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务工作者现在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封闭的、由指挥推动的系统——"旧力量"。Kathryn Perera、Henry Timms和Jeremy Heimans认为,医务人员需要懂得社交媒体影响怎样用之与他们的社区进行情感联系的"新力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儿童供单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捐献单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受病例,术后随访时间大于3年纳入本研究。将受分为0~5岁供组(A组)及6~17岁供组(B组),其中A组受体重≤50 kg,B组受体重≤70 kg。分析供、受临床资料、受/移植肾存活情况、移植物功能及生长、并发症情况。结果共入组45例成人受,A组12例,B组33例。术后3年受/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6.9%)/(91.6%,93.9%)。术后1周B组受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优于A组,血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余各随访时间点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两组移植物持续生长,1年时均达到成人水平。两组受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受蛋白发生率分别为(33.3%、6.1%),术后1年两组各1例仍存在蛋白尿,术后3年仅A组1例婴儿供肾受存在蛋白尿。结论依据受体重选择合适的供,儿童单侧供肾移植可为成人尿毒症受提供良好的移植效果。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供肾 成人受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子宫移植潜在供与受的调查研究,探讨筛选子宫移植潜在受和供的有效方法。方法观察对象为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2例完全性子宫性不孕症(absolute uterine factor infertility,AUFI)患者。按照临床需求和既往研究制定8个方面的调查内容,对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之间通过门诊或电话咨询子宫移植临床试验的人群发放登记表。收集信息后,录入系统并处理数据。结果数据有效的人群数量为84例,其中有子宫供的受的人群数量为37例。潜在受的平均年龄为26.0岁(18~47岁)。在潜在受中,有76例(90.5%)患有先天性AUFI,8例(9.5%)为获得性AUFI。对可提供子宫的潜在供进行调查,潜在供的平均年龄为47.5岁(32~64岁),处于绝经或围绝经期状态的比例为56.8%。结论目前在国内具备开展子宫移植临床试验的需求和基础,但器官捐献人群储备和术前筛查预备存在固有缺陷,如供年龄偏大、参与主客观因素制约等。子宫移植临床试验术前筛查需要针对性扩大筛查范围、延长筛查时间、普及筛查知识,以提高试验成功率。

  • 标签: 子宫移植 供者 受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白族白-汉双语与汉族非双语全脑灰质密度的差异,初步探讨少数民族第二语言习得可能的大脑基础及后天学习对大脑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3名熟练掌握白族语言和汉语2种语言的白族健康成年人[简称白族白-汉双语,其中男性18名、女性15名,年龄20~ 50 (25.33±4.65)岁]和30名使用汉语单一语言的汉族健康成年人[简称汉族非双语,其中男性13名、女性17名,年龄20~50 (26.16±2.05)岁]的大脑MRI显像资料。对白族白-汉双语和汉族非双语进行三维T1加权扫描,所得数据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方法分析全脑灰质密度,并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2组受试者全脑灰质密度的差异。结果全脑灰质密度差异及其统计参数图的结果显示,白族白-汉双语的右侧额中回(t=4.00,P<0.001)、右侧眶回(t=2.68,P<0.001)、右侧直回(t=2.25,P<0.001)、左侧直回(t=2.69,P<0.001)、左侧豆状核(t=3.90,P<0.001)局部灰质密度明显高于汉族非双语。结论白族白-汉双语与汉族非双语全脑灰质密度有差异的脑区集中在前额叶和纹状体,其与白族白-汉双语第二语言的习得关系密切,后天第二语言的学习可能导致大脑微观结构的改变。

  • 标签: 汉族 磁共振成像 白族 白-汉双语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灰质密度
  • 简介:摘要肝移植已成为救治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常规手段。随着肝移植外科技术日趋成熟和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肝移植受预后明显改善。然而,肝移植受长期管理中出现的代谢病、心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日益凸显。深入研究免疫抑制剂减量和撤除策略,积极探索新型智能化管理模式,将助力肝移植受长期管理。

