849)。PF组患者原发弯和代偿弯Cobb角矫正率类似(69.3%±11.8% vs. 68.4%±16.7%,t=0.15,P=0.837),而NPF组患者代偿弯Cobb角的矫正率明显高于原发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2±14.9% vs. 57.6±10.3%,t=2.13,P=0.013)。PF组和NPF组CBD分别由术前(33.3±11.2)mm和(28.8±8.1)mm,术后矫正至(18.5±3.5)mm和(27.1±6.8)mm,而末次随访时CBD均较术后无明显变化(FPF组=41.61,P< 0.001;FNPF组=0.38,P=0.896);术后和末次随访时PF组CBD均优于NP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术后=3.23,P=0.002;t末次=2.94,P=0.008)。术后12例患者出现冠状面失代偿(12/32,37.5%),均为NPF组患者。两组冠状面失代偿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意义(0 vs. 50%,χ2=6.40,P=0.014)。PF组6例术前C型患者术后CBD均恢复正常(100%),而NFP组10例C型患者中4例(40%)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P=0.034)。结论成人先天性腰骶部椎体(LSHV)行后路椎体切除长节段固定术后具有较高的冠状面失代偿发生率(12/32,37.5%),注重原发弯与代偿弯矫正率的匹配度对重建冠状面平衡有重要意义,骨盆固定有助于C型患者重建冠状面平衡。

  • 标签: 脊柱侧凸 腰骶部 骨盆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方案促排卵周期获数≤3枚患者的临床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采用常规方案促排卵治疗获数≤3枚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新鲜移植周期妊娠结局,并以临床妊娠为结局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常规方案促排卵周期获数≤3枚患者新鲜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24.1%(503/2090),活产率为15.2%(318/2090)。以临床妊娠为结局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获数(P=0.001)、是否预期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P<0.001)、年龄(P<0.001)、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P<0.001)、不孕年限(P=0.008)、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hormone,hCG)注射日血清孕酮水平(P=0.001)、促排卵方案(P=0.003)、内膜厚度(P<0.001)、移植胚胎数(P<0.001)是影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进一步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预期POR[OR(95% CI)=0.469(0.307~0.718)]、年龄[OR(95% CI)=0.929(0.905~0.954)]、hCG注射日血清孕酮水平[OR(95% CI)=0.891(0.808~0.984)]、内膜厚度[OR(95% CI)=1.084(1.015~1.157)]、移植胚胎数目[OR(95% CI)=1.678(1.389~2.026)]是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获数≤3枚患者中,高龄及预期POR及hCG注射日血清孕酮水平升高是影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卵巢低反应 临床妊娠 获卵数
  • 简介:摘要胆胰管汇合异常是一种先天性胆胰管畸形,指胆管和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从而出现胆汁及胰液的混合,引起各类并发症。目前国内尚未有双生子同时出现胆胰管汇合异常的病例报道。本文报道一对因胆胰管汇合异常并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异双生姐妹患儿,经ERCP成功治疗。

  • 标签: 胆胰管吻合异常 异卵双生 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对接受供的不孕症患者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受供并行ICSI-ET治疗的患者共118例,根据三酰甘油、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为血脂异常组(35例)及血脂正常组(83例),并采用1∶1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校正体质指数(BMI)及年龄的影响,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结局;进一步针对患者年龄、BMI进行分层并分析血脂组成成分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1)匹配前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比较,血脂异常组患者的BMI较血脂正常组显著升高[分别为(23.5±2.4)、(22.4±2.7)kg/m2],胚胎种植率较血脂正常组显著降低[分别为13.6%(8/59)、27.3%(36/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对两组患者进行年龄和BMI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不孕年限、妊娠次数、流产次数、移植胚胎数、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及优质胚胎率分别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血脂异常组生化妊娠率[28.6%(10/35)]、胚胎种植率[13.6%(8/59)]及活产率[20.0%(7/35)]较血脂正常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妊娠率较血脂正常组仅有降低趋势(P>0.05)。(3)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的接受供患者中,较临床妊娠者,未临床妊娠者的HDL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1.8±0.5)、(1.5±0.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24 kg/m2的接受供患者中,较临床妊娠者,未临床妊娠者的HDL水平仅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血脂异常显著降低了接受供不孕症患者的生化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活产率;特别是年龄≤35岁的接受供患者,HDL水平降低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 标签: 血脂异常 精子注射,细胞质内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脂蛋白类,HDL 供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和/或变应性哮喘患者柏花粉致敏特点,探讨柏花粉致敏人群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可疑变应性鼻炎和/或变应性哮喘的患者,采用柏过敏原试剂进行皮肤点刺实验(SPT),比较不同年龄和疾病患者中柏花粉致敏情况,观察柏花粉的人群致敏特征。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 380例患者,柏花粉SPT总阳性率达49.92%(4 183/8 380)。柏花粉SPT阳性率在10~14岁年龄组最高,达60.99%(283/464),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66.77,P<0.01);且<10岁的患者SPT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40岁的患者SPT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单一柏花粉致敏者较少,约占25.05%(1 048/4 183),患病年龄(35.21±12.39)岁。无论单一柏或合并其他花粉致敏者,均以变应性鼻炎为主。柏花粉SPT阳性患者合并的其他吸入性花粉过敏原中,柳树花粉占第一位(74.99%)。柏SPT阳性率在单一变应性鼻炎患者中最高,为52.05%(3 797/7 295);在单一变应性哮喘患者中最低,为17.49%(53/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38.99,P<0.01)。结论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和/或变应性哮喘患者柏花粉致敏性较高,10~14岁患者的SPT阳性率最高,多呈强阳性反应,柏花粉致敏疾病中变应性鼻炎较为多见。

  • 标签: 皮肤点刺试验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哮喘 圆柏 花粉
  • 简介:摘要运动理论是认识自然界运转规律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工具。“中气如轴,四维如轮”为运动理论的核心,贯穿于整个运动过程。临床基于该理论治疗血栓性外痔、顽固性失眠、复发性鼻炎,取得较好疗效。诊疗过程中发现,临证可运用运动理论阐释病机,治疗中既需重视脾胃中气的作用,亦不可忽视其他脏腑对运动复的影响;运动理论蕴藏着丰富的运气思维,参合运气学说可使中医辨证角度更加多元化,提高辨证准确性;遣方用药时还需重视合方思想,灵活处方,适应病机。诊疗时应准确判断运动失衡之根结,并基于运动规律把握常用方剂与中药的作用角度,如此才可真正发挥理论优势,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

  • 标签: 中医学 圆运动理论 彭子益 血栓性外痔 顽固性失眠 复发性鼻炎 经验心得 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