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中国,人们消费方式和支付方式都变得多种多样,阿里巴巴旗下一款名为“支付宝”软件甚至被国外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在日常生活,线下支付已经成为了人们每天离不开科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生活。而随着网络计算机图像技术发展,我国的人脸识别技术也在高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对图像识别和信息提取,这种技术应用在日常生活安检、签到、考勤等确认身份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身份确认失误率。然而,线下支付技术同样需要简单身份识别系统,所以,人脸识别技术在线下支付应用也就越来多。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支付时存在身份确认失误;另一方面使人们财产安全得到更加牢固保障。笔者在本文中针对人脸识别技术和线下支付系统简要分析人脸识别技术在线下支付系统得发展与应用。希望为未来两项技术发展中提供有力知识理论和经验建议。

  • 标签: 人脸识别 图像处理 线下支付 系统应用
  • 简介:摘要在"互联网+医疗"和人脸识别技术研究不断深入背景下,人脸识别产业不断成熟,人脸识别在医院管理、辅助医疗、疫情防控等医疗领域得到初步应用。与此同时,人脸识别技术在实践带来了误差风险、技术破解风险、隐私风险、平等风险、滥用风险等问题,严重威胁群众的人身及财产权益,亟需法律界对此作出回应。作者在总结人脸识别技术在医院具体应用方向基础上,对我国有关人脸识别法律规制路径进行梳理,并提出应当立足技术研发、强化医疗机构"守门人"责任、健全法律体系与加强司法引领建议,以完善人脸识别技术法律规制,减少医疗机构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侵权风险,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 标签: 人脸识别 信息保护 法律风险 隐私保护 医疗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务院及教育部大力推进产业。其中人脸识别因其应用广泛,故在人工智能占尤为重要地位。本文从模型识别的角度,通过建立肤色法概率模型判断出人脸照片大致位置;通过建立面部特征点位置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K-L变换实现人脸精确识别;在获取图像及建立数据库基础上,通过欧式距离法,达到人脸识别及其检核目的。本文采用基于面部特征点PCA人脸识别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对人脸进行识别,其算法具有广泛参考价值,并在其他图像识别中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肤色法概率 主成分分析法 K-L变换 欧式距离法
  • 简介:摘要文章简单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特点和优势,根据核电站特点及其安全防护要求,对人脸识别技术在核电站安防系统适用性进行探讨。

  • 标签: 核电站 人脸识别 安防系统
  • 简介:摘要随着建筑行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劳务用工涌入建筑行业,已然成为工程一线主力军。在人员管理过程,流动性频繁、受制度约束较差特点暴露尤为突出。传统管理模式通过手工录入方式进行信息台账汇总更新,人工管理档案资料,过程繁琐、出错率较高,无法保证数据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这给劳务人员现场管理造成了极大困难。企业要建立和谐、稳定劳动用工关系,促使企业和员工实现共同发展需求,就必须要从管理理念上创新、手段上创新、模式上创新,本文就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劳务用工实名制考勤、工资在线支付、企业管理智能化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导与研究。