  • 标签: 肝移植 并发症 免疫抑制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照顾自我管理支持项目在癫痫青少年主要照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19年1—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照顾自我管理支持项目推行前入组的癫痫青少年主要照顾纳入对照组(n=101),采用常规随访;将2019年9月—2020年6月项目推行后入组的癫痫青少年主要照顾纳入研究组(n=101)。干预前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照顾负担(ZBI)、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和医疗社会支持量表(MOS-SSS)比较两组照顾的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情况。最终研究组共98名照顾、对照组共97名照顾完成研究。结果研究组主要照顾干预后的CD-RISC各维度得分、SCSQ的积极应对得分、LSIA得分、MOS-SSS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SCSQ的消极应对得分、ZBI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照顾自我管理支持项目有助于增强癫痫青少年主要照顾的心理韧性,提升其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癫痫 青少年 生活质量 照顾者 心理韧性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血清和移植肾灌洗液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I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对心脏死亡供供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DGF)的发生是否有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心脏死亡的肾移植供33例以及对应的受33例,留取供术前血清和移植肾灌洗液标本,测定TIMP-2和IGFBP7的水平。根据肾移植术后是否发生DGF分为DGF组7例和非DGF组26例,将测定的指标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秩和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DGF组的灌洗液TIMP-2、灌洗液TIMP-2与IGFBP7的乘积(TIMP-2×IGFBP7)、血清IGFBP7、血清TIMP-2与IGFBP7的乘积(TIMP-2×IGFBP7)均高于非DGF组(P值均<0.05)。灌洗液TIMP-2、灌洗液TIMP-2×IGFBP7、血清IGFBP7、血清TIMP-2×IGFBP7诊断DGF的AUC分别为0.753(95% CI 0.546~0.959)、0.747(95% CI 0.510~0.984)、0.824(95% CI 0.615~1.000)、0.852(95% CI 0.660~1.000)。结论供血清IGFBP7、供血清TIMP-2×IGFBP7、灌洗液TIMP-2、灌洗液TIMP-2×IGFBP7可用于预测肾移植术后早期DGF的发生,其中血清TIMP-2×IGFBP7的诊断效能较高,是肾移植术后DGF的良好预测指标。

  • 标签: 肾移植 肾功能延迟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成功采用与供同型的A型血浆给O型受实施两次血浆置换,抗A血型抗体如期降至≤1∶8并顺利完成手术;两次A型血浆置换均未产生临床不良事件。为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受血浆置换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ABO血型不相容供肾移植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低、中、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功能有无损伤。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抚顺市眼病医院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接受SMILE的43例(86眼)近视,其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18~45(32.12±8.11)岁。屈光状态为球镜-0.50 D~-10.0 D,柱镜-1.0 D以内。按照术前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SE)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为-0.75 D~-3.00 D,21眼;中度近视组为-3.25 D~-6.00 D,43眼;高度近视组为-6.25 D~-10.00 D,22眼。分别统计各组术前及术后各参数。结果3组术后视力均逐渐恢复;术后1个月,全部术眼UCVA均达到或高于术前BCVA(F=1.359,P=0.273)。比较低、中、高度近视组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1°、3°及5°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高度近视组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63%及95%双曲线椭圆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46、3.178,P=0.001、0.026)。结论SMILE矫正低、中、高度近视均未造成黄斑功能损伤。高度近视SMILE术后黄斑注视稳定性增加。

  • 标签: 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飞秒激光 近视 功能,黄斑
  • 简介:摘要《温热经纬》是清朝著名医家王孟英的代表作,其内容是王氏温病学理论的精华,然而此书的7位评参,却在医学史上鲜为人知。根据这7位评参的生平,简述他们在医学方面的造诣,从而明晰他们对《温热经纬》的贡献,以丰富医学史的相关内容。

  • 标签: 《温热经纬》 评参者 生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文献回顾,了解我国HIV感染中HBV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通过对2010-2019年文献检索、文献筛选、质量评价等过程,收集我国有关HIV感染合并感染HBV的研究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研究,合并样本量为69 816例;我国HIV感染的HBV合并感染率为11.29%,西部地区(10.73%)和南部地区(14.18%)的合并感染率较高,北部地区(6.36%)最低;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注射吸毒传播、同性性传播、异性性传播、传播途径不详和母婴传播的HIV感染的HB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11.22%、12.76%、9.58%、11.32%、10.34%和2.87%。在HIV各种传播途径中,经母婴传播的HIV感染的HBV合并感染率最低;南部地区男性HIV感染的HBV感染率是女性的1.29倍。结论我国HIV感染的HB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HBV感染率;应加强HIV/HBV共感染的预防控制。

