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煤焦是指煤炭经过脱水分解、热解、缩合和碳化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带有刺激性臭味、黑色的粘稠状液体,是工业型煤、煤质活性炭等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被广泛使用在高炉喷吹燃料、烧炭黑中,是我国重要的产品之一。基于此,本文就对煤焦加氢转化技术进行探究,以期为焦油煤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轻馏分油固定床 全馏分油固定床 煤焦油加氢转化技术
  • 简介:摘要亚低温作为一种有效的脑保护方法已经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心脏手术及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治疗中。虽然国外已有亚低温脑保护的相关指南、草案或者建议,但国内相关内容尚不完善。为此,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心脏重症脑保护学组以及神经重症护理与康复学组,组织国内心脏内外科、神经内外科、重症监护科、体外循环科、麻醉科、急诊科等医学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亚低温技术的特点、应用领域、操作方法以及常见问题等方面制定了《亚低温脑保护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的康复,以期指导临床工作。

  • 标签: 亚低温 脑保护 颅脑损伤 心脏手术
  • 作者: 张诗辰 姚翰林 杨志坚 叶啟发 王彦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04期
  • 机构:43007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43007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410013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大鼠卵巢体外低温机械灌注(HMP)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26只雌性8~10周龄SD大鼠,供体组、受体组、正常对照组和卵巢摘除组各6只,另有2只大鼠HMP结束后留取卵巢标本以备检测。供体组和取材大鼠获取卵巢和肾脏后置于0~4 ℃林格氏液中保存2 h,再行HMP 2 h。供体组大鼠卵巢组织HMP结束后移植至受体组大鼠左肾包膜下,移植7 d后检测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同时获取移植卵巢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以及Ki67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卵巢摘除组和受体组大鼠血清AMH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正常对照组和受体组卵泡计数以及Ki67和CD31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MP后的卵巢组织血管未见明显扩张,受体组大鼠移植7 d后的卵巢组织卵泡结构完整,成熟卵泡数为(7.0±0.6)个,低于正常对照组(26.3±3.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3,P<0.05)。受体组血清AMH为(4.63±0.87)ng/mL,高于卵巢摘除组(2.55±0.16)ng/mL,低于正常对照组(7.39±1.04)ng/m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移植7 d后受体组大鼠卵巢组织Ki67和CD31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分别为(29.0±2.4)%和(12.3±1.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1.9±3.8)%和(12.6±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34和0.178,P均>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大鼠卵巢体外HMP模型,方法简单,可短时间维持卵巢的正常功能,为卵巢器官保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

  • 标签: 大鼠 卵巢移植 低温机械灌注 卵巢
  • 简介:摘要低温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战场环境,对人体的各个系统以及代谢等均有较大影响,往往会加重原有创伤。在新时期国际局势不断变化及我军军事战略重点转移的特定背景下,重视并加强低温环境战创伤的防治研究及针对性的卫勤保障,努力提高救治水平,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笔者就低温环境战伤防治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低温 环境 创伤和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扩大标准供肝是缓解目前移植供肝短缺的重要举措,但由此产生移植术后并发症增加及移植物存活率下降,促使供肝质量优化方式诞生及发展。尤其是机械灌注的发展,对改善供器官质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中器官保存液的研发尤为重要,本文就供肝低温保存液的发展历程及具体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移植 器官保存 持续低温灌注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近年来,为缓解供器官短缺,边缘供肾在肾移植中的使用比例逐渐升高,对供肾保存提出了更高要求。肾脏低温携氧机械灌注(HOPE)技术具有减轻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减少排斥反应发生的作用,受到研究人员和临床医师重视。本文就HOPE对供肾的作用和机制、氧合方式等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争议作一综述。

