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德国在财产罪的法益和财产损失认定问题上,存在法律的财产说、经济的财产说和法律的·经济的财产说之争。相比较而言,经济的财产说更具有合理性。我国存在大量的以经济“损失”的大小作为定罪量刑根据的罪名,即使存在民法上的债权,只要这种债权的实现显著困难,就应认为已经产生经济上的损害。其他人夺取赃物、违禁品的,应认为占有人存在经济上的损害。不法原因给付的情形,也应认定存在经济上的损害,应作为诈骗罪、侵占罪处理。

  • 标签: 经济的财产说 损害 赃物 违禁品 不法原因给付
  • 简介:主张责任是指当事人负责提出利己的要件事实(即"行为主张责任"),否则承担败诉的后果(即"结果主张责任"),其法理包括了主张责任的对象、主张责任的分配、主张的具体化及主张具体化的缓和、结果主张责任的承担等等。作为从辩论主义基本命题中衍生出来的概念,主张责任理论的建构紧密地依托辩论主义的原理,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对辩论主义的修正,促进诉讼和防止突袭等现代民事诉讼价值观也显著地体现在主张责任理论之中。

  • 标签: 辩论主义 诉讼主张 要件事实 审前准备程序 释明 间接事实
  • 简介:不久前,我的同事小王乘坐出租车时,出租车撞上了一辆大货车,小王的头部撞到了出租车的前挡风玻璃上,头部受伤。此次事故经交通管理部门认定,出租车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小王被送到医院后花去医疗费3000元。请问,小王应如何维护自身权利?

  • 标签: 出租车 交通运输业 交通管理 权利
  • 简介:从合理性的角度分析,外放式的执行制度设想包含了一系列可据以支持的理由。举其要者,首先,域外的制度实践和经验,说明外放式的执行制度设计与内置式的执行制度安排一样有其现实合理性,从而无法将这样一种改革主张斥责为胡思乱想、游谈无根;其次,即使我们的法院勇于担当,不畏“执行难”,执行工作对于法院来说也已经是“烫手的山芋”,因为迄今为止的事实可能已经说明,以中国法院在权力架构内的地位以及所拥有的司法资源,是无力承担解决“执行难”的重任的;

  • 标签: 改革主张 现实合理性 “执行难” 张志 执行制度 中国法院
  • 简介:<正>目次引言一、哈特论"开放结构"二、哈特的语义理论三、哈特对形式主义的抨击四、哈特论自由裁量权五、哈特评规则怀疑论六、后现代法学对"意义中心"的解构七、富勒对哈特语言观的批评八、莱昂斯对哈特开放结构理论的批评结论

  • 标签: 自由裁量权 法律的概念 后现代法学 法律实证主义 德沃金 法律解释
  • 简介:历史性权利包括主权性的历史性权利以及非主权性的历史性权利两种类型。主权性的历史性权利构成领海、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划界中的"相关情况"或"特殊情况"。沿海国可以依据主权性的历史性权利主张对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的权利。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域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主权权利的综合体,中国依据历史性权利享有U形线内水域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

  • 标签: 历史性权利 海洋权利 南海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黝第108条确立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为“高度可能性”,但实践中,常常出现原告对诉讼请求依据的要件事实证明尚未达到高度可能性,而被告抗辩主张的事实亦缺乏充分证据证明,此种情况下法官将举证责任不利后果分配给谁便成为了胜负关键。在民间借贷新司法解释出台前,法官一般按照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由原告承担结果意义上的责任。在民间借贷新司法解释出台后,这种裁判方式有了调整。笔者通过对抗辩主张的举证责任进行分析,试图论证“高度可能性”证明标准在预期败诉成本分摊不公以及在实务中被隐晦调整,从而呼吁建立更加符合实际的“盖然性占优势”证明标准。

  • 标签: 举证责任 证明标准 高度可能性 盖然性占优势
  • 简介:颁布于1938年的美国《联邦民事程序规则》对原告与被告的事实主张具体化义务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原告在起诉状中无须主张具体的事实,但被告必须对原告起诉状的事实主张作出认可、否认和信息不足无法答复的具体回应。区别对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历史上令状制度导致的原告起诉难问题和菲德尔法典对原告起诉难问题解决的受挫。2008年,联邦最高法院对Iqbal案作出的判决,颠覆了《联邦民事程序规则》不要求原告具体主张事实的做法,而是要求原告与被告一样,都必须遵守事实主张具体化的要求。该案对美国的影响尚在进一步发展中。

