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0 个结果
  • 简介:义务是一种有别于支配的独立正犯形态。义务义务是一种专属于义务主体的积极义务,该义务未必是来自于刑法之外的先刑法义务。一方面,义务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一是能够克服传统理论对身份处理的误区,并赋予身份性构成要件以特殊的地位;二是弥补传统支配理论在处理不作为犯上的不足,并为解决不作为中的理论难题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义务走向过度保护法益的消极面,也要对义务的适用空间进行合理限缩。

  • 标签: 义务犯 积极义务 正犯
  • 简介:特定的作为义务的存在是不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之一,也是认定不作为犯罪成立与否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旨在探讨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中的一些争议问题,建议通过立法将其明确加以规范,以真正贯彻我国的罪刑法定原则。

  • 标签: 犯罪行为 作为 不作为
  • 简介:<正>在刑法理论上,不作为义务根据是探讨不作为领域中最早的一个问题。早在19世纪初,法国刑法学者费尔巴哈即对防止结果发生的法义务,进行系统的研究,而认为不作为义务的根据,仅以法律明文规定和契约为限。后来在判例和学说中,又陆续加上了先行行为以及亲密的

  • 标签: 先行行为 费尔巴哈 刑法理论 契约 判例 法律义务
  • 简介:2005年审理的赵达文交通肇事案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被告人能否构成犯罪及其民事赔偿责任的承担等问题也引发了法学界的激烈争论。尽管二审法院业已作出终审判决,但本案所涉及的刑事、行政、民事方面的诸多法律问题仍值得进一步反思。本文主要对该案所涉及的刑事法律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过失的注意义务、交通事故认定书能否直接作为认定当事人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得出赵达文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结论。

  • 标签: 交通肇事案 注意义务 过失犯 民事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认定书 解读
  • 简介:<正>刑法的竞合论(DieLehrevondenKonkurrenzenodDieKonkurrenzlehre)是刑法学上最复杂且棘手的问题。其中,因法条的错综关系而极易混淆的想象竞合与法条竞合的区分,莫衷一是。二者的界限,一方面,以真假竞合的区分为前提,涉及罪数本质、不法内涵、同一法益、构成要件的评价等一系列关乎犯罪形态竞合理论的本体问题;另一方面,在行为单数的基础上,法条竞合和想象竞合所该当的犯罪数、所侵犯的法益数的差异还有有重要的刑罚适用意义。因此,法条竞合和想象竞合的区分,牵一而动及犯罪论、刑罚论的疑难问题,既是基本理论的推敲,又是诸多实践问题的根本,无愧于犯罪形态理论最为重要的问题。

  • 标签: 法条竞合 想象竞合 犯罪形态 法益 罪数 刑罚适用
  • 简介: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中关于不能的学说异常复杂,存在主观说和客观说的基本对立。进而基于对危险的判断基准的理解不同,又有"纯粹主观说"、"抽象危险说"、"具体危险说"、"客观危险说"等的论争。承认能未遂与不能未遂的分类具有合理性,区分二者对于刑事司法实践中正确量刑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不能未遂的种类及其称谓,宜采纳"工具不能"与"对象不能"的观点。不能未遂的成立范围应当按照具体危险说的标准来确定。不能未遂负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其具备了主观罪过和客观犯罪行为这两个犯罪构成中最基本的要素,并且进而决定了其具有相当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迷信与不能之不同,在于其缺乏犯罪行为。

  • 标签: 不能犯 未遂犯 不能犯未遂
  • 简介:不能未遂是犯罪未遂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迷信作为一种不可罚的行为与不能未遂具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对不能未遂问题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我们准确界分罪与非罪行为。本文认为不能未遂与迷信在行为危险性、犯罪故意方面、认识错误方面以及法律后果上具有重要区别。认识这些区别有利于我们在理论和实务中对相关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

  • 标签: 不能犯未遂 迷信犯 区别
  • 简介:死刑存废之争,日益激烈,然又久久相持不下。对比死刑存废之各种观点,主要集中于哲学基础、伦理学基础和刑罚学基础,围绕这三个焦点展开的论证各有其合理性及非合理性。实际上,死刑的存废问题,对于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而言,归根结底是一个死刑存废的界限问题。自然、法定的分类理论,或许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解决死刑存废的界限问题。对于自然保留死刑,对于法定废除死刑,如此可以达到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的基本功能。

  • 标签: 死刑废除论 死刑保留论 自然犯 法定犯 界限
  • 简介:<正>牵连是刑法中罪数论部分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刑法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的一个复杂问题。国内外刑法理论对牵连争论颇多。本文拟对牵连的若干问题略抒管见,以期能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司法实践中正确处理牵连犯有所稗益。

  • 标签: 方法牵连犯 牵连关系 刑法理论 司法实践 犯罪目的 犯罪动机
  • 简介:<正>一、对合的概念与特征对合,又称对应性犯罪,是指某一种犯罪的实施或者完成必须基于二个行为人双方之间的对应行为才能成立犯罪,缺乏其中一方的行为,这种犯罪就无法完成乃至于无法实施。就犯罪形态而言,对合是共同犯罪的一种形式,属于必要的共同犯罪;但就其自身而言,它又有某些自身的基本特征:

  • 标签: 对合 共同犯罪 犯罪形态 行为人 基本特征 对应性
  • 简介:修正的旧过失论从客观上限制过失的实行行为性,要求过失的实行行为是具有实质的危险性的行为.在这种实质的危险性被现实化而发生了结果的场合,就满足了过失的客观成立要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过失的责任要件,以对构成要件该当事实存在预见可能性为必要.具体而言,要成立过失,首先,必须违反了结果避免义务,这就要求存在结果避免可能性;其次,还必须对于犯罪事实存在预见可能性,自然,虽要求对具体的被害客体存在预见可能性,但这种预见可能性是以某种程度的概括的、抽象的形式来判断.

