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油污符合巨灾保险承保对象所具有的损失发生巨大性、风险发生概率低、风险预测难度大和风险难以分散的识别标准,应属于巨灾保险承保对象.油污巨灾保险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石油利益的获得者具有广泛性、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呈现社会化分担趋势,故政府应当作为油污巨灾保险的投保人.将油污纳入巨灾保险体系中,有助于丰富油污保险类型,构建油污巨灾保险与普通油污保险二元并列的局面,以社会力量督促石油行业提高安全生产力度,并达到弥补普通油污保险、油污基金、政府救济等其他油污灾后救济制度缺陷的目标.

  • 标签: 油污 巨灾保险 承保对象
  • 简介:我国刑法规定的信用卡形式主要有:伪造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他人信用卡、空白信用卡、伪造的空白信用卡与信用卡信息资料等。伪造信用卡犯罪的对象应当包含空白的信用卡。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罪的对象包含了印制在信用卡表面的持卡人姓名、信用卡号码等信息资料;在理解与适用刑法其他涉信用卡犯罪规定时,应当将信用卡信息资料与实体形式的信用卡、公民个人信息相区别。在信用卡诈骗罪中,根据卡与使用主体真实性与虚假性的介入程度,“假卡假人”、“真卡假人”以及“真卡真人”这三种排列组合所对应行为的危害性(即骗的程度)是逐渐降低的,但对行为方式的认定则应依据由高至低的规则;认定行为人所使用的信用卡是否为骗领的信用卡,应当以金融机构是否基于虚假证明材料而产生认识错误为标准;“盗窃信用卡并使用”中的“信用卡”仅包含真实有效的信用卡,而不包括伪造的信用卡、已经作废的信用卡,甚或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等。

  • 标签: 涉信用卡犯罪 犯罪对象 信用卡 伪造
  • 简介: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第二编规定了诉权的概念及内容,使得法国为世界各国中对民事诉权保护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与此相对应,为防止当事人滥用诉权及诉讼权利,也设置了全面系统的规制民事滥诉的规定。由于立法规定较为原则,法国最高司法法院通过判例确立了诸多规制民事滥诉的具体规则。其内容涵盖范围十分广泛,规则也较为精细,值得我国借鉴。本文拟通过收集、研究法国最高司法法院典型判例,总结出法国民事滥诉规制的基本体系及其司法适用,以为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民事诉讼 滥诉 规制 司法判例 立法完善
  • 简介:财产权利凭证能否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问题核心在于财产权利凭证能否称之为刑法上的'财产',财产性利益能否解释为'财产',对此理论界存在不同观点。文章重点从财产权利凭证的财产性、价值性、支配性、稀缺性四个特性进行分析,认为其具备刑法中一般'公私财产'的属性,窃取财产权利凭证的行为应当属于盗窃罪的规制范畴;同时进一步明确其司法认定,重点分析财产权利凭证的范围界定,以论证其作为盗窃罪对象的合理性。

  • 标签: 盗窃 财产权利凭证 财产性利益
  • 简介:犯罪学是一门兼具综合性与交叉性的新兴学科,自其诞生以来,相关理论问题争议不断.其中,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一直以来就是学者们热议的话题,尤其在我国犯罪学的转型时期,该问题更需亟待解决.犯罪学不再局限于以传统的个体行为或个体现象作为其研究对象,而是立足于从宏观的视角认识其研究对象,将其固化为一种特殊的系统现象,同时采用科尔曼的“系统行为内部分析”说作为分析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方法论,把群体现象或群体行为作为犯罪学微观上的研究对象,旨在实现犯罪学研究的宏观与微观、系统与要素的结合,从而全面认识犯罪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 标签: 犯罪学 研究对象 系统行为内部分析说
  • 简介:经济法理论的建构以及学界对经济法理论的批判都应以法学常识为基础,但我国当前很多经济法理论却因刻意追求创新而逐渐偏离了法学常识,有关经济法地位的很多学术争论也因对经济法的误解而产生。在这种学术导向下,经济法变得难以捉摸,甚至与传统法律制度发生了直接冲突。这不利于经济法自身发展,不利于经济法的实践运作与人才培养,也不利于法律制度之间协同效应的发挥。重拾经济法的合理性,应在学术研究及争鸣中,树立常识主义经济法观:以常识立场来确立经济法边界及构建经济法理论;尊重常识、重视常识,最终回归常识,以常识促进共识。

