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3 个结果
  • 简介:“满汉复设”是清代官制突出特色之一,但在刑部这样具有相当特殊部门里,满汉官权力配置及其运作实态如何?对此,由于清廷粉饰遮掩,讳莫如深,令研究者常有资料不足征之憾。本文借助所见史料,从语言和人事政策两个角度试做探讨,粗线条地勾勒出清代刑部满汉官权力消长大致脉络,展现了从清初满官垄断刑部到晚清出现所谓“专家掌部”现象反差。尽管清廷一再重申“国语骑射”等崇满抑汉民族歧视政策,以期维持统治民族向心力,但是,伴随着无法阻挡族群融合及制度文化发展内在趋势,司法领域内追求审判公平及专业化潮流,最终还是冲破了种族和语言藩篱。

  • 标签: 刑部 官制 语言 满汉复设
  • 简介:思想为哲学根基是对道家思想继承与发展。直至今天仍有学者总结说:“只有道家东西,尤其是老子《道德经》,与韩非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事实上,老子《道德经》可以视为韩非思想先导。从这个层面上说,老子还要高于、先于韩非。但是,韩非也有自己优势,那就是把老子那些模棱两可的话变成了具体、可操作政策建议。因此,我们可以把韩非视为老子升级版。”

  • 标签: 韩非 法律思想 继承 《道德经》 黄老 道家思想
  • 简介:李大钊调和论内涵丰富,对其教育思想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其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中都渗透着调和思想,这种调和式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李大钊调和思想、教育思想相关论述及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其调和式教育思想主要内容,汲取其精髓,挖掘其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当代教育改革重要启示。

  • 标签: 李大钊 调和 教育思想 教育改革
  • 简介:羁押必要审查制度建立,凸显了刑事诉讼保障人权措施中国特色。但就司法实践而言,其能否真正发挥程序效用,则不仅取决于制度本身科学与否,而且还受外部条件制约。本文从羁押必要审查在刑诉法修改前后比较入手,在对其内在缺失和外在制约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完善建议。

  • 标签: 捕押分离羁押必要性法定职责法律监督
  • 简介:基于苏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需要,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马克主义经典作家列宁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检察制度和辩证地继承彼得一世时期检察制度合理成分基础上,阐发了富有社会主义特色检察权理论。列宁检察权思想在苏俄时期检察制度建设法制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发展,不仅构筑为前苏联检察制度建构理论基点,而且列宁检察权思想亦是新中国检察制度建构重要理论基础。列宁检察权思想理论基于中国国情和检察制度建设背景,经过六十余年曲折发展演进,已经具有了中国化特点。在当代中国司法改革推进宏观背景下,列宁检察权思想理论对于中国检察制度改革、发展和完善路径选择上,仍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借鉴价值。

  • 标签: 列宁 检察权 中国化 时代价值
  • 简介:学界对李大钊完政思想不乏关注,而对其完政思想调和观念却从未有人论述。李大钊认为制宪时必须遵循“调和”与“抵抗”二律,这样才能形成保障国民的人权与自由、具有民主精神、具有包容、稳定性和权威宪法。李大钊宪政调和思想充满智慧,具有唯物辩证法高度,对和谐社会宪法修正、宪法实施提出了原则要求和方法上指导。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现实意义。

  • 标签: 李大钊 宪政调和观 和谐社会 宪政建设
  • 简介:正当性问题是法律思想史中历久不衰经典问题,也是最备受争议问题,而法与道德关系问题实为其中枢神经。究其根本,在法正当性问题道德面向中种种争议可被归为两个问题:一、法在道德角度上正当从何而来?二、人们如何把握和论证此种正当来源。这两个问题支撑着法正当性问题道德面向逻辑构成。以此为线索,研究者可以构建梳理相关思想模型。

  • 标签: 正当性 道德 实践理性
  • 简介:内容提要: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羁押必要审查制度,赋予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全过程羁押必要审查职责,为一定程度上实现羁押状态与逮捕措施分离、羁押期限与办案期限分离提供了制度支撑,为降低未决羁押率和缩短羁押期限提供了司法路径。羁押必要审查制度适用,应当立足规范文本和制度环境,综合考量实施主体、启动方式、审查内容、方法路径和配套措施。

  • 标签: 羁押必要性审查 制度内涵 司法适用
  • 简介:作为对司法过程中价值因素予以较多关注法律修辞方法,其本身修辞论证过程就是一种建立在语用学转向基础之上说服实践论辩。因为无论微观修辞技巧还是宏观修辞论证,都是一种语用型式表达,论辩中语用有效是修辞说服主要理论依据。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语境分析和把握拓展着有效概念理解,使对案件分析由静态关注转向动态研究;二是主体间共识达成,保证判决得出作为“好论证”而具有更强可接受

  • 标签: 法律方法 法律修辞 语用-论辩 语用有效性
  • 简介:与西方国家诉讼诚信原则构建于辩论主义基础上不同,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增设诉讼诚信原则仅考虑了遏制恶意诉讼现实需要。从狭义上解读与适用这一原则,不利于发挥其在事实发现、诉讼促进等方面的调整作用,阻碍了这一原则对民事诉讼整体贡献。诉讼诚信原则在适用中必须处理好与具体条款和其他诉讼原则关系,通过补充和个别化调整途径,寻找适用切入点。在适用方法上,直接方法用于对诉讼行为判断,间接方法则通过宣示作用来强化对诉讼主体心理约束,最终服务于诚信诉讼建设。

