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2 个结果
  • 简介: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碳排放可视化战略既是提高生产者消费者低碳意识的举措,又是提升低碳经济下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助推器。但较之单一产品,国际粮食贸易过程中的碳排放可视化的实施面临更多的困难,要靠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碳减排能力的提高以及消费者的消费驱动来突破制约的瓶颈。

  • 标签: 国际粮食贸易 碳排放可视化 碳足迹 碳标签
  • 简介:《物权法》第106条将“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作为善意取得构成要件之一,表明立法者更侧重保护所有权人的利益。“合理价格”是指区间价格而非一个特定价格。“合理价格”要件化的立法同我国“零售式”的立法体例、立法者拟借助法律规则提升民事主体的道德水平的目的以及公权力的管制意图密切相关。其因无法对“合理价格”进行精准定义,导致了司法适用的混乱和法律解释难题,同时,违背私法自治原则、善意取得制度的宗旨以及生活现实。

  • 标签: 善意取得 合理价格 构成要件 有偿
  • 简介:论市场型价格立法思路郑迎新市场经济的运行,使得我国的价格立法也必须由计划型、半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价格立法的转型首先表现为其思路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在价格形成机制、价格主体的地位与价格决策权的配置结构和价格调控机制等方面。一、价格形成机制的转换目...

  • 标签: 价格立法 市场型 决策主体 价格体系 市场调节价 价格调控机制
  • 简介:重构国际民商秩序中的国际私法李双元,程卫东,李先波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不应被认为只是一般的世纪之交,它很可能标示着人类社会的一次根本性的历史转型,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内部的连绵不断的战争、对抗与残杀转入到真正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各种协商、协调与合作的机...

  • 标签: 国际私法趋同化 冲突法 国内法 国际法 法律趋同化 统一实体法
  • 简介:国际合作原则是国际法及其分支国际水法的基本原则。目前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水法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国际水资源合作的拓展体现在合作客体范围扩大、合作领域广泛、合作机制多样化、合作的区域性特征明显几方面。随着一体化管理的推进,跨界水的国际合作仍有改善的空间和可观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国际合作原则 国际水法 跨界水 区域合作
  • 简介:冷战后,“干涉”、“人道主义干涉”,常被“国际干预”取代。主张“国际干预”的理由或前提或条件,是被干涉地区或国家的人权状况,即在那里出现了严重的人权灾难。为使“干预”顺利进行,须得限制乃至否定被“干预”国家的主权。出现了“人权高于主权”,各……

  • 标签: 国际干预 人权高于主权 国际法 人道主义干涉 人权状况 冷战后
  • 简介:<正>近几年来,尤其是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来,我国股票市场日益活跃,股票价格持续上升甚至达到世所罕见的程度.诚然,股市行情高涨可以调动公众股票投资的积极性,有效地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对股份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股市繁荣的后面,也暴露出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股票价格扭曲则是其中尤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 标签: 股票价格 我国股票市场 现状及对策 股份企业 持票人 股票交易
  • 简介:国际刑事合作初探陈晓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持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一些国际犯罪组织正加紧向我国渗透,国际犯罪以及含有各种涉外因素的国内犯罪不断增加。许多犯罪...

  • 标签: 国际刑事合作 国际犯罪 国际公约 涉外犯罪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 我国刑法
  • 简介:全球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并趋发展,要求现代国家不仅要有较高水平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形式,同时还应具备应对国际事务及他国文明的国际理性。为共同有效打击国际性犯罪、加强国际人权保护、建设和谐世界,也为维护现代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国际社会应扬弃现实的“契合”范式的国际警务合作,在全球和区域两个层面构建新型的“和合”范式的国际警务合作——国际警务一体化。因此,现代国家应具有立足于自身和全人类长远共同利益的、富于责任感和建设性的国际敏感、国际态度、国际观念和国际政策,在平等、规范、程序化的对话交往中,寻求共意,形成共识,不断推动国际警务一体化进程。

  • 标签: 国际警务一体化 发展逻辑 国际理性
  • 简介:<正>作为国际关系调节器的国际法成为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迄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纵观国际法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由于其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国际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本文拟从理论上探讨国际法历史发展分期的依据和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

  • 标签: 现代国际法 理论探讨 第一次世界大战 国际关系 国际法规范 国际经济关系
  • 简介:市场价格基准是判定政府购销行为是否存在补贴利益的标准,从怎样的市场中、选择谁的价格,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从微观层面而言,基准价格的定价主体,必须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其行为目的,基准价格不应存在任何有悖于"经济人假设"的事实。政府价格与关联交易中的私人价格都不宜作为基准价格,但国有企业价格原则上应纳入基准价格的备选范围。从宏观角度来看,基准市场的竞争秩序,既不能被政府干预所扭曲,也不能受私人垄断或私人限制竞争行为的抑制。若个案中不能找到符合上述两方面标准的市场价格基准,调查机关可以通过分析政府购销定价的商业合理性,来判定其行为是否存在补贴利益。

  • 标签: 补贴 反补贴措施 利益 基准 市场 价格
  • 简介:从经济规制的国际协调的含义、历史以及最近被广泛利用的背景、国际协调的分类(对象、程度与方法)、除国际协调以外可供选择的方法、为实现经济规制的国际协调而进行的多边谈判中出现的主要论点等有关经济规制的国际协调的基本理论问题来看,在对跨越国境的经济活动维持传统的规制(边境措施的缓和、承认国内措施的多样性等)已变得日益困难的情况下,对于规制主体的国家来讲,经济规制的“国际协调”将是一个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有效尝试。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经济规制 国际协调
  • 简介:人权问题因其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而被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视。本文试图从人权的产生及保护角度,论述国家在人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中国在人权保护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 标签: 人权 国家主权 中国 国际保护 国际法
  • 简介:<正>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个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以巨大的爱国热忱努力学习并介绍了“国际法”这门新学科;并以“国际法”作为锐利的外交武器,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中国近代外交史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 标签: 林则徐 国际法准则 中国近代史 民族英雄 道光皇帝 外国侵略者
  • 简介:<正>一、国际惯例的含义(一)国际惯例的形成与发展国际惯例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植根于参与国际交往的行为主体的长期反复实践。早在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尚未形成时的中世纪的欧洲,商人们在各地大的集市上进行交易的规则,在各种各样的地方法中几乎相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商人习惯法(LexMercato-

  • 标签: 国际惯例接轨 经济立法 形成与发展 当事人 商人习惯法 统一惯例
  • 简介:<正>一、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形成与变化关系密切,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战后形成国际经济秩序的阶段和主张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阶段。前一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开始,延续到50年代末;后一阶段从60年初开始,一直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场世界战争之后,欧洲列强精疲力竭,急需休养生息;美国国力大增,图谋主宰世界。建立起适应垄断资本发展需要的战后国际秩序,特别是国际经济秩序,已为势在必

  • 标签: 国际经济秩序 国际经济组织 联合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发展中国家
  • 简介:传统政府对粮食安全的监管多是命令与控制的监管,采用诸如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比较刚性的方式,而在实行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取向的今天,这种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监管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粮食安全目标的有效实现。在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面对"监管失灵"的问题,我们期待监管方式的创新与转变。理想的监管方式应该是在传统控制性监管的基础上引入激励型监管和协商性监管,如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奖励等柔性方式,刚柔并济,以确保粮食安全中长期战略计划的实现。

  • 标签: 粮食安全 监管方式 控制 激励 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