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物权法》第195条对于抵押强制执行作出了规定,但缺乏可操作性。在现阶段应充分发挥公证债权文书的作用,完善相应执行立法,并使法院在抵押强制拍卖中起主导作用。

  • 标签: 抵押权 强制执行 拍卖
  • 简介:民事强制执行权属于司法权,具有司法审查权能、执行命令权能、执行保全权能、执行措施实施权能、执行裁判权能和执行统一管理权能。'执行难'之原因是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对抗干扰、滥用权力的肆意干涉、被执行个体的公然对抗、强制执行立法严重滞后、资产管理不透明和政策限制及执行依据错误。'外国的民事强制执行90%以上由行政机关行使,都从法院分离出去,已经与法院无关'的观点,缺乏依据。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的民商事裁判任务艰巨,因执行个案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多,远比审判庭更需要高素质的法官。配置民事强制执行应坚持制衡原则、效率原则、精干原则和效益原则。在强化审执分离方面,建议严格划定民事强制执行的施范围、重新划定行政强制执行的权责、完善执行实体裁判的实施模式、加速制定出台《民事强制执行法》和更新涉民事强制执行之陈旧观念。

  • 标签: 民事强制执行权 “执行难” 审执分离 执行措施 执行队伍
  • 简介:2001年4月28日修改后的婚姻法根据我国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增加了一些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夫妻离异后对子女的探望制度。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所谓探望,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协助非抚养一方行使探望的权利。  探望在婚姻家庭法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它可以保证夫妻离异后非直接抚养一方能够定期与子女团聚,有利于弥合家庭解体给父母子女之间造成的感情伤害,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我国宪法规定,子女从出生一刻起就有自己的权利,其中包括获得父爱、母爱的婚姻家庭权利,这些权利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更是社会未来安定的重要因素,规定探望有利于保护子女受关爱的权利,并对社会道德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探望,在国外通称为探视,我国立法时为与对在押囚犯的探视制度相区别,而将其命名为探望。探视制度起源于...

  • 标签: 强制执行问题 探望权强制执行 浅谈探望权
  • 简介:案例的基本情况:云南省昆明市真元公证处公证员周络、公证人员刘斌,涉及办理公证编号(2014)云昆真元证字第13710号公证书、(2016)云昆真元证执字第1号。案例典型性描述:年内随着经济下行,不良债权大规模增加,按照传统的诉讼方式无异于增加了债权人实现债权的时间成本,如果双方在借贷时就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在最后执行的时候可以省去很多诉讼的繁琐程序。

  • 标签: 单一资金信托 公证工作 债权文书 强制执行 公证人员 贷款合同
  • 简介:明确强制执行的基本定位,有助于保持理论的清醒,纠正实践的偏差。强制执行作为公力救济而非私力救济,由国家及其代表机关垄断执行,规范执行、透明执行为其基本原则,并需为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及案外人提供针对该公力救济的救济。强制执行的功能是实现权利而非确认权利,当奉效率为第一价值追求,高效执行亦是其基本原则,执行程序理应简洁明快;应忠实于执行依据开展执行活动,原则上不得无依据执行或自造依据执行强制执行属于司法行为而非行政行为,执行的配置需以'法官主导执行'为中心,执行人员应当坚守司法中立原则。强制执行乃是个别执行而非概括执行,不宜由执行法院主持类似破产清算的财产分配;概括执行优先于个别执行,但现行的'执行转破产'制度缺乏实效性,应予重新审视。强制执行是公私融合的法律制度而非单纯的公法制度,在公法程序中实行一定程度私法自治的执行和解制度乃理所当然,不能因实践中出现滥用现象而否定该制度的正当性;合意执行制度亦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

  • 标签: 强制执行 公力救济 实现权利 司法行为 公私融合
  • 简介:公司股权的强制执行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识,但是,目前公司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者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执行规定》)中关于股权强制执行的规定很不明确,而在股权的执行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诸如干股股权、隐名股权、瑕疵股权的强制执行等问题。法律规定的阙如、理论探讨的冷清,极大影响了隐名股权执行的规范和效率,

  • 标签: 公司股权 强制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 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 理论界
  • 简介:[案情简介]甲乙公司多年合作,互有经济往来.至1999年,经法院判决,乙公司应归还甲公司人民币5000余万元.经诉讼执行程序,甲公司经执行所得2000余万元.因当时没有其他执行物,故执行中止,该判决书项下尚有2000余万元尚未归还.

  • 标签: 强制执行 公证制度 公证处 公证程序 执行标的 公证业务
  • 简介:《行政强制法》(草案)正在草拟与审议之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到底是维持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体制,还是应该变革?如果需要变革,应怎样重构?这个问题曾被讨论过,却似乎没有引起立法机关足够的关注。继续维持现有强制执行体制的观点似乎占据主流位置。因此,有必要重谈这个问题,以期引起注意。

  • 标签: 行政强制执行体制 《行政强制法》 立法机关 变革 审议
  • 简介:法院的一切审判活动始终是围绕证据这个核心展开的,法院执行同样离不开证据。执行程序的启动、执行活动的展开、执行案件的终结,都是围绕执行证据这个核心进行的,强制执行更是如此,证据的核心地位十分显著。

