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1 个结果
  • 简介:近日,介绍广东省某法院推行审判方式改革的文章见诸报端,媒体对其改革过程中“将合议庭的不同意见直接写入司法裁判文书”的做法大为推崇,称赞此举“打开了司法审判的最后一个暗箱”,认为这是审判公开的又一重大进展。

  • 标签: 审判方式 中国 法院 审判公开 合议庭评议 法官素质
  • 简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反映了全党智慧、人民期盼,给人民以信仰的感召、方向的指引、前进的力量、胜利的信心,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的意义。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召唤 习近平 人民 信仰
  • 简介:以某中级法院为例,2000年1-12月、2001年1-10月。民商事纠纷再审情况分别是:收案占同期二审结案的25.52%、18.91%。同期再审结案民事维持占30%、50.98%。改判发回重审占70%、49.02%;商事维持占35.9%、59.83%.改判发回重审占64.1%、40.17%。1999年至2001年10月,该院二审对一审判决改判发回情况分别是:民事改判率:36.45%、37.99%、38.23%:发回率:5.48%、3.30%、6.18%;商事改判率:36.86%、46.27%、39.83%:发回率:4.24%、5.22%、6.49%。以上情况表明,民商事纠纷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二审改一审的多,二审生效裁定再审的多。裁定再审后维持的多。再审改二审的多.再再审改再审相对较多。而刑事、行政案件申诉再审和基层法院再审工作处于正常水平。

  • 标签: 成因与对策 再审 民事争议 2001年1-10月 2001年10月 民商事纠纷
  • 简介:无限防卫是绝对没有强度限制的防卫形式,若未把握好无限防卫的时间条件,就容易想当然得出无限防卫亦有强度限制的错误看法。在多次打击的场合,应综合分析双方力量对比、多次打击的时间间隔等因素去把握无限防卫的时间条件。

  • 标签: 无限防卫 时间条件 打击 限制 看法 形式
  • 简介:法官:去年11月初,我单位某职工上夜班,她存在单位车库(设有值班室,由专人值班)的一辆电动车被偷了,价值2200元。那位职工找单位索赔,被我单位拒绝。因为单位与那位职工仅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在车库划出停车区是为了给职工提供方便,既没收取费用,也没有与其形成保管合同关系,因此,我们单位对其电动车不存在安全保障义务。她的车辆被盗的损失应该由偷盗者承担责任。但是,该职工向法院起诉,法院最后竟然判决我单位赔偿其2000元。请问,法院认定我单位与该职工形成保管合同关系是否正确?

  • 标签: 劳动合同关系 单位 职工 保管 库存 安全保障义务
  • 简介:单位犯罪是个人犯罪的对称。个人犯罪是指以自然人为主体的犯罪,而单位犯罪是指以单位为主体的犯罪。单位犯罪在刑法理论上一般称为法人犯罪,是进入八十年代后我国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一种犯罪现象。

  • 标签: 单位犯罪 个人犯罪 八十年 犯罪现象 刑法理论 法人犯罪
  • 简介:所谓单位犯罪,依据我国刑法规定,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机关、团体等社会组织,为了给本单位牟取非法利益,或者为了维护本单位的局部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或经单位负责人决定,而故意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以及不履行法律义务.过失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概念与一般犯罪概念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或者说是种与属的关系。犯罪概念是一般概念,是属概念,单位犯罪是特殊概念.是种概念。可以说,我国刑法第10条规定的行为都是犯罪的一般概念,是以犯罪行为为中心的,不涉及犯罪主体的问题。因此,单位和自然人一样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也于法有据.这一条的规定,应当是单位犯罪概念的基础。

  • 标签: 单位犯罪 犯罪概念 不履行 非法利益 刑法 故意
  • 简介:单位自首包括一般自首、准自首和特别自首.不同类型的单位自首,其成立条件也不同.司法实践中,应注意单位意志的认定、单位自首与个人自首的区别,以及单位自首的处罚.

