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末的安徽泾县“挖坟烧尸”事件再次引起了社会对坟墓保护问题的关注。目前为止,坟墓保护是法律上的一块“灰色地带”。丧葬习俗受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探讨对坟墓的保护问题时我们需要彻底考察中国古代对坟墓的保护制度。在古代,发墓一直是重罪,而且坟墓不属于财产,历朝历代对坟墓都给予了严格保护。古代坟墓保护制度的核心是“事死如生”,即以对待生者的态度对待死者。现阶段我们不能完全恢复古代对坟墓保护的具体制度,但是我们应当学习古代“事死如生”的精神,给予死者更多的安宁,尊重死者生前的意志,维护人性的尊严。

  • 标签: 坟墓保护 事死如生 意志不死
  • 简介:"违制律"是中国古代律典及实践中常见的一款罪名,具有较强的笼统性和涵摄性。通过对"制书"等皇帝的御用公文进行梳理,可以界定出"违制律"的概念本源是因违反皇帝公文而致罪。"违制律"源起何时一直存在争议。其实"违制律"的雏形最晚肇始于西汉高祖时,在唐朝被纳入到律典中,为后世律典所承继,并被广泛适用。学界对"违制律"的研究不多,且存在概念混淆、考证错误等情况,因此对古代的"违制"现象进行辨析亦十分必要。

  • 标签: 违制律 制书 渊源流变 律典 逾制
  • 简介:当前的音乐作品权利结构是创作者为著作权人,而表演者为邻接权人,这是一种在传统解释学下的"作者中心论"之权利结构模式。随着解释学本体论的转向,哲学解释学的兴起,以"读者为中心"的权利模式得以伸张。音乐乐谱是一个纲要式的草图,是未完成的作品,唯有在表演者的表演过程中音乐作品的本体性才得以呈现。表演者在音乐作品演绎的过程中不是对创作者意图的机械重构,而是一个表达艺术个性的创作过程。表演者在权利结构中不应当是传播作品的邻接权人,而是具有独创性贡献的著作权人。

  • 标签: 传统解释学 哲学解释学 作者中心论 读者中心论 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