  • 标签: 经济法理论 常识问题 常识主义 回归常识
  • 简介:刑事被害人是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之人,其在公诉案件中的诉讼地位直接决定了对其保护的程度。我国内地刑事诉讼法中虽然确定了刑事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却未赋予被害人相应的诉讼权利;在澳门地区,被害人成为辅助人后作为刑事诉讼主体,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笔者拟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研究,为完善内地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诉讼权利提供参考。一、中国内地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法律地位从内地的刑事诉讼立法来看,被害人的诉讼地

  • 标签: 公诉案件 诉讼地位 刑事被害人 刑事诉讼法 诉讼权利 辅助人
  • 简介:指导案例19号存在“相关法条”罗列不当和雇员责任违背事后新法的嫌疑。为了案例指导制度维护司法公正目的的实现,在选择指导性案例的标准方面,不仅要考虑《规定》中所列条件,还应当进一步考虑其合法性问题并将合法性作为首要标准;同时建立严格、审慎的遴选和撤销程序性审查机制,确保案例指导制度发挥应有功效。

  • 标签: 指导案例 选择标准 审查机制
  • 简介:驰名商标制度从在我国《商标法》中诞生之日起就被畸形化利用,其在畸形化的发展中,误导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给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驰名商标制度多年来为学界所诟病,为驰名商标正名的呼声终于在《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中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但是这次《商标法》对驰名商标制度的修改还不够彻底,驰名商标制度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 标签: 驰名商标 商标法第三次修改 驰名商标认定 驰名商标保护
  • 简介:我国《公司法》第20条第3款所规定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核心构成要件是股东与公司之间存在责任财产混同,股东对造成这一财产混同具有主观故意。指导案例15号不符合《公司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但关联公司在控制股东的恶意操纵下形成责任财产混同与第20条第3款的核心构成要件具有相似性,适用连带责任的法律后果也具有妥当性,因此,法院决定类推适用《公司法》第20条第3款的决定是正确的。类推适用是填补法律漏洞的重要方法,其适用的条件应符合如下四点:存在法律漏洞、法律解释工具失效、构成要件的相似性和适用同一法律效果的妥当性。商法作为民法之特别法,应适用与民法相同的法律方法论。当今中国商法学研究的重点不应再纠缠于商法的独立性和特殊性问题,而应转向以法教义学为基本方法的解释论研究。

  • 标签: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 刺破公司面纱 类推适用 法教义学
  • 简介:面对他人采用严重暴力实施的性侵害,被害男性具有在必要时实施特殊正当防卫的权利。通过三种思路的比较性分析,他人对被害男性实施的严重性侵害行为可以类推适用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规定。只有启动这一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才能充分确保被害男性在反抗严重暴力性侵害时享受与女性相同的特殊防卫权,也才能实现特殊正当防卫制度的基本目标。

  • 标签: 性侵害男性 特殊正当防卫 强奸 行凶 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 简介:“和平共处”首先是指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根据2014年2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领事工作》(上下册)有关阐述,195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之际,新中国第一个有关领事工作的规定出台;翌年,外交部设立领事司主管全国领事工作。从此,伴随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发展和普及,领事保护中国公民海外权益的称谓在从“护侨”发展成“领事保护”的同时,“领事保护对象”亦经历了从“华侨”发展为“派遣国及其国民(包括个人与法人)”的过程。

  • 标签: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领事保护 保护对象 世界知识出版社 动作 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