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雷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昆明 650000
  • 简介:目的 探究分析卵巢癌手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方法 纳入本院行手术治疗的92例卵巢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患者设为对照组(共46例),另外采取低体温护理措施患者设为观察组(共46例)。观察比较在低体温和术后寒战发生率、完全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各项指标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 从术中低体温以及术后寒战发生率看出,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都有着更为显著的下降(P<0.05)。从完全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的统计结果看出,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有着更大幅度的缩短(P<0.05)。结论 在卵巢癌手术中加强低体温护理,有助于减少术中低体温以及术后寒战的出现,促进患者术后麻醉苏醒。

  • 标签: 卵巢癌;低体温;护理
  • 作者: 雷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昆明 650000
  • 简介:目的 探究分析卵巢癌手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方法 纳入本院行手术治疗的92例卵巢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患者设为对照组(共46例),另外采取低体温护理措施患者设为观察组(共46例)。观察比较在低体温和术后寒战发生率、完全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各项指标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 从术中低体温以及术后寒战发生率看出,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都有着更为显著的下降(P<0.05)。从完全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的统计结果看出,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有着更大幅度的缩短(P<0.05)。结论 在卵巢癌手术中加强低体温护理,有助于减少术中低体温以及术后寒战的出现,促进患者术后麻醉苏醒。

  • 标签: 卵巢癌;低体温;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在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过程中低体温的优化护理干预与传统护理措施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60例行CRRT治疗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优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比较两组重症患者接受CRRT治疗过程中体温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在接受CRRT治疗过程中会因为CRRT设备以及环境、治疗持续时间、自身疾病等原因出现低体温现象,观察组患者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寒颤发生率较低。结论优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行CRRT治疗的重症患者低体温现象,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低体温 寒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疼痛服务(Acute Pain Service,APS)结合体温保护对剖宫产产妇疼痛及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且选择进行剖宫产产妇1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剖宫产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APS结合体温保护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体温变化及心理状态。结果实施APS结合体温保护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体温保持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心理状态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PS结合体温保护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剖宫产产妇的产后疼痛,有效地保护产妇体温,维持产妇术后体温正常,缓解产妇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产妇获取优质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疼痛服务 体温保护 剖宫产术 疼痛程度 体温变化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老年外科手术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入选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收集,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结果肝胆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14例(53.85%),泌尿系统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21例(48.84%),胃肠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23例(47.92%),肺与食道手术术中低体温发生13例(59.09%);术中低体温发生总例数为71例(51.08%);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年龄、日运动时间、手术时间、输液量、灌注液量均为影响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情况、灌注量、手术时间均为老年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因素。结论心理情况、灌注量、手术时间均为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外科手术 术中低体温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护理模式在低体温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湖北省仙桃市妇幼计生服务中心分娩的低体温新生儿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发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护理模式干预。综合评价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体温、耗氧量、康复进程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高于对照组,而体温波动幅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培养箱治疗时间、体温复温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寒战、躁动、心率加快、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低体温新生儿采用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护理模式干预可显著提高和稳定患儿的体温,降低新生儿的耗氧量,缩短患儿的康复进程,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为新生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 标签: 新生儿 低体温 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 低温波动
  • 作者: 周晓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0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1年 第12期
  • 机构: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 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接受术中体温护理,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研究对象选自我科室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30例行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30例行术中体温护理患者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发生躁动、低体温、寒战等并发症患者4例,发生率13.33%,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接受术中体温保护护理,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保障患者术中安全性。

  • 标签: 股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术中体温护理;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中综合保温护理模式应用在肺部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选择舟山医院2019年1-6月开展肺部手术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3月患者65例为对照组,2019年4-6月患者6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术中综合保温护理模式,对比两组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切皮后1 h体温为(36.72±0.12)℃,关闭胸腔前体温为(36.88±0.14)℃,术后0.5 h体温为(36.63±0.11)℃;对照组切皮后1h体温为(36.43±0.03)℃,关闭胸腔前体温为(36.01±0.02)℃,术后0.5 h体温为(35.78±0.0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12、4.551、4.874,均P<0.05);观察组麻醉拔管时间为(22.89±2.27)min,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为(50.09±4.22)min;对照组麻醉拔管时间为(31.03±5.43)min,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为(63.13±6.31)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81、7.154,均P<0.05);观察组手术过程中低体温发生率为1.54%(1/65),术后30 min寒战发生率为3.08%(2/65),术后30 min躁动发生率为4.62%(3/65);对照组手术过程中低体温发生率为20.00%(13/65),术后30 min寒战发生率为15.38%(10/65),术后30 min躁动发生率为21.54%(14/6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15、5.881、7.224,均P<0.05)。结论术中综合保温护理模式应用在肺部手术中可缩短麻醉拔管时间和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有效的保证了围手术期患者体温

