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少年审判历经33年的改革和发展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少年审判改革顶层设计不足的缺陷逐渐显现,亟须进一步改革突破。从世界范围来看,注重未成年人权益的综合保护以及对犯罪行为的预防矫正是各国的普遍做法,我们可以对从域外未成年人审判机构设置的考察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在全面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探索少年家事综合审判模式,并结合地方实际,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审判机构设置的方案。

  • 标签: 少年法庭 审判机构设置 综合审判
  • 简介:以行为的合法、违法与否作为区分赔偿和补偿的标准,不仅是我国行政法学界的通说,在其他国家的行政法理论上也曾经占据主要的位置。但是,随着人权保障理念的彰显,赔偿、补偿的范围和程度的逐步扩大和加深,这一区分标准开始受到学者们的质疑,尤其是2010年《国家赔偿法》修改后删除了国家赔偿的“违法要件”,更为赔偿与补偿的融合提供了法律基础。

  • 标签: 《国家赔偿法》 修改 行政法理论 区分标准 2010年 人权保障
  • 简介:当今世界各国司法改革以及我国民事审判体制改革的共同方向,应当是由传统的自由权为基础转向社会权为基础,即从“司法福利”这一观念出发,以“协同主义”为指导来重新配置和实践民事审判权,释明权的产生与发展正是顺应这种趋势;我国的民事审判体制改革方兴未艾,在转型时期特殊纠纷处理文化下,法官的角色融入了政治因素,因此在个案上更注重纠纷解决,纠纷的解决需要有效沟通及沟通渠道的畅通,释明权作为职权主义的积极因素,有助于促进当事人与当事人之间,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理性沟通,基于此,以司法的可接受性为思考方向,旨在助益于建立一个更为开放,有序、安定、畅通的“理想话语情境”,从理念修正到制度构建上,尊重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和正当程序的实质保障,实现审判权与诉权的有效对接,全面回应纠纷解决的民众可接受性。

  • 标签: 正义 释明权 可接受性 程序主体地位 程序保障
  • 简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加快落地有助于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的确立和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的发挥,例外规定作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具体实施的关键环节,其规则设计更须引起足够重视,避免损害公平竞争审查这一优良制度的声誉。比例原则作为行政法上的'皇冠原则'与'帝王条款',公平竞争审查例外规定即豁免制度允许且需要比例原则的深度介入。以比例原则为分析工具,对公平竞争审查豁免制度落地进行规范分析,指出当前央地实施文件中的相关问题,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再运用比例原则对例外规定的审查方法进行应然建构,指出完善方向,最后通过具体示例为审查实务提供一些具体建议,希冀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更为稳固,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更加清晰。

  • 标签: 例外规定 比例原则 规范分析 完善方向 审查应用
  • 简介: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其理论基础在于通过将法院的审判权力分享给人民群众的方式,使其能够参与司法,以此起到对司法过程的监督作用,增强司法的民主性和公正性。但由于各种原因,该制度的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自2015年4月起,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的联合主持下,人民陪审员制度试点改革工作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多的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将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时涉及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没有进行区分,未能做到结合人民陪审员自身特点发挥其优势,达到优化配置司法资源的目标。回顾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实施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考察域外陪审制度,可以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事实审与法律审的问题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人民陪审员制度 现状 事实审 法律审 完善方向
  • 简介:新年伊始,瑞雪纷飞。1月4日上午,河南省法学会研究会党建工作座谈会在郑州召开,会议听取了研究会党建工作情况和如何做好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法学会会长刘满仓出席会议并讲话。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省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李承先出席会议。座谈会由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

  • 标签: 党建工作 河南省法学会 刘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