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一刑事责任归责要素的概念界定刑事责任归责要素的概念,首先必须明确刑事责任归责基础的含义。所谓刑事责任的归责基础也就是刑事责任的根据,它旨在说明犯罪人应负刑事责任的理由,即国家凭什么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或者说,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后为什么要承担刑事责任。当然,作为刑事责任的根据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而是能够作为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理论根据,即从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与承担刑事责任的内部来寻找其固有的必然联系。换言之,“刑事责任归责基础的实质在于,对危害社会的行为和实施了这种行为的人在道德上和法律上的谴责和惩罚的根据在哪里?”①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刑事责任观,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相统一的社会危害性较

  • 标签: 归责要素 承担刑事责任 客观实害 人身危险性 犯罪行为 犯罪人
  • 简介:就受贿罪的主观要素进行分析,探讨受贿罪故意的认识和意志因素的内容,将“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纳入主观要素的范畴。并将非法占有目的作为该类犯罪的隐性超过要素.进而得出在受贿罪的故意中.存在两元主观超过要素的结论,以期对司法实践作出有益探索。

  • 标签: 受贿罪 主观要素 超过要素
  • 简介:新《会计法》的重大冲突之一是确立了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构建了以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组成的新的会计责任体系,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 标签: 会计资料 会计责任 单位负责人 会计人员 会计法
  • 简介:不法是客观的,罪责是主观的,这是大陆法系犯罪论阶层体系构建的通行标准。但随着以罗克辛和雅各布斯为代表的机能主义犯罪论产生及推演.罪责结构的部分要素开始功能化、客观化.被赋予了刑罚目的、刑事政策等规范评价内容。罪责结构客观化要素的实质.在于从行为人是否是在具有选择自由的情况下作出不当的行为决意,转移到行为人有没有按照刑法目的或者刑事政策的需要发挥其应该发挥的意志自由能力。这也正是危险驾驶罪、缺陷产品罪等新型风险犯罪的罪责特征。

  • 标签: 罪责结构 客观化要素 危险驾驶罪
  • 简介:证据法的出发点应该在于案件事实真相的发现.在实现探求案件事实真相上,科学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发现案件事实并非等同于科学研究,在发现案件事实过程中应该受到一定的规制,这种规制除了来自于人权考虑外,历史环境也是事实认定方式无法摆脱的因素.

  • 标签: 证据法 事实真相 科学 人权 历史
  • 简介:形式和实质是法治在现代语境中最主要的争论之一,两者对于正当性和个别性问题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然而,遵循纯粹的实质法治或者形式法治都有可能误入歧途。中国的法治发展不应当依赖某种既定的模式,而应该吸收法治中的形式和实质因素,结合自身问题,在法治的刚性与柔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 标签: 形式因素 实质因素 法律个别化 中间路线
  • 简介:行政执法的过程中难免需要利益衡量,以调整公益与私益之冲突,实现具体个案之正义。利益衡量应充分斟酌权利保障、公共政策、社会舆论与成本效益等要素,为避免利益衡量之滥用,应引入比例原则予以规制。

  • 标签: 行政执法 利益衡量 成本效益 比例原则
  • 简介:行政法律关系中缺乏意思自治的地位平等基础,行政主体在做出行为时缺乏自由选择的空间,行政法律行为的意思有悖于意思自治的基本要求,行政机关的行为与行政机关的意思表示不能达到完全一致。意思因素不具有识别行政行为的功能,并且其自身的行政属性还是由其他因素决定的。因此,意思因素不是行政行为成立的一般要素,充其量只能是行政行为成立的特殊要素

  • 标签: 意思表示 行政行为 成立要素
  • 简介:一 “客观的超过要素”的主要观点《法学研究》1999年第3期刊发了张明楷教授的《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之提倡》(以下简称《张文》),该文对刑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令人受益颇深,但笔者看来,其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不揣浅陋,冒昧地提出疑问,希望能将这一问题引向深入。《张文》以刑法第129条“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罪”为例,意在处理这样一类的法律现象,即行为人明显出于故意实施犯罪行为,但对于犯罪行为(更准确地说法应是“危害行为”——笔者注)所造成的结果则出于过失,其罪过形式是故意还是过失抑或其他?如果认为其罪过形式是故意,此类犯罪造成的危害结果往往相当严重,其法定刑又比较低,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