  • 标签: 护理 综合保温 预防 肺部手术 低体温 效果 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麻醉复苏室小儿低体温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自主呼吸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儿6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循证护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在进行低体温护理时对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体温变化以及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结果研究组麻醉室恢复时间、清醒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10 min以及术后30 min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手术患儿术后采用循证护理进行低体温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儿自主呼吸恢复及患儿麻醉苏醒,提高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降低患儿寒战发生率。

  • 标签: 循证护理 麻醉复苏 低体温护理 自主呼吸恢复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72例;年龄60~79岁[(68.3±5.0)岁]。患者均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0例采用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进行保温(闭环组),40例采用医用加温垫进行保温(保温组),40例采用常规棉被进行保温(对照组)。记录三组佩戴体温传感器8 min(T0)、麻醉诱导时(T1)、麻醉诱导后30 min(T2)、麻醉诱导后60 min(T3)、术毕(T4)及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20 min时(T5)的核心体温。比较三组术前和T4时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三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PACU期间寒颤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拔管时间(停药至拔除气管导管)、住院时间(手术当天至出院时间)及使用设备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T0时三组核心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闭环组核心体温[(36.61±0.28)℃]高于保温组[(36.45±0.28)℃]和对照组[(36.44±0.27)℃](P<0.05),保温组和对照组核心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闭环组核心体温[(36.46±0.28)℃、(36.40±0.30)℃、(36.45±0.37)℃、(36.50±0.27)℃]高于保温组[(36.32±0.31)℃、(36.24±0.26)℃、(36.28±0.30)℃、(36.24±0.31)℃]和对照组[(36.12±0.30)℃、(35.98±0.28)℃、(35.73±0.31)℃、(35.81±0.32)℃](P<0.05),保温组核心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T1时闭环组核心体温较T0时升高(P<0.05),保温组和对照组核心体温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闭环组核心体温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温组和对照组核心体温较T0时降低(P<0.05)。T1~T5时闭环组核心体温均在设置的目标温度范围内。术前三组TT、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闭环组TT[(18.9±1.7)s]、PT[(11.9±0.7)s]、APTT[(35.5±3.3)s]和保温组TT[(18.8±1.7)s]、PT[(11.6±0.8)s]、APTT[(35.7±3.4)s]均短于对照组[(20.9±1.3)s、(13.0±0.8)s、(38.7±3.4)s](P<0.05)。T4时闭环组和保温组APTT较术前延长(P<0.05);T4时对照组TT、PT、APTT较术前延长(P<0.05)。闭环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18%(7/40)]、PACU期间寒颤发生率[3%(1/40)]和保温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33%(13/40)]、PACU期间寒颤发生率[8%(3/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5%(30/40)、33%(13/40)](P<0.05)。闭环组拔管时间[(12.5±3.6)min]和保温组拔管时间[(13.2±3.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对照组[(16.6±4.0)min]明显缩短(P<0.05)。三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温过程中三组均未出现过敏、压疮等不良反应。结论围术期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维持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核心体温,改善凝血功能,预防围术期低体温,减少寒颤,缩短拔管时间,且不增加其他不良事件风险,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低温 围手术期 全程闭环体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线连续性体温监测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体温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保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无线连续性体温监测。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温度变化、围手术期低体温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30、60 min及术后体温均较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应用无线连续性体温监测,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围手术期体温变化,降低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体温监测 低体温 并发症
  • 作者: 张敬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云南省昌宁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云南保山678100
  • 简介:目的:耳温仪与水银体温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对比观察。方法:在本院儿科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的住院患儿中随机选取300例作为本次对比观察的对象,患儿分别用耳温仪所测的耳温和水银体温计所测的腋温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比较。结果:2种测量方法所需时间比较:腋温测量平均需要约450s;耳温仪测量平均需要约30s。结论:耳温仪安全性好;明显缩短了测量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体温测量的准确度;感染机会少;读数直观;减少患儿恐惧、抵触情绪,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增加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标签: 耳温仪;水银体温计;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舒适理论的体温管理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低体温预防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拟行TURP治疗的24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温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舒适理论的体温管理干预。对比两组入手术室(T1)、麻醉后0.5 h(T2)、麻醉后1 h(T3)、手术结束时(T4)的体温;比较两组麻醉恢复时间,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2、T3、T4时刻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 T4时两组患者体温变化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寒战、膀胱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舒适理论的体温管理能有效预防TURP患者低体温,促进术后麻醉苏醒,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舒适理论 体温管理 低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术中低体温护理现状与专业认知、安全文化态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职的手术室护士78名,采用一般资料量表调查护士基础信息,通过自制的手术室术中低体温护理行为量表评价术中低体温护理现状,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手术室护士术后低体温护理与专业认知、安全文化态度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中低体温护理现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室术中低体温护理行为量表术中低体温护理行为评分为(30.59±4.27)分,其中良好组57名,一般组21名;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手术室护士术中低体温护理现状与专业认知、安全文化态度呈正相关性(P=0.015,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室护士术中低体温护理现状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工作年限、专业认知、安全文化态度、规范化培训、护理管理、职业倦怠感(均P<0.05)。结论部分手术室护士术中低体温护理行为表现一般,其与专业认知、安全文化态度呈正相关性,且其影响因素复杂,需加强术中低体温护理规范培训,提升手术室护士的认知、信念、行为水平。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术中低体温 专业认知 安全文化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成年重度烧伤患者术后低体温复温的最佳证据。方法以"severe burn/major burn/severe degree burn"、"hypothermia/warming intervention/hypothermia/temperature/body temperature change"、"postoperative/perioperative/peri-operative/post-operative"为检索词检索《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 Evidence-Based Health Care Center Database》《PubMed》《Ovid-Medline》《BMJ Best Practice》《Web of Science》等外文数据库;以"手术/术后/术中"、"低温/低体温"、"烧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检索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8年4月公开发表的关于成年重度烧伤患者术后低体温复温的所有证据,包括系统评价、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及与证据密切相关的原始研究。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从中提取证据并进行评价分级,总结最佳证据。结果最终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1篇系统评价、3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3篇证据总结。最终总结出包括体温监测部位、体温监测频率、体表加温、体内加温、复温启动、多种方法复温、设备、人员培训共8个方面的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遵循循证护理学方法,检索文献并评价,汇总证据分析和评价,获得成年重度烧伤患者术后低体温复温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施复温工作提供有力参考。

