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代社会遭遇了生存意义危机,其重要表现便是法律不被信任宗教不被信仰,伯尔曼研究法律宗教便是想解决此问题。在伯尔曼看来,法律宗教共同具有四种要素,即仪式、传统、权威和普遍性;而宗教所要求的爱、信仰和恩典等要素法律相契合;法律宗教应该超越原先的二元论束缚并形成综合以破解分离的困境。然而,法律宗教之分离是反思中世纪以及近代实践的一种经验结晶,它造就了现代的个人自由有限政府,伯尔曼的解决途径则可能反其道而行之。

  • 标签: 伯尔曼 法律 宗教 权威 现代
  • 简介:在人类早期社会,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主要是宗教、道德和法律,宗教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古代印度和西亚地区,逐步发展起了一批影响力巨大的宗教形态(吠陀教、婆罗门教、佛教、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这些宗教,不仅形成了信仰体系、组织机构、程序仪式等,而且逐步规范化、法律化,形成一个庞大的法律体系——宗教法,成为人类法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后,宗教法虽然日趋衰落,但其影响仍然存在,约束着信徒和相关的世俗居民。本文对宗教法的思想渊源,宗教法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宗教法在人类法律文明史上的地位以及宗教法的前景等进行系统地阐述。

  • 标签: 宗教法 起源 变迁 人类法律文明 法律史
  • 简介:《法律宗教》一书由梁治平先生于1987年第一次翻译。[1]该书作者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伯尔曼教授,全书正文仅8万字上下,半天可读完。据说本书让梁治平先生初读之时产生不可抑制的惊异和喟叹,以致他下定决心将其译成中文以飨国人。或许他当时只是出于作为一名学者所与生俱来的一种学术悸动,但是后来的情况却是该书成为中国学者案头必备、文中常引的经典读本,特别是书中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句话不知道俘获了多少法学学者以及学子的心。

  • 标签: 《法律与宗教》 中国学者 伯尔曼 美国哈佛大学 法学院 信仰
  • 简介:早在1919年,李大钊先生就指出,“现代生活的种种方面,都带着Democracv的颜色,都沿着Democracy的轨辙。……Democracy就是现代唯一的权威,现在的时代就是Democracy的时代。”事实上,经济的民主化也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民主经济。将经济经济民主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更能透视经济市场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经济法是政府市场互动之法的本质。

  • 标签: 经济法 经济民主 法的本质 政府与市场 民主化 权威
  • 简介:宗教财产类型变动,本质上属于将局限于特定家庭成员或者亲属为宗教用途而使用的宗教财产,经过法定程序转换为提供给不特定的相同宗教信众或者公众使用的宗教财产。该宗教财产的法律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私有财产变动为公共财产,从可继承可处分可强制执行的财产变动为不可继承不可处分不可强制执行的财产,从完全属于私人财产自由范围内的财产变动为属于受到政府和信教群众监督和管理的财产。在此类型变动中,应当由捐献人在捐献之前以合法方式对该宗教财产的利益相关者(法定继承人、债权人、抵押权人)做出保障。

  • 标签: 宗教财产类型变动 公共财产 利益相关者保护
  • 简介:<正>少数民族的宗教权,包括民族宗教信仰权、宗教生活权。指多民族国家或国际社会通过国内立法或国际公法形式,允许和保障各少数民族享有信仰自己所崇信的宗教教义,教旨、教派以及供奉自己所笃信膜拜的教主、教神的自由权利;同时享有参加和实行各种宗教仪式活动的自由权利。这里,所谓少数民族,一般指多民族国家中相对主体民族人数较少的民族;在国际社会或多种族、种群或尚存殖民领土、非自治领土或托管领土国家中,除上述涵义外,“少数民族”还兼含在一定法域中居于“从属”地位的特定的人们共同体或特定民族(种族、种群)综合体。例如海湾地区居于被统治地位的库尔

  • 标签: 少数民族 中国宗教 多民族国家 自由权利 民族宗教信仰 国际社会
  • 简介:宗教团体商法人不同于宗教团体的商业行为,而限定于事实存在的宗教团体出资组建的公司,该公司进行商事经营,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商法人,而这显然是传统民法学说的目的财产难以概括的。宗教团体商法人具有先天的社会资本优势,能够更为有效和广泛地促成社会合作,但是世俗社会中的宗教团体商法人同样可能面临"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宗教理想世俗规则并不矛盾,高尚的宗教理想能够提升商业的伦理属性,完善的世俗规则能够保障理想的具体实践。当代宗教团体商法人的考察应当从经验规范两个层面切入,世俗国家则应从内部治理外部监管两个层面实现宗教团体商法人的法律治理。

