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波消融对直径大于4 cm的混合型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采用微波消融治疗68例混合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治疗后甲状腺结节的体积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68例患者(68个结节)进行了微波消融治疗。超声造影显示,术后第1、3和6个月,达到完全消融效果的患者分别为63例(92.65%)、62例(91.18%)和61例(89.71%),肿块体积分别缩小68.75%、84.88%和91.29%,患者消融效果满意。结论微波消融治疗混合型良性甲状腺结节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可作为大于4 cm的混合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首选。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消融技术 微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发病时间>72 h的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鞍钢集团总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675例临床资料,根据发病的时间差异,分为>72 h组158例和≤72 h组5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特征、应用抗生素比例、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90,P=0.002),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72 h组相比,>72 h组入院前抗生素使用比例更高(94.30% vs 82.21%,χ2=10.361,P=0.037),手术时间更长(t=3.998,P=0.029),术中出血量更多(t=2.368,P=0.035)。结论对于发病时间>72 h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以避免二次住院手术治疗,缩短病程,减少住院费用和患者痛苦。

  • 标签: 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 发病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在直径大于5 cm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6月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原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的36例患者(机器人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进行接受开放手术的48例患者(开放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甲状旁腺素、美容效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等。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开放组相比,机器人组手术时间(t=11.232,P<0.001)及术后引流量(t=2.892,P=0.003)多于开放组,美容效果更佳(t=3.291,P=0.024)。术中出血量(t=1.575,P=0.118)、住院时间(t=-1.784,P=0.091)、术后甲状旁腺素(t=1.892,P=0.086)、手术并发症发生率(χ2=3.291,P=0.610)、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t=-2.431,P=0.081)及术后复发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前无复发病例。结论达芬奇机器人应用于有颈部无瘢痕需求的肿瘤直径5~8 cm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安全可行,且美容效果更佳。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达芬奇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5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体循环栓塞(SE)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中降低NVAF患者SE风险提供依据。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75岁NVAF患者,根据NVAF后发生SE情况分为无SE组(1 127例)和SE组(433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NVAF患者SE相关因素及未抗凝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房颤病史≥5年的OR值为2.75(95%CI 1.98~3.82,P<0.01),脂蛋白(a)>300 g/L的SE风险高于脂蛋白(a)≤300 g/L(OR=2.07,95%CI 1.50~2.84,P<0.01),载脂蛋白B>1.2 g/L的OR值为1.91(95%CI 1.25~2.93,P=0.003),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49%的SE风险较高(OR=2.45,95%CI 1.63~3.69,P<0.01),左心房内径>40 mm的OR值为1.54(95%CI 1.16~2.07,P=0.003),CHA2DS2-VASc≥3分的OR值为15.14(95%CI 2.05~112.13,P=0.01)。载脂蛋白AI>1.6 g/L是SE的保护性因素(OR=0.28,95%CI 0.15~0.51,P<0.01)。结论房颤病史≥5年、脂蛋白(a)>300 g/L、载脂蛋白B升高、左心房内径>40 mm、LVEF 30%~49%、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是NVAF患者SE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其中载脂蛋白AI>1.6 g/L与NVAF患者SE风险呈负相关。

  • 标签: 老年人 心房颤动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鉴别Graves病与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甲状腺毒症期的临床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初发Graves病265例、初发甲状腺毒症期SAT患者76例、非毒性甲状腺结节10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105例,以及甲状腺功能正常、无甲状腺疾病的门诊体检者151名的甲状腺功能。结果Graves病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的比值显著高于SAT甲状腺毒症期患者(0.65±0.29对0.32±0.75,P<0.05)。Graves病组和SAT组的FT3/FT4比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FT3/FT4比值大于0.4对Graves病诊断的灵敏度为98.11%,特异度为83.81%。结论FT3/FT4比值大于0.4有助于鉴别Graves病和甲状腺毒症期SAT。

