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信电台个体特征识别是根据各个电台存在的细微的差别,从信号中提取出可以用来区分的电台特征的主要信号,从而有效的实现对通信电台个体他正的研究分析和识别,并对这些电台进行监测和跟踪。因此通信电台个体特征的识别和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对传统的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通信电台个体识别可以根据电台的细微差别就能识别出不同的电台个体,因此在无线电安全通信、军事通信等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进行了通信电台个体特征的概述,采用短视频率波动信息作为电台的个体识别特征,可以有效的避免个体特征信号在提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个体识别的技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Jose Ordovas及其同事认为,根据个体特征和行为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具有前景,但在实施之前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关国良及同事探讨认为,癫痫治疗的试错法已有一个多世纪没有改变,但机器学习和患者衍生的干细胞有望提供一种个体化且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泄殖腔畸形术前个体化评估流程及其对手术方式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7年11月接诊的31例泄殖腔畸形患儿的临床数据,阐释在姑息及根治术前进行的首次及二次评估中,通过B型超声、共同通道造影、磁共振及内窥镜检查等手段对泌尿、生殖系统伴发畸形、直肠盲端位置及共同通道长度等重要信息分析的临床意义,及其对泄殖腔畸形分型以及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本组全部为女童,首次就诊年龄(280.25±731.01)d,年龄范围0~9岁,中位数为25 d;随访终末患儿年龄(51.91±44.13)个月,范围在11~192个月,中位数41个月。结果本组确定共同通道小于1 cm的Ⅰ型畸形患儿10例,大于1 cm小于3 cm的低位畸形患儿14例,大于3 cm的高位畸形患儿7例。Ⅰ型畸形患儿中,3例行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PSARP),7例行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阴道后壁下移。低位畸形14例患儿全部采取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尿生殖窦整体下移术。高位畸形1例仅行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未处理尿生殖窦;其余6例采取腹骶联合直肠阴道替代+肛门成形术。随访9个月至7年,平均38.46个月;31例患儿结肠造口均在术后3~6个月内关闭。1例患儿出现肛门狭窄,再次行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治疗;2例患儿因肛门黏膜脱垂或肛周瘢痕形成再次手术;1例患儿因尿失禁行膀胱颈结扎及尿流改道。结论在个体化的首次、二次评估策略指导下,以共同通道造影、CT、MR及内窥镜检查等为主的评估,可明确疾病分型及并发畸形,有效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

  • 标签: 个体化医学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泄殖腔畸形
  • 简介:摘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危重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血液透析治疗时,血液与体外循环管路、透析滤器接触后引发凝血系统的激活,常造成提前终止治疗和体外循环回路中血液的流失,所以选择适宜的抗凝方法是实现CRRT理想疗效的关键。然而,危重患者中,抗凝也是一种挑战,因为很大一部分患者由于创伤、感染、休克,已经存在严重的出血风险。但如果不抗凝,CRRT过滤器的性能会下降且管路的寿命将明显缩短。抗凝方法有许多,每一种都是一把双刃剑,选择时应评估患者的凝血情况、熟悉各种抗凝剂的特点和禁忌证,从而选择合理的抗凝剂,实施个体化策略。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抗凝治疗 危重患者
  • 作者: 陈翀 刘堃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眼视觉与光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眼科疾病精准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080
  • 简介:摘要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严重威胁视功能的视网膜病变,是工作年龄段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抗VEGF药物是治疗DME的一线药物,在改善视功能方面具有革命性意义。然而,仍有30%~50%的患者对抗VEGF药物治疗无应答,且频繁的注射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治疗负担。新的治疗策略包括改善抗VEGF药物的疗效和持续时间、靶向炎症、血浆激肽-激肽释放酶系统、血管生成素-Tie2系统和神经变性等新治疗途径以及使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和靶向激光治疗。确定对抗VEGF药物治疗无应答的病例,建立从抗VEGF药物治疗到抗炎等替代治疗的标准化、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仍具有挑战性,仍需继续研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和筛查策略,以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DME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 标签: 黄斑水肿/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 述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手术方式的个体化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0~Ⅲ期老年乳腺癌患者(年龄≥70岁)手术病例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保乳手术、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腺体全切手术和传统乳房切除术三组,对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激素受体情况、麻醉方式、手术方式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患者144例(手术147例),随访8~96(36.5±10.7)个月,中位随访27个月。