  • 标签: 肾移植 器官保存 机械灌注 氧合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较高,可导致不可逆性肺功能障碍。防止COPD急性加重(AECOPD)、延缓病情进展为其治疗的重点,但目前尚缺乏确切有效的预防措施。AECOPD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冬季高发,传统观念认为冬季冷空气可伴有病毒复制增加、环境污染、空气湿度降低等,各种混杂因素交织促进AECOPD的发生,而对于低温本身所造成的影响,一直被忽视。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气道黏蛋白分泌异常可导致气道黏液清除障碍,增加感染率,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而低温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黏蛋白分泌。本文对COPD气道温度的特殊性以及低温导致黏蛋白变化的相关途径进行总结,以期引起人们对低温的重视,并为预测及预防AECOPD发生提供新的干预途径的思想与方法。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低温 黏蛋白
  • 简介:摘要由于器官来源的不足,心脏死亡供肝等质量不佳的肝脏被应用于临床,为修复供肝质量,低温灌注技术逐渐被使用。本文分析了临床肝脏低温机械灌注和低温氧合机械灌注的应用报道,从适应证、实施方法、疗效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肝移植 器官保存 器官捐献
  • 作者: 黄频 魏强 胥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上海理工大学生物系统热科学研究所 20009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病原微生物保藏库,北京 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病原微生物保藏库,北京 102206,上海理工大学生物系统热科学研究所 200093
  • 简介:摘要病毒是一种只含有一种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的结构简单的非细胞结构微生物。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作为重要生物资源,微生物菌(毒)种的保藏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于容易污染微生物的传代法和容易失活的干燥法,低温保藏作为一种便宜、简单、省时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保藏当中。但是关于病毒低温保藏的现有研究较少且不深入。基于此,本文根据病毒侵染特定细胞的特性,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综述保藏温度、低温保护剂以及其它因素对不同种类病毒的低温保藏效果的影响,分析其病毒保藏技术问题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完善微生物低温保藏的现状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病毒 低温保藏 保藏温度 低温保护剂 反复冻融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移植前供肝的保存至关重要,传统的静态冷藏和机械灌注均受保存时间的限制,以至于供肝的分配空间有限,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供肝的废弃。在保证供肝质量的同时,寻找更长的有效保存供肝的技术,是所有肝移植科医师共同努力的方向。最近报道的一种超低温肝脏保存技术可以增加肝脏保存时间,利用冷冻保护剂将肝脏在-6 ℃下保存3~4 d,之后经过亚常温机械灌注复苏供肝后进行肝移植。该技术在供肝保存方面取得了革命性突破,可能为供肝保存研究开拓出新的领域。但超低温肝脏保存技术目前仅处于实验阶段,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 标签: 肝移植 器官保存 超低温 亚常温机械灌注 冷冻保护剂
  • 简介:摘要文章针对某车辆段内冬季寒冷季节出现低温漏泄的故障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对低温漏泄问题造成影响的因素和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漏泄故障处理措施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铁路货车 低温漏泄故障 分析 处理
  • 简介:摘要温区部队急进高寒地区边境作战期间,低温环境可对胃肠黏膜屏障、脑-肠轴、胃肠动力与胃肠电活动产生明显影响。本文主要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提出非药物、药物及中医药等方面的改善措施,以期能够确保军人在高寒环境下作战效能。

  • 标签: 低温环境 胃肠功能 影响 改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温机械灌注(HMP)时肾血管阻力(RR)的影响因素及血管弹性对其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期间脑心双死亡供体(DBCD)中1例左肾肾小球和肾血管通畅,右肾血管阻塞;及另一例肾小球硬化的3例废弃肾脏进行机械灌注并检测其血管阻力,同时建立兔肾间质纤维化(RIF)和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模型,获取肾脏后进行机械灌注,观察灌注前各组的组织形态及记录灌注后血清肌酐值、RR和流量值的改变并探讨肾血管阻力的影响因素。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的比较。结果废弃的3个肾脏在低温机械灌注12 h后,血管通畅和肾小球硬化的肾血管阻力明显低于血管阻塞的废肾[0.25 mmHg/(ml·min)比0.80 mmHg/(ml·min),0.40 mmHg/(ml·min)比0.80 mmHg/(ml·min)]。在动物模型中,出现肾间质纤维化和急性肾衰竭的兔肾血管阻力显著低于添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兔肾[(1.830±0.020) mmHg/(ml·min)比(2.000±0.010) mmHg/(ml·min),(1.830±0.020) mmHg/(ml·min)比(2.000±0.010) mmHg/(ml·min),t=13.17、13.17,P<0.05]。结论良好的血管弹性可以减轻低温机械灌注时的肾血管阻力。