  • 标签: Graves病 亚急性甲状腺炎 FT3/FT4比值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来源的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直径>2 cm的原发性胃GIST;接受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确诊且无远处转移;未接受术前靶向药物治疗。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期间,解放军总医院(320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84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75例)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78例)共计85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444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413例行腹腔镜手术(腔镜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最近邻匹配法对开腹组与腔镜组的肿瘤部位和肿瘤大小进行1∶1匹配,卡钳值为0.04;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短期疗效,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 rank检验比较长期预后。结果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分别纳入293例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长径以及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开腹组相比,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者比例高[<100 ml比例:52.9%(155/293)比36.2%(106/293),Z=-12.857,P<0.001],术后进食时间[(4.0±0.2)d比(5.3±0.9)d,t=1.505,P=0.003]和引流管拔除时间较早[(4.8±1.0)d比(6.5±1.0)d,t=1.847,P=0.008],术后住院时间较短[(8.6±0.3)d比(10.5±0.3)d,t=4.235,P<0.001]。按照解剖部位进行亚组分析:(1)胃贲门部及幽门部: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胃底部:腔镜组较开腹组术后进食时间早[(4.0±0.2)d比(4.5±0.2)d,t=0.512,P=0.038]、引流管拔除时间[(5.1±0.4)d比(6.4±0.6)d,t=0.517,P=0.044]和术后住院时间[(8.0±0.5)d比(11.1±0.9)d,t=0.500,P=0.002]明显缩短,而其他围手术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胃小弯侧: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100 ml比例:58.1%(43/74)比33.7%(25/74),Z=7.632,P=0.034]、胃管拔出时间[(2.7±0.2)d比(3.2±0.3)d,t=0.503,P=0.007]、术后排气时间[(2.8±0.1)d比(3.4±0.2)d,t=0.532,P=0.030]、术后进食时间[(3.6±0.2)d比(4.3±0.2)d,t=0.508,P=0.020]、引流管拔除时间[(4.2±0.4)d比(5.7±0.5)d,t=0.508,P=0.020]及术后住院时间[(8.3±0.6)d比(10.7±0.3)d,t=0.502,P=0.006]均优于开腹组。(4)胃大弯侧: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00 ml比例:52.7%(39/74)比36.5%(27/74),Z=7.681,P=0.032]、胃管拔出时间[(2.6±0.2)d比(3.6±0.2)d,t=0.501,P=0.001]、术后排气时间[(2.7±0.2)d比(3.4±0.2)d,t=0.501,P=0.016]、术后进食时间[(3.6±0.2)d比(4.7±0.2)d,t=0.500,P=0.001]、引流管拔除时间[(4.0±0.5)d比(5.9±0.4)d,t= 0.508,P=0.002]及术后住院时间[(7.5±0.3)d比(9.5±0.1)d,t= 0.500,P=0.001]均优于开腹组。按肿瘤大小进行亚组分析:(1)肿瘤长径2.0~5.0 cm组:腔镜组的排气时间[(2.9±0.1)d比(3.5±0.1)d,t=0.500,P=0.001]、术后进食时间[(4.5±0.1)d比(5.0±0.2)d,t=0.501,P=0.013]、引流管拔除时间[(4.8±0.3)d比(6.0±0.3)d,t=0.511,P=0.008]及术后住院时间[(8.1±0.4)d比(10.1±0.3)d,t=0.513,P=0.001]均优于开腹组。(2)肿瘤长径5.1~10.0 cm组:腔镜组术后进食时间[(4.0±0.2)d比(4.7±0.2)d,t=0.506,P=0.015]、引流管拔除时间[(4.6±0.4)d比(6.4±0.5)d,t=0.501,P=0.004]、术后住院时间[(8.2±0.3)d比(10.9±0.6)d,t=0.500,P=0.001]均优于开腹组。两组均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腔镜组和开腹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5.4%和91.6%(P=0.734),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8%和90.8%(P=0.6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验丰富的医疗中心,肿瘤>2 cm胃GIST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对于非胃大弯侧及胃底体前壁、直径≤ 5 cm的GIST行腹腔镜手术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临床疗效
  • 作者: 陈伟丹 陈欣欣 郑少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院 心血管外科,广州 510515;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 510623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 510623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院 心血管外科,广州 510515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首次手术年龄大于5个月的脏器异位综合征合并功能性单心室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第1次手术的脏器异位综合征合并功能性单心室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共34例,其中手术年龄大于5个月共29例,手术中位年龄440天(159~3718天),体质量4.9~19.2 kg,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为心上型29例;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22例,三尖瓣闭锁1例,二尖瓣闭锁1例;中度以上房室瓣反流6例,肺静脉狭窄5例。结果住院死亡4例(13.9%,4/29),死亡原因均为肺动脉高压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生存25例患儿平均随访(61.8 ± 35.1)个月(11~130个月),3例患儿分别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和肺静脉梗阻。1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为79.3%和75.7%。13例完成二期改良Fontan手术,完成率44.8%(13/29)。术前合并肺静脉狭窄的患儿病死率为60%(3/5),多因素分析提示肺静脉狭窄是死亡危险因素。结论脏器异位综合征合并功能性单心室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延迟外科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结果,Fontan术完成率也比较高,但合并肺静脉狭窄时手术治疗仍具有较高病死率,肺静脉狭窄是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可能取得更好的结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然是外科治疗的首要原则。

  • 标签: 脏器异位 右心房异构 肺静脉异位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