  • 标签: 烧伤 成年人 外科手术 循证护理 低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体温/躁动为护理导向的精细化管理在乳腺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取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手术患者11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体温/躁动为护理导向的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间应激反应情况及麻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10、30、60 min时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语唤睁眼时间、遵口令握拳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躁动发生率、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结论基于体温/躁动为护理导向的精细化管理能有效减轻乳腺外科手术患者麻醉期间应激反应,可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低体温的发生,促进患者苏醒,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乳腺外科手术 麻醉苏醒 低体温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低体温专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华中阜外医院收治的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奇偶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实施专项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不同时间点体温、手术结局、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不同时间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液体总输入量,吻合血管支数、手术时间、低体温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构建专项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并应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控制患者手术不同时间段体温,提升患者血管吻合成功率,缩短其手术时间,对降低其低体温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 低体温 专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研究
  • 作者: 赖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体温管理联合喂养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收治的64例早产儿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随机分配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采取体温管理联合喂养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和新生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体重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能够有效地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体温管理联合喂养护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
  • 简介:摘要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儿童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目标体温管理(TTM)可减少TBI患者的不良预后,许多研究致力于建立TBI患者体温管理规范。包括治疗性低温在内的TTM已被公认为神经保护治疗的候选方法之一。然而,低温治疗对严重TBI患者的疗效尚不清楚。本文将回顾对低温潜在影响的研究,讨论PICU中治疗性低温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探讨TTM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目标体温管理 治疗性低温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