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实习教学情况,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基地开展问卷调查,调查临床教学基地的基本信息、临床医学专业实习教学现况、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临床实习教学的政策建议等。结果显示,研究生入学考试、教师对临床教学的投入、医患关系、医院对教学的保障均影响实习,提出改革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增加教师对临床教学的投入、在本科阶段开展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增加对医学教育的投入等建议。

  • 标签: 实习 教学质量 临床医学 影响因素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针对传统临床医学本科口腔实习课程的教学课时少、内容多,学生密集,口腔疾病病变位置较特殊,观察范围狭小,只能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等不足,从口腔医学自身规律及临床医学的培养目标出发,应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联合翻转课堂的新教学,对传统的临床医学本科口腔实习课程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了颠覆性改革。改革后的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口腔实习课程的教学质量,为达到"以本为本"的临床医学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培养出实践操作能力更强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 标签: 口腔实习课程 教学改革 虚拟现实技术 翻转课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职业紧张水平,分析其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317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其职业紧张水平;并进行回归分析。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者中处于工作要求-自主程度失衡型高紧张和付出-回报失衡型高紧张的分别占31.9%(101/317)和36.3%(115/31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升学规划、每周实习时长超过40 min、内在投入得分高、社会支持得分低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职业紧张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周运动次数≥3次是其保护因素。结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职业紧张度处于较高水平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及医院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本科实习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完善相关管理政策。

  • 标签: 职业紧张 本科医学生 临床实习阶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习期间教师行为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基于2020年中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调查数据,选取我国104所高等院校的25 557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实习期间教师行为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结果超过70%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认为在实习期间接触的临床教师具有正向的医疗行为和教学行为;在控制学生人口学特征、家庭特征和院校固定效应的条件下,认为教师热爱医疗工作、具有医疗责任感、教学时注重示范和教学时言行规范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得分分别比否认的学生平均高3.027、0.445、0.840和1.234分(P值均小于0.001)。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实习期间教师行为情况的评价总体较好。教师的正向医疗行为和正向教学行为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有积极的影响,其中医疗行为中的热爱医疗工作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相对较大。医学院校应建立完善的临床实习带教制度,规范和引导教师行为,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

  • 标签: 临床医学 教师行为 医学生 职业认同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模拟环境下临床医学实习生腹腔镜操作能力的培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符合研究要求且自愿参加研究的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40名[男20名,女20名,年龄(21.80±0.85)岁],开展培训前后腹腔镜理论知识考试、模拟环境下腹腔镜操作培训考核以及腹腔镜带教满意度问卷调查,录入数据,前后对比分析。结果研究对象腹腔镜理论知识考试,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90±6.47)分比(63.83±5.51)分](t=-19.66,P<0.001);模拟环境下腹腔镜操作考核,各项目培训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腹腔镜操作培训带教满意度调查,培训前后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模拟环境下,对本科临床医学实习生进行腹腔镜操作培训,能有效提高其腹腔镜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能力,为临床医学生进入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内镜技术基础,为本科的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标签: 模拟环境 腹腔镜 操作能力 临床医学实习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心理压力及其特点,为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制定科学临床实习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中山大学2016级和2017级参加实习的318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其一般情况和实习期间心理压力,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SNK-q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实习期间心理压力的评分为(3.00±1.02)分,临床实习压力、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生活压力和社交压力4个维度的评分分别为(2.68±0.74)分、(2.57±0.82)分、(2.52±0.79)分和(2.11±0.74)分,且维度之间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农村户籍学生总压力感评分高于城镇户籍学生,其评分分别为(2.62±0.74)分和(2.45±0.71)分;家庭经济紧张医学生总压力感评分高于宽裕医学生,其评分分别为(2.73±0.76)分和(2.01±0.66)分;性格内向医学生总压力感评分高于性格开朗医学生,其评分分别为(2.80±0.84)分和(2.34±0.71)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实习期间面临实习本身、社交、生活、自我发展与择业等各方面压力,且受家庭经济、户籍、性格等因素影响。医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心理问题,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实习方案,以减少学生心理压力。