  • 标签: 单位犯罪 自首 单位自首 立功
  • 简介:2月13日,全市检察会议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全国检察会议和市委十届十次、十一次全会及全市政法工作会议要求,总结2016年工作,部署2017年任务。

  • 标签: 检察长 政法工作 总书记 习近平 市委
  • 简介:2017年2月8日,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道德观察栏目播出“全国模范检察干部”“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柳州铁路运输检察院原司法警察宾毅同志先进事迹的专题片《生命的延续》,节目播出后,防城港市检察院通过微信公众号转发,并组织广大干警观看。宾毅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了广大检察干警,而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生命可以因为奉献而得到无限延续。

  • 标签: 人的生命 专题片 有限 观后感 优秀共产党员 先进事迹
  • 简介:单位具有区别于其工作人员的独立意志,但是单位的意志和行为又具有间接性。由于在单位犯罪中犯罪单位本身就应当具有犯罪的主观心态,因此,我们不能将单位工作人员所有的罪过全部都直接转嫁为单位的罪过,但是单位罪过的形成、实现又离不开单位的工作人员。单位犯罪意志的本质特征是整体性。单位犯罪意志的整体性,决定了单位犯罪意志的独立性和双重性。单位犯罪意志的形成有两种形式:(1)经单位集体决定或者单位负责人员决定;(2)单位一般工作人员在职权范围内为了单位的利益作出决定。单位犯罪意志的形成和实现过程,就是单位工作人员的意志上升为单位意志,与单位工作人员的人身相分离,又传达、贯彻、演变为单位工作人员的意志,得到单位工作人员的认同、服从的过程。由于单位犯罪意志的形成形式不同,因此其实现机制也有所区别。

  • 标签: 单位犯罪 犯罪意志 单位犯罪意志 直接责任人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从单位犯罪究竟是几个主体的犯罪这一问题出发,评论指出了理论界现存的两主体说、一主体说以及复合说等观点在适用中的不足。最后在对"双罚制"溯源的基础上,论证了"双罚制"的本质,进而提出单位犯罪是一个犯罪、一个犯罪主体、一个刑罚主体、两个(或多个)刑罚分担对象的"唯一主体说",并对该说的解释功能、立法价值、司法价值进行了论证。

  • 标签: 单位犯罪 主体 双罚制 唯一主体说
  • 简介:推行审判和独任审判员选任制度,强化合议庭和法官职责,是《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确定的重大举措。这项改革,实质上是让法官处于审判活动的中心位置,这对于提高审判效率、保障司法公正都交增生深远影响。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权责不清、审者不判、判者不审”以及法院体制行政化的现象,很有必要对现有的审判选任制度加以完善。

  • 标签: 审判长 选任制 人民法院 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重大疑难案件
  • 简介: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根据关涉单位犯罪立法的正当性。它不仅深刻影响着单位犯罪研究的基本立场,而且决定着单位犯罪理论的整体框架与具体内容。然而,学界对此问题并未做深入研究。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单位犯罪理论的发展。通过对自然人犯罪刑事责任根据是意志自由的把握,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的根据可从单位意志自由中得到解答,并在单位犯罪故意与单位犯罪过失中获得证成。

  • 标签: 单位犯罪 刑事责任根据 意志自由
  • 简介:核电站联合应急响应机制是核电安全发展的最后屏障,是将核事故发生风险降到最低的最佳可行手段之一。经验证明核电站联合应急响应机制应该具有'领导权威、纵向到底、横向全面'的特征。虽然迄今我国尚未发生过严重的核电事故,但鉴于当前我国核电站建设的规模化发展特征,且结合国外核电应急管理之经验,我国构建核电站联合应急响应机制是势在必行,而完善的法律制度是确保这一机制建设实现预定目标的基本保障。

  • 标签: 核电站 联合应急响应机制 制度保障
  • 简介:审判的定位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解决审判是干什么的问题。回顾我国审判方式的变革就不难发现,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八十年代末以前,审判方式突出的特点是审判所进行的工作多在庭下进行,工作内容侧重于调解,开庭审理和判决结案的特点并不突出,非调不审,庭下解决不了,才组成合议庭,审判开展的工作大部分是独立进行,在这个阶段

  • 标签: 审判长 中国 选任制 合议庭 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