  • 标签: 信息技术 智慧工地 实现途径。
  • 作者: 杨静文 杨宗瀚 李健 刘云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 100084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简称人脸识别技术)实时评估医学生课堂专注度,评价其在应用可靠性。方法2021年10月,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2018级五年制和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在牙体解剖学8个课时课堂录像,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对录像资料转换图片(每秒抽取1帧)进行人脸分析,用随机函数抽取全部图片数据1/5作为检测数据集并输出其识别"专注"学生的人脸数量,同时由授课教师肉眼观察学生面部状态以进行"专注"学生的人工识别,计算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和查全率。通过Wilcoxon检验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21 600张图片"专注"学生进行人脸识别,4 320张图片作为检测数据集,人脸识别的准确率为90.4%(41 288/45 668),查全率为81.4%(41 228/50 648)。人脸识别(378 830人次)和人工识别(345 689人次)专注"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二者呈中等程度相关(ICC=0.65,P=0.026)。结论人脸识别技术能够有效判断医学生在课堂上专注程度,可以为实时评估教学效果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 标签: 学生,医科 实时评估 专注度 教学评价 人脸识别 人工智能
  • 简介:要人识别作为快速、简便身份识别手段,广泛应用生活多个领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部分患者伴随着面部结构异常,成为人脸识别的潜在应用场景。本文综述了人脸识别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筛查和诊断相关研究进展,以期提供新诊疗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人工智能(AI)骨髓细胞识别技术在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上诊断价值及问题。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2020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间经流式细胞术检查确认白血病MRD患者65例,调取其骨髓瑞氏染色涂片,通过基于AI平台分析系统对所有骨髓涂片进行无人工干预全自动扫描及细胞分类。将AI细胞分类中原始细胞比例>3%者诊断为AI-MRD。按AI自动识别细胞数量,将病例分为识别细胞数少于500组(L500组)18例、识别细胞数500~1 900组(B1900组)35例、识别细胞数大于1 900组(M1900组)12例,组间病例无重合、遗漏。以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FC)-MRD结果为标准绘制每组患者人工智能检测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各组曲线下面积(AUC)值和AI结果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按AI自动识别细胞数量分组后,L500组检测结果MFC-MRD+/AI-MRD+7例、MFC-MRD+/AI-MFC-2例、MFC-MRD-/AI-MRD+6例、MFC-MRD-/AI-MRD-3例;B1900组检测结果MFC-MRD+/AI-MRD+13例、MFC-MRD+/AI-MFC-6例、MFC-MRD-/AI-MRD+6例、MFC-MRD-/AI-MRD-10例;M1900组检测结果MFC-MRD+/AI-MRD+5例、MFC-MRD+/AI-MFC-0例、MFC-MRD-/AI-MRD+1例、MFC-MRD-/AI-MRD-6例。以MFC-MRD为确定标准,L500组、B1900组、M1900组AI-MRD检测敏感度分别为53.8%、68.4%、83.3%,特异度分别为60.0%、62.5%、100%,准确度分别为55.6%、65.7%、91.7%,AUC值分别为0.568(P=0.654)、0.678(P=0.069)、1.000(P<0.001)。结论初步探索了AI骨髓细胞识别在白血病MRD检测诊断价值及问题,证实当将AI细胞分类中原始细胞比例>3%设为AI-MRD阳性阈值时,随着AI识别细胞数量增多,AI与MFC-MRD检测一致性随之增高。

  • 标签: 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骨髓细胞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传统医患沟通模式易造成患者知情告知不充分,引起医患纠纷。浙江省人民医院基于以患者为中心视角探索实践医患沟通新模式。根据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病种目录以及各科室高频手术梳理目录,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诊疗过程需要与患者沟通内容制作成通俗易懂、标准化、同质化配音幻灯片演示文稿与视频,并将其嵌入电子病历系统。患者观看完毕后可直接在电脑上签署知情同意书。此举措不仅加深了患者理解,提高医患沟通同质化水平,也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一定借鉴意义。

  • 标签: 卫生服务管理 多媒体技术 医患沟通 术前谈话
  • 简介:摘要网络通信与医疗领域相结合诞生了远程医疗。远程医疗实施可改善区域性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缩短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医护人员之间距离,提高诊疗时效性,是一项不断发展、应用广泛技术。目前最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正凭借其高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优点给移动通信及包括远程医疗在内其他相关行业带来重大变革。本文回顾远程医疗发展,介绍5G技术特点及其应用远程医疗国内外研究成果,并对这一领域发展进行展望。

  • 标签: 远程医学 远程会诊 远程手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 作者: 廖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全科医院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分析讨论健康教育应用老年高血压护理价值。方法:在我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确定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一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另一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用于老年高血压护理是有积极作用,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控制管理能力,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老年;高血压护理
  • 作者: 沈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0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无锡214000
  • 简介: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治疗辅以循证护理价值。方法:试验者是2021.01至2023.01在医院治疗58例乳腺癌患者,以入院时间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例数均是29例,所采取分别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比对在应用不同护理方案后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舒适度、护理安全性、护理操作水平及治疗环境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乳腺癌进行干预,可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促进其尽快恢复,适宜推广借鉴。