  • 标签: 过失犯 修正的旧过失论 实行行为 结果避免可能性 预见可能性
  • 简介:过失危险立法在国外尤其是德日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已经相当成熟,然而在我国,这一制度还是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新星”,甚至很多学者根本不承认我国刑法立法中存在过失危险的立法例。笔者认为,我国是存在过失危险立法例的,而且过失危险的范围应该扩大。基于这样的论点,以过失危险之存在与提倡为切入点、进而提出了过失危险的具体立法构想。

  • 标签: 过失危险犯 比较刑法 过失犯 危险犯
  • 简介:作为义务是不作为成立的逻辑前提,对于正确认定不作为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义务在不作为构成的体系性地位问题应该从"因果关系说"、"违法性说"、"构成要件相当性说"三种学说的嬗变中加以考察。作为义务经历了一个从形式的义务论到实质的义务论的演进过程。实质的作为义务论不是对形式的作为义务论的否定,二者间存在一种逻辑上的位阶关系。形式的作为义务是存在论意义上对作为义务的形式判断;实质的作为义务是价值论意义上对作为义务的实质判断。

  • 标签: 不作为 作为义务 形式义务论 实质义务论
  • 简介:<正>巴伦·拉斐尔·加罗法洛(BaronraffaeleGarofalo,1852—1934)是实证主义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龙勃罗梭、菲利一起被尊称为"犯罪学三圣"(holythreeofcriminology)。虽然大多数犯罪学家都肯定加罗法洛在实证主义犯罪学中的地位,把他看成是这个学派的第三位重要代表人物,但是对其犯罪学思想的研究并不能令人满意。较之龙勃罗梭与菲利,后人对加罗法洛明显缺乏关注,这恰如学者所指出的:"在犯罪学

  • 标签: 加罗法洛 法定犯 行为人刑法 龙勃罗梭 古典学派 犯罪学家
  • 简介:<正>英国资产阶级法律史学家梅因曾说,"所有社会的进化过程,从来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在身份社会中,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依据是身份,在契约社会中权利和义务则主要通过契约来设定。现代社会正处于契约社会的进化过程之中,尽管自由、平等已成为各国社会的主导观念,反特权、反歧视、强调公平成为国家立法的基本原则,但身份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将长期存在。

  • 标签: 身份犯 危害行为 犯罪主体 梅因 身份问题 社会危害性
  • 简介:<正>一引言过失之理论,亦可视为故意理论之另一侧面。盖故意与过失之定义,学说上不论采何种见解,总归无法回避如何区分二者之问题。对此,代表性意见为:过失非故意之减轻形式,系与故意有质上区别之罪过形态。刑法学界多循其逻辑,于是故意与过失之概念形同水火,乃至故意与过失体系泾渭分明。虽然,双方皆为刑法处

  • 标签: 过失犯罪 责任能力 自信过失 实行行为 旧过失论 有认识过失
  • 简介:预备的处罚根据不是预备的处罚条件,预备的处罚条件是预备能够被处罚的原因,而处罚根据则为为何要处罚预备行为,能处罚的原因不能等同于要处罚的根据,处罚根据包括处罚条件。预备的处罚根据存于在刑法规范之外,应该从顸备自身的构造及行为规范中来探寻。处罚预备是刑事立法立法理性的体现,刑法机能的要求,是实现刑事立法伦理的价值取向实现实质公平和正义的必然,司法实践也说明处罚预备没有障碍。

  • 标签: 预备行为 预备犯 结构 处罚根据
  • 简介:2011年11月22日凌晨。鞍山市。走下警车的那一刻,面对故土的冬天,盛吟仿佛经历了一场“春秋大梦”。离开故土的5年,“改头换面”的她,本以为人们再也找不到过去的自己,再往前走就是花团锦簇的生活了。但法网恢恢,正义之剑最终还是挑开了她伪装的“面纱”,迅速把她打回了原形——

  • 标签: 诈骗犯 鞍山市 经历 正义
  • 简介:雇佣是指以提供约定的报酬为条件,要求他人为其实施特定犯罪行为的人。雇佣的认定,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受雇人是否存在实行过限的情形,对雇佣型组织、雇佣型正犯、雇佣型教唆以及雇佣型帮助等情况下的实行过限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另外,根据雇佣所处的犯罪阶段的不同,应具体分析雇佣的犯罪未完成形态,包括在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下雇佣问题。

  • 标签: 雇佣犯 实行过限 犯罪未完成形态