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2年7月1日,盖州市检察院审查批捕科主办检察官王军被市委评为2000年至2002年度优秀共产党员。面对这一荣誉,还有抽屉里珍藏的那些荣誉证书和奖章,年届不惑的王军百感交集,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检察战线上的老兵,他已经默默耕耘奉献了20个春秋。

  • 标签: 检察官 王军 生平 业绩 人生哲学
  • 简介:2011年3月,最高立法机关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为之佐证的是,此前2010年底的统计显示,除现行宪法及4个宪法修正案外,各级立法机关已“生产”出现行有效法律236部、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部委和政府规章20000多件。如此庞大的立法数量,已足以与一些法制发达国家媲美。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美人 诉讼 立法机关 2010年 宪法修正案
  • 简介:我们知道,社会分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还没有发现哪一个社会是完全没有层化现象的。当然,开宗明义,先要澄清概念。“社会分层”(socialstratification)这个词,对于许多人来说恐怕是个生疏的概念。

  • 标签: 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 身份地位 身份体制
  • 简介:以色列学者阿尔维·玛格利特(AvishaiMargatit)曾在1996年出版《正派社会》(TheDecentSociety)一书,原是为以色列的读者用希伯来文所写,后被翻译成英文出版,逐渐在国际社会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甚至被誉为是可以和罗尔斯的《正义论》比肩的著作。如英国学者查勒斯·里德比特尔(CharlesLeadbeater)在一篇书评中指出,《正派社会》是继罗尔斯《正义论》出版25年之后在社会正义领域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

  • 标签: 法治社会 正派 《正义论》 希伯来文 国际社会 社会正义
  • 简介:《判例与研究》在贺海仁博士的带领下,在非凡律师事务所的支持下、在杂志社诸多同仁的努力下,今年十岁了!在此我谨代表广东晨光律师事务所向《判例与研究》的十岁生日表示最诚挚的祝贺!衷心祝愿《判例与研究》在未来的历程中越办越好、蒸蒸日上!

  • 标签: 社会责任 社会大众 律师事务所 服务 判例 杂志社
  • 简介:人类生存的维护形式,经历了原始社会集体维护,到特殊关系(家族、身份、家庭)内部维护和个体维护,最终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面前完全崩溃。在完全的私有制和极端的贪欲下,生存所依赖的相关资源配置发生严重的不平衡,权力、财富、报酬分配过多地向社会强者聚集,社会弱者生存资源单一且微薄,生存与发展问题十分严重。当国家和社会把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义务背负起来,形成生存的社会维护,并使再次分配成为生存的基本资源一部分时,社会立法回应了这一新状况,西方国家的社会法就是在此中产生并得以发展。

  • 标签: 生存 社会维护 社会立法
  • 简介:近日,随着乒乓球活动室和篮球场的改建工作顺利完成,平桥区检察院篮球队和乒乓球队同时组建并开展活动,这是该院关怀检察干警,营造良好健身环境的又一举措。

  • 标签: 营造环境 激发 体质 阳平 河南 乒乓球队
  • 简介:委托公证人:本次颁证95人2003年1月24日,司法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仪式,司法部部长张福森向新增委托的何绮莲等53名香港律师、向连续委托的马豪辉等42名香港律师颁发了委托公证人证书。委托期限从2003年8月18日至2006年1月18日。仪式在司法部副部长段正坤的主持下进行。新增委托的53名委托公证人名单如下:何绮莲、莫志伟、关家宝、彭雪辉、林秀明、黄淑芸、余玉莹、李德祥、吴慧思、黄瑞华、黄英琦、黄得胜、刘之璇、黄新民、邓志聪、练绍良、周慧文、朱海明、郭冠英、林洁屏、张霭文、何君尧、李家祥、梁云生、梁伟民、胡家为、林月明、赖显荣、邓宛舜、郑炎潘、黄国基、林靖寰、苏绍

  • 标签: 委托公证人制度 中国 公证机关 委托公证人 公证制度
  • 简介:本文认为构建中国民法的社会基础不仅仅在于对政治国家权力的制约,在私域社会张扬权利更是不能忽视的课题.本文在阐明市民社会和民法的特性及二者间的关系,中国传统私域社会--乡土社会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私域社会之于市民社会的差距,进而得出本文的结论:实现从乡土社会到市民社会的彻底转变,是构建中国民法社会基础的重大理论问题.

  • 标签: 乡土社会 市民社会 民法
  • 简介:过去的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局干警团结奋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业务建设上,共排查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3204件,防止民转刑205件332人;集中排查释解人员686人,发现犯罪线索97件,查破案件24起;办理各类公证4140件,创历史新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各类案件1350件,非诉讼代理430件,担任常年法律顾问810家,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1.2亿元;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46件;律师参与政府信访和派员参与"法轮功"练习者转化工作都取得了成效.在队伍建设上,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

  • 标签: 犯罪线索 干警 破案 释解人员 务求实效 人民内部矛盾
  • 简介:<正>一、社会团结:类型与过程任何社会能够存在本身就蕴涵着某种团结(solidarity)形式。甚至可以说,团结是社会得以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因为,作为共同体的社会归根结底是由个体构成的,但是它又并非个体的简单总和,而是个体的聚合、结晶以及行为互动,从而形成外在于个体并对个体形成强制、约束的普遍存在的客观的"社会事实"。这才是社会的真实所在。社会团结正是这样一种聚合状态,一种固体化、结晶化的过程(solidarization)。

  • 标签: 犯罪控制 社会失范 刑事政策 犯罪预防 个体犯罪 个体形成
  • 简介:犯罪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对犯罪原因的研究,犯罪的社会原因是犯罪产生的重要因素,也是对犯罪产生之原因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犯罪仍然成为社会发展中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手,加强社会预防犯罪的实践,强调社会预防犯罪,以完善社会保障作为预防犯罪的手段,对当前社会预防犯罪的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社会保障 社会预防 犯罪预防 犯罪研究
  • 简介:严格意义上的民事死亡制度起源于罗马,判罪、移民两种导致民事死亡的原因,在罗马法上都发生了。从此,这两者成为历代的立法者和法学家考虑民事死亡问题的主线。而且,罗马法学家感受到了一种类似于死亡的导致民事法律关系变化的法律事实,还差一里路把它提升为概念,进而反过来把它系统化为制度,这一工作由中世纪法学家完成。他们型构了拥有自然死亡和民事死亡两个种的死亡的属概念,进而把两种死亡都当作导致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而后,民事死亡按罗马人开创的三个方向以立法的方式实现了体系化。但在19世纪后半叶,民事死亡制度遭遇了合理性危机,导致多数采用它的国家和地区名义上废除了它。但实际上,这种废除实际上是“粉碎”。换言之,民事死亡的效果首先被分解为公法上的和私法上的,然后在这两个范围内又进一步地破碎化。除了少有的剔除,其余的“碎片”都换了个名称继续存在直到今天的现代法中。为何民事死亡制度不死?因为它满足了一个社会清除害群之马的需要和内外有别的需要。

  • 标签: 民事死亡 社会死亡 社会瘫痪 民事禁止 剥夺权利
  • 简介: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此,应树立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完善法律体系和法律监督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立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

  • 标签: 和谐社会 依法行政 社会主义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