  • 标签: 诉讼诚实信用 滥用诉讼权利 恶意诉讼 真实义务
  • 简介:在国际巨额融资实务中,多采用银团贷款或项目融资方式,借款人能否提供充足担保是银行是否愿意放款关键。浮动担保虽是一套十分适合于国际银团贷款或项目融资担保机制,但有其先天局限性,须辅以消极保证条款、合同权利让与担保、直接协议及债权人合意等其他担保机制。尽管这些契约辅助担保机制对于银行而言的确可起到完善和补充法定担保作用,但由于我国法律对此并未作明文规范,因而在我国可能仅有债权相对效力而无物权对世效力。故须研讨其实务运作优劣利弊,以促进我国企业利用国际资金以及我国银行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运作。

  • 标签: 消极保证条款 合同权利担保 直接协议 债权人合意
  • 简介:警察战术权源于前苏联《犯罪侦查学》兴起过程中创造智力成果之侦缉措施为主要内容机制需要,其机制生成具有在计划经济时期进行侦查行动和侦缉措施时适应。当代中国警务在构建创新型社会过程中须认真对待警察战术权社会适应性问题,既要选择适宜其社会稳定警察战术权机制,也要改善适宜其机制运行社会基础,因而实践中应正确认识警察战术权私权属性、公法调整及其保护强弱等问题。

  • 标签: 警察战术权 机制 社会适应性 创新型管理
  • 简介:奖励条款是法律文本中规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某种行为给予奖励条款。从法律后果包括奖励与处罚来看,奖励条款应是法律文本必备条款。作为完整奖励条款设计应包括授奖主体、受奖主体、奖励条件、奖励程序及奖励标准内容。我国现行法律文本在奖励条款设计方面存在位置设置不准确、条款内容设计不全面、奖励条款总体缺失等问题,需要在奖励条款规范化设计上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法律文本 奖励性条款 奖励性规范 立法技术
  • 简介:随着2013年1月1日新刑事诉讼法施行,检察机关羁押必要审查职能在审判阶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检察机关内部尚无明确统一羁押必要审查工作机制,从而限制了羁押必要审查制度在审判阶段适用。基于此,文章在对现阶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从平衡审查主体职能分工、明确审查标准、建立审查工作流程及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实现对检察机关在审判阶段羁押必要审查工作机制构建。

  • 标签: 审判阶段 羁押必要性 审查 构建
  • 简介:法具有一般,它通过普遍性地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而对人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引。法一般,主要体现为意志一般,对象一般和适用一般。法一般原则不仅对法治整体而且对法治各组成部分,都发挥着良性促进作用,是法治重要支撑点。在法治建设中,我们应通过保障公民自由,界分立法权限,强化立法论证,激活立法监督和维护法制统一等措施,坚守法一般原则之底线。

  • 标签: 法的一般性 法治 法律原则
  • 简介:内容提要:环境危机出现和生态文明倡导赋予知识产权法保护生态环境责任。对知识产权法进行生态化改造,首先须论证其正当。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生态经济科技观和人学观、环境正义和环境公平理念构成了知识产权法生态化理论基础,它们与知识产权法生态化现实基础和法律基础,共同阐明了知识产权生态化正当内涵。

  • 标签: 生态化 正当性 环境伦理 生态经济 环境正义
  • 简介:“全球化”趋势对主权国家法律实践产生了明显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面临着如何对待本国法律传统、域外法律经验以及如何改进本国法律制度等尖锐问题。在各种争论中需要坚持一点是,法律发展基本推动力来自于其创制主体所面临社会现实。本国法律传统、外国法制经验,都可以为解决问题,推动法律生成、变化而提供重要信息,但它们并非一国法律发展决定性因素。在传统与当下、本土与域外法律制度复杂互动之中,法律发展往往会通过具体历史实践表现出不同于以往、不同于他人自主特征。即使在全球化时代下,我国仍然可以并且需要坚持法律发展自主

  • 标签: 全球化 法律传统 法律移植 自主性
  • 简介:我国证券市场侵损投资者权益现象严重,投资者渴望通过诉讼维权。但最高院有关司法解释规定了证券民事纠纷诉讼要有行政前置程序,明确证券纠纷不适用代表人诉讼制度,这不仅导致证券投资者诉讼维权难度增大,且成本也过高。随着我国广大投资者维权强烈呼唤和证券市场法制化发展需要,有必要立即推出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建议我国从证券纠纷诉讼管辖、证券诉讼证据举证责任、简化证券诉讼程序等方面,尝试适当实施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以满足投资者维权之需求。

  • 标签: 证券市场 证券纠纷 代表人诉讼 证券投资者权益
  • 简介:一、问题提出美国学者伯尔曼在1974年出版《法律与宗教》一书中系统阐释了“法律与宗教”关系,随后在《法律与革命》和《信仰与秩序:法律与宗教复合》等著作里进行了进一步发展。在作者看来,法律并不只是一个规则制度,宗教也不只是一套信条和仪式。〔1〕“法律与宗教被看成既是人类本性又是社会关系两个方面”,〔2〕即“泛化宗教和法律”。

  • 标签: 古代法律 宗教性 形式意义 《法律与宗教》 中西 美国学者
  • 简介:文化多样是现代国际法重要价值目标。但在贸易自由化浪潮中,文化多样不断受到冲击。现行WTO法律体系无力在国际文化贸易中为文化多样提供有效保护,《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公约》由于自身缺陷也无法解决国际文化贸易中文化多样保护法律依据缺失问题。文化权利作为文化多样授权规范与法律主张基础,可以为文化多样保护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文化多样性 文化权利 贸易自由化 W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