乳腺癌相关死亡6.3%,非乳腺癌相关死亡4.9%,患者总生存率为88.9%;局部复发3.5%,远处转移5.6%。在保乳、腺体全切和传统乳房切除三组中,接受全麻的患者分别为38.5%,82.0%和73.3%,保乳手术的手术时间最短[(71.6±31.6)d和(84.8±24.8)d和(100.0±34.4)d,F=7.264,P=0.001],术后引流量[(39.5±75.4)ml和(154.9±135.6)ml和(334.1±287.2)ml,F=31.481,P<0.001)]和引流天数[(2.8±3.3)d和(6.3±2.8)d和(8.5±3.7)d,F=38.101,P<0.001)]最少。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应在综合评估并明确分子分型的前提下进行决策,保乳手术是激素受体阳性、cN0老年乳腺癌患者优选的手术方式。合理增加保留皮肤、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手术,可改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乳手术 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术 外科策略
  • 简介:摘要术中早期应用肺保护策略不仅可以预防术中肺不张,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肺保护策略尤其是如何滴定适宜的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PEEP)一直未有定论。文章综述了可用于手术室内的PEEP滴定策略,并列出各策略的适用范围与限制因素,旨在为术中如何选择PEEP滴定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呼气末正压 滴定 个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避孕节育干预对产后妇女所产生的影响,为今后广泛开展产后避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于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附属医院和另外7家医院住院分娩女性4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00例。观察组予住院分娩及产后42 d返诊时严格宣教避孕,个体化落实避孕措施,发放避孕宣传手册及安全套,加入避孕咨询与交流平台。对照组按个体化避孕常规宣教及监测。分别于产后3、6、9、12个月对研究对象进行电话随访,获得研究对象的产后性生活恢复时间、月经复潮时间、避孕方式及使用情况、母乳喂养时间、1年内非意愿妊娠及结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产后避孕知识知晓率[62.96%(1314/2087)比29.35%(606/2065)]、产后1年内规范避孕率[91.71%(1914/2087)比44.94%(928/2065)]、高效长效避孕率[28.08%(586/2087)比10.02%(207/2065)]、产后1年非意愿妊娠率[2.06%(43/2087)比8.04%(166/2065)]、人工流产率[1.29%(27/2087)比7.36%(152/206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产后尽早个体化避孕节育干预更有利于产后妇女掌握避孕相关知识,提升有效避孕率,避免非意愿妊娠,适时保持妊娠间隔,保护生育力,保障生殖健康。

  • 标签: 产后避孕 个体化干预 非意愿妊娠 人工流产
  • 简介:摘要呼吸危重症患者个体化康复是一个综合干预体系,强调多学科支持、个体化治疗,贯穿患者治疗与恢复的整个过程。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对康复干预的时机进行量化评估,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ABCDEF集束策略实施个体化康复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动态评估康复对呼吸危重症患者的获益和可能的风险,并制定不良反应防控预案,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生理和心理功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ICU后综合征发病率,促进呼吸危重症患者顺利康复。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消化道疾病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发病相关,其感染率高、致病力强,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耐药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而导致Hp根除率下降,成为临床棘手的问题。近年来,为了努力提高Hp根除率,国内外学者做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个体化”精准根除治疗的概念,根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药物根治方案。本文将对Hp根治联合用药的患者个体化差异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根治Hp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个体化 抑酸剂 抗生素 铋剂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应急救援已经进入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发展阶段。应急救援工作环境特殊,推进相关人员职业健康与个体防护研究是落实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重要保障。本文综述了影响应急救援人员职业健康的危害因素以及可能导致的健康影响,对个体防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应急救援人员职业健康研究方向的建议。

  • 标签: 个人防护用品 中毒 应急救援 职业健康 工效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围手术期个体化护理措施。方法2019年9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日间手术室完成359例成人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均给予个体化护理。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2~6分,平均(2.3±0.7)分,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5.5±1.1)个月,无复发、慢性疼痛及异物感,均恢复良好。结论合理规范的围手术期个体化护理可以提高腹股沟疝日间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疝,腹股沟 围手术期 护理 日间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两种肌酐校正尿碘的方法计算成人个体碘排泄量,评估不同方法衡量个体碘营养水平的意义和价值,为碘缺乏病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招募来自福建省的18 ~ 59岁健康成人,采集其24 h尿、空腹尿及上午8:00 ~ 12:30的随机尿,检测相应尿碘及肌酐浓度。