  • 标签: 临床医学专业 本科生 临床实习 心理压力 特点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见习实习阶段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对儿科学在线教学的看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轮转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8名见习学生和12名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翻转课堂、案例教学(case based discussion,CBD)、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等方式完成2周在线带教。教学结束后,通过对2组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在线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其的反馈。运用SPSS 26.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学生都认同此次在线教学的总体安排;认为实际收获超过预期的学生占42% (21/50);认为实际收获跟预期相似的学生占58%(29/50)。此次在线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网络拥堵[82%(41/50)];其次是无法实现有效互动[20%(10/50)]。实习及见习学生均认为此次在线教学安排对于理论知识掌握[总体(4.58±0.50)分]、自主学习能力[总体(4.42±0.58)分]和临床思维[总体(4.42±0.58)分]的培养最有帮助;相对认可度最差的是技能操作[总体(2.68±0.87)分]和科研能力[总体(2.98±0.98)分];对于医患沟通能力,见习学生的评分[(3.79±0.99)分]高于实习学生[(3.08±0.67)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习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帮助最大,实习学生认为在线CBD帮助最大。绝大多数学生(94%)认为未来有必要保留在线教学。结论儿科学在线教学受到临床医学八年制见习实习阶段医学生的认可,对医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完全替代线下临床实践。

  • 标签: 儿科学 实习 见习 临床医学 在线教学 翻转课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频反馈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外科换药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采用试验对照方法。2020年4至6月和2021年2至5月,征集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在深圳市某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实习的2016级和201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试验组23人和对照组24人。试验组学生采用视频反馈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基于示范与练习的传统教学方法。通过换药操作技能成绩和教学方法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评价培训效果。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培训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61±9.27)分比(82.79±8.33)分,P=0.646],培训后试验组学生增长的成绩高于对照组[(10.87±7.56)分比(5.08±8.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在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独立思考能力[(4.26±0.45)分比(3.75±0.74)分]、活跃课堂气氛[(4.13±0.69)分比(3.46±0.72)分)]、加深对换药知识理解[(4.13±0.63)分比(3.46±0.88)分]、提高学习兴趣[(4.13±0.69)分比(3.33±1.01)分]、增强人文关怀意识[(4.27±0.63)分比(3.71±0.86)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视频反馈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生换药操作技能成绩和教学方法满意度,得到了学生认可。

  • 标签: 学生,医科 视频反馈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将有效的教学设计应用到《临床医学概要》课程的教学中,让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提高对非临床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效,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实践证明,通过优化专业课程内容、合理运用信息化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测试标准和考核方式等有效的教学设计,可显著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效,达到教学目的。

  • 标签: 临床医学概要 教学设计 信息化 非医学专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eb-bas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software对《临床医学PBL综合课程》的效果评价。方法以2015级临床医学本科卓越医生试点班3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课程开始前web-bas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software测试得分为基础,比较通过《临床医学PBL综合课程》训练后得分的改善,定量评价学生的临床思维。结果所有学生完成了《临床医学PBL综合课程》教学,学生表达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分析与临床推理能力、知识信息管理能力随着案例数增加在稳步提高,连续通过两个PBL案例训练后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意愿和态度在第二个PBL案例(急性心肌梗死)时得分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BL课程训练后,学生在诊断表现、临床思维、处置得分、总体表现得分较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历书写、知识掌握得分改善不明显。结论形成性评价与web-bas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software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认识自身不足。

  • 标签: 临床医学PBL综合课程 临床思维训练及评测软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医学本科生教育中开设重症医学专业方向课程的可行性,以缓解重症医学人才匮乏的现状,为提高临床危重症救治成功率奠定基础。方法选择贵州医科大学(原贵阳医学院)2008至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在其入学已满3年、即将进入四年级,并且基础医学教学已完成、临床医学教学即将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包括重症医学专业在内的各专业的介绍及宣讲,由学生自由选择四年级进入临床学习和实习的专业方向;2012至2014级临床医学学生则在入学时自由选择专业方向。结果2011年9月至2019年7月院校共培养2008至2014级临床医学重症医学专业方向本科生246名,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专业团队共承担并完成教学540学时;2019年7月全部学生按时毕业,就业率100%。246名学生中考取本校和外校的硕士研究生共40名,占16.3%。结论在临床医学本科生课程中开展重症医学专业教育,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择业,进入临床后能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危重症,部分缓解重症医学人才奇缺的现状。