  • 标签: 肾脏移植 血管阻力 指标 血管弹性
  • 简介:摘要氧化锆陶瓷兼具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美学性能,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广泛。然而,临床常用的四方相氧化锆陶瓷在口腔环境中可发生低温老化,导致修复体表面粗糙度增加、微裂纹产生、力学性能下降等。氧化锆陶瓷低温老化受晶体大小、应力、稳定剂含量和类型、表面处理、烧结条件等因素影响,本文就口腔修复学领域氧化锆陶瓷低温老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氧化锆陶瓷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陶瓷制品 牙瓷料 生物力学 美学,牙科 氧化锆 低温老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不同梯度低温停循环的家猪模型,探讨中低温停循环是否能提供与深低温停循环相当的重要脏器保护效果,并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中的低温范围选择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将13只家猪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3组,中低温停循环组(T=25℃,n=5),深低温停循环组(T=15℃,n=5)及空白对照组(n=3)。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两组实验组建立体外循环并降温,在不同温度下停循环0.5 h,在麻醉后(T1)、鼻咽温降至32℃(T2)、鼻咽温降至25℃/15℃(T3)、停循环0.5 h(T4)、复温至32℃(T5)、复温至36℃(T6)、停机2 h(T7)、停机4 h(T8)、停机6 h(T9)和停机24 h(T10)10个时间点留取血液标本,比较两实验组肝肾功能指标(BUN、Cr、ALT和AST)的异同及变化情况。实验结束后处死家猪,留取脑、肺、肝、肾等组织,使用TUNEL、免疫组化等技术分析家猪组织,观察对照组及实验组凋亡相关蛋白阳性细胞率及凋亡指数的差别。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各重要脏器凋亡相关蛋白阳性细胞率及凋亡指数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的指标在两实验组中也类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低温停循环与深低温停循环对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无明显差异,这进一步证明了临床中应用中低温停循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低温停循环 脏器保护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的效果。方法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9月收治的ACI患者128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65例A组(联合组)和63例B组(对照组)。A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14 d总有效率与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mRS评分),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时将两组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进行治疗前、治疗后3 d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A组各指标均比B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SOD较治疗前升高,MDA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SOD、MDA优于B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下降(P<0.05);A组mRS评分<3分患者人数高于B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状况,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预后。

  • 标签: 脑梗死 静脉溶栓 亚低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评特定低温环境新型快速上浮脱险服的保暖性能,为其后续研制和脱险人员水面待援时间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5名受试者穿着新型快速上浮脱险服,置于水温(-1.0±1.0)℃,气温(-2.0±1.0)℃,风速(9.0±0.2)m/s的低温环境,观察其核心体温、平均体表温度及心率变化,记录其主观感受和耐受时间。结果5名受试者的核心体温、平均体表温度、心率均在正常范围;耐受时间均超过6 h,最长为6.5 h。结论新型快速上浮脱险服在特定低温环境下的保暖性能可维持6 h以上,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 标签: 快速上浮脱险 保暖性能 核心体温 平均体表温度
  • 简介: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一种临床常见且严重的卒中类型。研究显示,对脑温、颅内压和脑血流量等进行多模式监测,有助于SAH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进一步改善患者转归。文章就SAH发病后脑温变化和机制以及亚低温治疗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体温 脑损伤 颅内压 低温,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转运过程实施新生儿亚低温治疗,缩短亚低温治疗窗的成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NICU实施亚低温治疗病例,将纳入的65例患儿分为三组,其中对照组20例,在转运入院评估后实施亚低温;主动亚低温组18例,在转运时采用亚低温治疗仪实施亚低温治疗;被动亚低温组27例,入院前采用关掉暖箱电源,敞开包被方式实施亚低温治疗。分析对比三组患儿出生和入院时的体征及实验室指标,观察三组患儿亚低温治疗后患儿头颅MRI、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结果。结果主动亚低温组有3例出现体温过低(<33 ℃),被动亚低温组有7例入院时体温高于目标温度(>34 ℃)。主动亚低温组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体温波动值和PaCO2低于被动亚低温组和对照组,被动亚低温组开始的平均时间为(1.0±0.2)h,低于主动亚低温组(2.2±0.6)h和对照组(3.2±0.8)h(P<0.05)。治疗后主动、被动亚低温组头颅MRI及aEEG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头颅MRI 65%,aEEG 80%),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转运途中三组均未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肺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尽早实施亚低温有助于HIE的治疗和预后,具备亚低温治疗和神经系统评估的转运队伍有助于转运中亚低温的顺利实施。推荐在转运过程实施主动亚低温,降温效果明显,体温波动小。

  • 标签: 主动亚低温 被动亚低温 新生儿转运
  • 作者: 何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9期
  • 机构:思南县人民医院,贵州思南565100
  • 简介:目的:研究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1月份至2021年11月份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2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分别是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3例患儿,其中,常规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头部亚低温治疗方法,有效比较两组患儿有关功能指标水平和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之前,其有关指标相差较小,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之后,实验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比较明显,具备良好的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其NBNA的评分是(41.35±2.68)分,常规组为(31.65±2.35)分,差异明显,具备比较好的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备比较好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度窒息临床治疗过程当中,通过采取头部亚低温治疗方法,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故此种治疗方法具备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头部亚低温治疗方法;新生儿重度窒息;常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