  • 标签: HIV感染者 HBV感染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脑死亡供供肾逆行机械灌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接受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受24例,所有的移植物都保存在脉冲灌注保存转运器(LifePort)中。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12例采用逆行灌注的受作为逆行灌注组,对应顺行灌注供肾移植受作为顺行灌注组。比较两组受术后肾功能、移植肾功能延迟事件发生率。结果对所有受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逆行灌注组供肾灌注阻力指数在灌注过程中保持稳定。两组均无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发生;两组移植肾功能延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逆行灌注组3例,顺行灌注组2例,P=0.62);两组在术后30 d内的24 h尿量、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和血尿素氮均相似。逆行灌注组中阻力指数小于0.4的亚组肾功能在数值上优于阻力指数大于0.4的供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供肾机械灌注方法。

  • 标签: 肾移植 逆行灌注 顺行灌注
  • 简介:摘要肾移植受长期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提高受的依从性,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改善预后并提高受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

  • 标签: 肾移植 受者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实施科学是一门研究方法的学科,旨在实践和政策中促进循证干预措施的系统实施,进而改善健康。尽管实施研究需要高质量的证据,但实施策略的随机试验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包括存在偏倚风险、缺乏理论运用、缺乏描述实施策略标准术语、局限于实施结局以及不充分报告。本文旨在对实施策略随机试验的设计、实施和报告提供指导,以提升循证实施科学。由研究人员、卫生政策制订和实践组成的国际小组整合了构建随机试验方法的重要文献和实施科学的最新进展。本文为实施策略随机试验的主要内容提供指导,包括试验目的阐明、试验中人员招募和保留策略、随机设计的选择、实施科学理论和框架的使用、测量(结局指标)、样本量计算、伦理审查和试验报告。本文也关注了实施试验中需要特别重视或调整的主题。为了推进实施策略随机试验的严格开展和报告,我们建议将本指南作为研究人员、卫生保健和公共卫生政策制订或实践、研究资助和期刊编辑的参考资料。

  • 标签:
  • 简介:摘要器官移植术后感染严重威胁了受的生存质量和存活率,且长期的免疫抑制状态还会增加感染概率和治疗难度。疫苗接种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方式,应用于移植受对预防移植术后感染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器官移植受疫苗接种在安全性及有效性、种类、剂量、时机、对象和方案上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器官移植 感染 疫苗接种
  • 简介:摘要随着癌症生存率的提升,癌症幸存社会水平的康复结局值得关注,其中社会参与是反映其康复水平的良好指标。基于文献综述,本文阐述了癌症幸存社会参与的现状,介绍了癌症幸存社会参与的评估工具及影响因素,有望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肿瘤 癌症幸存者 社会参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感染(PLHIV)心理弹性表现,为提高PLHIV心理弹性,促进其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4—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四川省泸州市某艾滋病定点诊疗机构和某疾控中心抗病毒治疗的14例PLHIV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PLHIV心理弹性表现提炼出3个主题,包括接受、应对、重构。结论医务人员可以根据PLHIV心理弹性表现帮助感染尽快接受感染事实和掌握有效应对的策略,并促进感染达到理想重构,加入艾滋病防控工作,为实现"零艾滋"共同努力。

  • 标签: 心理弹性 PLHIV 深度访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痴呆患者家属照顾的自我效能感在患者相关损害和照顾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2月—2019年9月在上海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陪同患者就诊的痴呆患者家属照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家属照顾自我效能问卷、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结果评价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和AMO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变量间的关系。结果共291名符合纳入标准的照顾完成了问卷评估,问卷完成率为100%。痴呆患者的损害评分为(87.13±23.88)分,照顾的自我效能感总分为(57.49±16.42)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躯体健康总评分为(41.33±9.71)分,心理健康总评分为(48.85±7.69)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获取支持维度的自我效能感以外,患者痴呆相关损害总分与照顾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照顾行为维度的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P<0.05);患者痴呆相关损害总分与照顾躯体健康总评分、心理健康总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照顾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照顾行为维度的自我效能感与照顾躯体健康总评分、心理健康总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照顾自我效能感在患者的痴呆相关损害与照顾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9.79%和43.67%。结论患者的痴呆相关损害可以通过直接作用影响照顾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也可以通过照顾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照顾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因此可以通过提升照顾自我效能感,减少痴呆相关损害对照顾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 标签: 痴呆 照顾者 自我效能感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