  • 标签: 重症医学 本科生教育
  • 简介:摘要浙江大学自2005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培养过程中借鉴国外医学教育发展的经验,改革创新,形成颇具特色的行医学课程体系。行医学是着重学生素质教育、能力教育的纵向课程。它以传授关于人类健康行为、疾病和医疗发展的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让学生在医疗团队合作环境下学习所需的医患人际沟通技巧,运用临床工作所需的医学知识与操作技能,同时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在终身学习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临床医学八年制 行医学课程 教学实践 课程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阶段进行基于置信职业行为(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EPAs)的评价,以发现临床实习教学中的不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2017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50名学生进行EPAs的自我评价(自评)和带教教师评价(他评),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自评和他评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将每个指标评价为3级及以上的比例和无法评价的比例进行统计。结果大多数指标的自评和他评结果一致,如EPA1(接诊患者)、EPA5(医疗文书书写)、EPA6(病例汇报)的自评和他评结果均为3(3,4);少数指标存在差异,如EPA10(知情同意)的自评和他评结果分别为3(3,4)和3(2,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指标自评和他评为3级及以上的比例均较高,如EPA1(接诊患者)、EPA5(医疗文书书写)、EPA6(病例汇报)的比例分别为100.0%和88.2%、94.0%和91.8%、90.0%和91.8%。部分指标自评和他评为3级及以上的比例较低,如EPA8(危急重症识别与处理)、EPA9(患者转运与交接)的比例分别为30.0%和43.6%、50.0%和51.8%。结论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EPAs自评和他评结果基本一致,基本达到临床实习教学要求,部分EPAs指标评价结果与住院医师入职基本要求相比仍有不足,建议进一步完善临床实习教学,以促进与毕业后教育的平稳过渡。

  • 标签: 医学生 置信职业行为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实习 评价
  • 作者: 潘政松 易婧婧 卢永平 张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整合课程能够促进知识的运用,加强课堂学习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以器官-系统为基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全面整合目前已经在医学教育中初步应用。本研究以北京协和医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的以器官-系统-功能(organ-system-function,OSF)为基础的整合课程为例,阐述了基础医学阶段整合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从学生满意度角度着手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70.0%的模块满意度评分超过3分,学生对于OSF整合课程以及与之相应的系列教学方法总体是认可的。随着试点班人数的增加,未来还应更加深入地探讨OSF整合课程的设计及实施效果。