  • 标签: 刑法 客观的超过要素 犯罪故意 故意罪责
  • 简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初次审议,我国迎来了民法典编纂的新高潮。虽然我国民法典将努力延续民事部门法的立法传统,但依然要面对体系的构建问题,以便协调民法典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民法总则(草案)》公布的背景下,民法典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民法典分则的编纂。从民法典总则到民法典分则再到整个私法,民事权利要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对民事权利要素的讨论通常隐藏在民事权利本质论之中。一方面,民法典总则作为民法典乃至整个私法的“公因式”,以民事权利要素为体系基础;另一方面,民法典分则以典型民事权利为基础,要求高度独立性和体系完整性,分则是民事权利要素分化的结果,同时构成了流动性私权体系的基础。

  • 标签: 民事权利 民法典 权利要素 权利体系
  • 简介: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是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在社会管理中的具体化,它有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的基础。社会管理法治化的治理模式是实现“社会本位”;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基本内涵是建立市民和村民是社会管理最重要主体的体制和机制,并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有效的控权;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基本原则,包括:民主化原则、社会化原则、科学化原则和长效化原则;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协同性关系有:立法、执法和守法的协同性关系,公民、社会组织与政府参与社会管理的协同性关系.行政、经济、教育、法律等社会管理手段协同性关系。

  • 标签: 社会管理 法治化 基本要素
  • 简介:衍生金融工具大部分是一种尚未属行的或正履行中的合约,它的出现和广泛应用给国际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挑战,对现有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和冲击。为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加紧了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研究,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也采取了较为切实可行的对策。

  • 标签: 衍生金融工具 权责发生制 确认 计量 金融风险 公允价值
  • 简介:法务会计又叫诉讼会计,它是通过对财务技能的运用以及对未决问题的调查方法,将证据规则与此相结合的一种会计学科,是会计、审计和调查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一门将经济事实和法律问题相联系和运用的行业.在法律化逐步完善的今天,发展法务会计是一个重要内容,从法务会计的定义,产生的必要性、存在的几大领域以及法务会计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为线索论述了法务会计必将成为未来世纪的热门行业之一.

  • 标签: 法务会计 中国 会计信息 法学
  • 简介:1999年刑法修正案第一条规定了一种新罪,即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罪。认为刑法修正案第一条是规定新罪的理由有四点:它是在“第一百六十二条后增加一条”,具有规定新罪的独立立法意图;它规定了该罪的犯罪主体;它专门规定了该罪的法定刑;它的规定,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相适应的。

  • 标签: 刑法修正案 新罪 理由
  • 简介:合并会计报表作为会计三大难题之一,会计界对其研究一直方兴未艾。本文首先阐述了合并会计报表理论在我国的发展,进而通过对各种合并理论的比较,得出各种方法的优劣,最后得出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理论的选择方案。

  • 标签: 公司合并 合并会计报表 比较
  • 简介:近年来,世界各国针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诉讼案件急剧增加。美国《会计杂志》统计,美国在过去15年中对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远远超过了整个行业105年历史中所发生的总数。1996年4月4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虚假验资证明应如何处理的复函》(法函[1996]56

  • 标签: 注册会计师 第三者 民事法律责任 构成要件
  • 简介:责任定性是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问题的核心,它直接涉及到会计师民事责任的归责及因果关系的确定.违约责任论忽视了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产品责任论的优点是它能较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会计师提供的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与产品责任法中的产品具有本质差异,将会计信息作为一种"产品"欠妥当;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性质应定性为侵权责任.

  • 标签: 民事责任 财务报告 第三人责任 注册会计师 定性 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