分别采用两种不同肌酐校正及肌酐估计公式计算24 h尿碘排泄量估计值,并与24 h尿碘排泄量实测值比较。结果24 h尿碘排泄量实测值、空腹尿和随机尿24 h尿碘排泄量估计值1、24 h尿碘排泄量估计值2男、女性别间比较(μg/d:195.5比190.9、190.0比181.7、160.2比144.2、174.8比179.2、148.3比13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24 h尿碘排泄量实测值与空腹尿24 h尿碘排泄量估计值1、24 h尿碘排泄量估计值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随机尿24 h尿碘排泄量估计值1、24 h尿碘排泄量估计值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24 h尿碘排泄量实测值与空腹尿和随机尿24 h尿碘排泄量估计值1、24 h尿碘排泄量估计值2间均呈线性相关(r = 0.772、0.266、0.828、0.391,P均< 0.01)。结论用肌酐校正空腹尿碘浓度来估计成人24 h尿碘排泄量是可行的,可作为个体碘营养水平评价指标,但其对于儿童及孕产妇是否适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个体碘营养 24 h尿 肌酐校正 尿碘 成人
  • 简介:摘要虚、瘀、毒是晚期肿瘤患者的主要病机,且常伴随出现。益气活血解毒法为针对上述病机进行治疗的基本大法。不同的晚期肿瘤患者或同一晚期肿瘤患者在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其病机侧重不尽相同,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运用益气活血解毒法进行个体化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 标签: 益气活血解毒 晚期肿瘤 个体化治疗 辨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例ABO亚型的分子机制。方法先证者红细胞ABO表型鉴定采用常规血清学技术,ABO基因第6~7外显子序列采用PCR技术扩增并应用Sanger法双向进行测序分析。先证者ABO基因第6~7外显子单体型检测采用单链扩增测序技术。结果先证者红细胞与抗-A凝集强度4+、抗-A1不凝集,抗-B凝集强度3+,抗-H凝集强度4+;其血清与标准A细胞、O细胞和自身细胞不凝集,与标准B细胞在4℃呈现弱凝集,先证者血清学特性符合ABO亚型。ABO基因第6~7外显子双链测序分析显示先证者261 G/del、297AG、526CG、657CT、703GA、803GC、930GA杂合,796CC纯合。单体型测序显示先证者一个等位基因为ABO*O.01.01,另一个等位基因与ABO*B.01相比仅c.796A>C变异,导致266位蛋氨酸变成亮氨酸;比较国际输血协会ABO等位基因已命名的数据,发现该变异属于新等位基因。结论ABO*B.01等位基因c.796 A>C变异,导致266位蛋氨酸变成亮氨酸,可引起CisAB亚型。准确鉴定ABO亚型应结合血清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 标签: ABO血型系统 CisAB亚型 测序分析 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以心肺运动试验为指导制定的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0年1—11月在我院住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60例,数字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研究组(药物基础上联合个体化的运动康复)各30例,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均不调整降压药物。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动态血压监测,比较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心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运动12周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与运动前比较,研究组患者体质指数、静息心率、静息收缩压、静息舒张压、峰值收缩压、峰值舒张压下降(均P<0.05),最大代谢当量、峰值摄氧量、最大功率、峰值心率升高(均P<0.05),对照组患者静息心率、静息舒张压降低(均P<0.05);12周后,研究组患者体质指数、静息收缩压、静息舒张压较对照组降低,(24.5±2.0)kg/m2比(26.7±2.2)kg/m2、(133.8±10.8)mmHg比(139.3±9.0)mmHg、(79.4±8.0)mmHg比(84.9±9.3)mmHg(均P<0.05),最大代谢当量、峰值摄氧量、最大功率、峰值心率较对照组升高,分别为(6.0±0.6)比(5.2±1.1)、(22.0±2.7)ml·min-1·kg-1比(20.3±3.7)ml·min-1·kg-1、(124.3±19.9)W比(112.4±25.1)W和(130.1±15.5)次/min比(122.9±11.7)次/min(均P<0.05)。结论与单纯降压药物治疗患者比较,以心肺运动试验为指导制定个体化运动合并药物治疗的康复处方,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改善其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运动疗法 运动试验 血压测定
  • 简介:摘要利妥昔单抗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通过特异性结合B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CD20而发挥药理效应。利妥昔单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药理机制复杂,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呈非线性且变异度很大,为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带来较大的变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实施个体化治疗来提高其用药合理性。目前,利妥昔单抗已具备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基本条件,如血药浓度检测技术、肿瘤生物标志物和相关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技术等。利用这些技术,结合疾病诊断、人群特殊性、给药途径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综合分析,可以构建利妥昔单抗PK/PD模型,对其疗效、毒性和耐药进行预测。药师参与利妥昔单抗的个体化治疗,开展TDM,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个体化 药代动力学 药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