  • 标签: 临床医学专业 整合课程 教学方法 学生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校合并后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的变化,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是否经历医学院校合并,将纳入研究的68所院校分为27所合并医学院校和41所独立建制医学院校。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分别计算不同类型医学院校1998至2010年以及2015至2019年历年校均招生规模和招生规模增长率,并按照地区、院校层次分别讨论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年均增长率。结果1998至2010年,独立建制医学院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9.3%,2015至2019年招生规模相对变缓,年均增长率为3.3%;与独立建制医学院校相反,合并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历年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浮动。近年来,独立建制医学院校校均招生规模已是合并医学院校的2倍。结论合并医学院校招生增长率和招生人数远远低于独立建制医学院校,在综合考虑地区和院校层次的基础上,合并医学院校应当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招生数量。独立建制的医学院校在控制单点招生规模的同时,也应当得到更多的资源投入,以缓解院校间、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 标签: 临床医学 招生规模 合并医学院校 独立建制医学院校 本科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双轨合一"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下,科研水平处于中等的省级教学医院,临床专硕目前面临的科研现状。方法通过对一所省级教学医院所有在读的3个年级医学硕士研究生,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的方式对科研相关的认知、现状、自我评价进行全方位调查,并分别对专硕和学硕的科研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学硕参与科研课题的比率要高于专硕,专硕研究生即使到三年级参与科研课题的比例仍然不高。而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学硕与专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硕对科研知识的掌握状况要高于专硕。虽然学硕受到导师的科研指导相对较多,但是专硕与导师的沟通增加,并且调查显示专硕对导师、院校研究生政策和科研政策的满意度均要高于学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研究生的自我科研压力调查发现,学硕和专硕的科研压力程度都超过了50%。结论学硕由于专业特点及受到导师的科研指导更多,其对科研知识的掌握状况明显优于专硕。但是近年来基于科研课题管理的专硕培养模式改革,已经使得专硕生与导师交流更多,对导师、院校的满意度显著增加。另外,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压力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硕士 科学学位硕士 科研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不同类型院校和不同学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特征并进行分析。方法基于2019年中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调查(China medical student survey, CMSS)数据,从入口、过程和结果3个方面对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从院校类型和学制类型2个维度对学生的特征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学生在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为74.5%(7 497/10 062),明确其职业规划的学生占比为72.3%(7 271/10 062),86.9%(8 748/10 062)的学生表示未来将选择医生职业;八年制、七年制和五年制学生在家庭背景[如城乡比例:78.9%(747/947)比21.1%(200/947),65.8%(1 042/1 583)比34.2%(541/1 583), 62.4%(4 698/7 532)比37.6%(2 834/7 532)],论文发表人数占比[49.5%(469/947),43.5%(689/1 583),34.4%(2 589/7 532)]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学生在规则性学习行为评分为(3.89±0.80)分,在临床能力领域评分为(5.90±2.17)分。结论相比全国本科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在第一志愿录取比例上更高,且在未来职业发展路径上更为明确;长学制学生在家庭背景和论文发表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学生主动性学习行为相对不足,应加强学生在科学和学术、健康与社会和职业素养等3个领域能力的培养。

  • 标签: 临床医学专业 本科生 特征 中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各高校临床医学培养方案中预防医学课程设置现况。方法抽取全国各区域共36份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培养目标涉及预防理念的情况、预防医学课程开设情况等。结果所有培养方案中,22份(61%)在培养目标中未提及预防或群体健康;只有1所高校将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一起列为主干学科。预防医学核心课程(卫生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社会医学)的总学时数从80~252不等,平均为(156.7±43.2)学时。预防医学课程占总课时数的百分比平均为4.3%±1.1%,最低的仅占2.5%,最高的也只占7.5%,均不足总课时数的10%。各高校之间预防医学各门课程的学时数差异较大。结论现有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预防理念渗透不足,预防医学课程学时数占比极低,各高校预防医学课时数差异较大。加强新时代临床医学生预防理念的培养迫在眉睫,建议从强化预防为主的观念、完善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强化预防与临床融合发展和注重临床研究能力提升4个方面不断完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标签: 培养方案 预防医学 健康中国 公共卫生
  • 简介:摘要探索了临床医学长学制康复医学启蒙见习课程建设。教研室成立了启蒙见习教学组,明确了康复医学启蒙见习的带教目的、带教内容和带教方式。教学组确定了康复医学启蒙见习内容与见习要点是以直观的康复医生日常诊疗工作、康复治疗技术为框架进行设计。见习后学生反馈收获最大的见习内容是康复门诊。其原因可能是康复门诊能够接触到完整的康复病例诊疗过程,学生不需要特别多的医学知识,更容易接受。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对指导老师的评价满意。达到了较好的见习效果。

  • 标签: 临床医学长学制 康复医学 启蒙见习 早期接触临床
  • 简介: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医学院校陆续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医学部自2006年开始探索课程整合,2020年秋季学期全面实施由横向整合、纵向整合和螺旋整合构成的整合课程体系。本文结合整合课程的特征,梳理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整合课程体系的设计背景和设计思路,总结了课程设计的关注要点与经验教训,提出了对课程整合体系的展望,希望能够为其他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标签: 临床医学 整合课程 器官系统整合 设计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