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正>一、不等价于作为犯的不作为犯不作为犯罪确实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自近代刑法扬言与道德分道扬镳以来,处罚不作为犯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二者重归于好的契机。甚至可以说,刑法不曾背离"义务的道德",在不作为犯的处理上又把标尺向"愿望的道德"推进了一步。"如果说愿望的道德是以人类所能达致的最高境界作为出发点,义务的道德则是从最低点出发

  • 标签: 不作为犯 近代刑法 因果关系 实行行为 违法性 行为规范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晚近的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要将某个侵害法益的结果归结于行为人,就必须肯定其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引起与被引起的事实联系,并且确认这一联系具有刑法上的重要意义。判断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的过程就是归因;在此基础上,对已存在的事实联系的重要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即为(客观)归责(ObjektiveZurechnung)。只有在归因与归责都能成立时,行为才能该当于结果犯的构成要件,既遂犯形态的不法始得以确立。由此,归因是归责的前提,归责是对归因的进一步限缩,二者分别从事实(存在论)与规范(价值论)两个视角,限制不法成立的范围。然而,刑法上归因与归责的关系并非历来如此。自奥地利学者格拉塞(JuliusGlaser)最先提出因果关系论开始,条件说指导下的归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力承担着

  • 标签: 条件说 因果关系 实行行为 保辜制度 王世洲 陈兴良
  • 简介:村民自治生态失衡已成为村民良性治理的一大顽疾.村民自治生态失衡与村民治理行政化现象、村民监督机制之阙如、村民选举制度虚置化现象、村务公开制度之漏缺、“全面且有效”的村民救济机制之缺乏等事实不无直接关联.据此,完善村民监督机制,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培育村民法律素养,重塑村民选举制度等法治优化路径成了破解村民自治生态失衡的必然选择.

  • 标签: 村民自治 生态失衡 村民救济机制 村民监督机制
  • 简介:公文因交际的需要和社会功能的作用,形成公文语体。公文语体的形成在它的内部因素上主要表现在:书面语的大量运用,文言词语的保留用法的运用,专业术语的运用,整句和长句子的运用,有句型整饬的修辞方法等方面,从而使公文语体具有简明、准确、庄重、规范的特色。

  • 标签: 公文语体 文言词语 整句 书面语 句子 交际
  • 简介:用"飘逸"两字概括李白的诗风,既不符合李白的生活道路,也不符合李白的创作实践.细加考究,他之自然吐露感情,在各个时期,有着显著的不同风格.概括地说,出蜀前后主要是"飘逸"的;一入长安后主要是豪放的;而入长安后主要是于豪放之中时时发为幽愤和沉郁的慨叹,及至晚年流放夜郎就完全成为悽怆和悲壮了.

  • 标签: 李白 诗歌 风格 飘逸 豪放 幽愤和沉郁
  • 简介:一、引言:将集体犯罪归因于个人引起的问题只有在多少有些过时的詹姆斯·邦德的电影中,我们才会看到那种打算单枪匹马毁掉整个国家的疯狂恶人。与之相比,国际犯罪的实际情况是由较大或较小人群一致同意实施的,其(或多或少)是有组织的活动。这种活动有时是在正式的集体领导下进行的,但更多的是以一种相当混乱并且无计划的方式实施的,由一种伤害或摧毁其他群体的共同愿望所驱动。今天的国际犯罪实施者范式已不再是20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40年代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者(NS)组织,具有相当容易界定的领导阶层和等级

  • 标签: 国际刑法 德国法律 国际犯罪 实行犯 领导阶层 实行行为
  • 简介:我很欣赏《法学家茶座》这种形式独特的出版物,谢谢何家弘先生在《证据学论坛》之外又协助经营了一个特别的品牌,以心体验,这需要积蓄很多理性能量和很儒很雅的情怀,才能有所作为。细品《茶座》,思

  • 标签: 《法学家茶座》 法学家 法理 品牌意识 思辩风格
  • 简介:<正>作为刑事程序运作的最终产品,刑事判决书不仅反映了法官的思考方式、法学方法的运用、法院的判决取向,而且浓缩了影响刑事判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因此被称为"窥探一国司法制度和法律文化的窗口"。[1]目前,许多刑法学者开始从法制的视角审视刑事判决书,以期对我国刑事判决书的改革提出有益的见解。但综览这些研究,可看出他们多集中在判决书说理方面,就风格的研究尚显欠缺。所谓"风格",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

  • 标签: 法学方法 中国法院 程序运作 刑法学者 事实认定 现代汉语词典
  • 简介:对《法律的概念》这一经典的解读必须回到文本本身,而不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空发议论。通过对文本的细致梳理,本文发现,哈特的“三提示”对于我们理解其思想的主题有重要意义。从方法论上来讲,解读哈特的要旨在于:J.L,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在实质上究竟是如何与哈特的问题意识相关的。

  • 标签: 哈特 《法律的概念》 言语行为理论 语境
  • 简介:自我控制、生活风格与青少年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研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能提供重要的线索与启示,多项研究表明,休息和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高的青少年往往会自我控制力不足甚至失控,并因此导致更多的包括违法犯罪在内的适应不良行为的产生.同时,睡眠也是处理信息的核心,大脑使用睡眠期来加强学习和巩固记忆,对认知的组织至关重要.此外,睡眠不足提高了焦虑水平和抑郁症发生,降低人的自尊感.而经常体育锻炼能提升自我控制能力.这为我们优化未成年犯的心理矫治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自我控制 生活风格
  • 简介:不法集体决策是指,正式组织中具有同等投票权的多人集体决定从事某种在刑法上被认为属于不法的行为。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在'皮革喷雾剂案'中放弃了区分被告人行为然后分别予以归责的传统方法,改为双层次的'结合公司的考察方式'。亦即与个人决策不同,不法集体决策的归因和归责与组织体的内部分工密切联系在一起。'皮革喷雾剂案'在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等方面提出了诸多重要问题,探讨该案对我国追究侵害食品、药品安全法益等相关犯罪中不法集体决策的刑事责任也有重要实践意义。

  • 标签: 不法集体决策 因果关系 客观归责 皮革喷雾剂案
  • 简介:林森浩故意杀人一案自曝光以来,在社会中便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一方面是由于该案在公开之后就被媒体贴上了'复旦投毒案'的标签,当事人的高学历背景无疑引人注目;另一方面也由于该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众多,控辩双方交锋异常激烈,其间还经历了撤换辩护律师等一系列疑云与风波,尤其是在二审阶段,其中一名辩护律师提出的'反转质疑'颇具戏剧性,大有将公诉机关的指控及一审判决釜底抽薪之意味,这不免让人联想到该辩护律师此前所成功辩护的'念斌案'。有人甚至将林森浩案比作中国的辛普森案,认为该案可能成为我国司法公正的标杆〔1〕,同时,对我国限制乃至在事

  • 标签: 中的归因 型故意杀人罪 归因归责
  • 简介:法院工作报告是一个官方权威的司法信息发布和展示平台,其并不是一个工作总结。其要展示的不是法院内容组织结构如何.而是要表达法院的实际运作程序和方法以及其对社会和公众产生的影响。工作报告不仅需要通过解释与评鉴的方式,从社会角度出发,向社会表达法院秉承的价值观念、原则以及所要实现的目标、目的及计划、职能的发挥程度等社会价值的实现,而且还需要通过相应的逻辑和实证支撑的数据,向社会展示其实现社会价值是真实的。

  • 标签: 法院工作报告 司法表达 法院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