  • 标签: 宗教团体 商法人 法律治理
  • 简介:20世纪以来,国际人权公约和各国宪法大都将宗教方面的自由明文确立为一项基本人权,但是对于宗教自由的名称和内涵,无论是各国的宪法还是学术界都存在较大分歧。有的国家宪法采用"宗教自由"的称谓,有的则采用"信仰自由"的名称,有的则采用"宗教或信仰自由"的概念。本文认为采用"宗教自由"为妥。

  • 标签: 宗教自由 法理 解读
  • 简介:宗教信仰自由是普世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法治的精神财富,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本文通过对508名爱国宗教人士(教职人员)、2059名信教群众以及570名非信教群众进行的较大规模问卷调查,对我国现阶段宗教信仰自由的状况进行了细致研究评析,进而从中总结出当前宗教信仰自由实现、宗教歧视消除、反对宗教极端主义、促进宗教平等、应对宗教国际化等重要问题,为完善宗教法治提出建议。

  • 标签: 宗教信仰自由 调查问卷 问题与对策
  • 简介:由于非常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宗教组织及其活动在美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本文全面考察和梳理了美国处理宗教事务的法律法规体系,分析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对政教关系的精妙规定,并结合对多个宗教自由实践相关案例的剖析,初步探讨和总结美国宗教事务的法律治理状况,为进行更深入的比较法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

  • 标签: 美国 宗教事务 法律治理
  • 简介:宗教自由是指个人或一定团体所享有的基本人权,并由宪法确认为基本权利加以保障。这一基本权利从内在逻辑结构上看,涉及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即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和权利内容。

  • 标签: 政教分离 价值 适用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财产法制化趋势虽愈益明显,但依然存在宗教财产权主体不统一,宗教房产的登记、管理和使用混乱,调整方式欠缺法定性和可持续性,寺庙宫观“被承包”、“被上市”等问题。要解决当前我国宗教财产政策法律保护的现实问题,必须不违反现行法律体系,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的宪政政策、立法体例相适应,符合宗教教义的要求、尊重信教群众的意愿、尊重标的物的历史传统。具体建议是:确立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宗教财产区分所有权;依法保护国家(或集体)对宗教财产的所有权;依法保护私人对宗教财产的所有权;加强宗教行政部门和宗教协会管理职能,坚决制止乱建寺观和各种借教敛财行为;从而促进宗教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

  • 标签: 宗教财产 宗教政策 宗教财产所有权
  • 简介:三大宗教法特征及其理论透视汤唯宗教法是人类法律发展史的组成部分,曾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近现代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变革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世界诸多民族纷争、国家聚合亦宗教法的发展有关。因此,考查宗教法的兴衰历程、认知方法和物质环境,揭示宗教法...

  • 标签: 宗教法学 世俗法 伊斯兰法 教会法 伊斯兰教 佛教
  • 简介:经济政策列宁的经济法思想陈波一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的经济法思想是在总结十月革命胜利以来苏俄经济法制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片面夸大经济法规作用深刻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1917年4月,列宁在著名的《四月提纲》中提出了俄共党...

  • 标签: 新经济政策 列宁 经济法思想 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正>一、市场经济实际上是混合经济所谓市场经济,是指通过自由竞争形成市场价格,由这种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或命令经济相对立的概念。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它是作为反对封建主义重商主义的行政干预的一种理想而出现的。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市场万能主义"被凯恩斯的政府干预政策所代替。进入20世纪,特别是1929年大危机以后,几乎所有工业国家都开始了政府对经济的积极干预。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高度产业化社会的发展,使得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所有领域中的行政干预作用越来越强大起来,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解决,越来越依赖于政府的干预。总而言之,历史上任何时代,政府在市场规则的形成和对市场运行的监督上一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现代世界各发达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实际上是政府积极干预和控制的混合经济

  • 标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行政调控 积极干预 混合经济 市场机制 经济的
  • 简介:<正>公法、私法的划分,始于罗马法时代。而把这种划分经济法联系起来,则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我们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大任务,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重新认识公法、私法划分的价值及其对经济法形成的影响。一、划分公法、私法的标准1.几种有代表性的见解关于划分公法、私法的标准,法学界看法不一,主要有如下几种学说:一为利益说(目的说),即以规定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为公法,规定私人利益的则为私法。

  • 标签: 公法与私法 经济法律制度 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 社会公共利益 现代经济法
  • 简介:健全的社会必须兼具健全的法律秩序和健全的法律信仰。现代社会中法律宗教的涵义应当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加以探讨。法律宗教构成社会经验的两个向度,二者相互依存、彼此渗透。法律宗教具有共同的要素,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确立法律信仰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由之路。

  • 标签: 法律 信仰 司法 审判
  • 简介:中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宗教问题常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问题相互交错,具有特殊复杂性。宗教工作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于国于民意义重大,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理应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充分保障。因此,站在刑法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研究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在司法认定中明确罪与非罪、此罪彼罪的界限,并针对刑事立法中存在问题提出立法完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 犯罪构成 司法认定 立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