  • 标签: 证据 强制执行 法院 执行案件 执行程序 核心地位
  • 简介:作为规范行政机关的执行行为的法律规范之一——《行政强制执行法》的出台,现在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不仅仅是一部法律的颁布或执行,而是在我国行政法制化的一个推进剂。尽管这部法律还在讨论之中,但基于保护人权与加入WTO的需要,行政强制执行法的出台也势在必行。

  • 标签: 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告诫
  • 简介:随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2011年1月2:1日起施行)、《行政强制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12]4号《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2年4月10日起施行)颁布实施,我国《行政诉讼法》确立的行政强制执行与司法强制执行并行的强制执行方式在立法上得以延续,但是围绕行政强制执行配置的争论并没有因为新法的颁布实施而停止。为充分发挥行政权与司法权的职能作用,有效解决当前行政强制执行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必要按照“裁执分离”要求,探索建立相对集中行政强制执行制度。

  • 标签: 行政强制执行权 分离 最高人民法院 《行政强制法》 《行政诉讼法》 法院强制执行
  • 简介:目前。南宁市邕宁区检察院与城区城管局商讨建立非诉行政强制执行案件信息共享平台和工作衔接机制。双方商定,对作出行政决定后行政相对人拒不履行的案件以及移交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城管局一律向检察院通报;检察院则发挥检察职能,保障和支持非诉行政强制执行工作顺利开展。

  • 标签: 行政强制执行 监督 信息共享平台 执行案件 申请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工作
  • 简介:行政自行强制执行和解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它的完善与否与公民权利能否得到充分保障息息相关。虽然司法实践中和解制度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相关制度还很不完善。和解制度的构建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难题。在此现状的基础上,要构建我国行政自行执行中的和解制度,需要通过对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国内现状、国外相关制度进行思考及分析。

  • 标签: 行政自行强制执行 和解制度 设想
  • 简介:赋予符合一定条件债权文书以强制执行效力是公证机构的一项特殊职能。通过公证,债权人的债权无须经司法机关的裁判即进入执行程序得到实现,既避免了社会诉讼资源的浪费,又提供了当事人各方所寻求的法律安全与和谐。因其便捷、经济的优点,强制执行公证已成为越来越多当事人保障债权实现的首选。但与此同时,该制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所需的态势也逐渐显现。如何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实现其立法目的进而充分发挥公证的职能作用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思索的问题。

  • 标签: 强制执行公证 强制执行效力 债权文书 特殊职能 公证机构 执行程序
  • 简介:执行主管,是指不同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照法律规定行使强制执行职权和履行强制执行职责的范围和权限。符合强制执行规律的主管制度有助于促进强制执行价值的实现。我国目前对执行主管的研究尚不深入,强制执行并轨运行下的不同机构间执行冲突屡有发生。笔者认为,现行民事强制执行由法院主管的制度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选择,应当坚持并完善。从长远看,行政强制执行应当由行政机关主管,但要明确法院在行政强制执行程序中的司法审查

  • 标签: 执行主管 强制执行 运行模式
  • 简介:本文结合我国近年来民商事审判与执行的实践.并根据我国民事诉讼的法律规定与司法解释。对中国的民事诉讼与强制执行的规则、现状与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与分析。在中国。民事诉讼程序适用于各类民事、经济、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民商事审判。具有直接调整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功能,在保障经济发展中的公平竞争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内容复杂.规则具体.但其核心内容则由诉讼程序与执行程序构成.人民法院的司法公正亦通过审判活动与判决的执行得以体现。

  • 标签: 中国 民事诉讼法 强制执行 诉讼程序 执行程序
  • 简介:强制执行效力是法律赋予公证文书的三大效力之一。而实践中,公证机构在强制执行公证业务方面还开展不畅,业务范围比较窄,主要限于借款合同和还款协议,对于其他的符合赋予强制执行效力范围的债权文书则很少涉及。一直以来各地法院和公证机构对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的范围、签发执行证书的条件等问题存在不同认识,这是困扰强制执行效力公证发展的重要问题。

  • 标签: 强制执行公证 强制执行效力 公证业务 公证机构 债权文书 公证文书
  • 简介:<正>财产开示制度是指在民事强制执行中被执行人不履行执行通知确定的义务,则法院应依债权人的申请通知或者命令被执行人财产开示,对一定期间内的积极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权利等所有有价值的物或权利)制作财产目录的一种制度。被执行人需保证财产目录的正确性,并且经法院审核认定,以达到财产公开的目的,这些财产将作为责任财产来担保债权人权利的实现。该

  • 标签: 强制执行 执行终结 债务人财产 申请执行人 动产交付 担保债权
  • 简介:一、统一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法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立法来规定行政强制执行模式,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行政强制执行法,明确规定了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条件、措施和程序。德国早在19世纪中期,就有了相应的立法规定,如《普鲁士警察行政法》,在此基础上,1953年4月27日又颁布了《行政强制执行法》。该法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行政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世界上公认的一部比较完善的行政法。

  • 标签: 行政强制执行模式 《行政强制执行法》 改革建议 19世纪中期 立法规定 行政立法
  • 简介:我国现行强制执行救济制度极不完善,可以说尚无完整及科学的强制执行救济制度。台湾新修订《强制执行法》较充分、及时、公正地对执行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了保护。建议我国制订强制执行法律、实行执行中的三制衡,充分保障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并将现行的“执行异议”制度改为“第三人异议之诉”。

  • 标签: 中国 执行 强制执行救济制度 执行当事人 利害关系人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