  • 标签: 美国联邦民事诉讼 主张具体化 Iqbal案
  • 简介:“法官在一审民事判决书中对当事入主张的回应”,是近年人们对判决书书写上的新要求、新期盼。其基本含义是:法官在判决书中,要写出当事人的主张,写出法官对当事人主张的态度、看法,对当事人的主张进行“回答”,作出“反应”,给当事人一个“说法”。法官在判决书中回应当事人主张,是人民法院满足当事人实现“知情权”的重要举措,是法官写好判决书的时代要求,是人民法院深入落实“公开审判”制度的客观要求,是判决书“清楚地反映裁判过程、事实、理由和裁判依据”的技术性需要,是提高判决公信力的重要举措。目前,“法官在判决书中对当事人主张的回应”,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均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判决书的判决事项与当事人的请求事项对应性不强;有的判决书的回应程序欠公正;有的判决书对案件的一些专门性问题回应不正确,形成错判;一些“缺席审理”的案件的判决书虚设有辩方参加诉讼进行回应,给人以“不真实”感觉。为解决以上存在问题,法官要充分认识在判决书中对当事人主张进行回应问题的重要性。法官在判决书中对当事入主张进行回应,是判决书书写目的的一次革新,是判决书书写内容上的创新,是判决书书写结构的创新。法官在判决书书写中,要认真辩析、梳理当事人的诉讼主张,做到有主张必有回应。要增强回应的针对性、说理性、逻辑性,提高回应质量。要优化判决书结构,将“首部一事实-理由-判决结果-尾部”五部分结构改为“首部-诉辩主张-争议焦点-原告举证及质证意见、法官认证意见-被告举证及质证意见、法官认证意见-确认的法律事实-裁判理由-判决结果-尾部”九部份结构,真实地概括审判活动的全部内�

  • 标签: 民事判决书 诉讼主张 当事人 法官 一审 书写内容
  • 简介:对损害赔偿和费用承担的有效主张不仅对中国法院成功实施知识产权法甚为关键,也成为外国投资者能够克服在华研发投资风险的一个重要理由。论文首先介绍了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一般理论。其次,笔者通过图表分析得出,在中国法院实施知识产权法时,法院裁判的损害赔偿额的平均值较之国际标准仍然偏低,尤其是法院裁判的费用承担的平均值不能填补外国权利人在中国进行知识产权诉讼所支付的开支。笔者认为,损害赔偿数额的平均值偏小与频繁适用法定赔偿有关,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通常办法就是强化证据程序。在费用承担方面,应当赋予权利人单独另行主张诉讼费用及其他费用的权利。

  • 标签: 知识产权 损害赔偿 费用承担
  • 简介:取得时效是一项发端于罗马法、并且在目前已为所有的西方国家与一些东欧国家的民法所普遍承袭的法律制度。然而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立法机关对于在民法中确立这一制度,却一向持否定态度。在总结我国三十余年民事立法经验基础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没有规定取得时效,便是这一态度的直接体现。近年来,我国法学界不断有人提出关于应当在我国民法中也建立取得时效制度的主张,反映这一主张的论文时常见诸有关刊物,史浩明同志的《关于建立民法取得时效制度的再思考》(载《法治论丛》

  • 标签: 取得时效 民事立法 占有人 史浩 善意占有 返还财产
  • 简介:如何建立有质量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机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热点问题。当前教育政策的缺失和'无能'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通过梳理分析我国教育政策与机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所处的社会转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围绕当前教育改革这一现实需求,提出我国教育政策与机制发展的可能出路。

  • 标签: 教育政策 教育机制 合法 合理
  • 简介:刑罚最直接的目的确是惩罚,但并不是进行教育与感化就背离了惩罚的初衷,因为在我国进行刑事处罚的主要方式除死刑外就是限制人身自由。也就是说,只要被判处有期徒刑与无期徒刑者被强制性限制了人身自由,就是在严格执行刑事处罚规定。

  • 标签: 刑罚 教育 人身自由 中国 监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