  • 标签: 乳腺癌;循证护理;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将床旁盲插鼻肠管技术应用长期卧床患者,探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本溪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60例长期卧床需行肠内营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对营养供给方式选择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5.83±11.65)岁,常规置入胃管供给营养;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5.51±11.89)岁,采用床边直接盲插鼻空肠营养管。对比两组患者舒适度、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记录鼻饲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置管前,两组患者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置管7 d后,观察组GCQ评分[(80.36±8.78)分]及IgA[(3.75±0.36)g/L]、IgM[(3.95±0.25)g/L]、IgG[(11.96±2.36)g/L]、Alb[(36.28±4.76)g/L]、Hb[(113.38±15.51)g/L]、TF水平[(275.79±29.15)mg/d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3.52±11.82)分、(3.19±0.43)g/L、(3.34±0.17)g/L、(10.63±2.19)g/L、(31.35±4.63)g/L、(108.63±16.64)g/L、(239.35±23.53)m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置管1个月后,观察组生理功能[(78.23±6.18)分]、心理健康[(76.16±6.35)分]、社会功能[(77.75±6.34)分]、情感职能[(79.12±6.72)分]、活力[(66.90±5.45)分]、躯体疼痛[(72.14±5.67)分]、生理职能[(71.40±6.71)分]、总体健康评分[(74.64±8.58)分]均高于对照组[(71.49±6.67)分、(70.25±6.39)分、(70.27±6.58)分、(70.98±7.06)分、(58.58±5.71)分、(67.28±5.36)分、(64.24±6.46)分、(66.57±8.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置管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3/30)]低于对照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床旁盲插鼻肠管为长期卧床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取得不错临床效果,有利于增加患者舒适度,增强免疫功能,降低鼻饲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营养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长期卧床 误吸 鼻肠管 舒适度 免疫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全基因组测序(WGS)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鉴别新疆一起疑似聚集性伤寒疫情。方法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染病报告系统收集5例伤寒病例,对5例病例流行病学史进行回顾性调查,重点针对病例诊断过程以及疑似感染来源进行调查,同时对5株分离到伤寒沙门菌进行 WGS和PFGE分析和聚类,最后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定疫情性质。结果5株伤寒沙门菌基因组序列、PFGE图谱、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高度一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例病例曾于同一天在同一家餐馆就餐。结论结合伤寒最长潜伏期、病原菌分子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初步判定此次疫情为一起通过就餐食物而感染伤寒沙门菌聚集性疫情。

  • 标签: 伤寒 沙门菌,伤寒 基因组,细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全基因组测序
  • 作者: 马丹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2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11期
  • 机构:北京石景山医院,北京10004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应用产程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分娩4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0名,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采取温馨助产护理干预,随即比较两组总产程用时以及相关指标。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总产程用时、心理环境、社会职能、心理认知等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产妇产程实施温馨助产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产程用时,改善产妇预后生活质量,确保母婴安全,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温馨助产护理;产程;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纳米材料已应用眼科治疗各个领域。本文通过强调纳米粒子及复合物特性,先阐述了其在药物递送方面较成熟应用,再综述了它们在再生医学和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还讨论了纳米材料在眼科医学上应用主要限制-稳定性、生物毒性和临床前-临床差异。在恰当运输系统和运用场合开发高效、无毒纳米材料,将为纳米材料在眼科治疗未来应用提供更多可能。

  • 标签: 纳米结构 药物释放系统 再生 遗传载体 眼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来益生菌越来越多应用低出生体重儿,本文从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特点、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相关疾病、经济安全性、护理对策5个方面对益生菌应用低出生体重儿安全有效性进行综述。

  • 标签: 早产儿 综述 低出生体重儿 益生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应用女性甲状腺术后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磐安县人民医院治疗女性甲状腺术后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干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甲状腺激素含量、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7.35%(5/68),对照组为30.88%(21/6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632,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分别为(2.21±0.61)pmol/L、(99.03±2.83)pmol/L,对照组分别为(1.24±0.32)pmol/L、(73.62±0.73)pmol/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28、8.541,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23.63±1.61)分、(22.41±2.61)分,均低于对照组(41.24±1.23)分、(38.31±2.53)分(t=8.321、8.291,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71%(10/68),低于对照组36.76%(25/68)(χ2=8.903,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职能、社交能力、情感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功能、总体健康、活力评分分别为(75.93±9.08)分、(83.76±3.24)分、(74.76±3.71)分、(85.76±6.73)分、(75.78±2.29)分、(69.08±1.34)分、(89.78±0.12)分、(69.72±5.7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0.87±3.76)分、(64.98±4.56)分、(61.98±3.65)分、(70.87±4.29)分、(61.98±7.63)分、(54.98±0.08)分、(72.87±0.09)分、(60.92±3.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32、9.176、9.223、9.321、9.432、9.681、9.765、9.842,均P<0.05)。结论在女性甲状腺术后患者应用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可有效增加甲状腺激素含量,缓解者焦虑、抑郁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切除术 手术后医护 手术后并发症 手术后恶心呕吐 甲状腺激素类 干预性研究 女(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剖宫产手术产妇92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研究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两组均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刻VAS评分、睡眠时间,统计两组术前、术后不同时刻血清5-羟色胺、血清泌乳素浓度,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2 h、术后24 h时刻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睡眠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血清5-羟色胺、血清泌乳素浓度水平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术后12 h、术后24 h血清5-羟色胺水平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12 h、术后24 h血清泌乳素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并实施手术室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可减轻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提高产后泌乳,值得推广。

  • 标签: 硬膜外自控镇痛 静脉镇痛 效果 不良反应 针对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